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参提后1~5)以上所提,都是圣经曾论及之预兆。基督必忽然再临审判万民,像挪亚与罗得的日子一样。基督徒都当注意观察,谨慎自守、警醒预备、爱神爱人、为主而活、广传福音、共建教会、荣神益人、以迎见主面。
基督再来的步骤
这是圣经中最困难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在各宗各派的神学家中,至今仍无统一的定论。因为牵连到「千禧年」及「大灾难」的问题,综合起来重要的约有下列五大说法。但请切记,这些差异与得救无关,基督徒之间应学习忍耐、包容与相爱,最要紧的是众人都切切地预备迎接主的再来。兹将不同之说法简介如下:
一、无千禧年派
(一)千禧年不是真正的一千年,乃是表征「完整的时期」。因全部圣经仅在《启示录》第二十章中,六次提到一千年,而《启示录》是充满符号与象征之文字。一千不可按字面解,乃按象征解,即一千等于十乘十再乘十,而十是代表完全,故一千年是「最完整的时期」。而「最完整的时期」应是从主耶稣降生到主耶稣再来之时期,也就是教会在历史上出现的整个时期,这就是「千禧年」,也称为历史性的「千禧年」或「无千禧年」。也是基督作王,并基督徒也与基督一同在属灵境界中作王的时期。对个别基督徒而言,在他重生得救的那时,也就是他经历「头一次复活」的时刻(参启二十4、5),接着就开始与基督一同作王到基督再来,那就是他的千禧年。故「无千禧年派」更恰当的名称是「历史性的千禧年派」。
(二)主耶稣再来当然是在「千禧年」之后,而在教会历史之最后阶段,会有所谓的「大灾难」时期,故也可说主耶稣是在「大灾难」之后再来。
(三)此派在第五世纪时流行,当时基督教已经成为国教,宗教与政治合流,又因奥古斯丁(Augustine)之鼓吹而大大兴旺,渐渐成为天主教末世论之主流。以后改教家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加尔文(Calvin)等都接受此立场。故直到今日,无千禧年论仍是「信义宗」、「改革宗」及「长老宗」等教派之主流思想。
(四)此派解释《启示录》必须用「历史之循环法」才可,即七教会、七印、七号、七碗及一千年等,都是重复循环讲论由主耶稣降生到再来之历史事迹。而最大的困难是必须把《启示录》第二十章四至六节中两次复活,解释成不同的意义。第一次复活指重生得救,是灵性的复活,而将来恶人的复活,则是肉身的复活。但是在同一段经文中,把相同的用字分解成两个不同的意义是鲜见的,这是此派学说被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后千禧年派
(一)此派甚接近「无千禧年派」,只是认为「千禧年」尚未开始。「千禧年」可能是真的一千年,也可能是一段「完整的时期」,将来要在历史上实现。至于什么时候实现,则无人知晓。不过在十九世纪时,海外宣教热潮彭湃,工业革命科技萌芽,医学发达文明进步等,世人以为靠自己的力量,必可改善今世成为美好的天堂,连不少的神学家也误认为,当福音广传,普世归主之后,教会的力量必要影响全世界,则天国就实现在地上了。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地上的国将要成为主基督的国,基督与基督徒要在地上作王一千年,也就是「千禧年」将要实现,美好太平的日子就要到了。只是最后虽然仍有撒但的背叛,及离道反教之事而引起「大灾难」期,但接着就是主耶稣再临之大审判,而带进新天新地。故主耶稣是在「千禧年」之后,也是「大灾难」之后再来,是谓「后千禧年派」。
(二)后千禧年派亦指认奥古斯丁为主要的倡导者,在十二世纪曾因但以理·怀特比(Danielwhitby)而兴盛一时。到十九世纪,不但自由派学者,连保守派神学家如查尔斯·霍奇(CharlesHodge)及斯特朗(A。H。Strong)都赞同此说。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历经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炸碎了世人的幻想与神学家之误解,目前支持此说之学者亦已不多。
三、前千禧年派
(一)千禧后是在主耶稣再来之后才开始的。《启示录》中的七印、七号、七碗之「大灾难」期以及千禧年是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故七碗之最后是哈米吉多顿大战。大战之结尾,主耶稣荣耀降临,打败一切敌对神的恶人,带进千禧年,已经殉道的基督徒要经历第一次的复活,并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参启二十4、6)。
(二)「千禧年」之最后还有一次撒但鼓动的大背叛,主再次来临后,接着是恶人的复活,并面对白色大宝座的审判。至终恶人被丢入永远的火湖中,是谓「第二次的死」。然后基督徒被带进永远荣耀的新天新地之中(参启二十至二十二章)。
