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越尘集-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自己原先的心行与由堂头和尚触发的反应有何不同,和尚在往
哪方面“拨”学人?上述过程中要求不失定心,至少失去定心时
要能马上回复。如此做到去,一个两个公案也许不够,试着多读
些浅的公案,慢慢会发现古宗师们虽然各个风格不同,但指拨学
人有共同点,共同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待努力的地方。如此去细
细思维体会自己心念错在哪里,座上下都去如此去做,几年内得
个入处的机会颇大。此事为大丈夫所为,决非易事,但也未必如
人言之难。难的是下一步:护持。
  既得入手处,行人重点自然转向护持,深入。梵语三摩钵提
含有观察,体会及持住等意。目的和做法是保持对空性的直接体
验毋为执着所复染。敏锐透彻的观照是为必不可少:每当历世串
习所致执着升起,须尽速觉察,放弃并回归对空性的体验。注意,
这里要克服的是执着,不是思想念头。深入的行人完全可以做到
有念头思想而不被执着所复染。力所未及者不得不借助止来回归
空性,却须以超越这种较初级的三摩钵提为目标。三摩钵提实质
上仍旧是破:已知如何是错,努力破除错误的串习。但随程度渐
深,连破立两边也远离。行人的实执渐少,对世界万法的体会渐
渐不同于过去,现量体会得万法非实有,亦非世间俗义之幻,无
以名之,姑名“如幻”,又称“幻观”。同时明空自显现越发轻
晰,如阴历月初之月光明日增。这个明可以有亮光光的光明相也
可以没有,它在本质上不是光相;却是由修止时的“明照”蜕变
而来,强用语言权说,是不可遮蔽透彻一切的明晰觉性。护持并
深入在道理上不难,难的是实行。无量劫来的习惯其力甚深甚巨,
非三五天三五月的努力能收显效,三五年坚持努力方可略现效果。
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护持难犹过上青天。其理亦显:上得青
天仍在三界里,岂能与修学菩萨行相比。在此护持期间,人人会
有各种顺逆境来干扰障碍,有时障碍大得几乎无法以个人力量克
服。当内心的黑暗面赤裸暴露于自己面前时,许多人无法正视面
对,遂致退转。此时行人应警觉,如此障碍多由未发菩提心所致,
也是见处偏空的表现,应尽快弥补。总之,学佛是一生乃至多生
的事业,唯发菩提心,长远心持之以恒,持之以不懈,是为修学
处。有志于此的行人护持到一定阶段当更进求方便,以求体用不
二。述及方便,其广大其殊胜其究竟者莫过于无上密,为圆满佛
果行同诸佛菩萨之直径,然非作者能叙述,只得留待将来。
  观的概要如上,简介已毕,却颇有言未尽意之感。乃付上几
个笔者曾碰到的情况,作为以分析破错见的例子,多与正知见相
关。有言在前,这组例子均限于思维分析,属粗浅一类。细致深
入的例子请在公案中下点功夫。
  一、“佛法就是因缘果法”。对,但不全面。佛法有因果法,
但不仅是因果法。佛讲因果是为让学人了解,因果网从根本上是
由执着起,无明缘行行缘识,顺流而下执着愈重,因果网愈发牢
固,当反溯斩断之,即得解脱。这还只是中乘。大乘菩萨破无明
不住涅槃,断十二支因缘不住寂灭,于因果法中得自在而常以大
悲广利有情,与仅限于因果法岂可以道里计!
  二、“因为时间没有最小不可分割的片段,故无法集累成有
数量的长度,所以时间相续是幻相,非实有”。结论对,推理不
对。学过微积分的人都不能接受这个推理。反之,如果有不可分
的颗粒就实有了?那么现代物理证明,轻子及夸克都不可分,所
以世界是实有。糟透了的结论。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学佛时未
必可照搬古人的推论方法,佛弟子要宣传佛法,有必要懂点现代
科学逻辑,否则不具说服力。不能简单地要求未闻佛法的听众完
全按讲者的想法走,也不能简单化地说科学不对,佛说一切治生
产业皆与佛法不相违背,科学怎会违背?讲如幻,讲非实有,讲
空性,讲无自性,并不是因为物体都可分割,更重要的是所有事
物都是在互相依赖中才有相对而有限的“独立性存在性”,佛法
称为“依因缘而显现”。因缘总在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
任何事物都不固定,不具有完全独立的存在性,佛门术语叫“无
自性”“自性空”“非实有”。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截断他的
六根(五根也可),则外部世界对他来讲就谈不到有没有,存在
不存在。这也说明存在性与主观有关,不独立。这与当代科学很
相通:对不可观察的量根本不谈,是量子场论的原则之一!而观
察意味着扰动,也就是因缘相关。至于时间相续之所以不实,是
因为人在十二支因缘里总是顺流向下的,构成所谓“热力学箭
头”,因果序列造成了时间相续假象,佛门行人一旦契入三时一
念,此执着相立破!
