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逻辑起源+ 完全版+郭绍华着-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方改变,可以作为单纯被作用者,较为理想地复制和记忆
对方的元间。 
所以,单纯被作用者只能是一个依附在复杂实体之上的
局部的性质和能力。 

7。7。5 本底元间 

任何作用者或者被作用者在参与新的一次相互作用之


前都已经是具体实体,它们都以自己的这种特定的身份和特
征处于相互作用中,参与同对象的比较和较量。可以把被作
用者在参与再次相互作用之前已经拥有的元间定义为“本征
态”或“本底元间”,用来表示被作用者原有的、本来的、
基础的存在形式。 
从普遍的意义说,相互作用通过相互改变来实现,相互
作用的结果导致本底元间的改变。 
但是,有以下两种极端的情况。 
1、相互作用对于单纯作用者造成的改变可以忽略不计,
单纯作用者可以相对保持自己的本底元间,保持自己本底元
间的能力越强,单纯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 
2、相互作用中,单纯被作用者被改变,可能被彻底置
换自己的本底元间。放弃自己本底元间越彻底,接受和继承
对方的元间的成分越纯粹,作为单纯被作用者的单纯度就越
高,元间转移的程度就越高。 
在两个极限端点之间,相互作用将对双方的本底元间都
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换言之,元间转移的程度是处于这两
个极端之间的一个具体的值。 
如果某个单纯被作用者是一个充分积累了的、复杂的实
体中具有的可以被改变的部分或层次,有这样一种可能:其
一部分可以作为单纯作用者,在许多条件下不会被相互作用
改变,可以保持自己的本底元间,其另一部分又可以作为单
纯被作用者,可以作为更为理想的元间接受者。事实上,所
有能够实现元间转移的实体都具有这样双重的性质,越是能
同时接近这两个极端,越是能实现更为理想的元间转移。 



第八章 个体与势态 

 

8。1 初始个体与初始势态 

8。1。1 初始个体 
世界开端的本底状态被设想为一个体系由于无法继续
承受自己内部不断趋向于均匀而残留着的最后差别而发生
了爆炸性的分裂。爆炸之前的世界仅仅剩下的是两个还有意
义的差别者。其实,这时候已经分辨不出两者谁是差别者,
谁是差别,也没有了分辨的可能和必要,从总体上讲,是差
别和差别者的直接统一。 
当大爆炸发生之后,抽象的差别和差别者都突然间成为
具体的差别和差别者,无数元子成为具体的差别者,元子之
间的区别成为具体的差别,上一状态中的“最后差别”在这
里演变成所有元子整体分布的集体形式,成为元子分布不均
匀的“原始差别”。 
由于极限状态的最小尺度是元子尺度,原始差别也应当
是元子尺度的。可以把原始差别等效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元
子”,一个具有与众不同自身形式的特殊元子。 
这样,这时的个体有两种: 
1、无数的元子,作为差别与差别者直接统一体的元子
个体; 
2、至少一个以上的与众不同的特殊“元子”,是仅仅作
为差别的“伪元子”。 

8。1。2 初始势态 
初始个体之间的初始关系即初始的势态有这样两个特
点: 
1、所有元子都应处在绝对的、普遍的相关之中,也就
是说任何一个元子的行为都应直接引起每一个其他元子的
反应。元子之间处于无限维的联系之中。正因为如此,元子
处在被无限规定、绝对制约之中。 
2、在上述普遍均匀的元子分布中,至少有一个特殊的
“元子”不遵守绝对均匀关系。也就是说,无限维的普遍关
系出现了破缺。 


以此条件为前提 
假设: 
破缺中的元子仅仅是单一维度的。 
因此: 
在这个展开的维度上,元子都只能直线排列,每一个元
子仅仅和“前”、“后”各一个元子相邻。如果有一个元子发
生异动,由此产生的影响在一瞬间只能对其毗邻的两个元子
发生作用,之后这个影响才能通过已经受影响的元子再次如
多米诺骨牌一样向两个方向传播。 
这就意味着,尽管任何一个元子的行为都将引起每一个
其他元子的反应,但是,在单一维度里,这种联系是相对联
系,因此,在单一维度上,这种作用传播的速度是有限的,
传播途径和顺序是被规定的。 
由此可以推论,速度的有限性和维度的有限性相关。只
有在无限维度里元子才是绝对联系的,只当所有作用者直接
相邻时,作用速度才可能是无限的。 
也正是因为速度的有限性,因为作用传播的次序性,此
能使作用者之间的区别成为可能,才出现了相对独立的存在
者。 