(三)初代教会因多在迫害之中生存,众信徒都热切期盼基督早日再来,得胜邪恶势力,建立永恒荣耀的国度。因而许多早期教父的著作都倾向前千禧年主义,并都切望主耶稣快来建立千禧年国,其中著名的如希拉波立的帕皮亚(PapiasofHierapolis)、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oRome)、安提阿的伊格那丢(lgnatiusofAntioch)、士每拿的坡旅甲(PolycarpofSmyrna)、护教士游斯丁(JustinMartyr)、里昂的爱任纽(lrenaeusofLyons)、迦太基的特士良(TertullianofAfrica)以及孟他努教派(Montanism)等。故在主后四三一年召开的以弗所大会之前,前千禧年派或主耶稣在千禧年前再来之思想甚为普遍,但尚未清楚界定出「灾前」或「灾后」之学说。
(四)第四、五世纪以后,政教合一,加上寓意解经盛行,更有奥古斯丁之推波助澜,无千禧年派及后千禧年派鼎盛。甚至在主后四三一年的以弗所大会上,判定有千禧年之信仰为迷信;从此千禧年派黯然走入旁支小派之中,流传在瓦勒度派(Waldenses)、保罗派、亚尔比根派(Albigensis)及西班牙(Spain)的耶稣会教士等派别之内。渐渐脱离主流而不被注意。
(五)十六世纪改教运动时,由于农民改教主流的「重洗派」,以基督快再来建立公平、合理的千禧年国为号召,倡导农民反抗贵族压迫,引起暴动。遂使天主教用武力镇压,也让改教家们避开千禧年主义。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之「清教徒运动」,才又恢复切慕基督再来建立千禧年国。
(六)十九世纪是千禧年派的复兴时期,尤以英国(UnitedKingdom)的弟兄会最极力提倡。但其中有人坚持主耶稣是在「大灾难」之前再来,另有人强调主是在「大灾难」之后才来。由于各持己见,甚至引起兄弟会之分裂,一为「灾前派」,一为「灾后派」。渐渐地又有人折衷一下,主张「灾中派」,或「得胜者被提派」或「多次被提派」。使得在前千禧年派之阵营内又产生了五六个支派之多。其详细内容绝非本文所能涵盖。仅此略提一下灾后派及灾前派之要点。
四、前千禧年灾后派
主张此派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圣徒复活只有一次,且是灾后(被提时):
1.《但以理书》第十二章一至二节论到复活是在灾后。
2.《启示录》第二十章六节的「头一次复活」是在灾后。
3.《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十三至十八节被提与复活同时,故应是指灾后。
(二)「大使命」(参太二十八19、20)指出信徒会一直存在到世界的末了(故应与世人同渡灾难期,不应先离开)。
(三)《马太福音》第十三章二十四至三十一节、三十六至四十三节提到基督徒与恶人一同存在到世界末了。
(四)《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三节所言「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前面只有一个冠词,故表达是同一件事,也是同时,且是灾后才发生(参太二十四29、30)。
(五)保罗之用词中,显现、显明、启示、再来、那日子、那日、耶稣基督的日子、主耶稣的日子、主的日子、降临(参帖前四13至帖后二10),故是指相同的一件事;而保罗明言此事发生在大罪人显露出来之后(参帖后二1~10),故是指灾后。
(六)按《启示录》之次序,羔羊婚宴是发生在大巴比伦倾倒之后,故主耶稣提接教会应为灾后。
(七)《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及《马可福音》第十三章之「选民」是指基督徒。他们经过灾难,故应是灾后才被提(因被提与主降临是同时,而主降临明明是灾后)。
(八)虽有七年灾难之信号,但主再来时刻无人知晓,故仍须随时预备妥当。
另外还有些支持灾后的理由,不过此派也有困难之处,譬如:为何「千禧年」竟是专为不信主的人而预备的呢?再者,七年如此严重之大灾难,信徒怎么仍会「不知不觉」呢?
五、前千禧年灾前派
主张此派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圣经强调「想不到的时候」主要再来,故「要警醒」、「要预备」(参太二十四42~44;帖前2、3、6~9;路十二35~40等)。但若先有大灾难,则不会想不到。
(二)圣经强调「欢喜地、殷切地期盼主的再来」,非恐怖之大灾难(参腓三20;彼前一13;多二13;雅五7、8;罗八23;林前一7等)。
(三)对《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章十三至十八节之解释:
1.若主灾后来,则他们岂不当先为自己要经大灾难而忧伤,为已死者而庆幸?(若已死信徒可免了灾难,而存活信徒必经惨痛之大灾难,那岂不是先死倒好?)
2.若主灾前来,则他们一面伤感离别,一面担心死者会错过被提,故保罗说必先复活。
(四)对《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五章一至十一节之解释:主再来时,地上应正是平安稳妥的时候而非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