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二 修觀
癸二 修平等止觀
丁三 方便攝護
丙五 修行信心分
甲三 圓滿迴向
懸 論
一 出論總義
甲 示論體
1。示將性隨相之論體:云何出將性隨相之論體?謂論有法論、義論、行論、果
論、教論之五別。法者:詮一切法自性。論云:『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故法論之體,即眾生心也。眾生,謂自地獄界至佛界之十法
界。眾生心,謂十法界眾生非一非異之根本依心也。義者:詮一一法共相。此論有
二重依:第一、依眾生心示大乘體及示大乘自體相用;則理論之體,即心真如相及
心生滅因緣相也。第二、依大乘示體大、相大、用大;則理論之體,即一切法真如
也,如來藏也,及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也。用因明論以說明之,如云:聲是
無常或常。聲者,法之自性,謂之宗依,謂之有法。在此論、則即眾生心也,亦即
大乘也。無常或常、是依聲之一法所起差別之義,亦是聲等一一諸法通共之相,謂
之宗體,謂之法義。在此論、則真如相也,生滅因緣相也,亦體相用大也。上二、
論之顯理,下為論之成事。行者:法之造修進趣。此論睿秊榇蟪似鹦牛撛唬骸河
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則知此論行論之體,即大乘信心也。上三、論之
立因,下為論之辦果。果者:法之到達成就。論曰:『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
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則知此論果論之體,即如來地。如來地以一真法界、四
智菩提為體,即此論之果論體也。上四、皆論所詮,下為論之能詮。能詮即此論之
文字言句──教。若就法論,示眾生心為體。若就義論,或真如相為體,或生滅因
緣相為體。從生滅因緣相為體而更別論自體相用,亦可聲、色二塵色法為體,名句
文字假法為體,色法、心、心所法為體。若就行論,則即吾人大乘善根因緣力故,
開發大乘信心,於大乘信心上所生文義以為教體。若就果論,乃諸佛菩薩大悲本願
力故,於清淨平等法界中所流出之文義以為教體。若剋就能詮之文教以言其體,實
即色、聲二塵之實法,及名句文三位之假法以為體也。
眾生心為體…………法論…法┐
真如生滅因緣為體…理論…義┘…理┐
大乘信心為體………行論…………事┘…因┐
佛地五法為體………………果論…………果┘…………所詮┐
性用別論色心假實有為無為有漏無漏為體……教論……能詮┘……論
2。示攝相歸性之論體:論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
性不生不滅,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則上法、義、行、果、教,皆唯一真如性以
為體耳。
乙 明論相
以大乘不共人、法、因、果為論相,所謂如來藏也。
丙 顯論用
以斷凡外、小偏之疑見,而起大乘之信行為論用;所謂能生世出世間善因果也。
二 判論部位
甲 藏──屬菩薩藏中論藏攝
一藏………佛藏
┌菩薩藏
二藏……┤
└聲聞藏
┌經
三藏……┤律
└論
┌經
│律
四藏……┤
│論
└雜
┌經
│律
五藏……┤論
│密
└雜
┌經─┐
┌─┤律 ├─菩薩
│ └論─┘
六藏……┤
│ ┌經─┐
└─┤律 ├─聲聞
└論─┘
乙 乘──一乘大乘菩薩乘攝
一乘………佛
┌大乘
二乘……┤
└小乘
┌菩薩
三乘……┤緣覺
└聲聞
┌人
│天
五乘……┤菩薩
│緣覺
└聲聞
丙 時──頓中亦兼漸中不定中攝
頓…………………………………中(華嚴經、馬鳴大乘起信論)
┌有
不定………………………………┤空
└中
漸……經│有………………│空………………│中…
論│馬鳴大莊嚴論 │龍樹 │無著
丁 教──頓教中道教攝三 傳論師承
釋尊(論之宗依者)……馬鳴(論之宗造者)……真諦(論之傳譯者)
四 釋論睿
大者彰表之名,以遍常為義。乘者譬喻之名,以咻d為義。所彰表者何法?道
無方體,在人則人。人心之真如性體,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平等周遍,絕待圓常,
不墮數量,本非大小,無可表彰,強名曰大。人心之自體即如來藏妙真如性,周遍
圓常,故名曰大。人心之自體相即如來藏,足具無量無邊性淨功德,故名曰大;大
