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二日清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吴三桂见情势危急,率轻骑寥寥数员冲出重围、飞奔至关城东二里的威远堡清军营垒,跪降于多尔衮。
吴三桂表示:“倘若清军不愿助山海关明军,我也不愿返回山海关督战,李自成大军必在攻陷山海关后,一鼓作气攻向清军!”
多尔衮见吴三桂归顺非诈,接受吴三桂的请求,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头,许诺将皇太极长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
此后,多尔衮命令硕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多铎率劲旅八万,在规定时间内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进入关内,吴三桂所部系白布为号担任前锋。
四月二十三日辰时,吴三桂军渐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三桂军向大顺军投降,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大顺军因攻坚一昼夜未能夺关,乃改取野战,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
多尔衮以吴三桂部为右翼迎战,重兵则鳞次列阵于渤海滨大顺军阵尾薄弱处,待机出击,并告诫各部不得急进。
大顺军不明清军意图,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军紧逼,令旗左右挥动,来回冲杀。吴三桂因有清军压阵,死战不退。
此时大风突起,扬尘蔽天,不利于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的大顺军,双方展开肉搏,大顺军不顾伤亡,把吴三桂部团团围住。
血战至中午,双方均折损数万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无力再战。
多尔衮见状大喜过望,因此急令阿济格、多铎各率两万精骑,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
疲惫不堪的大顺军完全没有料到清军会直接参战,猝不及防之下阵脚大乱。加上大顺军没有和满清骑兵作战的经验,伤亡人数急剧上升。
申时初,统兵大将刘宗敏身中三箭负重伤,大顺军损失过半之后终于开始溃散。
李自成见败局已定,急令余部且战且走,立即向永平方向撤退。
老奸巨猾的多尔衮知道眼前就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因此在马背上口头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同时命令他率部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
二十六日,李自成率领残部三万余人逃回京城。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京城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八口泄愤。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决定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到长安凭借黄河天堑稳定局势。
从攻入京城到退出京城,前后仅四十二天。
五月初三庚寅,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从南京自大明门进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
五月十五日壬寅,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其国号依旧为“明”。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六月六日,多尔衮占领京城,同时将都城从盛京迁往京师,宣告满清正式入关争夺天下。
0577、熊储称帝
局势瞬间恶化,已经由不得熊储继续观望。
崇祯十七年,建文两百四十六年(一六四四年)十二月九日,熊储终于答应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改次年为兴汉元年。定都缅越王府,以桂林府为陪都行在。
左丞相万练,右丞相苗三冠,兵部尚书彭无影,吏部尚书张毓秀,刑部尚书侯铭德,户部尚书孙学易,工部尚书孟凡。
以岚儿为皇后,袁鹂卿为文妃,严二娘为明妃,苗若兰为兰妃,武藤兰为丽妃,曼黛莉为珍妃。
熊储登基称帝和当初当王爷一样,同样没有祭告天地。
因为他从来不相信什么老天爷,而且现在局势岌岌可危,根本不是加官进爵,安享太平的时候。
称帝的目的是为了战略大局,主要是做给外人看的,所以熊储宣布称帝的唯一文告,就是一篇《讨女真檄》:
“朕以幼冲,曾为奴隶,又作杀手。。混迹于草莽,藏形于民间。妄解侠之本义,不知此生何之。有二三忠诚勇烈之士,旦夕而进逆耳忠言,朕故知侠之真谛。”
“惟我大明多难,山河破碎,正是忠臣义士甘就斧斤之时。朕乃建文帝后裔,自当挺身临难,挽狂澜于既倒,整国祚之将倾。”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方今女真番奴毁我长城,摧我社稷,丧我传承,屠我百姓。罪大及天,罄竹难书,非灭尽不足以靖天下。凡我中原臣民,无论顺逆,皆有屠灭番奴,重振汉家天下之重任。”
“至于数典忘宗,靦颜事仇者,皆为大明当灭九族之逆贼,人人得而诛之。。今明格赏如左:诛杀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吴三桂等逆贼一人者,赏万金,封总兵,领将军衔。传檄天下,咸与知闻。”
熊储最终决定登基称帝,并不是他已经想通了所有的问题,而是过去半年时间就没有一件事情让他顺心,已经到了国事糜烂的程度,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崇祯十七年六月,整个河北就李自成一支孤军与清兵奋战。虽然大顺政权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努力稳定局势,但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李自成进入京城以后杀人太少,牛金星大肆启用了明朝降官降将。大顺军独斗满清精锐骑兵连败九阵,那些降将纷纷倒戈反叛。因为满清入关,打的旗号是“诛灭叛逆,为崇祯帝复仇。”
李自成并非不能容人之人,对于当面忤逆自己的人,他很少追求责任,更不恼羞成怒的杀人。
负责京师城防的襄城伯李国桢,被抓捕后不肯下跪,而是背对着李自成站着。
李自成有些恼怒:“为何不跪?”
