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二 十四無畏
午三 四不思議
巳三 結顯圓通名號
卯三 光瑞齊現
丑七 由文殊代當機選耳門為圓通本根
丑八 敘阿難洎大眾聞法主說圓通利益
己二 追為末世重宣說咒
庚一 並問攝心遠魔
庚二 歷說持戒誦咒
辛一 眨С中慕
壬一 提敘三無漏學
壬二 歷說四決定戒
癸一 總徵
癸二 別說
子一 戒婬
子二 戒殺
子三 戒欺世偷
子四 戒大妄語
辛二 宣說頂咒
壬一 因宿習難淨而勸持頂咒
壬二 因持咒行道而建立壇儀
壬三 因聞咒功德而求宣頂咒
癸一 同請宣說
癸二 宣說神咒
子一 敘大眾所見聞
子二 錄如來所說咒
壬四 因重宣頂咒而顯咒功德
癸一 乘此咒心萬行成就
癸二 感諸善神共願護持
戊三 示菩提路
己一 總起
己二 詳示
庚一 重明如來藏非即真妄
庚二 廣顯如來藏逆順因果
辛一 明逆修十二生類因果
壬一 明由二顛倒因成十二生類
壬二 明由十二亂想成十二生類
辛二 明順修六十佛位因果
壬一 明反妄正修三重漸次
癸一 總標除妄須立三漸次
癸二 別釋進修當依三漸次
子一 修習除其助因
子二 真修刳其正性
子三 增進摺洮F業
壬二 明純真妙修十二單眩
癸一 分示
子一 乾慧地
子二 十信
子三 十住
子四 十行
子五 十迴向
子六 四加行
子七 十地
子八 等覺金剛心妙覺
癸二 結成
丁二 結一經立五名
丙二 保綏菩薩初心
丁一 明七趣生報以匡扶第二漸次
戊一 請說業報令信
己一 敘益躡請
己二 嘉許詳說
庚一 嘉許
庚二 詳說
辛一 略以情想明
辛二 廣以業報明
壬一 就人間惡業而明招地獄報
癸一 躡起
癸二 徵解
子一 十習因
子二 六交報
癸三 結判
壬二 就地獄餘業而明招餓鬼報
壬三 就餓鬼業盡須償宿債而明招畜生報
壬四 就畜生業盡轉生人間而猶帶餘習
壬五 就世人妄念別修而明十種仙趣
壬六 就人世淫戒漸淨而明六欲天趣
壬七 就世禪增進而明色空天趣
壬八 就欲界雜報而明阿修羅趣
戊二 結明虛妄勸除
丁二 辨五陰魔境以匡扶第三漸次
戊一 哀無聞深眨马氉R勿迷主人而隳寶覺
己一 佛慈緣起
己二 魔妄根由
戊二 歷陰境總明妄想為本毋欺自心而入邪歧
己一 色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眨
己二 受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眨
己三 想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眨
己四 行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辛一 二無因論
辛二 四遍常論
辛三 一分常論
辛四 四有邊論
辛五 遍計虛論
辛六 死後有相
辛七 死後無相
辛八 死後俱非
辛九 七斷滅論
辛十 五涅槃論
庚三 結眨
己五 識陰禪境魔事
庚一 總明
庚二 詳辨
庚三 結成
辛一 結眨
辛二 成功
戊三 歎法門直至菩提無乏垂憐末世而勸持咒
乙三 重請重告結歸理事唯心
甲三 經益分
餘說
前 言
一 明本經在佛藏中之相對位置
案曰:往常講經之式,都以懸論一經綱要、廣解經睿^之科釋文義,編為次
第。茲以綱要,經文自明,先事空述,轉厭繁仍。本經五睿嘁娊浳模唤Y集者撮
錄之略睿酂o於文前先釋之必要。故今直從經文為研究之起點。然與同人研究本
經,於本經取為何種研究之對象,不可不先事討究之。佛應時機說法,法法皆為第
一。後時說經者依遵之,往往持講一經,即崇其持講之經為獨尊無侶。夫隆重之以
專其信,洵亦法王殊勝方便;無如揚於此者、不免有抑於彼,學者執之,差摺S起
。大藏經論、多束之高閣者,講師之抱一擯餘,蓋未始非一種原因也。雖一一法皆
為法界,亦一一法各住法位,故茲不將本經為佛法或一切法中絕對最高之法;但取
為佛藏種種經論中占有一相對位置者以研究之。本斯意可提出與同人研究者,有六
端焉。
甲 宗義上之本經相對位置──真言宗者
論曰:(裕б唬┍窘浭冀K唯是持頂咒……陀羅尼灌頂章句也。
案曰:觀之論文,已足見本經於各宗派中當屬於真言宗矣。不第是也,真言宗
專主事事無礙,以六大、四曼、三密為體相用。本經觀世音所說之四不思議。及七
卷初佛說建壇儀軌、持咒行法,既完具四曼、三密之義相;且三卷中之說七大,皆
曰清淨本然周遍法界,與說五蘊等異;四卷中說意根之根元,亦目為清淨四大,並
有浮根四塵;不尤合真言宗六大為體之義,而特殊乎餘宗經論之唯以心性為體乎!
又長水疏列別睿唬阂幻杏《饶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中印度那
爛陀大道場經』者,猶云『中印度那爛陀寺(那爛陀、乃寺旁池中龍名,譯施無厭
)所編定之藏經』也。其編定之大藏,以意揣之,於經藏中殆分有顯密之二教。於
密教中,又分為灌頂部等之五部(五部見真言宗真實三昧耶經:枺饎偛俊⒛蠈毶
部、西蓮花部、北羯磨部、中灌頂部,毗盧遮那如來主之。觀世音屬蓮花部)。而
本經則屬於密教灌頂部中之一種經,故曰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然則本經之必為真言
宗經典,豈不尤可見乎!故昔者虞淳熙序憨山師本經懸鏡,亦云空中之鏡懸而照壇
中之鏡,蓋持心咒之儀軌也。乃至舍咒心而談真心,是增益多聞,非世尊意,亦非
憨師之意矣。亦足相與發明。然真言宗又大別為胎藏界、金剛界。胎藏界重在理,
純詮果德。金剛界重在智,兼詮因行。浮副窘洖閷凫墩嫜宰诮饎偨纭⒂缮徎ú坑^
世音因門證入灌頂部毗盧遮那果海者,願同人研究之者一。
乙 教乘上之本經相對位置──大乘普為出世乘者
案曰:佛之言教,咸能使人信解行證,載以咭蛑凉还史步探猿艘病H灰詸C
感不同,教施非一,因是咻d之用亦多差異。約言其概,略標如左:
┌小──阿含等
│ ┌三乘
教乘┤ ┌普為─┤
│ ┌通共─┤ └五乘
└大─┤ └會歸──法華等
└不共────圓覺楞伽等
阿含等經為小乘教、易知。分之亦應有共、不共。共者,通攝人乘、天乘善法及緣
覺法。不共,專指聲聞乘法。圓覺、楞伽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