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9摄大乘论 的依他起性初探-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遍計的本義,是似有的心-分別,無實的境-虛妄」〔43〕。但,<<攝論>>本身明確地以虛妄分別來說明依他起性。所以,印順法師亦指出:「本論說的『虛妄分別所攝諸識』看來,虛妄分別是側重在依他起」〔44〕。但這種側重如何理解?

C:依他起性可以作為無為有、非真實的義境(對象、實境)顯現的所依。顯現非真的義境的乃遍計執,所以說「遍計所執相,謂於無義中唯有似義顯現」〔45〕。它是於依他起中遍計的,所以「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計」〔46〕、是「遍計所緣相」、「遍計所遍計」〔47〕。因為認識活動的能遍計與所遍計是相待而立的,所以虛妄分別就通指依他與遍計。但從存在面而言,依他起乃本識分別即現起的幻有,而遍計執只是於幻有中「分別無為有」。綜合認識與存在,虛妄分別是通指依他與遍計而側重在依他。

2?3?4三性與依他起通染淨二分

<<攝論>>基本上認為三性是即於依他起性之有或無似義顯現〔48〕、有或無起遍計執〔49〕。綜合言之,即是於種子緣生的依他起上有或無境被遍計執成〔50〕,這就是從存在與認識上以依他起性統一三性思想。這當然比<<解深密經>>、<<辯中邊論>>來得豐富與精確。

<<攝論>>另以依他起性通染淨二分來統一三性思想。它提到:「於依他起自性中,遍計所執自性是雜染分,圓成實自性是清淨分,即依他起是彼二分」〔51〕。這類的主張就被包含於所謂的「依他起通染淨二分」,我們將之視為D:依他起性通染淨二分。

事實上,D有很多層次必須進一步分析,由之才能適當地理解<<攝論>>諸多微細眩s的意義。D1:依他起性是不定性,它洠в卸ㄐ詾槿痉只驕Q分,而是染分或淨分的可能性。這如<<攝論>>主張「依他雜染、清淨性不成」,世親釋與無性釋也都是這個意思〔52〕。D2:依他起性可以全為染分或淨分。上述之存在面與認識之三性乃純就法的理性(D21)而言,遍計所執相是全為染分,圓成實性完全無執就全為淨分。再就修行位次(D22)而言,凡夫未聞大乘正法、產生正聞熏習種子之前就全為染分,菩薩完全捨盡雜染則完全為清淨分。D3:依他起性同時具足染分與淨分,這是就無住涅槃(如來不得生死不得涅槃或生死涅槃無差別),如來已捨盡煩惱雜染但不捨生死(於此方便言具染分)度化眾生,於生死涅槃完全自在、不得不失、無差別。如<<攝論>>所言「無住涅槃,以捨雜染不捨生死,二所依止,轉依為相。此中生死謂依他起性雜染分,涅槃依謂他起性清淨分,二所依止謂通二分依他起性」〔53〕。

於此我們再討論2?2?2<<攝論>>圓成實所攝的四種清淨。

「自性清淨」的真如就是D21之法的理性層次的圓成實〔54〕。「離垢清淨」的涅槃應是D3的無住涅槃。「生此境清淨」<<攝論>>定義為「謂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淨緣故,非遍計所執自性;最清淨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性」。事實上,最清淨等流法界屬法身攝,而諸佛法身的轉依相正是「轉滅一切障雜染分依他起性故,轉得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清淨分依他起性故」〔55〕,這正是D22完全轉依的淨分依他性。所以說,生此境清淨亦可攝於依他起性,但這並不是說一切眾生本具自性清淨心。因為<<攝論>>明確主張:清淨心的昔無今有是「從最清淨法界等流正聞熏習種子所生」〔56〕,且內種子必由熏習而生〔57〕。而應該是眾生有可能因實邸删屯耆鍦Q的依他起性〔57〕。最後只剩下「得此道清淨」,這應屬依他起性部分具清淨、部份具雜染,於此可定義為D4。這是屬於唯識實邸牟糠郑覀冹断略儆懻摚2?3?6)。

2?3?5:再論依他起性與阿賴耶識

由上可知,依他起性可以轉成淨分,這是根源於最清界法界等流,經正聞熏習大乘正法教而生的法身種子。這法身種子雖是無漏而相摺队新┑陌①囈R,非阿賴耶識所攝。但,它仍寄藏於阿賴耶識中,作為阿賴耶識的對治種子,所以此所知依可以轉染還淨〔58〕。問睿陟斗ㄉ矸N子屬清淨如何寄藏在雜染的阿賴耶識中而又彼此和合俱轉?<<辯中邊論>>清楚地提出「唯於此虛妄分別中開顯入無相方便相」,<<攝論>>思想亦只能於依他起性中行轉染還淨。而阿賴耶識本身能受熏,所以於種子現行的依他起性中起正分別的唯識觀行可以將淨種子寄存於阿賴耶識。因此,無始時來的界可以有涅槃證得〔59〕,這是即此阿賴耶識而轉依之後才證得的。因此,如上於依他起性上所說之四清淨亦可於阿賴耶識的轉依上立論。

