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罗马教会日趋世俗化,因为他们把政治比拯救罪人更为重视,最后教皇要主宰世上的统治者。二、改教时期和以后兹分改教运动时期和改教运动以后两点,分叙如后:
1.改教运动时期——改教运动者与罗马天主教对教会的观念,完全分裂,但是他们自己中间,在若干问题上,也有不同的意见。路德对于无误的、教职阶级制的教会,特殊祭司职,用圣礼施行救恩,都表示赞同。他认为教会乃是基督信徒属灵的团契。他恢复所有信徒的祭司职。他维护教会合一论,但把教会分作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惟他又审慎的指出,这并非两个教会,乃仅为同一个教会的两面。无形的教会成为有形的,并非由于主教和红衣主教的统治,也非由于教皇的领导,而乃由于遵行上帝的道。路德也承认有形的教会里面的成员,乃是良莠不齐的,有敬虔的,也有邪恶的分子。但是在他反对罗马天主教以教会统治国家一点上,他又趋于极端,教会除了传扬主道以外,必须顺服国家。再浸礼派(Anabaptists)不满路德之说:他们又复藐视有形的教会以及上帝赐恩的方法(MeansofGrace神恩的媒介)。复次,他们又要将教会和国家绝对分开。加尔文与改正宗神学家,和路德一致认为教会乃为圣徒的团契(munioSanctorum),不过他们乃不同路德宗那样,注重教会客观的条例和仪式;他们乃靠信徒主观的交契,以求教会的合一与圣洁。他们也把教会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面,但是分法乃稍有不同。复次,他认为教会真正的标记,非仅在谨守遵行主的道,而复在忠实的持守履行教会的纪律。但是十七世纪的改正宗神学家虽有一种意念,认为教会要顺服国家;可是他们乃不同路德宗,他们已经建立一种教会行政的方式,使教会有高度的自由和权能。但是无论是路德宗和改正宗神学家,乃都期望维持有形教会与无形教会之间正当的关系。十七世纪的苏西尼派(Socinians)和阿敏念派(Arminians)的学者,他们虽口讲无形的教会,但在实际上,乃完全忘却何谓无形的教会。前者以为基督教乃仅一种可接纳的道理。而后者则把教会作为一个有形的团体,除了传扬福音以及训勉会友以外,则把教会的权柄让给国家。此外还有拉巴第派(Labadists)和敬虔派(Pietists)则适得其反,他们且有漠视有形教会之势,对于那些良莠不齐兼做社会事业的教会,不放在眼中,而希望在秘密集会(Conventicles)中得到灵性的造就。2.改教运动以后——当十八世纪理性主义猖獗,一般人受了各种世俗学说的影响。不能了悟超自然的道理。由于启蒙运动以后,所谓经验主义的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之一勃兴,这种思想,经过了休谟、康德、达尔文学说的影响,便日形加强而发展。在这个时期以前,各种流行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还带有超自然的特质;然而经验主义的所谓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便根本异趣,乃是彻头彻尾的自然主义的,他们丢弃了任何超自然的因素,一味遵照那呆板不变的自然力和自然法来机械地解释整个宇宙现象,以及人类的宗教和道德问题,从而撇弃一切超自然的道理,因此便敌挡基督圣道。这对于教会论也发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对信仰问题,漠不关心;一方面对于教会,缺乏热忱。因此他们把教会和其他人类社会等量齐观。监理会(methodism或称衡理公会,美以美会)虽曾起而反对理性主义,但是他们对于教会论未作任何贡献。他们虽一方面谴责教会,一方面却和教会相处无间。施莱玛赫(Schleiermacher)认为教会无非乃为信徒的集团,乃为同感一灵的信徒的身体。他不用有形的教会和无形的教会这些名称夹分别教会;他发现教会的精义,乃在基督圣徒团契的精神里面。上帝的灵愈是深入圣徒心灵里面,圣徒便愈不觉自己重要,愈不唯我独尊,教会就愈少派别的纷争。黎敕尔(Ritschl)不把教会分作有形的与无形的,而分为教会与天国;质言之,前者乃为有形的教会,无形教会乃为天国。他认为天国乃上帝子民的团体,行事为人,都以爱心为动机;教会乃为敬拜上帝的同一个团体。所以教会乃限于一种外形的组织,她唯一的任务,就是敬拜上帝,而这种任务的功能无非在使信徒彼此更为熟悉而亲密。这种教训,实乃远悖新约圣经的道理。其弊所及,便流为一种新派神学思想,使教会变成一种人为的机构,不复为上帝建立的制度,而成为社会服务的中心。
卷七 教会论 第贰章 教会的性质
