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梦漫言+见月老人+今人白话解-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现在各处传戒发帖报,或为三七日,或者一个月,来者都要缴纳单费,离寺时都要发给每人一份化疏(化缘簿),借用这种手段进行贸易,哪里是真弘法。今后有来求戒者相聚宝华山,均不缴纳单费,离寺时也不发化缘簿,淡薄随时,清净传戒。
  七、各处大刹名寺,各寮私蓄茶果,陈设古玩。不但数人聚坐闲谈聊天,空虚消磨岁月,而且还谈论别人是非长短,使大家心性参差。损多益少,如何消受得信众的供养!所以今天全部革除。凡是和合共居之大众,若有道友前来探访,或交识的熟人前来办事,都一律请到客寮,随便款待。这样做,一来不显常住缺乏待客之礼,二来自己脸面也生光辉。
  八、各地丛林的堂头,惯常要对俗家喜丧之事表示祝贺和吊唁,送钱送礼以贿赂檀越施主。出了俗家之门,反而行俗家之礼,身为僧人不欣惜僧家之威仪,因为贪图利养,佛制全违。今天,华山之地,本已远离城邑,加之大众都依佛律行持,凡有正信之檀越施主,必然谅解宽宥。
  九、地处深山之梵刹,与城邑附近的丛林不同,柴米等物必须担运上山。今后凡有普务(须大家动手的劳务),鸣梆为号,一齐出动劳作。若是自己不动,而命他人劳作,怎么能身为统理大众之职。今后凡出坡劳动,在下不缩于后,各种劳务必先躬行在先。有病则不勉强,年老才可休息。同居大众,均依此行。
  十、同界大众,都遵守佛制,去掉所有装饰爱好之物,不穿丝绸,衣着不得像俗家打扮。三衣不离,必须染成坏色。一钵恒用,瓦铁(钵有瓦器铁器两种)应持。过午不食,律无开听;增修依教奉行。互相策励,懈怠者自会变得勤奋谨慎。
  我今天以此十件事定为大众的规约,华山何愁不兴旺。达照师说:“其它各条,或者可以按此更改,关于其中化主一事,断断不可缺少。今天如果把这话公开出去,恐怕以后会断了粮食来路,到时后悔不及!”我说:“在下虽然初任方丈,实在也是无缘。立誓绝不仿效各方丛林那样的热闹门庭,决愿效法古人的操履模式。”香师听了之后,一言不发,昂然而去。达师也不高兴,叹息着回了寮房。
  先和尚在世时,有三个太监皈依,孙太监号顿悟,刘太监号顿修,张太监号顿证。豫王渡江时,三人逃进山来。先和尚当时在外未回,是达照师把和尚像挂在中堂,为他们三人披剃。及至和尚回山时,他们三人已各住一僧房。九月三十日,刘顿修私自与香雪师和达照师商议,想在自己房里起火开小灶,二师都答应了。十月初一日,把我请到他房里吃茶,二位师父先已在座。顿修对我述说了想起小灶的事,并说香达二师都已答应,现在把这事向新方丈说一下。我说:“在下既然是方丈,为什么不一同商量,而是私下先已说妥,事后再让我知道。今天有三件事奉告:一、先和尚在世时,凡诸方请和尚起期传戒,如果有私设小灶锅碗之类,必令先毁,大家同一大厨,然后才应请赴期,假若不毁就不去。今天和尚涅槃不满四个月,谁敢在本常住另开私人小灶,这是欺诳先师,断不可为!二、若一定要开小灶,等我死后,或者可以任凭乱为。三、我因为其它因缘而离开这里,不当华山方丈,也可以随各位师父作主。若在下住此山,怎肯让此山颓败废驰!”说完,我拂袖出房。香、达二师无语,顿修脸红失望。借此因缘,作为振兴戒律之开端。
  一天,我召集大众在大雄宝殿,并请来香雪和达照二师,我礼拜毕,对大众说:“在下以往随侍在先和尚座下,是和各位师长共同辅佐和尚做化导之事。凡事没有不事先私下向师长们禀白的。现在想改变一下。我曾亲听和尚慈训,说:‘自律祖开始到我,为了中兴律法,一切都从方便善巧出发。你既然志在弘扬毗尼,等以后定要依遵律制躬行。’今天,在下一人承担主持,绝对不能知律而不按律行事。今日向大众说明之后,是制必遵,是法必行。”三日后,达照师辞去了当家之职;顿悟发心担当监院;香雪师去了常州天宁寺讲经;各位同戒者皆各奔前程;旧任各堂执事也十去八九。有三种人:一不能如律躬行,二不能同大众过清苦淡薄的日子,三不愿出坡劳动的人,我也不挽留。留下的只有一百多人,都同心同志愿,奋发协助,愿意共同护持戒律。
  十月中,有求戒者三十多人,以盐城县龙沙为首。我先依律唱方结界,然后每三人一坛受具足比丘戒。达照师及各道友当面没有说什么,下来以后议论纷纷,说我受先和尚咐嘱,现在大改受戒遗轨,结界唱方,从来少有,三人一坛,从未见过,指责我不孝之罪。由于他们不谙熟戒律,所以才这样说。我听到后权当没有听见。一天达照师闲步来到方丈室,我慢慢劝他说:“藏中的律部,你若有空闲时间请回去阅读一下,也可以消磨时间,你看如何?”他就把律藏阅读了一遍,才知道我所做的是有根据的,内心反而叹服。以前的诸多议论就全部不禁而止了。