李国桢昂然回答:“我乃明朝大臣,没有向你流寇下跪的道理!”
李自成便威吓道:“不跪则把你凌迟处死!”
李国桢回嘴怒斥:“随你的便!”
李自成又威胁道:“不跪就把你全家凌迟处死!”答仍是随你的便。
当李自成说到不跪将把全城百姓凌迟处死时,李国桢这才跪下,不过仍是反面而跪,而且口中仍说道:“我是为全城百姓而跪,并不是向你下跪!”
对于这种反复顶撞自己的一个战俘,李自成也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暂时关押。
正因为如此,京师文臣武将数千人,为大明朝殉国的不到三十人,反倒是重新当官的有一千多人。
第二个原因,前敌主将刘宗敏部下残余四万三千人,每个人都是腰缠金票,多则数千金,少则二三百金。流民就是流民,现在有钱了就想回家享福,根本不想继续战斗丢了小命。
七月,大顺军在河北一败再败,七十万大军已经不足四十万,被迫南渡黄河走归长安。
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和尚可喜三路大军十三万人紧追不舍,李自成在长安仍然不能立足。不久放弃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
九月,李自成到达平阳后,重新集结长安附近的兵力三十五万余人,准备对清军展开全面反击。
多铎督促孔有德、耿仲明等明朝降将,统帅汉白旗、汉红旗十五万余人,根据多尔衮的命令,组成东路大军进攻山东,准备一举拿下刚刚建立的南明小朝廷。
十月中旬,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统帅的清军西进受阻,迫使多尔衮改变原定计划:暂缓对南明王朝用兵,派多铎前往增援,并且要求先救怀庆、后取潼关,继而与阿济格部夹攻长安,从而对河南、陕西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十月二十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多铎的部队,一共有六十余万人,在函谷关以西、潼关以东二十里外摆下战场。
二十九日,潼关战役开始。因为阿济格、多铎集中了四百多门大炮猛轰,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十六万人在刘宗敏率领下,虽然悍不畏死地反复冲杀,但是损失极大,主力部队十不存三。
十一月,张献忠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以原明蜀王府为皇宫,登基称帝。
大西国正式成为与长安李自成已建立的大顺国、南京的南明弘光帝政权,以及业已入主北京的清朝鼎足而立的第四个国家政权。
张献忠称帝之后当然要拓展疆土,可是能够拓展的方向没有选择,向南、向东都不行,所以张献忠选择北进汉中攻打李自成的后方。
李自成也没有想到张献忠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捅刀子。
面对阿济格、多铎、张献忠的三路夹击,李自成被迫放弃关中南下。。
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也算是拼命的无奈之举。
大顺军成立以来,就是和大明卫军作战,对于满清骑兵的野战骑射能力,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应对之策。
结果大顺军向南撤退到河南平原地区,变成了满清的骑射部队的天下。两军先后大规模会战八次,大顺军在满清骑射部队的轮番冲击下均遭惨败。
但是,真正给大顺军致命一击的,并不是满清精锐骑兵,而是见风转舵的丞相牛金星逃跑。
牛金星是李自成后期最为倚重的军师,参与了所有军机大事的决策过程,掌握着全部兵力部署的方案。
宋献策被边沿化,牛金星又叛逃,是李自成用人不当的报应,也让他的所有部署大白于天下。。
军师叛逃打击士气的同时,兵力部署泄密的危害更大。大顺军顿时就变成了单方面被精锐骑兵追杀的溃败局面,只能拼命向南方湖广地区逃窜。
也就是在李自成丢掉襄阳城、南阳城,刘宗敏的前锋部队已经败退到礼山县(今大悟县)的时候,熊储知道不能继续观望了。
现在的情况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虽然还有数十万之众,但却散落在陕西、河南、湖广的广大区域之内,已经无法形成合力正面抗击满清的两路大军。
熊储立即宣布登基称帝,目的是做到师出有名,同时尽快完成战略部署。
“现在时不我待,我们需要组建两座大营构成掎角之势,准备应付未来的残酷局面。”
熊储并没有什么皇帝的架子,更没有穿什么龙袍,仍然是一身白色短衫在英武殿召开最后一次战略会议。
“苗三冠为主将,彭无影和沈惜月为副将,组建长沙大营,立即收复广西全境,全力经营江北湖广地区,统一指挥湖广、广西、南越省境内的部队,尽快完成兵力展开。”
“万练为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