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解读-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入世出世平等

  上一次我们讲到第七品,我们现在再讨论其中的重点。佛提出来,成了佛悟了道,
也无所谓悟。假使有一个无上大道的境界,有一个无上大道的观念,悟了道,存在心中,
这已经不算道了,这是首先要了解的。再其次,说到佛的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
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后世佛教里有显教,有密宗,及其他各宗各派的说法,执
著了任何一种认为是真正的佛法,都是不对的。因为「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法华经上也说:「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世间的一切皆是佛法。法华经上又讲
「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并不一定说脱离人世间,脱离家庭,跑到深山
冷庙里专修,才是佛法。治生产业就是大家谋生!或做生意等,各种生活的方式,皆与
实相不相违背,同那个基本的形而上道,并没有违背,并没有两样。这是法华经上的要
点,名言。所以法华经成为佛法的一乘法门,入世法、出世法,平等平等,它所成就的
是一样的。至于说成就的过程当中,修持方面有难易的不同而已。这也就是「无有定法,
如来可说」的重点。
  佛引伸这个观念再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等于佛自己把平生四
十九年说法,作了一个否定。实际上,他不是否定,而是一个肯定。他所讲的各种法,
各种道理,不能执著,执著了他任何一句话,就不对了;所以说不可取,不可说。这样
说:我们现在来解释金刚经,已经犯了佛这个基本大戒,就是不可取不可说。此事自己
会之于心就对了,佛所说法,如果认为有个法可得,有法可取,那就错了;如果认为佛
说法都是空的,无法可取,更错了,所以说非法,也非非法。
  这并不是说非法就是对的,不执著就是对的,如果你说你这个人什么都不执著,你
已经执著了,执著了一个不执著,所以「非法非非法」。

    圣贤之别

  上次我们最后一分钟讲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我们中文的习惯,
经常把贤圣两个字倒过来,贤圣是讲什么呢?中国文化无形中有个差别,修养、学识、
道德到了最高处,称为圣人。差一点的,还在修行的路上则称贤。佛法分的更清楚。所
谓三贤十圣,修大乘菩萨道有十地,十个层次,叫做十圣,十地菩萨上面是佛。初地之
前的修养,还有三十个层次,所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修养到那个程度,没有到达十
地的果位,属于三贤。
  十圣呢?譬如说,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等,这些大菩萨们,才在圣果位。这
些都是分类法,是后世对修行的解释。广义的来举例说明「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
别」,譬如我们现在讲一句话,教书及当学生久了的人,都有这个经验,在课堂上讲一
句话,下面一百个听的人感受的程度都不同,理解的也不同。甚至有许多话,笔记记下
来,观念都是灰色的,变样很多。这就是说,人的智慧和理解,各有不同。也因此才有
各种宗教,各种层次智慧的差别不同。
  现在讲第七品我的偈子:

