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人文地理成就。《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如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各地民情风俗等。如,书中记载了煤、锡、银、金、铜、铅、硝、盐、雄黄、硫黄、玛瑙、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产地、开采和冶炼情况,是明代重要的矿冶史料。
  4。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地理名著,因为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才得以流传。如《山海经》、《水经注》、《法显传》等。《徐霞客游记》也是如此。书中描写事物所采用的清新优美文笔,使读者爱不释手。乾隆四十一年以前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完全靠读者用笔抄写来流传。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才有刻本流传。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不少名家有过中肯的评论。有的说它“真、大、奇”①,有的说它“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古今纪游第一”②。有的说它“游记之夥,遂莫过于斯编”③。有的说“其笔意似子原,其叙事类龙门。。凡在编者,无不搜奇抉怪,吐韵标新,自成一家言”④。这些赞美之词是实事求是的,一点也不过誉。徐霞客是当之无愧的游记文学大师。
  总之,徐霞客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他在地理科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时也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杰出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徐霞客及其游记同时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放射出异彩,耀眼夺目。
  ① 赵德祥:《我国历史上沼泽的名称、分类及描述》,载《地理科学》1982 年1 期。②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1102 页。① 钱谦益:《嘱徐仲昭刻游记书》,见《徐霞客游记》(下)第1179 页。② 潘耒:《徐霞客游记》序文,见《徐霞客游记》(下)第1258 页。
  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④ 奚又溥:《徐霞客游记序》,见《徐霞客游记》(下)第1258—1259 页。第二节宋应星才大学博,勤于著述宋应星(1587—约1666),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宋姓在当地是大姓,曾祖宋景字以贤,号南塘,历官南京吏、工、兵三部尚书,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为官清正,对宋氏后代有很大影响。祖父为宋景第三子承庆,早逝。父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少孤,赖母顾氏及叔父和庆养育,少补诸生,在庠四十年未出仕。国霖有四子,宋应星为第三子。与兄应鼎俱为同母魏氏所生。宋应星出生时,宋氏家族日益没落,而母亲又是农民的女儿,所以自幼易于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
  奉新地处南昌府境内,明代时这里文风很盛,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宋应星幼时与长兄应昇在叔祖宋和庆创办的家塾内就读。七岁时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年十六考入本县县学,入庠九载。他自幼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之佳为师长所惊奇,其族侄宋士元在《长庚公传》中说:“公少灵芒,眉宇逼人,数岁能韵语。及掺制艺,矫拔惊长老。”①宋应星青年时代已熟读经史及百家书,对程朱理学有较深钻研,又能独立思考。他尤其推重张载的关学,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他对自然科学及技术很有兴趣,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还喜欢音乐、美术,对时事政治特别关心,怀有济国济民的理想,常与同学好友纵谈天下大事。
  万历四十三年(1615),宋应星与兄应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考取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县中诸生只有他们兄弟中举,人称“奉新二宋”。当年秋赶往京师应次年丙辰科会试,未中。为作好再应试准备,他们前往九江府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进修,投师于洞主舒曰敬。万历四十七年(1619),又一次进京会试,仍名落孙山。此后又于天启及崇祯初年再试,均未中,由此遂绝科举之念。崇祯四年(1631),宋应昇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宋应星回乡服侍母亲。崇祯八年(1635)在老母被兄接到浙江后,宋应星出任袁州府分宜教谕,主要是教授县学生员。任职四年,取得优良教育成绩,使当地“士风丕振”。更重要的是有足够业余时间从事写作,他的主要作品大都作于此时。
