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輕安  │├─正命
            │                          ├─定    │├─正進
            │                          └─捨    │├─正念
            └─八拢扩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ぉ缉俯ふ


          ┌─因果                  ┌─發一切智心堅固…………解脫
          ├─業                    ├─不捨眾生大慈……………救苦
          ├─定                    ├─具足大悲……………………觀
          ├─根                    ├─信一切佛法精進……………忍
佛果十力─┼─欲          因地十力─┼─思行禪定……………………智
          ├─界                    ├─除二邊智慧…………………斷
          ├─至處                  ├─成熟眾生……………………聞
          ├─宿命                  ├─觀法實相……………………願
          ├─天眼                  ├─入三解脫…………………圓滿
          └─漏盡                  └─無礙智………………………愛


        ┌─總持……………一切智─┐
四無畏─┼─知根………………漏盡─┼─果地
        ├─決疑……………說障道─┤
        └─答報…………說苦盡道─┘


            ┌─三  業 無 失
            │                ┌─無不定心
            ├─無   三   心─┼─無 異 想  ┌─欲
            │                └─無不知捨  ├─念
十八不共法─┼─六   無   減────────┼─精進
            │                              ├─智慧
            ├─三業隨智慧行                ├─解脫
            │                              └─解脫知見
            └─知 三 世無礙

紀 此章、淨名因疾說法,不出四諦法門。是身無常下、先說分別觀自身,厭
苦、斷集;觀四念處,知五陰、諸入所共合成。此可厭惡、當樂佛身下,次觀佛身
,慕滅、修道。明法身從無量功德智慧生,乃至五分無漏法,四無量心──梵天亦
修此而量不同,僅能遍一世界,拢齽t隨分修習──,六波羅密,六通──本心無礙
,是謂神通──、三明,三十七道品──小乘亦有生滅道品,對治煩惱而起者,此
則為平等法性,菩提煩惱皆同──,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從如是無量清淨
善法所生。在眾生身中,觀苦、不淨──即是事觀──,無常、無我──即是理觀

──,如來涅槃四德中、即常、樂、我、淨耳。從業緣現句:吾人當知業為過去身
中未斷之貪、愛、生因,與夫父母、四大之性緣相合,便現此身。設有因無緣、或
有緣無因,皆不能生此身也。百一病惱句:人身有四大痛苦,苦即惱義。地、水、
火、風各有百一病惱,共為四百四病惱。
丁二 從心起行
戊一 直心正念真如
紀 此章、通攝弟子、菩薩二品。直心正念真如,即迴事向理,不立一法,以
法皆事故。一起法見、佛見,便摺嫒绫倔w也。
己一 弟子品
釋  夫「聞法發心」之後,繼之以「從心起行」者,全心成行,全行成心,三
心總攝眾行,眾行集顯三心,雖復三心一行中發,眾行一心中修,然亦不廢前後層
次,秩焉無紊,成厥條貫。初由勝解開發覺心,雖復遍修眾行、廣歷萬法,而唯念

念求證真如法性。確立不拔,直往無前,把持要津,截斷凡拢蹌'空,佛魔齊
斬,是所謂實際理地不留一塵者。迨夫離念相應,樱C真如,顯如實空即是如實不
空,淨德深淳充周法界。由不可思議之熏起不可思議之變,妙用繁興,靡從軌則。
雖然,未應勝善獨居,還得昏蒙兼濟;盡而不盡,寓之無竟,大悲方便等虛空界,
利樂眾生窮未來際。故由直心進乎深心,遂終之以大悲心也。夫不可思議解脫之妙
行,即俗而真,即真而俗;即事而理,即理而事;即自而他──自即菩薩,他即眾
生,自即箇人,他即社會──,即他而自;即人而境,即境而人;即色而心,即心
而色;即因而果,即果而因。然此經標佛國為宗,歸宗有在,故專從化他一面以明
之。夫淨名者,即是真如實相,亦即直心正念真如。從本以來,唯是一心,名之真
如。無真如名,非可修相,非可證相,擬心即錯,起念斯乖;小乘之真慧所不能到
,大士之俗智亦不能契。故聲聞魁首、菩薩班頭,均被彈訶也。而先之以弟子品者
,從信滿發心,經十住行,多修定慧,近於二乘,第知而不滯、過而不留耳。觀善

財十住、十行間所參多比丘者,可知之矣。故佛國品師資感應,染淨耄КF,從不可
思議心湧不可思議境,觀不可思議境發不可思議心,依不可思議心起不可思議教,
聞不可思議教得不可思議益。諸佛華嚴初成正覺,於海印三昧中一念炳現微塵剎土
、十世古今,頓從佛地詮顯歷劫修行諸菩薩法是也。次、方便品兼談小乘之法,示
疾說法,開發勝心,猶佛華嚴入法界品,祇園會上已有舍利弗等聲聞僧眾。文殊師
利撸Щ馔瑴Q名示疾,善財乃因之發心也。此弟子品,淨名彈訶舍利弗等,正猶
善財參學德雲等耳。華嚴以策進行人至於佛地為宗,故就他之益自者以明。此經以
攝受眾生淨乎佛國為宗,故就自之益他者以明。宗本無本,遇緣即宗;建宗有殊,
行法斯異;行法雖異,程序同也。

