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存在。 
另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是间接记忆方式,是元间转移的
记忆方式。 

比如,在生命物质中,物质实体与元间实体发生了分离,
在一个物质载体耗尽了自己对于自己原始势态的记忆,将要
被改变之前,元间实体已经从这个载体中分离了出去,又寻
找、生成了更多的同样物质实体作为自己的载体。不断变换
物质载体、尽可能多地复制自己,使得元间实体超越了物质
载体个体的确定性和稳定持久程度,这样的元间实体比依附
于唯一物质载体的元间实体更能长久地记忆自己,更能长久


地存在下来。 

8。4。2 元间实体的发育与实现 
元间实体最初产生于元子差别性的积累,产生于元子差
别性分布的不均匀,“不均匀”本身就是差别。“不均匀”现
象的出现本身已经标志了差别的差别,标志了元间的产生,
标志了势态这种最初的元间的产生。元子差别性聚集的现象
可以相对分析为两种元间,一种是聚集者,一种是造成聚集
的背景环境。最初时,这两者重叠在一起,当聚集者与聚集
的环境势态发生相对分离时就形成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元间
实体 —— 这些元子聚集者构成的实体和全体元子势态构
成的背景实体。 
元间实体与势态分离的同时也伴随着物质实体的生成
和分离。因为,元间实体和物质实体都属于元子本身的性质,
都是元子一部分性质的表现,所以,元间实体和物质实体的
产生与分离是对称的。物质粒子和元间粒子是对称的,同时
从势态背景中分离出来,产生出来。从总体上看,两种粒子
都是势态不均匀的现象,但是就粒子本身看,是相对独立的
实体。 
元间粒子本身具有实体性,元间作为粒子实体和作为势
态实体的积累可以以场的形式具体表现为能量和力。 
作为元子集群差别性抽象的元间粒子与作为同一元子
集群差别者性抽象的物质粒子,两者都是这个元子集群的极
端形式。这个元子集群在不同的势态作用下会在这两个极端
形式之间变换,两者之间变换过程的时间差可能使得这两种
性质形成两个相互关联和镜像的独立粒子。在两个极端中所
取位置、程度的差异造成了粒子形式的差异。 
两种相对独立的粒子各自的积累将形成两种不同类型
的粒子族群。 

猜想,由于元子相互之间的绝对区别性,元子差别者性
积累起来的粒子是相互不相容的“费米子”,遵守“泡利不
相容原理”,即两个相同类型的费米子不可能在同一时空内
占据相同的量子态;由于元子形式之间的绝对同一性,元子
差别性积累起来的粒子是相互之间形式无差别的“玻色子”,


不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尽管是粒子的,看起来更像是
“关系”。费米子的积累形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物质实体,形
成了大到星系、星体,小到分子、亚原子、原子的整个凝聚
态的物质世界。同时,费米子之间的时空关系也构成了更新
意义上的元间实体,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从此确立。 
当物质层次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之后,出现了物质与元
间实体发生相互分离的条件。原来元间实体对于物质实体绝
对依存、须臾不可分离的界限被突破,元间实体不再必定依
存于特定的物质实体,可以在不同的物质实体之间实现转移,
从一种物质实体转移到另外的物质实体上,元间实体超越了
物质实体唯一性的限制,超越了具体物质实体本身的时间和
空间环境的限制,尽管不能最终脱离物质实体的依托,但是,
物质实体已经退居到载体的地位,元间本身又重新发展成为
相对独立的实体。 
生命物质是物质与元间实现更理想分离的契机。 

8。4。3 势态的抽象互补形式 
当个体与生成自己的势态脱离之后,个体依然不同程度
地保持着和势态相互作用当时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以对称和
“相契”的方式对于势态的元间在某种程度上的转移和复制。 
首先,这个元间的内容和势态本身的性质相适应,什么
样的势态造就什么样的个体。 
其次,这个元间的内容和势态的范围相关,但是,当势
态的范围大于个体的范围时,个体只能得到所有势态中的一
小部分内容,只能得到个体与势态相处的那一部分元间,不
可能得到此外的其他时空区间的元间内容。 

这两个局限性使得具体的物质实体仅仅具有自己生成
时和生成之处的势态的元间,仅仅具有自己所经历的这个时
空局部的元间;而且,由于具体物质实体经常忘却自己的元
间,难以联结成更大的实体,不能记忆更大规模势态的元间。
具体物质实体只能记忆具体的、个别的势态,只能保持自己
所直接遭受的为数不多的一些改变,并将忘却大部分的历史
记忆。因此,元间只能以具体的物质碎片的形式存在,难以
形成更大规模的抽象的元间实体,难以以元间整体的形式存


