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传承诸师修心语录选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命,于无量数不净世界中,宏扬密续甚深中观道之金刚乘妙道。' 宗喀在帝释顶髻如来及十方诸佛菩萨作证之前、发出了这样誓言后,那时,帝释顶髻如来及十方诸佛菩萨齐声赞说:' 善哉!汝为大勇猛菩萨。' ……帝释顶髻如来即从身中放出无量俱胝光明,具足欢颜为菩萨授记说:叫如汝所发誓愿,从此时起,汝将于无量数不净世界中,宏汤显密正法,最后于希有庄严刹士中、成佛号狮子吼如来。'
  又至尊文殊菩萨广说正法,成为法幢时,令我们的释迦世尊等贤劫千佛,皆发菩提心,这在《入中论本释》中有这样的解释说:' 作师长(文殊作诸佛之师)的特别事业者,是说至尊文殊成菩萨时,令如来释迦牟尼,及其他一切诸佛如来,都于最初开始发菩提心。  '
  五、班禅·洛桑却季绛称的语录中记载说:'在宗喀大师的语绿中有问:'诸修之首,等同诸经开始首句——在梵语……那样,应依何法为首?'彼时各答不同,或答身坐八法。后来,洛桑却季绛称答说:'首在发心二即动机或称等起)以此应知如阿底侠尊者所说:  '凡是贪嗔痴的动机,都是不善业。以此以不善的动机,而修善法,是不能入于道的,如正下中士两道那样发心的善念,固然很多,但是现在此间必须的唯一善念,应当是菩提心。  ''
  贰  积资忏净(初修六加行中所摄,依七支门而修)
  一、佛向弥勒说:  '应知具足成佛,应修何法?我为一切有情利义故,下僧衣向十方三世诸佛礼拜等而得成佛。  ”
  二;积资忏净,摄于七支。昔印度修“密集'即生即身成就者亨遮菩提王说: “依唯识赏识及幻识,皆不能成佛,当依七支成佛一(七支功德,能使种姓清明,身心成熟。)
  三、昔印度大成就者刚巴那说:  “若行者未证得圆满次第以前,不勤行曼遮供养,如自杀其勇士与空行。  ”(上师教授说:心中观想,但称供养,不称为现实曼遮。必以实体表现,修密法每日对于金刚上师,应供三次,否则,为密宗应忏悔之一,简亦须用实体曼遮。)
  四、藏王松真岗波著述中引文殊问佛说:I佛涅盘后,众生以何为福田?”佛答:“比丘一—众,俊婆二众,汝等须知,我涅盘俊,供我身像,如现供我之功德,福田无别,异熟无别故。有佛出世,方有佛像,虽系身像,即我化身。  ”
  五、仲敦巴尊者到贡巴瓦室中,见着陈设的曼遮有尘土封蔽着,也就说道:(我的大自在修士中的幢师呀!所谓'不忘供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过了一阵贡巴瓦将内心所有寻思陈述于仲尊者,仲尊者说道:  '你想只你一人在观修么?或许你认为阿底侠的观修是很善妙的,可是要知道阿底侠的善妙,也就是在于作这样与这些供养(指常供实体曼遮)而成就的。如果对于我说的话,信不下去的话,就请细阅一下经教吧!”
  六,甘丹派大善知识普穹瓦是以常供三宝作为主要修行的,以此他的修室外,供香的香气,经常芬香不故。他说:“我最初只能供辛辣刺鼻的粗劣草香,继能供四种香料合制的香气扑鼻的线香,而今我能供用极贵的沉香及安息香等香料合制的香气馥浓的极品香。'据说有一次他配制香料的价值,就值二十二两黄金。
  七,昔诸大德说:  '修行而不积资,如沾润种子。欲身心通达而不串习,如笔画火焰。若积善而不积护持戒,如无主之宝,人人可取。'
  八、妥默桑波大师说:l积善若不回向菩提,那末对特殊境( 如上师三宝父母等)  生起嗔恨等……一些能耗善业之因发生时,积善将被消尽。以回向菩提之善,任何时候,也不完竭,不应回向于为利自己的三界乐果 及声缘二乘。当为利一切有情故,回向无上菩提为最要主当思在诸佛菩萨等前、为我回向作证,当思能所回向等一切法,无缘自性空义!而作回向。应知如回向,而无缘性空。设若不知此义,本我们初业有情是以信解而作,以此可以思念文殊与普贤等所作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九、昔达坡噶居派初祖达坡塔节时,行者皆以大手印法证空性行相,拔谟住巴(亦噶居派)但修七支,众讪笑之,他说:' 我但修七支,实别无他法可修。'
  一○、宗喀巴问本尊文殊依何种资粮田,而积福忏罪?依何种为本尊?依何种为次第始能迅速积集二种资粮而成佛?经文殊开示后,始有道次第中所说曼荼罗修法。此为宗喀秘密耳传法之一
  一二、宗喀巴大师说:' 较凡俗农田殊胜千百万倍之资粮田,若任其荒芜,而不翻种(不分四季,不论主权任何人可种)其愚痴何处可寻,须以信犁耕福田、而勤播善种(摄供养等积福)。'
  一二、宗喀巴大师说:' 不很劳而能积福德资粮者,莫如随喜' 古德也说:,安睡而积大福的,算是随喜' 关于对自随喜,宗喀大师说:一对自所作善,应离狭隘心。' (对中、亲、疏三类修随喜,对冤仇所作善业,若能生起随喜,即为成就对治嫉他烦恼。此为上师教授语。)
  一三、宗喀巴大师问本尊文殊,如何速得成就?文殊答说: '一 积资忏净(成熟行者身心).二,于上师即本尊无别前,启请求加(速得加持) 二 身心不断修行(正行修法)。若勤于此三者,自能迅速通达。
  一四、珠康巴大师笔录了《贤劫千佛经》中,' 往昔名称如来为织布者时,以机头布供养,而发菩提心。j及' 放光如来供草炬而发心' 等字句,拴在项上(以志不忘)。并说: ' 我们发心的供物,是没有碍难,而是信心上有碍难!' 他并从当时起,命诸修院中,任于何时来会僧众,都先行供养与礼拜结合的七支曼遮等,继修发心仪轨。并建立凡到大殿僧会等任何一处,都必须携带曼遮的规矩。
  一五、洛桑朗嘉大师曾经这样说:' 通达甚深中观正见,重要的教授,是必须启请上师加持,及忏悔罪障。' 有人问大师忏净法门很多,以何为重要?他问.' 依三十五佛忏悔法而作,为最重要.' 并开示了过去宗喀大师,及绛伯嘉措等这一法传的前辈诸师的作法情况。问大师是怎样作的?他说:' 我在帕巴辛衮(地名,有著名的佛舍利塔)依三十五佛忏净法门,作了一月之久的积资忏净法,这真令我生喜!'
