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娑婆佛教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汇集为主。耶舍长老等反对跋耆十事的上座比丘,利用其较高的地位,不顾大众的意见,强行通过跋耆十事为十非法事,对跋耆十事加以禁止。而众多支持跋耆十事的比丘,则又聚集比丘万人,结集经教,印可跋耆十事合法。

  佛教僧团由此而正式分为两部,即上座部与大众部。 
  (三)阿育王护法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亚力山大王率军入侵印度大陆。亚力山大撤军后,旁遮普地区出身首陀罗种性的旃陀罗笈多(月护王),利用政局动荡之际发动起义,于公元前三二四年自立为王。然后,月护王挺进恒河流域,清除反对力量,建立了孔雀王朝。

  月护王的孙子阿育王即位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在阿育王在位时期,孔雀王朝的版图北起喜马拉雅山,南到迈索尔,东到阿萨姆,西抵兴都库什山。这时的孔雀王朝成为古印度史上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阿育王由于多年征战,杀人无数,从而也开始怀疑武力的作用,体会到“达磨的征服乃真正之征服”。于是,阿育王开始施行以“除邪恶,多善良,发慈悲,乐施舍,重诚实,贵纯洁”为方针的达磨治国,对各种宗教信仰放宽政策,为其提供自由传播的机会。阿育王晚年皈依了佛教,大力支持佛教发展,在各地广建佛塔,慷慨布施僧众。

  在阿育王的外护下,佛教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多外道为谋私利而加入到佛教僧团之中。为护持正法,阿育王请目犍连子帝须长老招集了第三次经典结集。经典结集后,目犍连子帝须派遣十几位上座分别到不同方面的邻国弘扬佛教。佛教得以向外广泛传播。其中末阐提将佛教传到了利(译音)宾(克什米尔一带)和犍陀罗(西北印度喀布尔河下游)。摩诃勒弃多将佛教传到了臾那世界(印度西北部希腊移民区)。末士摩将佛教传到了雪山边国(尼泊尔)。须那和郁多将佛教传到了金地(缅甸)。摩哂陀将佛教传到了狮子国(铜牒洲,今斯里兰卡)。到阿育王后期,佛教的传播已遍布印度全境,而且传到西到地中海东部沿岸国家,北到克什米尔、白沙瓦,南到斯里兰卡,东到马来半岛的广大地区。

  在此时期,佛教两大部派中,又分支出许多部派,各自发展,广为弘扬。小乘佛教著名的二十部派,除经量部外,其余十九部派,都在这一时期左右形成。

  (四)大众部佛教 
  释尊灭后百余年,佛教僧团分为两部。其中认同大天五事和跋耆十事的一派,称为大众部。

  大众部的名称,是由该派行者众多而得。大众部的知见,受到秘密法义的影响,认为自性本净,只是被客尘所污。法无过未。证阿罗汉,与佛菩萨尚有差距,并非最高解脱。菩萨方能不起欲想,为欲饶益众生。

  释尊灭后二百年(公元前三世纪),大众部中分出一说部及鸡胤部。一说部认为有为无为一切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鸡胤部强调过未无体知见,于三藏中重视论藏。

  释尊灭后二百年,外道大天(贼住大天)在大众部出家,并重议大天五事,从而由大众部分出制多山部。制多山部认为菩萨仍未得解脱。后由于住地的隔高,从制多山部中又分出西山住部和北山住部。

  后鸡胤部中一支演化为说出世部。说出世部认为世间法不实,出世间法不虚。

  在这一时期,大众部中又分出说假部与多闻部。说假部认为世出世法,皆有不实。多闻部弘扬世出世法,认为一切法空。

  大众部佛教本末共有九个部派。 
  (五)上座部佛教 
  由于知见上的差别,佛教僧团于释尊灭后百余年分为两部。其中反对大天五事及跋耆十事的一派,称为上座部。

  上座部的名称,是以诸多反对大天五事及跋耆十事的上座比丘而得。上座部认为由于自性与贪嗔痴相应的缘故,自性本不净。一世间只有一佛。人修佛法,最高位为阿罗汉。证阿罗汉就与佛一样出离生死,证得涅槃。

  佛法有经、律、论三藏经教,上座部主弘经藏。释尊灭后三百年(公元前二世纪),迦多衍尼子著《阿毗达磨发智论》而主弘论藏,建立说一切有部(有部)。有部的著名知见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仍主弘经藏的僧团则被称为本上座部。由于有部迅速发展,本上座部被迫迁至雪山,所以后来被称为雪山部。

  同一时期,自有部中又分出了犊子部。释尊在世传法时,有犊子外道依佛出家,以后其门徒相传不绝,在释尊灭后三百余年,形成犊子部。犊子部将一切法分为过去、现在、未来、无为、不可说五藏,认为均属实有。其中不可说即是其所说的补特伽罗(神我)。犊子部认为实有轮回的主体。由于其补特伽罗实有一说,有违佛教,所以犊子部常被佛门斥为依附佛法的外道。