在,更不可能天然地存在一部与整个物质世界相对称、相互
补的元间复本。 
寄存在核糖核酸之类特殊物质中的元间可以算作是目
前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天然元间实体了。尽管也只能记忆自
己经历过的势态,但是每一次变化都被保存了下来,所有的
记忆累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长长的记忆链条。这个链条不
仅仅是对于某一次作用的记忆,而且是对于自己参加过的每
一次重大相互作用的记忆,是对于每一次重要改变的记忆,
每一次改变都是对于当时势态的契合,都是当时势态强制的
结果,那么,这个链条就以契合的方式得到了每一次改变的
元间,就是关于所经历的整个势态发展历史的记忆,是对自
己所处的势态全过程的抽象。换言之,DNA之类的遗传物质
可以被看作是这个物质生成过程的一种互补形式,DNA以互
补的形式记忆了形成它自己的势态的发育演变过程,是这个
势态的一种互补抽象形式。 
同理,作为对世界具有认知能力的一种生物物种 —— 
人,也是宇宙全部发展史的一种具体的互补形式。 

 

8。5 互补与存在 

8。5。1 互补关系的建立 
模型:一粒子弹射向一块钢板。 
在弹头和钢板表面发生接触之前,双方都保持着自己的
本底元间。 
在弹头和钢板表面发生接触之后,双方的结构逐渐进入
更为深刻的比较,弹头侵入钢板的程度与双方力量以及结构
性能的对比相关。假如,这粒子弹没能击穿钢板,仅在钢板
表面留下一个凹坑,弹头也被钢板撞击变形。当弹头和钢板
都发生变形但是还没有分离时,弹头和钢板表面接触的位置
的形状是一致的,是同一种形状,钢板凹陷的形式正好就是
弹头变形了的凸起形式。当弹头坠落分离后,双方可能各自
部分地保持了撞击当时的形状。不难看出,变形了的弹头和
钢板上的弹痕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但并没有实现完全的
互补。 


撷取: 
个体与势态的作用也是实体之间的具体作用。也是双方
本底元间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双方都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 
但是,改变是双方的改变,双方共同作用的效应同时作
用在这两个作用者之上,每一个作用者都抵抗着这种改变,
保持自己本底元间的效果取决于本底元间和这个合力的对
比程度。 
两者各自发生的改变组成了同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持
续时间里,两者接触的局部范围内,双方拥有的元间是同一
个元间,是同一种改变形式。 
如果双方因相互作用而融为一体,这种同一的元间就是
新的合成物的新元间。 
但是,当两者发生分离时,同一个元间被分离成不同的
两个侧面,被转移到了两种不同的物质载体上。被转移了的
元间仅仅是各自物质载体中所有元间的一部分,这个元间和
载体的其他元间一同构成了新物质的元间,这一小部分元间
在新物质中得到了记忆和分离。 
当把分离后的两个实体再次放在一起比较时,可以发现,
两个实体都拥有可以互补的对方的元间和结构,两者之间具
有“互补”的关系,拥有局部互补的元间。 
所以,互补关系是由同一关系中分离出来并被物质载体
的其他元间所影响和调制了的同一关系,是用对象的方式表
现出来的同一关系,是间接的同一关系。 

8。5。2 势态与存在 
我们把“以特定的差别形式处于相互作用之中”的实体
定义为存在者。仅仅从文字表达的顺序来理解,似乎是先有
一个实体,然后才是这个实体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存在
者的“是其所是”在先,它的“在其所在”在后。这似乎也
更符合传统的世界观。 
不过很明显,从动态角度看,这个定义中还包含着这样
的意义: 
1、实体的“是其所是”是由它的“在其所在”决定的,
是这个实体和势态相互作用终于达成的相对平衡状态; 


2、这个实体在相对脱离形成自己“特定的元间形式”
的势态之后,在进入新的势态之后依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记
忆着、暂时保持着这种“特定的元间形式”,相对于新环境,
这个是其所是才是事先已经形成了的; 
3、这个实体不可能永远与新势态冲突,终究要与新的
势态逐渐达到新的平衡,终究要变成另外一种是其所是。 
存在定义中的“在其所在”之于“是其所是”是相互作
用着的势态与个体,相互成为对方是其所是和在其所在的条
件。 

8。5。3 “存在”的展开 
众所周知,“存在”概念对应“being(英)”、“sein(德)”,
在汉语里还找不出一个合适的字眼来完整表达其中“有”、
“是”、“在”这三重含义,用“存在”这个词,或者用“有”、
“是”、“在”这三个字中的任意一个都不准确、不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