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道、叹为观止的地方,这些都市成年人梦想的幸福童话,在这里,一下子都变得伸手可及。每天下午一点钟光景,露台正晒得厉害,这时家里最美丽的地方是通向玻璃房的过道拐角处,那里有一套藤制沙发,凉风习习,听着房间里传出来的经典音乐,捧着书坐在这里,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像资产阶级一样有钱,像艺术家一样有闲,生活的精致令人看起来奢侈。不管是在哪儿或以何种方式消遣,新一代的“富闲人”都走在时尚的前端。他们在占有了资产阶级式物质的同时,还融合了艺术家式的追求与品位。
(2中篇 沦为穷忙族的N个原因)
英国文化协会不久前在全球进行了一次关于人民生活节奏的调查,通过对所调查的城市市民在随意情况下走过60步所需时间的测量,来检测不同地区人民生活节奏的快慢。有关专家认为,步行速度可以反映出人的生活节奏。如果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加快,市民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能够在行走速度中体现出来,脚步变得匆匆。
第12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1)
中篇
沦为穷忙族的N个原因
人能够吃苦是好样的,但人生不是为吃苦而生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不清楚自我价值是否得到真正体现,整天忙得一塌糊涂,浑浑噩噩中你是否有暇思考,自己为何沦落为“穷忙族”了呢?
“忙”本身没有错,盲目地忙才会忙中出错、忙而无果。天长日久盲目地忙,不仅自己忙晕了头,而且连心也茫茫然了,所以最终沦为“穷忙”也就不足为怪了。
竞争激烈使人窒息
英国文化协会不久前在全球进行了一次关于人民生活节奏的调查,通过对所调查的城市市民在随意情况下走过60步所需时间的测量,来检测不同地区人民生活节奏的快慢。有关专家认为,步行速度可以反映出人的生活节奏。如果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加快,市民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能够在行走速度中体现出来,脚步变得匆匆。
在中国,调查组选择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4个城市进行调查,因为这4座城市比较有代表性。从这4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随意选出70名成年市民来测量,结果显示:广州人平均只需要10?8秒时间,重庆需要12?3秒,北京需要12?6秒,上海人最慢,需要27?3秒。其中,广州走这60步距离最快的人,只需要7秒多,如同小跑一样。
科学家针对全球32个城市的一项实验还发现,全世界行人的走路速度比10年前快了许多。自1994年以来,行人的走路速度平均增加了10%。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加快了人们前进的步伐。
市场竞争,很多人说是残酷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优胜劣汰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也给个人带上沉重的枷锁,负重而行。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出色,夺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榜首。短短不到20年间,中国队从初次参加奥运到能够在奥运各线冲金夺银,到底原因何在?日本《日刊体育》记者高田文太从独特的视角解析了这一奇迹背后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中国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起着重大作用。
首先,最让高田文太感喟的是乘坐北京地铁。地铁每次即将到达一站地时,广播员便用中文和英语进行报站,这和日本地铁的报站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让高田大为吃惊的是当乘客们听到广播后,立刻齐刷刷地站到车门口准备下车,当车门打开了,乘客们竟“刷”的一下涌了出去。如果那时不快速下车,马上就会被上车的人挤回来,于是便只好坐到下一站再下了。
高田并没有抱怨中国的公共文明和社会道德的意思,相反,他思考的是另一层更具深度的问题。他转换了一个视角来分析中国社会与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能够摘金夺银之间在广义上的联系。对此他这样说:“中国目前给我的印象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说实话,目前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竞争最为激烈的社会。你看看那些在公路上或地铁上争分夺秒、奔波忙碌的人。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中国代表团能够让奥运金牌纷纷收入自己的囊中了。”
第13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2)
高田文太讲的不无道理,中国拥有约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社会竞争力自然要更激烈些,因而人们的“忙”也就不足为怪了。据有关专家统计,过去10年里,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中国的工作狂增加了4成。在北京工作了几年的人几乎都知道,中关村是最大的“加班族基地”,在那儿上班的“工作狂”在北京可以说是远近闻名。那里很多公司都提倡“工作即娱乐”的16小时工作论,甚至中关村附近有一写字楼上“左岸工社”的广告就设计成了一只黑虫子(有人说其灵感来自卡夫卡的《变形记》)。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当前这种形势分析得一针见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拼命工作,甚至自愿加班。中国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来自焦虑——对于失业的焦虑,对于生存压力的焦虑。”