總之,依他起在染位的階段是阿賴耶識種子的緣生。通染淨二分之際亦可融貫阿賴耶識。所以,<<攝論>>的依他起性可以統攝阿賴耶識思想。

2?3?6:依他起性與唯識的實邸

唯識的實邸褪庆兑浪鹕限D依的過程。

從來未曾聽聞最清淨法界等流大乘正法的人,當第一次聽聞時,他是以虛妄分別心來聽聞正法,因此產生法身攝的正聞熏習種子。這正聞種子是實邸ㄗR觀的正因,而唯識觀的四尋思、四如實遍智都是觀遍計所執相的名、義、自性、差別只是假立設施。因為依於清淨法教,且所觀皆只是遍計所執洠в姓鎸嵙x,所以能離執起對治,轉染成淨。這過程就是轉依,轉所知依-阿賴耶識的種子-的染分為淨分。轉得一分的淨分就得一分的清淨依他起,未被轉淨的就是遍計執-染分依他起。所以,實邸ㄗR的過程就是D4: 依他起性部分具清淨、部分具雜染。而全幅展開亦可用以圓成實性得多種意涵來表達(參見表二)。首先,轉依須先有正聞熏習所生的種子,這是依緣於「生此道清淨」的「大乘妙正法教」。其次進入「得此道清淨」的階段,此包括地前地上的修行。最後是證「離垢清淨」的大涅槃果。這三階段都是以「自性清淨」為因性。所以說,唯識的實邸窃谠鲩L依他起性的淨分,亦可以包攝在圓成實性中。

可見,依他起性可以統攝實邸ㄗR觀行的過程。

2?3?7:依他起性與唯識的果證

<<攝論>>分唯識的果證為果斷的無住涅槃與果智的法身,這些都是在依他起通二分上論轉依而成立。無住涅槃是捨雜染的煩惱不捨生死,生死涅槃無差別,這就是D3。法身的轉依相「轉滅一切障雜染分依他起性故,轉得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清淨分依他起性故」,這正是D22完全轉依的淨分依他起。復次,法身的五自在轉亦是於依他起上的五蘊上論轉依〔60〕。

可見,依他起性可以融貫唯識的果證。

3:結論

以上試著輔以思想史的角度,並就<<攝論>>本身來討論依他起性,由之解釋<<攝論>>的依他起性如何整全地融貫唯識思想的各面向。我們得到的初步結論如下:

1:就思想史而言,<<攝論>>較之<<解深密經>>與<<中邊分別論>>更融貫地統合唯識思想的各面向。而<<中邊分別論>>以虛妄分別簡要地統攝唯識思想。

2:<<攝論>>的依他起性有如下的諸性伲洳煌再|正可適當地說明唯識學的不同面向。其特伲缦拢

A:依他起性是依緣於阿賴耶識種子而起。這特點融攝阿賴耶識緣起,即是唯識境的所知依。

B:依他起性是以虛妄分別的認識活動為自性。這特點融攝虛妄分別。

C:依他起性可以作為無為有、非真實的義顯現的所依。此點融貫遍計執。

D:依他起性通染淨二分。由此特點融攝圓成實(結合B、C,統一了三性思想),唯識實邸霓D依與果證。

D1:依他起性是不定性,乃染分或淨分的可能性。這特點是依他起性可以融貫其它似想的基礎。

D2:依他起性可以全為染分或淨分。

D21:此點可說明三性的理性面,自性清淨圓成實-真如。

D22:修行位次上未聞正法的凡夫與完成轉依證得法身。法身是唯識的果智,由此生出大乘正法教-生此道清淨的圓成實。

D3:依他起性同時俱足染分與淨分。此點可說明唯識果斷的無住涅槃。

D4:依他起性部分具清淨、部份具雜染。這特點可說明唯識實邸霓D依過程,正是得此道清淨的圓成實。

依上述結論填入表二,可得表三。

表三 

圓成實性
 無變異 自性清淨—真如D21
 
離垢清淨—涅槃D3
 
無顛倒 得此道清淨—菩提分法、波羅密法D4
 
生此道清淨—大乘正法教的法身所生D22
 

 

*本文的撰寫特別感謝惠敏法師於<<唯識思想與文獻>>課上的指導,及論文發表會中的評論。還受益於一起上課的同學,及法光佛研所的曹志成老師,在此一併致謝。

裕Ы

〔1〕:關於此可參考勝呂信靜<唯識說的體系之成立>第二節:<<攝大乘論>>在思想史上的意義,收於<<唯識思想>>,高崎直道等著李世傑譯,台北:世華出版社,1985 年。

〔2〕:勝呂信靜認為唯識理論包含阿賴耶識緣起說、三性三無性說、影像門的唯識說(參見〔1〕,頁115)。本文進一步於唯識說之境行果說明依他起性。

〔3〕:<<攝論?所知相分>>確實是以依他起性為中心討論唯識思想。而<<辯中邊論>>則是以「虛妄分別」為核心討論唯識學,可參見蔡伯郎,<<<中邊分別論>>中虛妄分別之性伲荆òl表於台北:枺阶诮虒W會,民國84年6月)。又可參見曹志成,<<<中邊分別論>>「相品」中「虛妄分別」與「空性」之關涉的探討>,即將刊於台北:<<國際佛學年刊>>。

〔4〕:關於唯識學最早典籍,一般認為是<<解深密經>>與<<瑜伽師地論>>,歸屬彌勒的其餘諸論則是較後出。有研究者認為只有<<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