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盏男扪椒ǎ曰崆宀僮允啬谛拿孛埽蘅湔庞胪铮嬲翟诘刈龅礁咝形⒀缘牡赖缕分省K懦接恚榻魃鞑宦斗婷ⅲ旯獯螅曰泶锟实男鼗扯源朗轮磺小K亚资枥蠹眯畹钠胪χ玫保缘玫教煜氯说闹厥佑胱鸪纭@献佑么苏略碇卫硖煜拢匀换岽锏绞澜绱笸脑缛帐迪帧!
  这一章有极深远的妙义,使我得到极大的启发。若想得道求玄同,为天下至贵,必须多积德。《道德经》即得道经,有德可以得道,无德则难得道。必须真心诚意,虚心求道。多积德,济人利物,方可闻道。踏踏实实,苦修苦炼,真功实行,日积月累,才能得道。正如老律堂对联云:“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得真自在,悟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有妙神通。” 
  震阳赋云:知者不言言不知,闭口塞兑免是非。 
       挫锐解纷清操守,和光同尘脱世俗。 
    又云:亲疏利害贵贱空,秘密天机悟道宗。 
       恬淡无欲观妙有,潜修默化自玄同。                    
第五十七章 淳风 
  太上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字解' 滋是更深的意思。 
  '章解' 拿是正道理治国,拿奇计用兵,拿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道天下可以无事而取呢?因为天下要是多有忌讳,民怕犯了禁忌,多有失业越发穷的。要使民间多有便利的器,有机事就有机心,人要以权谋相对待,国家必要昏乱。人要尚技巧,奇异无用的物就越多。以法律命令治人,越彰明盗贼越多,这皆是多事所致。所以圣人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演说' 江圣云:读此章书然后知“道学”不是迂腐无用的学说,道流不是迂腐无用的人。不过是以道治国以德化民,不肯轻用他的道法。是恐起人民机谋的心,国家越发扰乱就是了。要到了不得不用兵,关乎国权民命的大事,却能出奇制胜救这祸乱。但他所用的奇,也不是奇谋诡计,也不是怪力异勇,是出人意料,不同别人的用兵。像孔子不以暴虎凭河为奇。而以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为奇。像诸葛武候不以擒孟获为奇,而以放孟获为奇,不以一放为奇,而以七放为奇。至于武候弹琴于空城以退司马的兵,子房吹箫于山上以散霸王的兵,皆是奇之小者,因为有道的人,不以打胜仗杀人盈城遍野为奇,而以谈笑退兵,息战弥争为奇。用兵是为着救乱,乱平了就不再用兵,仍然尊道贵德清净无为呢。 
  黄真人云: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是知道只一道,而天下万事万物无不是此道贯通流行。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是修身治世之大端也,治世之道,无过士农工商各安生理,孝悌忠信各循天良。此则日用常行之事,即天下之大经,万古之大法。固常道也,亦正道也。人人当尽之事,即人人固有之良。为民上者,躬行节俭力尽孝慈。为天下先而又庄以莅之,顺以导之。自有风行草偃,捷于影响者焉。古圣云:“君正臣良,官清民安,一治一乱,循环相续。”自古及今,未之或爽。治则用礼,乱则用兵。一旦两军对垒大敌交锋,社稷安危人民生死,系于一将,顾不重哉?虽权谋数术之学,智计机变之巧,非君子所尚。然奉天命以讨贼,仗大义以吊民,又不妨出奇制胜也。兵法所以有掩虚暗侵,乘劳乘倦,离间反间,示弱示强,神出鬼没之奇谋焉。唯以奇用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不伤民命,不竭民财。而使万民长安有道之天,共享太平之福,不诚无事也哉?然联山河为一统,合乾坤归一人,此中岂无事事?但任他事物纷繁,而此心从容坐镇,自然上与天通而天心眷顾,下为民慕而万民归依,天下于焉可取也。故曰:“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唯见天下不甚希奇,取天下亦不介意,所以胸中无事,其量于天地同。故莅位中国抚四夷,有不期然而然者。此治世之道如是,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治世之道不外治身,身犹国也。视听言动一准乎礼,心思智虑一定以情。内想不出外想不入,性定而身克正矣。至于静养既久天机自动,以顺生之常道,逆修之丹道,临炉进火大有危险,太上喻为用兵,务须因时而进相机而行。采取有时(子进阳火午退阴符),烹炼有地(坤炉也),野战有候(内魔起时予以降伏,为野战也),守城有方。不得不待时乘势,出之以奇计也。他如药足止火,丹熟温炉,超阳神于虚境,养仙胎于不坏。又当静养神室,毫无一事于心,而后仙可成丹可就。此治身之道即寓治世之功,吾所以知治世之道者,即以此治身之法。 