  刘顿修当太监时,曾经交给孙顿悟四百两银子,让他去常住附近购置一些田产,以便养老。顿悟存心不实,以贵价买了薄田,而且亩数不足,所收的租粮多有赔欠。刘顿修因此恨极,准备了利斧藏在身上,发誓要砍死孙顿悟。眼看要发生恶性事故,大家都感惊慌恐怖。达照师把事情告诉了我,我说:“一旦祸起萧墙,就败坏了常住。幸好修塔银两尚有余数,就用来买成供塔用的香火为他两人解怨,顿修也把价减一百两,于是常住才安宁下来。
  顺治三年春,旗兵放马,吃了百姓的麦子。乡民无知,把马没收了。将军巴公下令兵士把乡民抓去,作叛逆论处,大半被杀,妻子田产一律没收入官。漏网的人弃家外逃,有家难归,各散四野。忽然有人出来领头,把逃跑在外的人招聚成群,借口借饷起义,实在是侵害善良百姓。达照师害怕,就带领他的法眷下了华山。
  四月初旬,我想,外面土贼尽管作乱,但寺内安居自恣(又名结夏,依据四分律删繁阙行事钞卷上之四自恣宗要篇所载,佛制夏安居九十日,令僧众会集一处,修道精练身心,坚持戒行。然人多迷于己行,不自见所犯之过,理应仰凭清众之慈悲,予以晦示,故于自恣日尽量揭发己罪,表大众规诫,遂得内彰其隐私,外显其暇疵,经此发露忏悔,令得清净。夏安居之竟日,清众举示自身于见、闻、疑等三事中所犯之罪,面对其他比丘忏悔之,忏悔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此日即称为僧自恣日、僧受岁日。)的律制废驰已久。如今我初当方丈,就应当领导大众依律制持戒修行,既然适逢夏季来到,怎么能再把安居自恣之制放在一边而不施行呢,故而在四月十六日作前安居。比丘一百六十多人,沙弥八人,共一百七十三人,个个都严遵律规努力用功,倍于平常。
  到了五月二十日,天还未亮时,土贼首领张秀峰,领着一百多人来到山门外。门一开,他们就蜂拥而进。对我说:“这座寺庙楼房很多,厨灶也大,我们借住几天。”我说:“房灶倒是可用,但有两件事不太方便。一来,你们向人家索取饷银,如果不给,必然要捉人来吊打拷问追索。出家僧众在旁边看到,你们怎么下手。二来,我们僧人与你们同锅吃饭,若被官府察知,我们的罪责难逃。听说妙峰大师当初修建此寺时,都是附近村乡的父老乡亲欢喜相助,施工投劳,搬运铜殿和砖瓦木石等,其中也有诸位父祖的功德,今天如果毁坏,就是毁坏自家的福田。住处很多,为什么不到别处去找!”就这样再四推却,他才说:“就听师父所说,我们就在寺外。”没想到,房僧克修有个哥哥,也是那一伙贼寇的头领之一,克修私下经常出寺去看望。当我问到他土贼的动静消息,他却一言不吐。大众都感到很担忧,他却毫不在乎。我对大众说:“你们每人拿把柴来,把克修烧死,以绝大患,保护常住。”他听了吓得魂飞魄散,躲在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他的师父继贤流着泪跪在地上乞求,愿意听从我的教训,恳求免于烧死他。随即叫来克修,我对他说:“明天中午常住设斋,请为首的十个人,不准多来一个。若能依此,就免你死,如果进寺人多了,或者不来赴斋,还得治你焚烧之罪。”晚上我将大众招集起来议事,说:“明天中午,土贼的首领来时,阖寺大众左右两列排好队,年老的在后边,年轻的在前面,不要害怕,也不要说话。我不叫你们下去,你们都站着不动;若说‘去’,大家都一齐退下。只留二十个人,每一个席位二人照应。”到了中午,他们依约都来了,坐好以后,僧众排了两列。我说:“诸位今日举事造反,是因妻子眷属被掳,家产田地入官,又都是明朝子民,当然不能甘心枉受,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听了,人人落泪,说:“师父是明白人,一切都知道。”我突然欠身以手击桌,厉声说:“今天请大家来吃斋,是因这铜殿是勅建,龙藏是钦颁,现在僧众不能安心清修,又怎么忍心毁掉这座千年常住?现在我这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看到我这样说,都吓得变了脸色。连声应道:“晓得,晓得!我们知道众僧人中有文武兼全的人。请师父不要动怒,明天一早我们就起营到别处去。”我又以软语加以安慰,他们告别出寺,果然五更时就起营走了。我为了防止天明官兵突然来到,又赶紧下令各位管事各自打着灯笼,到处仔细巡视,如果有烧火做饭留下的灰烬,全部要扫除干净,用树叶覆盖好,如有禽畜的毛骨,细细拣取,扔到深涧里去。天快亮时,镇江都统马公带兵来到山上,骑着马直入寺内,说:“打探得土贼在这里住了八天,你们为什么收容留住而不报官?”我说:“既然他们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