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無俱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
一異俱相。乃至總說:依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說為空;若離
妄心,實無可空故。所言不空者:已顯法體空無妄故,即是真心常恆不變,淨法滿足
,則名不空;亦無有相可取,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
從復次此真如者,至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總標寄言分別之二門也。所
言空者至實無可空故,乃從離一切名相之空門,遣遍計執以顯圓成實也。此即龍樹
三論宗本,亦即天親唯識宗本。何以亦為唯識宗本?以明所空之有無、一異等妄相

,皆從妄心念念分別而現,若離妄心實無可空。即是一切遍計所執相,皆執染分依
他起性而妄現之義。所謂能空、所空皆唯是識。於妄境空,境性本空故空妄境,實
無可空。於妄心空,心性真有,依空妄心,究竟顯實。此唯識論境行果三中之境唯
識也。從所言不空者至唯證相應故,乃是由前空門究竟開顯之真實性,即如來藏心
也。然或但依妄心而取空彼妄境所現之妄空相,雖由空門不證實性。應更為說即一
切法之不空門,使從不空門入。此為南山、淨土、真言、天台、華嚴諸宗之本,亦
行果唯識也。雖即一切法而依然離一切相,因一切相由妄念生,而不空之真性唯正
智之親證。心離妄念,乃成正智,故正智證於真性,必離諸可取相也。阿僧伽曰:
『二我無即二無我有,二無我有即二我無』,斯之謂也。
辛二  心生滅門顯大乘自體相用
壬一  顯疏依真如門轉成生滅門
癸一  示具分依他起性

子一  解釋心生滅因緣相
丑一  解釋心生滅義
寅一  依如來藏有藏識
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
黎耶識。
真妄之依,名阿黎耶。即生滅不生滅之根本依,亦即覺與不覺之根本依。此中
名阿黎耶識者,正取能藏一切種子之心體,與所持一切無漏無明之業幻相用,不偏
依我愛執藏以立名;故與成唯識論所謂阿黎耶之名義,分齊有異。其分齊、乃正如
彼論之阿陀那識也。阿黎耶識如空海水,如來藏如空海澄淨明靜均平虛通之水,真
如如海水之空性溼性。阿黎耶與末那為俱有依而現前七識之心境,如海水渾濁昏動
起伏搏激之波流相。雖海水之昏動渾濁起伏搏激,非必先依澄淨明靜均平虛通而起
,亦互輾轉前後相引;然水之自體相,固自是澄淨明靜均平虛通者。故但應說波流

依水而起,不說水依波流而起。理唯如是,唯事上則水與波流無前後之可言。抑不
唯離水無波流,且全海水為波流時,亦復離波流而無水。但水離昏動等則不名為波
流而不無水;故水有時可離波流而有,非若波流必依乎水而有,離水必無也。又以
離波流相而有水故,有水之澄靜等相故,可證水相原自淨明,本離昏濁等相。故此
中說依如來藏有生滅心。如來藏喻空海水中之明靜等相,真如喻空海水隨現何相不
變不易之空濕性。故阿黎耶具有不生滅性與生滅性,本不覺義與本覺義;如來藏即
指不覺生滅所不能離之不生滅覺性,而真如即指生滅覺不覺所圓同之不生滅性。然
阿黎耶識依不生滅與生滅和合立名,如云空海水波流也。和合識破,則生滅心相滅
,不與生滅和合,則即不名為阿黎耶,而唯應名為如來藏。故亦說依如來藏心而有
阿黎耶識,如云依空海水而有空海水波流也。一者指不覺生滅中之不生滅覺性,一
者指不生滅覺內之不覺生滅相,故如來藏與藏識雖相即而非一也。證如來藏則非不
覺生滅,成阿黎耶則非不生滅覺。然證如來藏時,阿黎耶全成如來藏,別無阿黎耶

識;成阿黎耶識,如來藏全轉阿黎耶,別無如來藏心:故藏識與如來藏雖相離而非
異也。待如來藏而有藏識,待藏識而顯如來藏,故相待互依而現起,俱無自性。無
性之性,即真如性。
寅二  依藏識有覺不覺
卯一  總標
此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為二?一者、覺義,二者、不覺
義。
卯二  別釋
辰一  釋覺義
巳一  約對覺離念釋
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
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何以故?本覺義者,對始覺義說,以始覺者即同

