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奉公上,蒙轻减之征”。于是“烝庶怀惠,奸无所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杜佑在① 《隋书》卷四一《高颎传》。下引本传,不另加注。
① 《隋书》卷二五《刑法志》。
《通典》中评论道:“设轻税之法,浮客自归于编户。隋代之盛,实由于斯”①。开皇八年,高颎认为“诸州无课调处,及课州管户数者,官人禄力,恒出随近之州”,不大合理,奏请“于所管户内,计户征税”②,也较妥善地解决了这部分官吏的俸禄问题。
在军事方面,高颎的表现也很突出。开皇二年,他就参与伐陈之役,因陈宣帝去世,颎以礼不伐丧,奏请班师。于是隋文帝向高颎询问取陈之策,高颎建议,每值江南秋收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既收之后,“密遣行人,因风纵火”,烧其“储积”,“由是陈人益敝”。开皇九年,隋军大举伐陈。晋王杨广等为行军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三军咨禀,皆取断于颎”。颎“区处支度,无所凝滞”③。及陈叔宝被俘,高颎先入建康,杨广派人驰告,令留陈叔宝宠妃张丽华。高颎说:“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便把她杀了。杨广得知,立刻脸色大变地说:“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④从此对高颎怀恨在心。高颎又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这次战争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纷争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高颎以功加上柱国,进爵齐国公,赐物九千段。隋文帝慰劳他说:“公伐陈后,人言公反,朕已斩之。君臣道合,非青蝇所间也。”文帝曾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说:“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文帝大笑,赞扬他有谦让的美德。
高颎在反击突厥的战争中,也屡立功勋。隋初突厥势力极盛,屡次寇掠边境。开皇三年文帝下诏,大举出击,以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勣、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并为元帅,分道出塞。沙钵略可汗战败逃走。颎还,赐马百余匹,牛羊以千计。
沙钵略后来归附隋朝,维持了一段时期的边境和平。后来都兰可汗又为边患,开皇十九年,诏以汉王杨谅为元帅,左仆射高颎出朔州道,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上柱国燕荣出幽州道,大举攻击都兰。高颎使上柱国赵仲卿将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突厥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追至乞伏泊,又破之,虏获生口、杂畜甚多。突厥复大举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战,坚持了五天。高颎率领大军赶到,合力进击,突厥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而还。①杨素也打败了达头可汗,因而大获全胜。
高颎不但才能出众,而且善于识拔人才。隋朝有名的文武大臣,几乎都出于他的引荐。《隋书》称:“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已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皆颎所推荐,各尽其用,为一代名臣。自余立功立事者,不可胜数。”高颎还敢于保护人才。隋文帝尝因事欲杀大将史万岁,颎为请求道:“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①万岁因此免于一死,后来在出击突厥时建立了殊功。高颎忠于隋文帝,论臣节在封建社会里也是少有的。遇事发言献策,深① 《通典》卷七《食货七·丁中》。
②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③ ④《资治通鉴》卷一七七,文帝开皇九年。
① 《隋书》卷七四《赵仲卿传》。
① 《隋书》卷五三《史万岁传》。
中肯綮,得到文帝的采纳。他也敢于进谏,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当隋文帝有意要废太子杨勇,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的时候,对高颎说:“晋王妃有神凭之,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高颎长跪而言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文帝听了默不作声。但已深深引起独孤皇后的猜忌。开皇十八年,高丽一度入寇辽西,隋文帝要出兵讨伐,高颎坚决请求不要用兵。但是文帝不听,以汉王杨谅和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率水陆大军三十万伐高丽,而且派高颎作汉王长史,实际上主持军事工作。高颎还是服从文帝的决定,应命出征。不料陆军出临渝关(今山海关),发生疾疫;水军自东莱(今山东掖县)泛海,遇大风,船多漂没。士卒死亡十之八九,结果无功而还。