壹教会的要素关于教会的要素;罗马天主教,希腊正教和基督教乃有不同的观念,兹分论之:一、罗马天主教的观念
早期的基督徒认为教会乃是圣徒的团契(munioSanctorum或称被拣选者的集团)。在第二世纪末期,因为异端猖獗,于是使他们不能不注意真正教会的问题,以及教会的特征。从居普良(Cyprian)的时期一直到改教运动,关于教会的要素,大家从教会可见的外形组织上加紧探索。教父认为普世教会乃包括分布在各处真正的教会,在主教团结合的范围之内,结合成为一个外在的有形的团契。由于时间的推移,教会外在组织的概念,乃日形显著,并且由是益发注重教职阶级组织,结果便以教皇政治(Papacy)作顶石。现在罗马天主教对教会的定义说:「教会乃是已经受浸,有同一信仰,领受同样的圣物,受合法的牧师所管教,在地上有形的元首之下的信徒的圣会。他们把教会分作两类,一为ecclesiadocens,乃为管制,教导与造就的人;一为ecclesiaaudiens,乃为受教导,被管制,领圣物的人。照此词严格的意义说:构成教会的乃为ecclesiadocens而非ecclesiaaudiens。前者直接分享教会荣耀的特质;后者只是间接的。天主教虽只承认教会有其无形的一面,但却宁欲保守教会一名作为有形的信徒的团契。他们虽时常讲「教会的灵魂」,但却与此词确切的含义,并不完全相符。照第范氏(Devine)的定义,「教会的灵魂,乃是那些被召皈信基督,由超凡的天赋与恩典和主耶稣基督联在一体的信徒的团契。」但是费默思氏(Wilmers)说:「构成基督教会的一切属灵的超凡的恩惠使其会友能够达成他们最后的目的。我们所称的灵魂,一般而言,乃为使身体有生命的,渗透的本质且令教会的肢体能够履行他们特殊的任务。一切信心,共同目标的渴慕,内在的成圣的恩典,超凡的德性,乃都归属教会的灵魂。」第范氏乃以教会的灵魂仅属于某种合格的人。而费默思氏却认为乃是普遍渗透的本质有如人的灵魂一样。可是罗马天主教却不承认无形教会在理论上应于有形教会之先。莫勒氏(Mohler)说:「照天主教的道理,有形教会乃是在先,——然后始有无形教会;前者乃产生后者。」其意所指,教会乃为信徒之母(materfidelium)。但是摩氏又说:从某种意义而言「内在教会乃是在外在教会之先;质言之,我们如不先属于内在教会,我们便不能做有形教会活的肢体」。关于这个问题,他在其所著的《象征主义》(或信条神学)或《教义的分辨》一书中对两者有详细的讨论。摩氏复强调有形教会与基督的合一。因此他又说:「有形教会乃是上帝的儿子,永远藉着人的样式,把他表明出来;又复一直更新,万世长春,——永远好像在圣经里面,道成肉身,甚至信徒乃被称为基督的身体。」二、希腊正教的观念希腊正教对于教会要素的观念,乃和罗马天主教有密切的关系,但于若干重大的要点上,却有显然的差异。希腊正教不承认罗马天主教是真正的教会,说他们乃徒以自称,妄自尊大。他们说:「只有一个真正的教会,这个教会就是希腊正教。」他们虽比罗马天主教更为坦白承认,教会乃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有形的,一是无形的;可是他们却更为注重教会外在的组织。教会的要素,并非圣徒的团体;他们虽然不接受教皇政治(Papacy),但却保留主教的教阶组织。他们又坚持教会无误论。而这无误性乃归于主教们,因此就归于宗教会议。迦汶氏(Gavin)在其所著的《希腊正教思想》一书中说:「无形的教会乃持有上帝的恩赐与权能,乃负有重大使命,要改变世人,进入天国。有形教会,乃由信仰相同,习惯相同,运用神恩媒介的人所构成。同时又驳斥无形的和理想教会的理念;教会乃是实在的,确实的,有形的,并非一种不能想像,不能实现的理想。」
三、基督教的观念改教运动,就一般而论,乃反对罗马天主教的外表主义;就特点而言,则乃反对其外形教会的概念。他们重新把教会真理彰显出来,教会的要素,非在外形的组织,而乃为圣徒的团契(或被神所拣选者的集团)。路德与加尔文都认为教会乃是圣徒的团契;质言之,就是那些皈信基督,在基督里成圣,且和基督联合,以基督作教会之首的圣徒的团契。这乃是改正宗信条的立场与主张。比利时信条说:「我们相信一个普世的教会,这乃是真正基督信徒的圣会,都盼望在主耶稣基督里得蒙救恩,都被他的宝血洗净,被圣灵成圣与膏抹。」第二次海尔弗信条也宣布同样的真理,「教会乃是从世界呼召出来的信徒的集团;是所有圣徒的团契,他们乃真正认识上帝,按着正意敬拜,复藉着圣灵的话,事奉在救主耶稣基督里的真神上帝;他们藉着信心,要分享上帝在基督里自由所赐各样美善的恩赐。」西敏斯德信条从拣选的观点,对教会作定义说:「普世的教会,是无形的,乃包含所有上帝的选民,他们在教会之首主耶稣基督之下,已经或将要被聚集起来成为一体,并且成为那充满万有者的新妇。」普世教会,乃是照上帝计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