本覺。始覺義者,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
;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此義云何?如凡夫人覺知前念起惡故,能止後念令其不起
;雖復名覺,即是不覺故。如二乘觀智,初發意菩薩等,覺於念異,念無異相;以捨
麤分別執著相故,名相似覺。如法身菩薩等,覺於念住,念無住相;以離分別麤念相
故,名隨分覺。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
念故,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覺。是故修多羅說:若有眾生能觀無念者,則為
向佛智故。又心起者,無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謂無念。是故一切眾生不名為
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若得無念者,則知心相生、住、異
、滅;以無念等故,而實無有始覺之異。以四相俱時而有,皆無自立,本來平等,同
一覺故。
此中指初地菩薩離念如如根本智現證心真如體,說為本覺。然覺性雖人人同具
,無始覺智孰證明之?無所證明,孰知其有?故曰:本覺義者,對始覺說。然始覺

證於本覺時,證無證相,不二如如,故始覺者即同本覺。大佛頂經所謂『入流成正
覺』也。然本覺待始覺證明其有而說,始覺又從何說有乎?蓋依本覺說有不覺,不
覺者即不覺於本覺耳;然依不覺故有妄念所取之妄名相,因之得聞本覺之名及觀本
覺之相,心求證得,遂起始覺之智,故又依不覺說有始覺也。然始覺依不覺而轉,
未究竟成圓滿覺時,猶有不覺與之俱轉。是以初發大乘心之凡夫,雖能觀心性無念
而向於佛智,然僅能以後念而覺前念滅相,一一念當念之念相,不自覺也。久之、
則能如二乘拢撸莒懂斈钣X其異相。初證法身,始覺念住;以前此皆緣觀之覺,
至此始是真覺,然未能圓滿也。菩薩地盡,進入佛地,乃成究竟真覺,能覺念念初
起之相。然念念本無初起相,言覺念念初起相者,以覺心體本來未嘗有念故耳。是
以能覺心體本無念者,即為證得如來智慧。蓋心體本無念,故一覺心體即離念。一
切眾生從未離念,念念相續,名為眾生。故諸眾生不名為覺,唯名本來不覺。然念
念上之生、住、異、滅相,皆依妄念上所現之分位假相而立,時分亦從念念相續之

分位而假立;如覺心體實無有念,且無妄念,況有依附妄念而現之妄相哉!妄念本
無,則無不覺,無不覺故亦無始覺,無始覺故亦無本覺,唯一圓滿平等真覺。
巳二  約隨染生淨說
復次、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相,與彼本覺不相捨離。云何為二?一者、智淨相
,二者,不思議業相。智淨相者:謂依法力熏習,如實修行、滿足方便故,破和合識
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淳淨故。此義云何?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無明之
相不離覺性,非可壞、非不可壞。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而水非
動性;若風止滅,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
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不思議業
相者:以依智淨相能作一切勝妙境界,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隨眾生根,自
然相應種種而現得利益故。
本覺隨染分別所生二相,即是由始覺證本覺至究竟覺所成之根本真智與後得智

,所謂智淨相、不思議業相是也。風相滅、本相不滅者,喻果上轉識成智時,盡捨
一切根本無明相應之雜染心心法,而一切智相應品之善淨心、心法,則湛存而圓顯
也。
巳三  約覺體相用釋
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云何為四?一者、如實空
鏡: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覺照義故。二者、因熏習鏡:謂如實不空,一
切世間境界悉於中現,不出不入、不失不壞,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實性故;又一
切染法所不能染,智體不動,具足無漏熏眾生故。三者、法出離鏡:謂不空法,出煩
惱礙、智礙,離和合相,淳淨明故。四者、緣熏者鏡:謂依法出離故,遍照眾生之心
,令修善根,隨念示現故。
此以虛空、淨鏡,合喻四種大義,以顯覺體相用。如實空虛淨鏡,初地真智始
證得真如之不二如如體也。體即真覺,不以別有能覺、所覺乃名為覺。如別有能覺

、所覺,即摺嬗X。如虛空淨鏡照於色像時,虛空淨鏡相轉為色像相,則不見空鏡
之自體相也。第二、因熏習虛淨鏡,即如實不空義。所謂大乘體相之如來藏,能令
眾生自發大乘心之佛性本因是也。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故隨緣而不變。一切法即真
常實性悉現於中,故天台立性善惡義,謂一念具足百界千如、理事性相也;此八地
始能顯證耳。三者、法出離虛淨鏡,佛地始證。即轉異熟識成大圓鏡智,乃如來藏
出障圓明而轉為佛法智身也。四者、緣熏習鏡,即佛果後妙用。示即大乘別相佛法
僧寶,能令眾生發大乘心之增上緣是也。
辰二  釋不覺義
巳一  約互依無性釋
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念無自相,不離本
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於方,則無有迷。眾生亦爾,依覺故迷,若離覺性,
則無不覺。以有不覺妄想心故,能知名義,為說真覺;若離不覺之心,則無真覺自相

可說。
不覺者,即不覺真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