    第七品偈颂

    巢空鸟迹水波纹  偶尔成文似锦云
    得失往来都不是  有无俱遣息纷纷

  这也是以中国禅宗的方式,来解释金刚经这一品,并作了一个结论。
  「巢空鸟迹水波纹」,佛经上有这么一个譬喻,说有一种鸟叫做巢空鸟,它不栖在
树上,它的窝在虚空中,在虚空中生蛋,在虚空中孵小鸟,归宿也在虚空中。这个鸟永
远捉不住,来去无踪,所以叫巢空鸟。本来鸟在虚空中飞,飞来飞去不留痕迹的,就是
上一次我们引用苏东坡的诗:应似飞鸿踏雪泥。所以巢空的鸟,在空中永远不留爪迹的。
水上的波纹画过了,也没有了。水波纹是你看到的,不能说没有东西,但是它过后就没
有了。所以这些都是:
  「偶尔成章似锦云」,都是偶尔构成了文章,或一幅美丽的图画。
  禅宗祖师还有一句话:「如虫御木,偶尔成文」。有一只蛀虫咬树的皮,忽然咬的
形状构成了花纹,使人觉得好像是鬼神在这棵树上画了一个符咒。其实那都是偶然撞到
的,偶尔成文似锦云,有时候也蛮好看的。这就说明一切圣贤说法,以及佛的说法都是
对机说法,这些都是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
  了解了这个道理,再从龙树菩萨,般若观念,金刚经的道理,就晓得:「得失往来
都不是」,今天有一个境界,看到光啦!看到菩萨啦!或者做个什么好梦啦!梦中菩萨
的指示还说了好几天,说得高兴的不得了。有时候又被梦吓死了,要晓得一切都是偶然,
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本来都是没有的。
  「有无俱遣息纷纷」,所以一切都放下,能够放下,则同佛法有点相近了。但是一
切放下,不是空啊!不是没有啊!只说一切放下而已。
  金刚经由第一品到第七品,差不多是一个问题连下来,就是须菩提问,学佛的人,
怎么样使自己的心宁静下来,心中许多的感情、思想、烦恼,怎么样降伏得下去?佛就
答覆他,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他的心。后来,佛看须菩提不懂,佛又说了一句
话:应无所住。叫我们善护念。
  到这里为止,佛并没有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只是说应无所住,一切无所住。
因此佛法也无所住,也无定法可说。如果说佛法就是般若,就是金刚经,或阿弥陀经,
就错了,因为你就住在那里了,都有所住。佛只讲到应无所住,不可住,不可说。所以
对各种差别的法门,也不必有所住,只要你心有所住,有所□碍,都不是佛法。一个大
问题到这里为止。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
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
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这是佛自动提出来问须菩提的问题,你的意思怎么样?假使有一个人,拿他充满三
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财富,金、银、车渠、玛瑙等等,通通布施出来,分散给人家,
你说这个人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说:「甚多,世尊。」这个福报太大了。
  我们一般人布施人家一百块钱,就想得好的福报,买了几根香蕉,去烧几根香拜拜,
还想求到什么东西,现在这个人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比那些什么香蕉呀,猪头
啊,多太多了,当然得的福报很多。佛就说:「何以故」,什么理由?「是福德,即非
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他说:你要晓得啊!我们讲人要有福报,福报的本身无
自性,也可以讲它无定性。
  譬如说,今天忽然冷了,一个人只穿一件汗衫出门,刚好碰到你,你怕他受凉,就
把毛衣、外套脱了给他穿上。这个人真有福气,碰到了你。如果今天是大热天,你再给
他穿上毛衣外套呢?他非打死你不可。所以,所谓福报,在某个时候是福报,在另一个
时候是痛苦,因为这个福报的本身是无定性的。而且任何的福德、福报,只有一个时期,
福气享受过了那段时期,也是空,因为本身无自性。
  所谓无自性,就是说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佛说的这个德,「是福德,
即非福德性。」换句话说,佛有一句秘密的话没有讲出来,那就是,真正的福报是悟道,
是大智慧的成就,是超脱了现实世界而得的大成就,这个成就不是世间一切福报能够办
得到的。所以如来说福德多,就是佛告诉你的,这样布施的结果,福德非常的多。实际
上,佛说的福德多,是教育上的一个鼓励。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佛强调智慧的重要,教化的重要,教育的重要。前面讲到,一个人拿一佛世界的七
宝布施,这个人福报是很大。但是,假使有一个人,对金刚经有些了解或者四句偈了解
了,再劝导人家,解脱了人家的烦恼,这个人的福报,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福报,
还要来得大。

    一切佛与金刚经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什么理由呢?他说我告诉你,一切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成就的人,及要
想智慧成就大彻大悟的诸佛,及一切佛,都是从这个经里出来的。像这一世的释迦牟尼
佛一样,就是在这个劫数里头;这一劫叫做贤劫,这个贤劫共有一千佛出世,释迦牟尼
佛是第四位。将来第五位弥勒佛,当然还早罗!以后一直下去,有一千个佛要来。这一
个佛劫里头,是圣贤最多的劫数。当然不能拿地球形成、冰河时期的观念来看,这是一
个宇宙观,这个劫数的时间非常长,接近无量数的时间。
  佛说一切成佛的,得大彻大悟的,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悟道的,这个悟,是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最后的大彻大悟,都是从金刚经这个里面出来的;从般若,自己真正智
慧里头透出来的。金刚经所讲的,是智慧透出来以后的一个报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
是从自我的智慧里透露出来的。因此,也可以拿金刚经作代表,一切佛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