  三、“电话可拆成零件,零件可拆成原料,原料可拆成分
子……,所以电话不是实有的”。此乃一家之言,未达经旨,其
不准确处与上例同。由相及空并非因为相可坏,非要坏相才能谈
空则此“空”具断灭相,非是佛法之“空性”。现代爱用这例子
的人太多,有时反而召人诽谤佛法。关于无自性,无生等意,楞
伽经中佛讲七种空见时有极明确的教导,应读通,虽然翻译的文
字坚深了点,不太好读,好在不长,怎么也读得下来。读通这段
经不仅可校正错见,且可避免以不了意说空性,造口孽。
  四、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问题实际与“无明由何处
生?”是同一问题。圆觉经中佛有明训,此问不当,为轮回心生
轮回见。简单想一下,如果说一归于甲,则甲归何处?归乙,乙
又何归?无穷下去,岂不轮转不已。佛法在根本上不讲“一”,
因为讲“一”其实已隐含了“二”。“一”意谓着一种“存在”,
而存在这个概念是以对比为前提的,落入能所对立,违背无自性
了。真正的“一”是为一合相,即是不可说。带着一种不干净的
“一”观念实修,行人必会把这个“一”落实到“我觉”上,虽
比向外驰求好一点,却也难破我人等诸相。甚至会误以为“我开
悟了”,成为笑话。
  五、万法唯心(句号)。这句号大成问题,道听途说者以为
这是唯识,望文生意耳。唯识宗当年在印度名“瑜伽家拉”意谓
“瑜伽行”。唯识学是其中用以指导修禅定的心相分析教材,好
比学体操时用的图解。传到中国后多数人把它当学问研究,不用
来指导修定,如买椟还珠,已够糟糕。到了今天,听了只言片语,
不知心相俱起,皆是缘生,八识二无我的道理,声称这是唯识见,
实在有点糟蹋佛法。若万法唯心,心又何来?执“心”是生万法
的实体,则比上条我执更重。
  六、“西方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唯心所造?”那要先问你把
眼前我们这个世界当什么看。如果把眼前的物质世界执作真实,
那么西方世界同样真实,其它世界也同样。有人在禅定中到达其
他世界时,睁开眼是这里,闭上眼是那边,两处感觉同样“真
实”,也可说同样不实。如果真能体验到眼前的世界是“唯心所
造”的秽土,境随心转,心净则土净,方有资格说西方是唯心净
土。否则以妄想心断常见说西方是唯心所造,偷含“虚假”之意,
纯系是给自己制造障碍。由阿弥陀佛的伟大愿力所成的西方净土
比娑婆世界坚固得多,所以也可以说更真实。
  七、“开悟境界是。。。”。开悟有境界,但境界不是开悟
的指标。有成必有坏,境界生灭岂是佛性!当然,对于菩提心和
正见都有所准备的行人,某些境界可以成为悟入的契机,是临门
一脚的大好机会,就此突破也时有所闻。但开悟并不仅是境界,
误以境界为开悟者,境未退时会误导旁人,临到境界退失时又不
免大生疑谤。此一情况若发生在临终时,其破坏力极其可畏。之
所以颇有人以某些境界为开悟,实因能所对待未破,甚至知见上
都没搞明白,就图速成,反而不达。曾听到有人讲“当时连我都
消失了,好一个开悟境界”,真为这人耽心。当时若“我”消失
了,谁留下这段子体会?当时消失的最多是对身体的感觉,是最
粗份的身执暂得调服而已。这位佛友当时在正见和观心(禅定)
两处都还没准备好,故有此错。以这类境界去找明眼人印证,大
德们会说“是善境界,当继续努力”,以资鼓励,但决无印证之
可能;若碰上瞎汉,烂冬瓜印子一盖,完了,不知哪年才能知错
而返。古德们描述开悟时的话,例如“大地平沉”“虚空粉碎”
之类,并非如我们联想的字面意义,实因无语言可表,不得已而
说,说是境界即非境界故名境界而已。其实要了解古德的话,只
要破掉能所,或者只要一时调伏得住能所,甚至慧深点的人只要
一时挣得脱能所执着,就体会得。作为学佛人,体会得只是个开
始,开始修行而已。若自以为了不起,就连个入处也不是。
  八、“禅不在修,不由修得。我无修而修,日日吃饭穿衣,
任运而行就了”。话听上去高明得很,是古德的行履处。现今行
履未到的人,拾古人牙慧,请小心自己舌头。佛性不由修而得,
不错,不修更不得!佛性本离得失,讲修不修早落入两边。如果
真不执着,又何必执个“无修”?佛陀当年早已圆满佛道,尚且
勤修福慧无有厌足为众表率。我等薄地凡夫,既然尚未实证离两
边,尚大有执着在,修不修大不相同。如何可以断灭见讲任运而
行?那只能是随业力流转。所以经云:“宁执有如须弥山,不着
断如芥子许”。
  九、“不思过去不思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