相对独立的存在者可以称为“个体”。 
个体之间的关系及关系形式可以称为“势态”。 


8。2 势态与个体的发展 

8。2。1 乒乓球堆模型 
比如: 
一堆大小一致的乒乓球。 
静态时,这是一个三维的模型,动态中,这又是一个包
括时间维在内的四维时空。 

堆中任何一个球单独朝向某一个方向的移动,都会推动
周围相毗邻的其他球的移动,但是在不同方向上的毗邻者受
到的作用分量不同。主动球的推动方向被众多毗邻者所改变、
所均摊,如果球的直径足够小,这个方向最终可能被均摊成
为均匀的球状方向,那么,整个球堆中任意一个球得到的作


用程度就和与主动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没有被均
摊成标准的球状,任意一个球受到的作用力就和主动球距离
以及作用方向的角度相关。 
但是,这种“均摊”要通过一个个球的相互传递才能完
成,因此,均摊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当一个差别迫使一个球
离开了原址,通过毗邻关系,不同程度的作用力就会出现在
主动球前进的方向上,造成前方的被动球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甚至将其推离原先的位置。主动球身后,毗邻的被动球之间
关系相对松弛,甚至出现了空隙,主动球向前形成的压力还
没有完全传递回来,还没有达到足以平衡主动球身后的稀疏
和空隙的程度。 
在新的个体出现之前,势态的均衡背景已经被破坏,不
均衡的势态已经出现。这种势态是原始差别与原始势态相互
作用形成的共同结果。主动球对毗邻球们的作用程度等同于
这些球维持自己原有状态的努力,是这两种力量比较和平衡
的过程。 
如果主动球高速运行,主动球身后的空档会跟随主动球
一起向前运动,在另一个时间尺度的观察者看来,这个空挡
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凝聚态”,是一个新的实体。 
比如,可以把快速移动的主动球比作一艘在水面上飞驰
的快艇,不断劈开新的水域,过后留下一段掀起波涛的航迹。
尽管波涛终究会归于平复,但是,平复需要时间。在波涛形
成到波涛平复的这段时间之内,波涛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相
对凝结的。远远望去,对只有1/24秒响应速度的人类视觉
来说,给我们的感觉是,快艇的端部和航迹的尾部构成了一
个整体,相对海面移动着的是这个长条状的漂亮个体。假如
这时天降寒流,突然冻结了大海,或者用照相机拍摄,我们
就可以实际地获得这段实体或者这段个体的元间。事实上,
我们面临的一切个体都属于这种相对凝结了的势态,只不过
时间尺度相差极大而已。 
尝试将这个模型推广到元子世界。 

8。2。2 差别性与差别者性的相对凝结 

元子之间不再是绝对区别和绝对联系的绝对关系,由于


差别的发展和推动,这种关系出现了相对联系和相对分离的
分化。 
由于元子具有差别与差别者双重的性质,是这两者的直
接统一体,元子世界被原始差别扰动产生的不均衡势态就不
会像“乒乓球堆”模型那样简单,会表现出差别性与差别者
性这样双重的性质,会出现一些时、空位置中元子的差别性
相对集中,另一些时、空位置上元子的差别者性质相对集中
的势态,全体元子、全体个体之间的绝对联系演变成了相对
联系。总势态变得不再那么均匀。 
首先,元子世界趋向于整体平均的总势态并不总是可以
直接或立即平息、消化,重新进入平衡状态。已经出现的两
种相对集中的现象所形成的局部势态,或者说,总势态变化
的速度与局部势态变化速度之间出现了空间差与时间差。 
其次,这两种相对集中的局部势态可能在保持自己形式
不发生本质变化的前提下相对于总势态变换自己的时空位
置,这使得局部的这种不均匀分布的势态可能相对超前或滞
后于总体的势态进程,在一个有限的时空区间里相对独立于
总的势态。差别者性相对集中和差别性相对集中这两种局部
的势态都可能暂时脱离造成自己的环境或背景。而且,这种
脱离在一定时间空间的范围内并不引起自身状态的立即改
变,这种状态在脱离了其赖以生成的环境势态之后,仍然可
以维持一段时间既有的形式,处于相对凝结之中。 
差别性的相对集中与差别者性的相对集中造成两种不
同性质的分化,元子在不同场合更多地表现出自己两种性质
之其中一种,两种性质由自身统一发展到了相对分离,独自
发展成了两种相对独立的实体。 
这些相对区别于总势态进程的局部以自身不均匀形式
及势态发生了相对的凝结,凝结成了新的实体。这样,除了
元子这种差别与差别者直接统一的实体之外,我们又得到两
种新的实体:差别者性质的凝结体——物质实体;差别性的
凝结体——元间实体。 

8。2。3 个体与势态的相对性 


相对凝结着的势态成为了个体。 
在没有从总势态之中分离出来之前,个体只是总势态中
的一部分,是总势态的差别者,是处于大势态之中的一个个
局部的、不均匀的小的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