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行为的相应形式来判断控制行为的状态和效果,是等到上
述两个过程都发生完毕之后才对作用结果进行取样,是两个
过程合二而一的控制。复杂的系统则需要将两种成分区别开
来,在控制行为刚刚开始与对象发生接触时就要对刚接触时
的作用状态取样,形成闭环,从而近似地实现对于自己行为
的了解和控制。 


14。3 对立统一中的自我 
由于自我的结构性,自我内部实现的闭环和控制是自我
中的一部分对于另一部分的接触、比较和反应,自我中的一
部分将另一部分作为了对象。 
自我被分析为相互对立着的对象,对象之间的差异最大
的极限是一方无限大,另一方无限小;两者之间差异最小的
极限是双方相等或对称。 

对于基本对称的两个部分来说,所谓 “自己知道自己、
自己比较自己、自己控制自己”,实际上是两部分互相知道
对方、比较对方、控制对方,只有在与对方的对比中才能知
道自己,只有在与对方的对立中才有自己的存在。因此,并
没有纯粹的“自我本身”,只有两个对立统一者的相互“知


道”对方,只能从对象中确立自我。真正的“自我”并不是
对立双方中的某一个,而是两者以对立统一方式构成的整体。 
如果可以把知道、比较、控制的全过程称为“意识”,
自己知道自己、自己比较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全过程就是
自我意识的过程。不过,“意识”这个词特指元间行为,而
控制过程是物质与元间对立统一的,只有当控制过程与控制
内容偏近于元间极限时,元间成分与物质成分充分分离时,
意识本身才成为相对独立的实体。 
无论如何,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反应的过程。 


14。4 反应 

14。4。1 主动反应 
一般的“反应”是指相互作用中的实体在与对方势态较
量过程中双方都不得不发生的改变。 
随着生物的进化,接触 —— 比较与判断 —— 反应与
变化这三个环节也不断分化,反应环节变成了相对独立的环
节,成为生命物质对于外在势态或实体作用产生的对策性的
变化和动作。 
而且,由于元间转移能力的发育,生物可以在环境势态
对自己产生实际的、直接的作用之前就用间接方式获得这种
作用的趋势,提前就判断出了这个作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促
使这个生物提前作出有利于自己的、符合自己目的的动作和
反应。所以,生命物质的反应比普通物质的反应发生了根本
的进步,由被动反应进化到了主动反应。 
主动反应相对于被动反应和盲目反应而言,其特点在于
它的目的性和意向性。 
生命的个体出生之后,依照一个事先规定了的目标发育
和成长,并不特别在意和顾忌环境的情况,生命中的先天程
序已经默认和假定自己与环境势态是契合的。 

14。4。2 目标与差值 

生命的本质在于自我。生命物质是预先规定了自己元间
形式和物质形式的特殊物质,规定了构成自己的物质团粒的
性质,规定了实现自己生存的过程,这种规定就是自己的目


的。生命的过程就是实现这个已经规定了的先天元间的过程,
是实际展开这个先天元间的过程。 
这样,生命的过程就不仅仅是对于环境势态的适应,同
时还要求环境势态适应元间自我,只有两者之间达到平衡,
达到相互容纳,生命才可能生存,生命的先天元间才可能实
现它的展开。 
由于生命物质的先天元间本身是环境势态的产物,先天
地具有与环境势态相当程度的契合关系,所以,在宏观环境
势态的变化不是很大的条件下,两者是基本适应的。但是,
先天元间中并没有事先存储所有的势态可能变化的细节,只
有一般性对策和原则以及一小部分必备的细节方案,应对更
多细微变化的对策需要由生命个体在后天的生活中根据一
般性原则具体地生成。 
最初,感觉器官从环境势态中摄取到的元间实际上是环
境实体与物质自我相互作用产生的相对信息,是双方相互作
用的势态与结果。这个势态的元间被用来与先天自我中的目
标元间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差值,说明物质自我与环境势态
的适应情况符合先天元间的预期和设定,三者之间是适应的;
如果出现了差值,就说明物质自我与环境势态目前的关系不
符合先天元间的设定,说明现实的情况与目标值之间出现了
差值。 
减少这个差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势态,一是改变
物质自我的行为。但是,改变对象势态的过程实际上也只能
通过物质自我的行为来实现,所以,自我只能通过调整自己
的反应来实现减少差值的任务。 

14。4。3 维纳反馈 
通过比较环节发现了差值,由反应和执行机构来实现减
少差值的任务,把元间差别转变成消除差别的具体物理行为。
但是,执行机构最初并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在多大程度上是合
理的,多大程度的反应才能达到既消除差别又不过分,又不
产生因为“超调”引起的新误差。这只能等待反应行为产生
了结果之后,从对结果的再次比较中才能得到矫正。 