者多也。人心之自體相用即如來藏,能生世出世間諸善因果,故名曰大;大者勝也
。故大之一名,所以彰表人心之真如體性、與人心之自體相用者也。所譬喻者何事
?此人心之妙體相用,過去、現在諸佛,曾從凡愚地由咻d以至大覺地故;現在、
未來諸覺有情,皆由咻d以至如來地故。故乘之一名,所以譬喻諸佛、菩薩──十
方同準三世無改──之一乘教理行果也。是故離而釋之:大表眾生了妄即真、轉迷
成悟之共同依正義,及如來究竟顯現義。乘喻眾生從因趣果、轉凡成拢ㄒ粴w極
義,及如來圓滿正覺義。大非是乘,乘非是大,屬相摺尅:隙屩夯虼蠓ㄖ
咻d者,即大是乘,持業釋也。或大人之所咻d者,大所有乘,有財釋也。大人之
乘,亦可依主釋也。起者、表有法先非有而今始有;信者表有法能自淨而淨餘法。
是故離而釋之:起者、一切法隨緣成事,起住異滅之最初相。信者、五乘人從因趣
果,信解行證之最初相。起者、屬不相應行分位假法;信者屬相應善心所法。起非
是信,信非是起,屬相摺尅:隙屩浩鹚鸱ǎ词切判模雌鹗切牛瑢俪謽I
釋。起即信心初有之相,信之起相,屬依士釋。起即信心所有生起之緣,屬有財釋
。能起他人信心之人,即是馬鳴菩薩;能緣之自起信心之人,即是一切未入大乘正
定聚菩薩。所起信之法,即是心真如相大乘體,及心生滅因緣相大乘自體相用、因
果也。能起信心之法,即此大乘起信論。
論者、諸論之通號,大乘起信者、一論之別目。以別別通,攝通從別,大乘起
信之論,屬依士釋。大乘起信是義,論是文辭,大乘起信之論,即是大乘起信之義
,屬持業釋。
釋 論
甲一 敘敬述意
皈命盡十方,最勝業遍知,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體相,法性真如海
,無量功德藏;如實修行等。為欲令眾生,除疑捨邪執;起大乘正信,佛種不斷故!
反本圓淨之謂皈,色心連持之謂命。信任奉託之謂皈,一生總根之謂命。舉生
命而皈奉,見造論者能敬之深切也。盡十方而皈命,見造論者所敬之宏遠也。此皈
命盡十方一句,直通貫至第八句如實修行等,即是十方三世大乘常住三寶尊也。第
二、三、四、五句,敬稱佛寶。即最勝者得業、遍知、色三大無礙自在者,救三種
世間有大悲願者。者字、彼字,指佛,即以佛果上不共因人小拢夥捕氂兄笮
、大力、大慈悲三德,又總舉夫佛身體相敬稱乎佛也。第五、第六、第七句,稱法
寶。上從大乘極果妙用以顯佛德,今即指大乘果用所依之自體相為法寶,以顯佛、
法非二。復加及之一字,以簡別乎佛寶、法寶非一。非二非一,融歸法性真如之海
,深廣無際,出生無盡,故曰無量功德藏;蓋即指心真如體與心生滅因緣相不即不
離之大乘體及大乘自體相用而為法寶者也。第七、第八兩句,稱僧寶。無量功德藏
、即諸佛開示之法;以如實信解行證者,即為清淨和悅徒眾,乃十信、十住、十行
、十向、十地及等覺地五十一位之覺有情。以顯三寶非一非異,故佛、法、僧次第
鉤鎖而敘稱也。此之八句,為造論而敘敬。下之四句,欲造論而述意。凡諸論前必
有敘敬述意之儀者,以顯法有師承,義有宗本。抑以佛、法、僧寶為世間最吉祥事
,最福德事,願仗加被,令造說者說之無謬,令受聽者聽之易解,除疑捨執,起信
生智,以廣流傳而使佛種不斷絕也。又菩薩之於佛、法、僧,譬如孝恭子弟之於父
母兄長,欲作一事,必先恭敬稟明;故馬鳴菩薩亦先敘敬述意也。
甲二 標宗顯益
乙一 總列
有法能起摩訶衍信根,是故應說。說有五分,云何為五?一者、因緣分,二者、
立義分,三者、解釋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勸修利益分。
摩訶有大、多、勝三義。梵語摩訶衍,即華言大乘。此中所言有法,即指本論
立義、解釋、修行信心之三分法。大小乘皆有信、精進、念、定、慧之五根。依大
乘法解大乘義,信心深植,不可搖拔,乃謂之摩訶衍信根;由此信根為增上緣,則
能生世出世間之善因果也。
乙二 別說
丙一 因緣分
丁一 顯造此論總別相安立之緣由
初說因緣分。問曰:有何因緣而造此論?答曰:是因緣有八種。云何為八?一者
、因緣總相,所謂為令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非求世間名利恭敬故。二者、為欲
解釋如來根本之義,令諸眾生正解不謬故。三者、為令善根成熟眾生,於摩訶衍法堪
任不退信故。四者、為令善根微少眾生,修習信心故。五者、為示方便,銷惡業障,
善護其心,遠離癡慢出邪網故。六者、為示修習止觀,對治凡夫、二乘心過故。七者
、為示專念方便,生於佛前,必定不退信故。八者、為示利益,勸修行故。有如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