  不久,由于犊子问诸行者对“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一偈的解释出现分歧,所以分出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四部。其中正量部成为了犊子部的主体。

  另外,有部中又分出了化地部。该部接受大众部的法无过未知见,反对有部的三世实有知见。而化地部的一支向西印度传播,又形成法藏部。法藏部的主要知见有佛与二乘解脱相等但圣道不同;外道不能得五通;阿罗汉身无漏;佛重于僧团,所以建塔得大功德等。

  后来,有部中又分出饮光部。饮光部认为一切诸行都灭于刹那之间,烦恼未断则法有,烦恼已断则法无。

  上座部于释尊灭后三百余年,共分出九个部派,若再加上公元三世纪形成的经量部,本末共十一部派。

  (六)南北传承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死后就开始衰落了。公元前二世纪,孔雀王朝的部将普士亚米多罗推翻了孔雀王朝。于公元前一八七年建立了巽伽王朝。

  普士亚米多罗本人信奉婆罗门教,曾经大肆毁佛,破坏佛教道场,迫害佛教僧侣。佛教行者,纷纷出走。一部分行者向佛教较为兴盛的西北方迁移,以利(译音)宾等地为中心,后继续将佛教传到西域各国。这就形成了北传佛教的基本弘法路线。另外还有一部分行者向佛教兴盛的南方迁移,以铜牒洲为中心,后继续将佛教传到东南亚地区。这就形成了南传佛教的基本弘法路线。

  公元前二世纪,佛教由利(译音)宾传入大夏(印度河以北希腊人统治的国家)。

  同样在公元前二世纪,大月氏(原居于祁连山一带的民族,由于匈奴的入侵而迁至西域,后建立贵霜王朝)征服了大夏。随着大夏成为大月氏的领地,佛教也传入了大月氏。后至公元前一世纪,大月氏人已普遍信奉佛教。

  公元前一世纪,佛教传入安息国(伊朗、阿富汉、叙利亚、巴勒斯坦及印度西北部等地区)。

  公元前一世纪,佛教由利(译音)宾传入于阗,并在当地发展起来。于阗成为西域佛教重镇。

  在这一时期,佛教法要开始传入中国。公元前二年,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给东汉的博士弟子景庐。

  而铜牒洲的南传佛教,也得到迅速发展。以大寺为中心称为大寺部的止座部教派是铜牒洲佛教的主流。公元前一世纪,摩诃帝沙长老建立无畏山部教派。无畏山部受到大众部影响,认同跋耆十事。在当时,无畏山部成为与大寺部并立的大教派。

  公元前一世纪,以铜牒洲为中心的南传佛教,首先开始以巴利文书写记载佛经。

  而北传佛教以梵文书写记载佛经,比南传佛教的巴利文佛教较晚。

  在印度内地,公元前一世纪,案达罗人(生活于印度东南部的戈达瓦里河与克里希纳河流域)建立了案达罗王朝,并消灭了巽伽王朝。案达罗王朝虽信奉婆罗门教,但允许佛教自由传播。因而,佛教在印度内地也开始复苏。

  (七)佛教传入中国 
  公元一世纪,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据《牟子理惑论》记载,“昔汉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古印度)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三人,于大月支(大月氏)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时于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于其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城门上作佛像。明帝存时,预修造寿陵,陵曰显节,亦于其上作佛图像。时国丰民宁,远夷慕义,学者由此而兹。”
  
  当时,东汉使者还迎请了两闰僧人入华。他们分别是印度僧人竺法兰和大月氏僧人迦叶摩腾。当时所建的佛寺称为鸿胪寺,是用来供养竺法兰与迦叶摩腾的,后改名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华第一座佛教寺庙。竺法兰与迦叶摩腾在此将《四十二章经》译成中文。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部汉字佛经。

  白马寺的修建、《四十二章经》的汉译、竺法兰和迦叶摩腾的入华,标志着中国佛教的起始。

   
  第四章 大乘佛教 
  (一)菩萨团 
  随着佛教迅速发展和对外的广泛传播,佛教弟子日益增多。随着佛教规模的扩大,佛教秘密法义传播的也更加广泛了。

  在释尊灭后的一段时期内,出家僧团被视为正统,而在家居士曾一度仅被视为供养僧人的角色。然而,在家居士本也至诚精进,专心办道,不亚于出家僧人。若从另一角度来看,在家居士由于生活在尘世之中,修道的难度相对大于出家僧人,所以,在家居士精进办道的功德反而更大。随着秘密法义的广泛传播和在家居士数量的巨增,在家二众(优婆塞和优婆夷)在佛教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