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肆⒓创笊党獾溃骸捌迫垂し颍斡盟嫒私捧啵俊辈⑶矣炙档溃骸拔嵫樗氖辏袷加械谩!雹圩蛔桓娼胛尼缑饕刑な档难Х纭N尼缑骰褂胩埔⒍寄隆⑿祆跚涞扔未由趺埽写柩省T诹际σ嬗训难障拢炭嗯Γ嗨晔蹦苁峄拿テ稹
  弘治十二年(1499),文徵明之父在温州知府任上不幸得了重病。他闻讯立即请医生一同赶去,但到达温州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三天了。当地官绅士民凑了数千金作为赙银送给文徵明,他婉言谢却,并作书答谢道:“吾父以廉吏称,而吾忍污其死耶?《传》不云乎,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温州士民非常佩服他的为人,因建“却金亭”以表彰文徵明的廉洁高风。①父亲去世后,文徵明愈加勤奋学习,研习八股制义,准备应科考,但他却屡困场屋,仅为秀才。而他的好友唐寅、祝允明、都穆,先后中举。命运多舛不禁使文徵明感慨万分,他长叹道:“吾岂不能时文哉?得不得固有命耳。然使吾匍匐求合时好,吾不能也。”②为了消除烦恼,他在寒窗课读之际,寄趣书画,肆力古文,以后竟醉心于此,难以自拔。他埋首艺文,不慕利禄,家境较为清贫。但文徵明却甘于朴素,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怜悯或恩赐。有次巡抚俞谏嘉慕他的才学,准备送一些钱给他,就指着文徵明的衣服说:“怎么破成这副样子?”文徵明佯装不懂说:“这是暂时遭雨淋的缘故。”因而使得俞谏送钱的意图难以出口。③“舍舟即嵚崎,探策入窈窕。穷崖擘苍铁,直下千寻表。绝蹬悬飞梁,仰首心欲悼。阴壑多长风,六月更幽悄。秋声落井干,翠雨滴深篠。与君富闲怀,竟日恣幽讨。都将双足尘,濯向千年沼。”①文徵明性好山水,创作之暇,常去苏州虎丘、天平山诸名胜游览,寄怀自然,陶情冶性;有时还与友人结伴至南京、嘉兴、滁州、无锡等地,放舟清流,欣赏奇文,指点山河,悦目赏心,怡然自得。
  随着岁月的推移,文徵明的文名和清雅高风已遍传海内,不少名流都来登门求教,他与唐寅、徐祯卿、祝允明有“吴中四才子”之誉。
  ① 据温肇桐:《明代四大画家·文徵明·文徵明先生年表》,香港幸福出版社1960 年版,第20、34 页。②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八三《文先生传》。
  ③ 文嘉:《先君行略》,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第1619 页。① 黄佐:《泰泉集》卷五四《将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衡山文公墓志》。
  ② 文嘉:《先君行略》,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第1620 页。③ 《明史》卷二八七《文徵明传》。
  ① 文徵明:《文徵明集》卷三《同履仁濯足剑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版,第37 页。正德九年(1514),宁王朱宸濠倾慕文徵明的才艺,遣人送厚礼邀他去南昌。当时吴中一些文士,如唐寅等,禁不住宁王的盛情,纷纷应聘前往南昌,而文徵明却认为宁王如此广纳人才,必定不甘“久安藩服”②,居心叵测,因而他托病谢绝。许多人觉得文徵明未免过分敏感,不以为然。数年后,宁王果然叛乱,大家才信服文徵明具有远见卓识。
  文徵明五十四岁时,由苏州巡抚李克成推荐,以贡生资格到北京吏部,授为翰林院待诏,参修《武宗实录》。在翰林院中,文徵明结识了杨慎、黄佐、林俊等一些饱学之士,他们谈论学问,相得甚欢,结为“莫逆”之友。文徵明以知识渊博而受到人们的敬重,“一时诸名士觌德相先”,以致“户外屦常满”③。
  “月转苍龙阙角西,建章云敛玉绳低。碧箫双引鸾声细,彩扇平分雉尾齐。老幸缀行班石陛,谬惭通籍预金闺。日高归院词头下,满袖天香拆紫泥。”①文徵明在京中这文人荟萃、五方杂处之地,见识得以增长,胸襟得以开拓。然而却好景不长,次年,他的友人杨慎等因“大礼议”事件而被世宗放逐。京中奸佞当道,群小弹冠相庆。文徵明因为不是进士出身,遭到一些年轻进士的讥讽,被人视为画匠。《实录》修完后,他又不愿巴结权贵,得不到升迁。少傅张璁是文徵明之父在温州选拔的文士,他千方百计想拉拢文徵明,但性格耿介的文徵明却不甘与权贵同流合污,避之唯恐不及。兵部尚书杨一清是文徵明之父的同年进士,文徵明并不因此去谋求升迁,反而指责杨一清的虚伪。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②官场的尔虞我诈,时时使文徵明产生误落尘网之感,他思念家乡,怀念昔日自由的生活,决计请求南归,终于在五十七岁时得以如愿,从此开始过着诗画自娱、绝意仕进的生活。
  回到江南后,文徵明筑“玉磬山房”于长洲,栽梧桐于庭院内,整日恣肆啸咏,放情丹青,自由自在,了无遗憾。慕名登门求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他萧闲吐纳,随时应答,文思敏捷,技法娴熟,应付裕如。