  一六、洛桑朗嘉大师因僧众请住世,他说:'我看是这样——与其长寿住世,曷若修善死亦乐,死于善净业习中,噫嘻生死心自平,诸修寿法复何喜!又说:  “法友们,以你们这种净善积福的作法来看,温萨耳传圣教,是很有希望,还要大宏起来的。  ”
  —七、大德洛桑朗嘉说:“依《三十五佛忏悔文》,加以长拜,较此忏悔殊胜者,是没有的。(犯三聚戒,虽各各别有忏悔文,然皆不外四力门,皆追踪法王宗喀巴之后而修习,随念随长拜,此为上师教授语也。) 
  一八、颇章喀仁波伽(简称颇公)说“若依上师供养曼荼罗资粮田,观想圣众,行积资忏净,加持尤大,此乃温萨巴耳传。(上师说此一耳传源出文殊,此一承传由宗喀巴传东敦嘉措,次传坝索·却季绛称,次传却季多杰,次传温萨巴·洛桑登珠……)  
  一九、颇公说:“不唯凡夫应修七支,佛与佛见面,皆先以七支赞叹为供养,菩萨见佛,闻大乘法,亦以七支供养,初地菩萨分身百数,见百佛世界,二地菩萨,见千佛世界,皆以七支供养。由此可见有说七支乃未证空性前,初业有情所作,是不合理的”
  二十、颇公说:  “如能观梵天王身固佳,如不能观,亦非窃取以供,因三千大千世界,乃一切有情共业所成,我为有情之一分,以之供养,亦无嫌疑。”
  二十一、关于回向应回向菩提,则如滴水之入大海,直须海干,此水方尽。颇公说:  “如有二友同行,甲有一升黑豌豆所磨之糌杷,乙有一升好青稞之糌杷和一袋中,各人取食,有一天乙对甲说,你粮早已消尽。甲说,取袋来看,则见袋中尚呈黑色,何得谓尽。回向亦然,自己虽以杂染微善,和于佛之功德海中,永久无尽矣。'
  二十二,恩师昂旺朗嘉(因事称名)传法时开示说:  “请转法轮:佛转正法轮,必须勑请吗?若合法器,机已成熟,不待启请。然启请而说,此有要义:  一,表法之重要;二,菩萨志勇猛故,愿自与他皆转法轮:三,以利他故。此支对洽轻决谤法业力,感得清净梵音相,得法螺语功德。(二、三属于积资)'
  二十三,恩师开示说:  “依了义说,佛无涅盘,法不衰毁,依不了义(世俗度化因缘)而示现涅盘相。何以诸佛菩萨诸大德须示涅盘相方应机?有义利故,启请住世,  一、为令应得度众生增长福德:二、不失时机因缘。佛向阿难示意说:  “一切如来具足四足神通,皆能久住沙尘劫,越过一切劫。  ”而阿难说:“当时为魔加持。众生福薄。故失时机,为魔乘机请佛涅盘 ”
  叁  依止善知识法门(中摄上师瑜伽法门)
  一、《密集金刚相续经》中说: '虽造五无间重罪,依金刚乘可得悉地。惟轻慢师罪,虽依金刚乘亦不得悉地。  ”
  二、《金刚心要》中说:  “谁于亲近教授师,不如法事,起轻慢,依其教授昼夜修,等同修习地狱因。  “
  三、《金刚手灌顶经》中说:  “一时金刚手白佛言:  “世尊,轻毁师有情,应得何果?'佛言:  “金刚手,汝勿问此,若为汝详说,恐具慈悲菩萨将战粟呕心,或不忍而入涅盘,因汝殷勤启问,为汝略说,若对于阿阇黎亲犯毁罪,应堕无间阿鼻地狱常流转,若与轻毁上师之有情(不善知识)为侣伴(恶友)如癞虾蟆入水,  必传瘌于他虾蟆。 ”《密续》中亦说:“勿言对师起轻慢,梦不愿见轻师人。”
  四、当如何视师?《灌顶经》中说:  “当视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