于是,反应就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反复的


过程: 
反应行为造成相互作用势态的改变; →→ 感觉器官对
变化中的势态进行元间提取; →→ 把提取到的元间与目标
元间进行再比较; →→ 根据差值的趋向和大小再次发出反
应行为; →→ 直到差值最后减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反应具有维纳控制理论中典型的负反馈系统的特征,是
一个包含检测环节、基准环节、比较环节、反应输出环节为
一体的闭环链条和反复、连续的过程。 

14。4。4 达尔文反馈 
维纳反馈只能校准反应行为的程度和方向,只能控制连
续反应过程的准确和稳定,但是,通常更多的情形是不仅不
能确定反应行为程度和方向的正确性,而且连这种反应形式
的恰当性也无法预知,不知道哪一种反应才是合适的,这也
要通过反馈来验证。 
这也就是说,判断环节可能同时产生出许多种、许多个
可以作为反应形式的备选方案,从逻辑上看,每一个方案都
是合理的,都可行。判断环节可能产生多于应对对象势态实
际所需要数量的备选方案。 
所有的方案都是在实际作用发生之前根据偶然变异或
者逻辑推理演绎得出的未经证实的预案和对策,源源不断产
生出的许多方案汇成一个“方案库”,在遗传算法中这被称
之为“变异池”。 
这些方案分别与势态发生作用之后可能生成两种极端
的效应 —— 有效和无效,所谓有效就是势态改变的趋势与
目标所要求的趋势、程度接近和相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
实际情形是某种程度的有效。 

不断将这些方案投入实际运用。更加行之有效的反应方
案就会保留下来,更偏向于无效的方案就会被淘汰。处于两
种极端之间的方案,根据其偏向极端的哪一方以及偏向的程
度以决定是否保留或者调整。也就是说,处于两种极端现象
之间的某一个合适的方案才可能进入“维纳反馈”过程。因
此也可以说,维纳反馈是达尔文反馈的一种中间形式。达尔
文反馈的特点在于不断用新的反应方案淘汰和替换在实际


使用中被证实是不合适的方案,直到试验出合适的方案为止。
达尔文反馈与维纳反馈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非线性的,后
者是线性的;前者放弃和淘汰了旧方案,重新选择另一个方
案,后者用参数和方向调整的方式修正现有的方案。 

14。4。5 物种淘汰与逻辑矫正 
接触——比较与判断——反应与改变,这是实体相互作
用过程的一般程式,生命物质作为一个进化历史的产物也是
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才产生的。换言之,生命物质为应对
势态的发展和变化,会产生无数种方案和对策,会与势态环
境构成一个达尔文反馈链。达尔文反馈链运行的结果是淘汰
绝大多数不适宜的方案和对策,只保留更适应的方案,也就
是只保留更大程度上与势态元间相互补的或者互补程度更
高的一些方案。对生命物质来说,所谓被淘汰了的“方案”
实际上是被淘汰了的物种,是淘汰了一种元间方式,淘汰了
一种对势态的互补方式,也就是否定了一种对未来势态的预
案,是实现了的对于预案的选择,强制实现了与势态的互补,
规定了生物的先天元间。这也是生命物质先天能力的来源,
保证了生命物质先天地与势态环境最大程度的互补和适应。 
但是,互补不是相等。生命物质先天的元间与势态的互
补并不否定双方都从基本原则出发分头发展,并不保证在所
有的发展细节和发展趋势上处处都精确重合,甚至会出现差
别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达尔文反馈始终存在,永无终结。 
生物后天根据范畴做出的判断和反应,都带有预测的性
质,都是感觉要素、概念与目标值相互比较产生的逻辑演绎
结果;由于其一般性程度远远超过了实际势态的具体性程度;
而且,势态本身是不断变化着的,感觉要素提供的判断依据
和限制性条件永远赶不上实际势态的变化,总是缺乏判断的
切实依据,不足以决定唯一的反应意向和反应方案。 
如果有多种方案都可以适应同一种势态,这些方案之间
的竞争和选择常常是随机的、无理由的选择。 

生命物质、特别是高等的生命物质产生反应意向和方案
的余地很大,在逻辑上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但是哪
一种方式更适应更有效,这些方案与实际势态的符合程度只


能通过与外界势态的相互作用得到验证和筛选。 
就如同一艘潜水艇在水下依据惯性导航仪航行一样,不
可能永远保证自己的计算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