弟子品第三
釋  師資禮道,不摺篱g。師視資如弟,以兄自居;資事師如父,以子自處;
相影合稱,故名弟子。然如來為三界大師、四生慈父,孰非弟子、而獨標名聲聞眾

者何哉?蓋釋尊忍土之教法,雖復從大施小,迴小成大,而化儀則存乎聲聞。捨家
從佛,為法眷屬,住持三寶,宏範三界,從聞生解,事事資承,弟子之儀,事理圓
足。不同俗人雖信佛而在家奉事君親,大士雖契佛而隨處撸Щ篱g。故弟子之名義
,有廣有狹:廣雖遍及一切,狹則專屬聲聞。又依大乘經之廣義,皆稱佛子;此依
小乘經以稱為弟子,故專指聲聞也。然此應名弟子述昔被呵斥因緣辭不堪往維摩詰
問疾品,今略之、故但標名弟子品第三也。
庚一 淨名弑写
爾時、長者維摩詰,自念:寢疾於床,世尊大慈,甯不垂愍?
釋  現疾弑毓蛞颍慌d念佛慈,回因向果。寢床、即證真如法性。智悲
同現,體用圓彰,如首楞嚴經所說上同十方諸佛慈力,下同六道眾生悲仰者是也。
此本屬文殊領眾入室後,從甚深慈悲之根本心集諸善法者;佛是具足眾善法者,故
念佛心為深心也。而此弟子、菩薩二品,則從佛應感邊,倒顯淨名已曾歷空一切人

法證入法性,非根本智、究竟智之文殊師利不足與之對揚。從甚深不可思議心,興
甚深不可思議化,故諸弟子、菩薩咸言不堪。此為淨名邊之能感,此一感念,直貫
至經宗分之終。下為佛邊赴感之應:未入室、猶是應非所感,此猶未登地前,雖感
佛應、尚同三乘應化,未見真身。入室後、雖感應相交而猶有隔,此猶佛應登地菩
薩,雖現他受用身,猶是菩薩所分見之佛身,未接真身。出室至於佛前,觀佛身、
取佛土,乃如佛華嚴經普賢近在毗盧遮那佛前,居等覺地,為佛長子。感應之功,
方極親切。
紀 此章、引如首楞嚴經所說,上同十方諸佛慈力句:正述淨名之所以仰慈也
。下同六道眾生悲仰句:正起淨名之所以示疾也。先因仰慈以示疾,次因示疾以
悲,後因弑写取9试唬焊袘Γ綐O親切。
庚二 弟子述緣辭往
辛一 舍利弗

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
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
舍利弗!不必是坐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
諸威儀、是為宴坐,不捨道去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
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若能如
是坐者,佛所印可」。時我、世尊!聞說是語,默然而止,不能加報,故我不任詣彼
問疾』。
釋  舍利弗,於聲聞中智慧第一。
夫樹下宴坐,乃沙門之常法耳。然以宴坐為宴坐者,則亦以不宴坐為不宴坐。
對待既生,分別斯熾,雖至滅盡恆、不恆行心心所法得大歇息,迨夫起心應物,依
然事與真摺7蜓缱撸緹o不坐,今亦無坐,坐不坐相了不可得,清淨本然,周
遍法界,豈必如此樹下之坐乃為宴坐?夫即事而真,則全真皆事,坐無坐相,烏有

此身如枯木、心若死灰之宴坐相哉!坐即不作,經行、翹立孰非坐哉!不坐即坐,
豈必捨定慧之道法,乃現穿衣、吃飯等凡夫之事哉?覓坐不坐相不可得,豈有坐則
攝心緣內,起則應外緣哉?身邊等見當體空寂,豈必斷諸見乃能修行道品哉?煩惱
之性即是涅槃,豈別有涅槃外與涅槃相對之煩惱,必斷滅之乃得入涅槃哉?如是之
坐即大涅槃,具足德用,佛所印可。舍利弗聞淨名之說而默然者,以其所說雖說無
盡說,舍利弗執法相不知其所說之謂何,故默然耳。
自行則在善邊策進精益,從智德明,故善財遇一善知識即得一法門也。化他則
向濁邊減少過患,從斷德明,故淨名遇一善知識即去一法執也。此一法之兩面觀也
,亦當體之中道觀也。一智一斷,一得一去,如稱兩頭,低昂時等。
紀 舍利弗段中,不於三界現身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