  受沈周影响,文徵明认为诗文书画是寄托精神的墨戏,可以表现自己的情操与个性,是高雅的文化活动;“文人画”与画匠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只是机械的谋生之作。他对于藩王、权贵、外国使者的求字求画,都婉言拒绝,认为这三种人不懂诗文书画的高雅情趣,为他们作画,会有失“文人”身份,而容易被人视为“画匠”。一些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得不到文徵明的作品,只好遥致敬礼,引以为憾。①“苍山叠叠水斜斜,杨柳阴阴拂岸长。蜗名蝇利竟何益,争似青山卧白云。”②文徵明北京归来,更加酷爱家乡如画的山水,寒山寺的晨钟暮鼓,天平山的参天怪石,虎丘的古塔,灵岩的旧宫,太湖的风帆,运河的长桥,无② 文嘉:《先君行略》,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第1620 页。③ 黄佐:《将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衡山文公墓志》,见文徵明:《文徵明集·附录》,第1631 页。① 文徵明:《文徵明集》卷十一《奉天殿早朝二首》之二,第291 页② 文徵明:《文徵明集》卷十一《内直有感》,第298 页。
  ① 《明史》卷二八七《文徵明传》。
  ② 文徵明:《题画诗》。按:此《山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不令他四时陶醉不已,徜徉于山明水秀之中。得自然风光之助,文徵明隽思若涌,画意诗情,绵绵不绝。他的山水画,除师法沈周简朴浑厚的画风外,还广学元人赵孟睢⑼趺伞⒛哞丁⑽庹颉⒒乒室庀羰栌牡ソバ纬勺约杭蚪嗟溲诺姆绺瘛N尼缑鞅氏碌纳剿蠖嗍敲栊此煜さ乃罩莘缥铮蘼凼瞧骄驳暮脑渡剑故前浊胶谕叩拇迳幔锻ㄓ牡脑傲郑急硐殖鼋虾降男忝烂髅模耐凶抛约禾涨榱秩囊葜肌
  文徵明的作品,有细密秀美之作,但却带粗拙之味;也有疏粗放逸之作,但却蓄有翩翩文雅之致。他能够将粗疏与精细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笔下山水显得更为清丽动人,生机盎然。文徵明的设色山水,学赵孟钋嗦谭ǎ凰评钍Φ滥茄鸨袒曰停苁菇洗渖ㄓ艏耙跏嗷薜奶卣鳎灰晃抟诺叵允境隼础
  除山水之外,文徵明还兼工人物、花卉;仕女、古贤之像,则秉承晋人顾恺之“高古游丝描”法,笔法以简洁秀挺取胜;兰竹之属,落笔以风斜雨急之意相拟,婉润秀丽,雅趣横溢,清幽可人。
  他的书法,也博采名家之长,于篆、楷、隶、行、草诸体皆有造诣,尤长于行、楷,骨力刚健,颇具宋人风采,稳重而秀劲。小楷以精整见称,平稳融和。
  文徵明的诗歌宗白居易、苏轼,抒写个人胸臆,吐词清丽明快,逸韵悠远,大多流露出悠游江南的闲适情感,歌风吟月,潇洒倜傥。但也有一些作品,洋溢着慷慨豪情,如《满江红[拂拭残碑]》云:“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惜,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①指斥宋高宗偏安江南,冤杀岳飞,精警而雄肆,吐露了爱国的豪情。他善于把诗文书画融为一体,相映成趣,使“文人画”的书卷之气更为浓郁。
  文徵明洁身自好,优游林壑,“四方文儒道吴者,莫不过从,亦有枉道至者”,“艺文布满海内,家传人诵”②。晚年他的书画老成苍秀,满纸淋漓,更富逸韵。尤其可贵的是,他“好奖掖后进”,“有乞书者辄云:‘吾老且倦,即书亦不佳,盍住周公瑕。公瑕名不减吾,而神情正旺,于君何如。’有乞画者辄又云:‘当吾世而有钱叔宝,安用我为。’”③因此周天球(公瑕)、钱谷(叔宝)等后学,皆能脱颖而出,树名艺苑。文徵明的其他门生弟子,如陈淳、陆治、文彭、文嘉、文淑等,亦皈依不绝,各呈风采。他“主中吴风雅之盟者三十余年”①,成为江南艺坛一代功德之主,影响远近。
  文徵明还“博习典故,元末国初,故家遗老,流风旧事,从容抵掌,历历如贯珠”;他常常“坐白纸窗下,拥炉曝背,剧谈亹亹,坐客皆移日忘去”②。
  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文徵明安然逝于家中,享年九十岁。临终前① 文徵明:《文徵明集·补辑》卷十七《满江红》,第1234 页。
  ② 黄佐:《将仕佐郎翰林院待诏衡山文公墓志》,见《文徵明集·附录》第1633 页。③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一《智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影印明末刻本,第14 页。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文待诏徵明》,上海古籍出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