从失宠到被杀长期以来,隋文帝对高颎十分信任和倚重。高颎深避权势,一再辞让官爵。文帝下诏说:“公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维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自朕受命,常典机衡,竭诚陈力,心迹俱尽。此则天降良辅,翊赞朕躬,幸无词费也。”这番话充分表示了他们君臣相得之深。尽管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右卫将军庞晃、将军卢贲等,在文帝面前说高颎的坏话,结果反被“疏黜”。文帝因此对高颎说:“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①开皇十年,文帝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命高颎居守。及回京,赐缣五千匹,又赐行宫一所以为庄舍。高颎的妻子卧病,文帝遣使询问,络绎不绝。高颎的儿子高表仁娶太子勇的女儿为妻,与皇室结亲,赏赐不可胜计。
但是“天性沉猜,素无学术”的隋文帝,对高颎的信任并不能保持始终。这与皇室内部的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隋文帝有宠姬尉迟氏被独孤皇后杀了,文帝愤而出走山谷中,高颎追上,扣马苦谏道:“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②独孤后本以高颎是她父亲的家客,甚见亲礼。这时听到高颎说她是一妇人的话,便心怀不满。那时隋文帝夫妇正想废掉太子勇,另立晋王广为太子。高颎表示反对,独孤后便想暗地把他除掉。等到高颎的妻子死了,独孤后对文帝说:“高仆射老矣,而丧夫人,陛下何能不为之娶!”文帝把这话告知高颎。高颎流泪致谢道:“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文帝因此作罢。不久,高颎的爱妾生个男孩,文帝得知很高兴,皇后却不喜欢。文帝问她是什么缘故,独孤后说:“陛下当复信高颎耶?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陛下安得信之!”文帝听信妇言,也就开始疏远高颎了。
征伐高丽的战争,高颎本来不同意,结果师出无功,独孤后便对文帝说:“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隋文帝又以元帅汉王杨谅年少,专委军事于高颎。“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用。”杨谅因此对高颎很不满意,回京后,哭诉于皇后道:“儿幸免高颎所杀。”文帝听了这话,很为不平。
开皇十九年,凉州总管王世积因事被杀。当审讯时,有宫中秘事,说是从高颎处得知,文帝极为惊异。法司又奏高颎曾与王世积交通,收受他赠送① 按高颎父宾曾赐姓独孤氏,隋文帝对颎“每呼为独孤而不名”。
② 《隋书》卷三六《后妃传》。
的名马。高颎因此而被问罪。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刑部尚书薛胄、民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都证明高颎无罪,隋文帝更加激怒,把他们统统拘留起来,从此朝臣中没有再敢为高颎说话的人。这年八月高颎罢官,以齐公就第。
不久,文帝在秦王杨俊府中召高颎侍宴。颎欷殻Ц刑荆蛔允ぃ笥业娜硕嘉骼帷N牡廴炊愿唢G说:“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并且指责高颎“不可以身要君,自云第一也”。紧接着高颎的国令上书揭发他的阴事,说高颎的儿子表仁对他说:“司马仲达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公今遇此,焉知非福!”于是文帝大怒,把高颎囚禁起来加以审讯。法司又奏称:沙门真觉曾对高颎说:“明年国有大丧。”尼令晖也说:“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十九年不可过。”文帝听了更加恼火,当着群臣说:“帝王岂可力求!孔子以大圣之才,作法垂世,宁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颎与子言,自比晋帝,此何心乎?”法司请斩高颎。文帝说:“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于是除名为民。高颎初作仆射时,他的母亲告诫他说:“汝富贵已极,但有一斫头耳,尔宜慎之!”高颎从此常恐发生祸变。及得为民,欢然无悔恨之色。
开皇二十年,也就是高颎被黜后的第二年,在杨素、杨广等阴谋策划下,太子杨勇被废,杨广当了太子。又过了四年,杨广谋害隋文帝,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炀帝。高颎被起用为太常卿。那时突厥启民可汗将入朝,炀帝要以富乐相夸。下诏征集周、齐乐家子弟及天下散乐。高颎上奏道:“此乐久废,今若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炀帝不悦。高颎对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远,安可复尔。”颎又以炀帝于启民可汗礼遇过厚,对太府卿何稠说:“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又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殊无纲纪。”有人把这些话告知炀帝,炀帝认为高颎诽谤朝政,便下令把他杀了。时在大业三年(607),颎年六十七岁。
高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隋代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唐初史家在所修《隋书》中评论他说:“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及其被诛,天下莫不伤惜,至今称冤不已。”杜佑纵观历代名相,作了这样的评论:“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