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讲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修心」的字,所以凡是漏了最要紧的,我都替他补了上去。就唐三藏等其馀
的译本,藏文的译本,都照著原文来译的。不过鸠摩罗什译的经都减少了,我将
减少的都补充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怎样来
住心?怎样来修心、修行?怎样来摄伏其心?摄伏这个妄念?「降伏其心」,这
个「降」字有些重,重过了头,本来用「摄」字就恰好了。即是第一个住心,住
心就是安这个心,使这个心安定。这个修行呢?即修心,Practice 
Paramitas,修六个波罗蜜。摄心呢?将妄念摄伏。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
[如是修行,]如是摄(原文为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
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摄(原文为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
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
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这段最要紧,这段教你怎样发起菩提心。大众以前所讲,都没有明白,几十
家注解都没有指出发菩提心的法子。现在我将各家、几十家经的经注未曾指出的,
我都简简单单指出。「所有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
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这九类众生,发心普度这九
种众生,就是发广大心,这个心发到有那麽广就那麽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
发广大心来普度他,这是广大心。大众笔记这四种,第一是广大心,最紧要的是
这一段,发广大心。「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我一切皆令他度到无馀究
竟涅盘的地方,我度他到究竟不生灭的地方,这个是第一心,大众记住,这个是
第一心。「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是灭度无量无
数众生,度尽无数众生,而不住於相,这个是常心。「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
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个是不颠倒心。怎样是我相呢?
略略解解:自私自利谓之我相。怎样是人相呢?痛痒无关,人家有病,与我无关;
人家穷,与我痛痒无关;人家的事与我痛痒无关:这叫做人相。众生相呢?分形
绝界,和我不同形,更加不同界,更漠不相关了。寿者相呢?惜命延年。这段讲
发广大心、第一心、常心、不颠倒心。大众能够发了这四个心来修行,就可以将
妄念摄伏。妄念摄伏了,佛性就现前了。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
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
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段起,生清净心品第二,这段是第二品了。生清净心品。这段是教大众一
班比丘行六度波罗蜜。所以行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精进也好,禅定
也好,智慧也好,都不住相,也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这个布施,那麽清净心就
现前了。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
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此处讲离一切相。这个「如来」当「佛性」解。「即见如来」,这个「如来」
当「佛性」解,当「见性」解。所以「如来」有的讲法,这个「如来」不是一个
佛,是「见性」解。「即见如来」当「见性」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
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後,後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
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
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
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
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
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这段所讲就是:如果能闻金刚经,已与佛结了多生多世的缘。若进一步修行,
就要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亦离空,亦离有,将空、有二边都要消
除,要离空有二边,显中道实相。离一切相,离空相、有相,证到中道实相。证
到中道实相呢?连中道都要跳出,连空、有、中道都要一齐超出,空有双离,全
部离出,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好像渡河、过海,过了海,船就不要。
成了佛、见了性之後,一切法不需要,所以离了四相、空相、有相,一成了功,
全部相、空、有要全部离开。

【「『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
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此处所讲呢,是从真义的境界来讲。说法有三个境界:一个真谛、一个俗谛、
一个中道谛。现在从中道谛的立场来讲,不可说、不可取的;从俗谛来讲,可说
可取的。所以分三个立场来讲:这一心三观从俗谛来讲,有说有取;从真谛来讲,
无说无取;此处从中道谛来讲,所有说、取全部要超出的。

【「『须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
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
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
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
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此处是讲以一切物资种种来供养佛,不如由性分来修之功德。所有以一切物
资供养,不如修心养性之功德。因为以物资来供养之功德是有限的,如果修心养
性做工夫是无限的。所以大众受持这本经任何四句偈,任何四句偈都比一切供养
功德大。因为一切佛法都从这本经出。从俗谛的立场讲,佛法应该修;从真谛的
立场讲,佛法是无修无证的。所以从真谛、俗谛来讲不同。

【「『须菩提,於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
陀洹。』『须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
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於意云何?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
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
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
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
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此处是讲阿罗汉有四级:第一级须陀洹,好像大学里第一班Freshman
差不多。第二个斯陀含,这个等於Sophomore。第三个阿那含等於
Junior。第四个阿罗汉等於Senior。这是阿罗汉四个阶级。这四个
阶级呢,都要离开「相」。

【「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
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
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非色生心;不应
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应住非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
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於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
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此处讲「心净则国土净」,这段就是这一句解。所以须菩提,不应住色生心,
所以大众不好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住个有相而生心。大众发菩提心,不好住有
边而生心。另一边呢,不应住非色而生心,不好住空边而生心。鸠摩罗什译了「
有」的边,他没有译「空」的边,所以译经常常最重要的也会译错、译漏的。所
以不应在「有」的方面生心,不应在「空」的方面生心,应在中道而生其心,这
是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