确实如此,当今社会CPI飞涨、股票狂跌、压力指数飙升、情感缺失、能源紧缺,“为工作而工作”是“穷忙族”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的“穷忙”行业很多,比如清洁工、洗衣工、快递员、电话接线员、普通业务员、厨房助理、建筑工人……还有很多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高才人士,也被纳入了“穷忙族”。最具代表性的是外文翻译,翻译的工作繁重程度不比作家低,收入和付出却不能成正比,不仅得不到什么保障,而且即使译本畅销了也同样拿不到分红。
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卡莱斯曾把迅速发展国家的这种现象称为劳动市场的“双元化现象”。这种“双元化现象”是指在全球经济普及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导致除了一些具备高精尖技能的人才有大量需求外,一些看似微不足道行业的劳动工作者日益增多,而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其实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双元化现象”就是“富闲人”与“穷忙族”两极越来越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成为了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前是有高学历就能够高就业,现在这种说法已成绝响。
个人欲望在膨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也成了一种资源,也受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
对于“穷忙族”的主力“80后”来说,就业是最大的问题。在当今这种“以财富论英雄”的社会风气下,很多大学生们在读书时就已经受到了社会浮躁功利气息的影响。小学六年辛辛苦苦,初中三年勤勤恳恳,高中三年废寝忘食,大学四年奋力冲关。大学生们使尽浑身解数拿到的各种证件,但到头来未必就能用得上。拿着一大堆的证件却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就连一般的工作也找不到——刚毕业就失业了。面对这样的压力,“穷忙族”的个人欲望当然会不断膨胀。
很多“穷忙族”在择业时,会迷恋于高职位、高待遇,他们十分看重自己的面子,爱图虚名,一旦有个什么好的职位或岗位,不论自己能力行不行,都削尖脑袋往里钻,至于去了那个岗位工作是否称职,就不管了。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工作上受累,将来发展受到限制,也会影响一个单位工作的开展,这种选择除了面子好看,其实并不高明。
褚生是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在一家电器零件公司做销售业务员。他负责销售的电器零件产品线是个大部门。刚到公司时候他认为这是一家大公司,“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产品”。能满足顾客各种需求的产品线才能赚大钱,这是他的想法。
在这家公司工作1年后,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公司提供的产品还是不够全面,不能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这直接影响到他的销售业绩,忙来忙去还是赚不到多少钱。于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和能够赚更多的积蓄,他转到另外一家产品较多样化的公司,不但规模较大,也较有发展空间。
可是没干多久,褚生得知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也在从事他这个行业,并且工资待遇要比他现在这个单位的要好得多。此外,现在他还有一个新的麻烦,他本以为在以前单位有过往来的客户仍然会支持他,但是他离开原来那个公司后,那些他多年来视为好友的客户却不愿向这家新公司下订单。这样一来,他的销售业绩还是平平。
第14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3)
现在,他混不下去了,虽然工资比原来单位能高那么一点,可是接触的人多了,花销也跟着大了,到头来还是赚不到几个钱。尤其是碰到他那同行的同学,总觉得自己比人家矮一头。所以他还想要转到一家新公司去,于是递上辞呈辞职,然后联系那个同行同学,问他的单位是否招人。经过同学的介绍,褚生跳槽到了他同学的单位。不过到这里来,必须得一切从零开始。没办法,褚生只得答应了。跳了一圈,又回到了“零”。个人欲望的膨胀让他白忙了一场。
因为个人欲望的不断膨胀而沦为“穷忙族”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城市里,我们看到的似乎所有人都在为挣钱买房娶老婆而忙碌奔波,让挣钱心切的他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陶冶情操简直是痴心妄想。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级笔记本……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欲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达成心愿而忙碌奔波。而那些有房有车生活无忧无虑之人,大部分则只愿沉迷于抽烟喝酒泡吧逛夜总会……这样的生活更是给普通的“穷忙”之人增添了无限的向往。
现代社会节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