  崇祯十一年(1638),宋应星考列优等,旋升为福建汀州府(今长汀)
  推官,掌管一府刑狱,俗称刑厅,亦称司理。未待任满,于崇祯十三年(1640)辞官归里。十六年再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然此时已值明朝灭亡前夕。他到任后,州内因战乱破坏,连升堂处所都无,官员多出走。他几经努力重建,使之粗具规模,又捐资在城内建立书院。次年甲申(1644)初,亳州周围已被李自成军包围,宋应星弃官返回奉新。宋应昇原已升至广州知府,甲申后亦无意恋官,乃挂冠归里。他们兄弟及其他江西志士寄希望于南明,但此政权由阉奸阮大铖、马士英把持,排斥忠良,政权迅即灭亡。清兵南下取江西,宋应昇于1646 年服毒殉国,宋应星埋葬胞兄后,在清代一直过隐居生活,在贫困及悲愤中度过晚年,约卒于康熙五年(1666),享年八十岁。遗有二子,长子士慧字静生,次子士意字诚生,皆有文才,人称“双玉”。宋① 宋士元:《长庚公传》,载宋立权、宋育德:《新吴雅溪宋氏宗谱》卷二二,第71 页。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子孙皆能奉此遗训,在家安心耕读。
  宋应星的生活时代适值明末,目睹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终于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撰写《天工开物》等作了准备。他虽历尽艰辛跋涉万里未得一进士功名,却获得极珍贵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见闻,思想更为激进,成为对旧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才大学博,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作品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天工开物》(1637)、《观象》(1637)、《乐律》(1637)、《论气》(1637)、《谈天》(1637)等;二是属于人文科学的有《野议》(1636)、《画音归正》(1636)、《杂色文》、《春秋戎狄解》(1644)等;三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原耗》(1637)、《卮言十种》(1637)等;四是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1636)、《美利笺》(1645)等。大多成于明末或明清之际,因有强烈的反清思想,故为清统治者所不容。大部分作品已散佚,至今留下的有《天工开物》、《野议》、《思怜诗》、《论气》和《谈天》五种。
  《天工开物》及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主要代表作。崇祯十年(1637)由友人涂绍煃(字伯聚)资助,初版刊刻于南昌府。全书三卷十八篇,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三十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编次先后顺序是按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安排的,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其次是有关工业,而以珠玉殿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
  上卷六篇多与农业有关。《乃粒》主要论述稻、麦、黍、稷、粱、粟、麻、菽(豆)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及生产工具,包括各种水利灌溉机械,并对以江西为代表的江南水稻栽培技术详加介绍。《乃服》包括养蚕、缫丝、丝织、棉纺、麻纺及毛纺等生产技术,以及工具、设备,特别着重于浙江嘉兴、湖州地区养蚕的先进技术及丝纺、棉纺技术,并绘出大型提花机结构图。《彰施》介绍植物染料和染色技术,偏重靛蓝种植和蓝靛提取以及从红花提取染料的过程,还涉及诸色染料配色及媒染方法。《粹精》叙述稻、麦收割、脱粒及磨粉等农作物加工技术,偏重加工稻谷的风车、水碓、石碾、土砻、木砻及制面粉的磨、罗等。《作咸》论述海盐、池盐、井盐等盐产地及制盐技术,尤详于海盐及井盐。《甘嗜》叙述甘蔗种植、榨糖和制糖技术及工具,兼及蜂蜜及饴饧(麦芽糖)。每篇叙述均有主有次,选择重要产品为研究重点,突出介绍先进地区的生产技术。
  中卷有七篇,多为手工业技术。《陶埏》叙述房屋建筑所用砖瓦及日常生活所用陶瓷器(尤其白瓷、青瓷)的制造及工具,着重江西景德镇生产民用白瓷的技术,从原料配制、造坯、过釉到入窑烧结,都予说明。《冶铸》是论述中国传统铸造技术最详细的记录,着重叙述铜钟、铁锅及铜钱铸造技术及设备,包括失蜡、实模及无模铸造三种基本方法。《舟车》专述有关交通工具。首先用数据标明各船舶和车辆结构构件及用材,还说明各种船、车驾驶方法,详于大运河上航行的运粮船“漕船”。《锤锻》系统论述铁器和铜器锻造工艺,从万斤大铁锚到纤细绣花针都在讨论范围之内,而各种生产工具如斧、凿、锄、锯等制造以及焊接、金属热处理等金属加工工艺亦曾论及。《燔石》涉及烧制石灰、采煤、烧制矾石、硫黄和砒石技术,对煤的分类、采掘、井下安全作业均有论述。《膏液》介绍十六种油料作物子实的产油率、油的性状、用途,以及用压榨法与水代法提制油脂的技术和工具,还谈及桕皮油制法及用桕油制蜡烛的技术。《杀青》论纸的种类、原料及用途,详细论述了造竹纸及皮纸的全套工艺技术和设备,所提供的生产操作图特别珍贵。
  下卷有五篇,也属工业。《五金》论述金、银、铜、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开采、洗选、冶炼和分离技术,还有灌钢、各种铜合金的冶炼,所附生产过程图十分难得。其中记载不少中国发明创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