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王阳明学说的影响下,徐渭对个人意志变得愈为重视。他认为“凡利人者,皆圣人也”,“故马医、酱师、治尺棰、洒寸铁而初之者,皆圣人也”①。因而徐渭公然对传统儒学的观点发出反叛的呼叫,蔑视朱熹等人宣扬的“君臣父子之懿”,强调《庄子》的绝对自由精神,性格也更加豪放不羁。他还从《首楞严经》这部禅宗的经典中,领悟到心性的自然与为人的自适。
  徐渭在钻研学问的同时,对政局十分关心。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北方的俺答军队在京畿掳掠,史称“庚戌之变”。当消息传到江南后,徐渭义愤填膺,挥笔写下《今日歌》、《二马诗》等,痛斥权奸严嵩误国,恨不得插翅飞往前线杀敌,炽热的忧国情感溢于楮间!由此他把自己报国的前途寄托于科试上。可是,恣肆的才情又为八股文所束缚,依然屡试屡北,先后参加八次乡试,全部落榜。嘉靖三十一年(1552)初试考中,他受到浙江提学副使薛应旂的赏识,拔为第一,增补为县学廪膳生。但在复试时仍未中举。书画奇才,“词坛飞将”
  徐渭的才华,在八股场屋之外得到充分的显示。他三十岁以后学习书画,一触即不可收拾,于山水、人物、花卉、鸟兽无所不能;大刀阔斧,酣畅淋漓,将自己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倾注到笔墨之中,使内心的激动、寂寞、痛苦、愤慨与欢乐、追求,在写意作品中毫不犹豫地得以表现出来;他的行草书更是以桀骜之气,将自己狂傲不驯的精神、奇特雄放的气质,一一宣泄倾倒出来,如狂花扑水,破云堆岭,线条粗犷强劲,“苍劲中姿媚跃出”①,打破了以“台阁体”为主导的明代书坛的寂寞,有“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之誉②。
  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进犯浙闽沿海,绍兴成为烽火之地。平时好阅兵法的徐渭,积极地投身到抗倭保家的战斗中去,他淡忘了个人的不幸,神情振奋,冒死来到前线,先后参加了柯亭战役、皋埠战役、龛山战役,出谋划策,初步显示了军事才能,并引起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注意。
  龛山战役结束后不久,徐渭应内兄潘涛之邀,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冬离浙游闽。他溯富春江,由兰溪入闽。沿途翠峰逐岸,美不胜收,舟泊夜市,笙歌不绝。他游览了武夷山,并在福建顺昌潘涛驿丞署内潜心研究南戏剧本,探求南戏的源流,分析各种地方戏声腔的发展历史。徐渭对当时流行的轻视南戏之风非常反感,他认为南戏有自己宽松自由的格律,受到民间的欢迎,它通俗、多采,“无今人时文气”,可是却“无人选集,亦无表其名② 《徐文长佚草》卷五《司马氏嫂传》,《徐渭集》第1139 页。
  ① 《徐文长三集》卷十七《论中三》,《徐渭集》第489—490 页。
  ① 袁宏道:《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43 页。
  ② 袁宏道:《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43 页。
  目者”③。为此,徐渭写下了《南词叙录》,首次对南戏加以总结,研究了南戏的艺术特点,著录了宋元南戏六十种,明初戏文四十七种,以反对戏曲创作的骈丽风尚,扶植新兴的俗曲。
  回到山阴后,徐渭还致力于戏曲的创作,他既采用北杂剧的形式,又吸收南曲的自然格律,写成了杂剧《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作品。这些剧本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前人的窠臼,长短不一,生旦合唱,随意抒写,强调自然,而且宣扬人的情欲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反对虚伪的禁欲主义;歌颂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揭露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残酷压迫;表现了作者狂放不羁、愤世嫉俗的豪达意气。
  徐渭的《四声猿》,高华爽俊,洋溢着反抗思想与革新精神,对明代中后叶的戏曲创作起到重要的影响。汤显祖曾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①于此可见一斑。
  幕僚生涯嘉靖三十七年(1558)冬,升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经过多次相邀,终于将徐渭招入幕府,充当幕僚。在此以前,徐渭曾为胡宗宪起草过疏牍奏章,并且代笔歌颂严嵩,还参预胡宗宪的剿倭计划。他对胡宗宪傍依严嵩非常不满,但钦佩胡宗宪的抗倭胆略,感念他对自己的信任,经过一番犹豫,徐渭还是离开了书斋,进入了衙署。以后,他随总督府移驻宁波、杭州、严州(今浙江建德)、崇安等地,知兵设计,协助胡宗宪平倭。徐渭身在军营,而疏狂之习无改,经常与少年结帮豪饮,大醉啸歌,幕中有急事,召他不得,“夜深,开戟门以待之”;当时虽然“督府势严重,文武将吏庭见,惧诛责,无敢仰者,而渭戴敝乌巾,衣白布浣衣,直闯门入,示无忌讳”①。由于徐渭长于作战计谋,又善写诗文颂词,胡宗宪对他优容有加,不仅赠银让他购得房产,不必寄人篱下,而且还帮他续弦,娶上漂亮的女子张氏为继室。
  不过自由放任的徐渭总不习惯于拘谨的幕府生活,嘉靖四十一年(1562),他乘胡宗宪因严嵩案受牵累、总督府解散之机,回到了绍兴。次年,又应礼部尚书李春芳之聘赴京,因性格不合,不久便辞去文书之职南归。不料李春芳竟不能容忍徐渭的辞聘,放出风声,威胁徐渭归复到他的门下。于是徐渭又千里迢迢赶回北京,请旧友说项,才算了结这桩纠纷。
