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椤伽大义今释(1965)-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便说为毕竟空,因为真知自相,的确已经空了一切业识流注之相。唯依用而立义,便说为胜义有,因为真如的体相本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奈何学者都由这个道理而兴起理念上的争端,实在是没有圆融贯通吾佛一大藏教全体的宗旨。如果真能证到‘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境界,自当释疑息诤了。)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其他学派与宗教理论的批判

佛说:“一般外道们的理论,认为只要远离外境,不去吸收外在的境界,那业识相续流注的力量就自消灭了。如果说:业识相续流注真能消灭的话,那无始以来的诸识种性也应当是断灭的,那就不能说如来藏的真识自相却能含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种子了。他们说:识的相续流注业力,并非从因缘而生;例如眼识也不是从色、相、空、明等等因缘会聚所生,实在是另有一物主宰的。或说是另有其他原因,如因神的主宰,或自在天主,或是宿命,或是玄妙,乃至于说是时间或数理,以及说它是物质等的能力所生。”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

佛说:“再加分析,便有七种自性:①集性自性。(自心能收集一切善恶业力的性能。)②性自性。(自性本智的性能。)③相性自性。(了解内外一切现象的性能。)④大种性自性。(地、水、火、风四大种和万物性空缘起的性能。)⑤因性自性。(推理形而上的理念性能。)⑥缘性自件。(觉知已离有无空幻的性能。)⑦成性自性。(自觉圆满的性能。)共次:又有七种笑一义:①心境界。②慧境界。③智境界。④见境界。⑤超二见境界。⑥超佛子地境界。⑦如来自到境界。这都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内证自性正觉,依性所说自性的第一义心的境界;以这自性正觉第一义心,成就如来在世间、出世间最上乘的法门。这都是诸佛在正觉自性中的慧眼,透入自性和众生的共相所建立的义理,不和一般外道们的邪见理论相同。何以不相同呢?他们都从自我心理的体验境界上,由妄想推理产生见解,不能反观自己觉知和认识的真实与否,便确定为如比如彼,却不知一切世间或出世间的事物,都是自心妄想分齐(分析或归纳)所显现的差别境象。一般无智愚痴的凡夫们,没有实际体证形而下万有事物之性,都是无自性的。因此,更不能证入自性形而上的第一义,所以也就见有见无,形成相对的矛盾理论了。”

(七种自性,那是普通凡夫状态,由于知觉或感官所产生,以此推论心理与物理的作用。其实,这种感官和知觉,也都是人人心识所具备的性能,那依如来藏识(阿赖耶识)而存在。一旦转识成智,就变为七种第一义心,都依持于真如而起用的。如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倘若固执名相,又落在遍计所执的妄想之中了。)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牙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一般哲学宗教思想的偏差

佛又告大慧大士说:“如果能够灭了无知、业、爱的因(妄心)和所缘(内外境界),就可以灭掉要想所生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苦受之果。同时也就可以见到意识所生的内外一切现象。都是八自心现识所显的幻境。此理今当重说。例如有些出世的学行和婆罗门(注二十三)等的理论说:无始以来、万物从无中生有,有无本身互为因果。甚至有的还说虚无中另有—物,(如魂或造物主等)和时间、运数等缘会聚集而生人我的身心。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就是灭的开始等等理论。他们不明了真如自性是随缘常住不变的,所以对于宇宙精神的延续,和事物生元的存在功能,以及涅槃自性,本自寂灭的圆满,与乎形而上的道和业力的依存,乃至因果的真义,和道果的真谛等等,都被他们说成虚无缥缈,成为破坏性的断灭论据。只认为从无生有,有了还无。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现在既无法证实生命原来的根源,同时也无从见到根本的缘故。这些理论和见解,都如破漏的瓶子,实在不能再装东西。又等于烧焦了的种子,永远也不会发芽再生了。大慧啊!要知道。如果身心所依的自性,一成过去,就算已经灭了,那么,过去的已过去,和现在又有什么相关呢?而且现在是现在,现在又怎样和过去连接呢?未来的,既然是未来,又如何衔接现在和过去呢?在这中间,所谓时间三世,又从哪里连续得起来,怎么建立它的次序呢?这些都是从个人心理上主观妄想的成见所生,没有根本真实的原因可以依据。又如果说无中可以生有,那虚无和实质,两种是绝对的矛盾,何以又能配合心理意识的作用?倘使这样三缘和合,可以生出万物,那么,心理意识幻想沙子产油,沙子就能够产油吗?心识幻想龟壳生毛,龟壳就会生毛的吗?由这个辨证,可知这些理论和宗旨,都不能成立,都不是绝对肯定性的真理,而且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说他们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见解,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也都是毫无意义了。他们之所以说“有”、“无”、“识”等三缘和合,便生出万有,那是因为他们只见到世间现实事物中的因果定律,从过去的事实已成了虚无,以现在的存在,推测未来的无相,因此认为其中的法则,是有无相生,互为因果的。其实,都是根据心理的直觉作用,妄心观察所得。都由无始以来的习气薰习而生的成见,所以才有这种见解。大慧啊!可是愚痴的凡夫们,被自心恶见淹没,被邪说所迷醉,却妄称自己已经得到大智慧的成就呢!”

(注二十三)婆罗门:天竺四姓之王。此云净裔,亦云净行。其种自有经书,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

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大慧,彼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舍离彼生所作方便。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离心意意识。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

离心意识证取心物同体的如来实相

佛说:“再说,有些求出世的学者和婆罗门等,见到一切事物,本来都没有单独存在的自性,郡是暂时偶然的幻有现象。世间的事物,虽然有景象而实际上都是虚无,正如浮云的聚散,如点火旋转而成轮,如海市蜃楼的变幻,如阳光里的幻焰,如水中的明月,如梦里的空花,这一切的一切,无非是自心内外的妄想所现。它自从无始以来,便自虚幻地存在,但又都离不了真如自性心体功能的全体大用所生。如果把妄想的因缘灭尽了,远离妄想,远离能所等说,离能观和所观的作用,就可以明了身心(和一切相依为命的物质形器世间)等等,那是藏识(阿赖耶)功能所显现的境界。此外并无一个另有包藏万有之机的主宰存在,世界上也没有—个实际可以被主宰的东西。所有事物的过程,虽有生起、存在、消灭的情形,但都只是现象的作用,在真如自性的根本上,就本来无生,所以也无所谓有灭,一切都是自心所现。如果能够如此思惟观察求证,就能够了解自心所生的依他起,和遍计所执等分别心理现状的作用了。大慧啊!如果能够这样,他必然会到达生死和涅槃平等不二的境界,善于巧妙地运用大悲心的方便,没有求功用之心而自然会达到功用的效果。他会证到一切众生世界,完全如梦幻似地存在,见到一切缘起本来性空,不会再被内外境界的因缘缠扰,包就证得宇宙万有都是真如一心的性空缘起。由此渐次进入无相境界。由菩萨初地开始,逐步依次上进,最后证得圆满菩萨十地境界的各个三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