  夫取天下者在无事,而守天下者,又不可多事。否则兴条兴款悬禁悬令,使斯民动则龃龉,势必奸究,因之作弊,民事于焉废弛,天下多忌讳,而民所以日贫也。金玉珠玑舆马衣服,民间之利器弥多,而贪心一起欲壑难填,神焉有不昏,气焉有不浊者哉?浑朴不闻奸诈日尚。一有技巧者出,人方爱之慕之,且群起而效尤之。于是奇奇怪怪之物,悉罗致于前。呜呼噫嘻!三代盛世君皆神圣,民尽纯良。令悬而不用,法设而不施,所以称盛世也。今则法网高张稠密罗织,五等刑威违者无赦,三章法律犯者必诛。顾何以法愈严而奸愈出,令愈繁而盗愈多乎?盖德不足以服民心,法不足以畏民志耳!古来民之职为乱阶者,未有不自此形驱势迫使然也。秦汉以来可知矣。古圣云:“天以无为而尊,人以有为而累。”我若居敬行俦,不繁冗以扰民,不纷更以骚国。但端居九重之上,静处深宫之中,斯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着且淡定为怀,渊默自守,唯以诚意正心为事。而孰知正一己即以正朝廷,正百官即以正万民,皆自此静镇间来也。万民一正,各亲其亲,长其长,无越厥命,永建乃家。于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仓箱有度,俯仰无虞,而民自富矣。若此者,皆由上之人,顺其自然行所无事,有以致之也。又况宁静守寂,恬默无为,一安浑浑噩噩之真,而民感之化之。古云“一人元良,万国以贞。”其机伏于隐微,其效察乎天地。吾愿治世者,以正君心为主,治身者以养天君为先焉。此理已明,不容再赘。 
  吾想打坐之初,其始阳气使之沉于海底,犹冬残腊尽四顾寂然,以神光下照,即是冬至阳回。此时虽有阳生而阗寂无声,四壁萧条仍如故也。从此慢慢气机旋运,不觉三阳开泰而万物回春,花红叶绿水丽山明,以见阳极之甚。天道如斯,人道亦然。唯有以头稍稍地向下,以目微微地下顾,即是阴极阳生,任其天然,自然随其气机之运动。但用一个觉照之心,以了照之。犹恐稍不及防,又堕于俗根习气而不自知。此即存有觉之心,以养无为之性是也。迨至觉照已久,一经稔熟,又何须存,又何须养,一顺天然之常而已。不然,起初不用力操持,则旷原烈马一时恐难降服。及至一元来归,即孟子所谓:“放诸于利,切不可从而束缚之,反何必活泼自如者,转而拘拳难安也。”其法为何?《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淳。”这个氤氲之气在人身中,即是停内火外符,浑然不动,任气息之流行。在工夫之纯熟者,斯时全不用意。若未到此境,觉照之心不可忘也。若或忘之,又恐不知不觉一念起一念灭。转转生生,将一个本来物事,竟为此生灭之心而汩没。古圣云:“了知起处,便知灭处”。如此存养之久久,而见起灭之始,又久久而见未有念之始,斯得之矣。至于黄庭之说,在不有不无不内不外,又在色身中又不在色身中。此个窍妙到底在何处?古所谓“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是也。亦犹是在丹田中,但眼光不死死观。凝神于脐下不内不外。以意凝照于此,但觉口鼻呼吸之气一停,而滚滚辘辘在于内外相交处,纽成一团,真见氤氲浑沦悠扬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与天之元气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与天相隔不远,此即合气于漠之说也。昔人谓之“元气胎息”,“真人之息以踵者”,非此而何?所谓元气者,即无思无虑无名无象中,浑沦一团清空一气是也。所谓胎息者,告人受气之初,此身养于母腹,此时口鼻未开,从何纳气而生?唯此脐田之气,与母之脐轮相通,是以日见其长,及至呱的一声生下来,此气即从口鼻出入往来,所谓各立乾坤者,此也。吾示脐轮之气与外来之天气相接,不内不外,氤氲混合打成一片。即是返还于受气之初,而与母气相连,即是胎息也。所谓真人之息以踵,盖以真人之息藏于深深,达之亹亹。视不见听不闻,抟之不得,深而又密,如气之极于脚底是也。 
  彼口鼻之气非不可用,但当顺其自然,不可专以此气为进退出入。若第用此气,而不知凝神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地,寻出这个虚无窟子,以纳天气于无穷,终嫌清浊相间难以成丹。昔人云:“天以一气之气生人。”此气非口非鼻,非知觉运动之灵可比。又云:“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以此数语观之,明明道出,出玄入牝是在脐下丹田,离肉一寸三分之间,氤氤氲氲凝成一片者是。学道人无论是茶时,饭时,言语应酬时,微微地用一点意思,凝神于虚无一穴之中,自然合气于漠,只见真气跳动,有不可明言之妙。然于此调息,则知觉不入于内,而饮水自然澄清。此历代仙圣不传之秘,吾今是一口吐出道破,后之学者,勿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