  孰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胡宗宪在政敌的构陷下,入狱而死。徐渭闻讯,惧怕自己曾为胡宗宪代笔歌颂严嵩而忧心忡忡,以致精神失常,反复九次自杀未遂。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在一次狂病发作中产生幻觉,以为继妻张氏与僧人通奸,竟将张氏杀死。遂锒铛入狱,服刑七年。
  在友人的营救下,徐渭总算没有以命抵罪,但他于万历元年(1573)出狱时年已五十三岁。他无以为生,乃以出卖字画诗文■口。怀才不遇,落魄江湖,清名受辱,前途无望,世情的冷暖,生活的辛酸,更使他放浪形骸,③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① 汤显祖:《汤显祖诗文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版。
  ① 陶望龄:《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39 页。
  以酒浇愁。他有时彻夜狂饮,以泄忧愤,诗文不肯傍依他人,横冲直撞,呼啸而起,对封建的理念、传统的束缚,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豪迈放逸,自成一格。
  徐渭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风尤为反感,认为拟古不过如鸟学人语,即使学得再好,也不过是鸟语,毫无真实的价值。他主张诗歌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感而发,故而将胸中英雄失路之悲、托足无门之愤,以及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等可惊可愕之状,皆寓诸诗文,所作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破土,似寡妇之夜泣,若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则平畴千里,倾泻无阻;偶尔幽峭,则鬼语秋坟,凄惨悲凉。徐渭的书画,也更加泼辣豪放,荡人心魄。他善于画葡萄,老藤欹斜低垂,葡萄晶莹如珠,以表现“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愤慨。①他的诗文书画,融为一体,显露了强烈的个性,对后世反传统束缚的画风形成,颇具影响,以致清代“扬州八怪”的代表郑燮,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穷愁老病殁万历三年(1575),徐渭应张元忭之请,参与纂修《会稽志》。以后又游览了杭州、南京、富春江一带,病体略有恢复。万历五年(1577),他又应巡抚吴总之聘,赴宣化府充任文书,以为稻粱之谋,并借以开拓襟怀,放情山水。在宣化、北京等地,徐渭写下大量诗文,寄托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如《边词》、《胡市》等,活泼流利,而富有现实意义。
  五年后,徐渭因旧病复发,返回山阴,定居“青藤书屋”。晚年他贫病交加,所蓄书籍数千卷变卖殆尽,常至断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见富家贵室,低首乞食。“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①。他有时携钱与下隶佣者豪饮酒肆,有时自持斧毁面破头,精神病也日益严重。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渭在穷愁老病中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徐渭一生,才艺纵横,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力图追求个性解放,而又难以摆脱自身的传统意识,八赴科试,败北以终,惟从诗文书画创作中寻求个人尊严的表露,汪洋恣肆,著作宏富。他的诗文大多收入《徐渭集》。杂剧尚有《歌代啸》,传世书画作品有《牡丹蕉石图》、《墨葡萄图》、《青藤书屋图》、《骑驴图》等。
  ① 据徐渭:《墨葡萄图》自题。按:此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① 袁宏道:《徐文长传》,见《徐渭集》附录,第1343 页。
  第四十一章归有光袁宏道钟惺第一节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开甫,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久居震泽湖畔,故自号震川,又因生于昆山项脊泾(今属太仓),乃别号项脊生。出身在书香大族,先世多以文学著称,颇有声望。但他的祖父归绅、父亲归正,却没有功名,读书力田而终。
  归有光自幼颖悟,“五六岁即知有紫阳先生,而能读其书”①,“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②。后来师事同县名儒魏校,攻读《史记》、唐宋八大家之文,以及濂、洛、关、闽之说,“浸渍演迤,蔚为大儒”③。二十岁成秀才,以第一名补为苏州府学生员。后以贡生选入南京太学。他还与友人结社会文,常常在昆山马鞍山畔的野鹤轩谈文说史;或读书万峰山,翻阅《大藏经》。他主张为文要重视真感情、真本色,反对模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