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六祖口诀-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唐 六祖惠能大师    口诀
      丞相张无尽居士   释题
   

  《金刚经六祖口诀序》

  夫金刚经者,无相为宗,无住为体,妙有为用。自从达摩西来,为传此经之意,令人悟理见性。只为世人不见自性,是以立见性之法,世人若了见真如本体,即不假立法。此经读诵者无数,称赞者无边,造疏及注解者,凡八百余家。所说道理,各随所见,见虽不同,法即无二。宿植上根者,一闻便了;若无宿慧者,读诵虽多,不悟佛意。是故解释圣义,断除学者疑心。若于此经,得旨无疑,不假解说。从上如来所说善法,为除凡夫不善之心。经是圣人语,教人闻之,超凡悟圣,永息迷心。此一卷经,众生性中本有,不自见者,但读诵文字。若悟本心,始知此经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方信一切诸佛,从此经出。今恐世人身外觅佛,向外求经,不发内心,不持内经,故造此诀,令诸学者,持内心经,了然自见清净佛心,过于数量,不可思议。后之学者,读经有疑,见此解义,疑心释然,更不用诀。所冀学者,同见矿中金性,以智慧火镕炼,矿去金存。
  我释迦本师,说金刚经,在舍卫国,因须菩提起问,佛大悲为说,须菩提闻法得悟,请佛与法安名,令后人依而受持,故经云: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如来所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喻法为名,其意谓何?以金刚世界之宝,其性猛利,能坏诸物。金虽至坚,羖羊角能坏;金刚喻佛性,羖羊角喻烦恼。金虽至坚,羖羊角能碎;佛性虽坚,烦恼能乱;烦恼虽坚,般若智能破;羖羊角虽坚,镔铁能坏。悟此理者,了然见性。涅槃经云:见佛性不名众生,不见佛性是名众生。如来所说金刚喻者,只为世人性无坚固,口虽诵经,光明不生,外诵内行,光明齐等,内无坚固,定慧即亡,口诵心行,定慧均等,是名究竟。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宝,宝亦不知是山,何以故?为无性故。人则有性,取其宝用,得遇金师,錾凿山破,取矿烹炼,遂成精金,随意使用,得免贫苦,四大身中,佛性亦尔。身喻世界,人我喻山,烦恼喻矿,佛性喻金,智慧喻工匠,精进勇猛喻錾凿。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烦恼矿,烦恼矿中有佛性宝,佛性宝中有智慧工匠,用智慧工匠,凿破人我山,见烦恼矿,以觉悟火烹炼,见自金刚佛性,了然明净,是故以金刚为喻,因为之名也。空解不行,有名无体,解义修行,名体俱备。不修即凡夫,修即同圣智,故名金刚也。何名般若,般若是梵语,唐言智慧。智者不起愚心,慧者有其方便;智是慧体,慧是智用。体若有慧,用智不愚,体若无慧,用愚无智。只为愚痴未悟,故修智慧以除之也。何名波罗蜜,唐言到彼岸。到彼岸者,离生灭义。只缘世人性无坚固,于一切法上有生灭相,流浪诸趣,未到真如之地,并是此岸;要具大智慧,于一切法圆满,离生灭相,即是到彼岸。亦云心迷则此岸,心悟则彼岸;心邪则此岸,心正则彼岸。口说心行,即自法身有波罗蜜;口说心不行,即无波罗蜜。何名为经?经者,径也,是成佛之道路也。凡人欲臻斯路,当内修般若行,以至究竟。如或但能诵说,心不依行,自心则无经;实见实行,自心则有经。故此经如来号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口诀》

  【法会因分第一】
  〔非法无以谈空。非慧无以说法。万法森然曰因。一心应感曰由。故首以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如者指义。是者定词。阿难自称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明不自说也。故言如是所闻。又我者性也。性即我也。内外动作。皆由于性。一切尽闻。故称我闻也。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言一时者。师资会遇齐集之时也。佛者说法之主。在者欲明处所。舍卫国者波斯匿王所在之国。祇者太子名也。树是祇陀太子所施。故言祇树也。给孤独者。须达长者之异名。园者本属须达。故言给孤独园。佛者梵语。唐言觉也。觉义有二。一者外觉。观诸法空。二者内觉。知心空寂。不被六尘所染。外不见人过。内不被邪迷所惑。故名觉。觉即是佛也。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言与者。佛与比丘同在住金刚般若无相道场。故言与也。大比丘者。是大阿罗汉故。比丘者梵语。唐言能破六贼。故名比丘。众。多也。千二百五十人者。其数也。俱者。同处平等法会。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
  尔时者。当此之时。是今辰时。斋时欲至也。著衣持钵者。为显教示迹故也。入者为自城外而入也。舍卫大城者。名舍卫国丰德城也。即波斯匿王所居之城。故言舍卫大城也。言乞食者。表如来能下生于一切众生也。

  〖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次第者不择贫富。平等以化也。乞已者。如多乞不过七家。七家数满。更不至余家也。还至本处者。佛意制诸比丘。除请召外。不得辄向白衣舍。故云尔。洗足者。如来示现。顺同凡夫。故言洗足。又大乘法。不独以洗手足为净。盖净洗手足。不若净心。一念心净。则罪垢悉除矣。如来欲说法时。常仪敷旃檀座。故言敷座而坐也。


  【善现起请分第二】
  (从空起慧。请答双彰。故受之以善现起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
  何名长老。德尊年高。故名长老。须菩提是梵语。唐言解空也。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随众生所坐。故云即从座起。弟子请益。行五种仪。一者从座而起。二者端整衣服。三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四者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五者一心恭敬。以申问辞。

  〖希有世尊。〗
  希有略说三义。第一希有。能舍金轮王位。第二希有。身长丈六。紫磨金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界无比。第三希有。性能含吐八万四千法。三身俱圆备。以具上三义。故云希有也。世尊者。智慧超过三界。无有能及者。德高更无有上。一切咸恭敬。故曰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如来者。自真如来之本性也。护念者。以般若波罗蜜法。护念诸菩萨。付嘱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付嘱须菩提诸大菩萨。言善护念者。令诸学人。以般若智。护念自身心。不令妄起憎爱。染外六尘。堕生死苦海。于自心中。念念常正。不令邪起。自性如来。自善护念。言善付嘱者。前念清净。付嘱后念。后念清净。无有间断。究竟解脱。如来委曲诲示众生。及在会之众。当常行此。故云善付嘱也。菩萨者梵语。唐言道心众生。亦云觉有情。道心者。常行恭敬。乃至蠢动含灵。普敬爱之。无轻慢心。故名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子。〗
  善男子者平坦心也。亦是正定心也。能成就一切功德。所往无碍也。善女子者。是正慧心也。由正慧心。能出生一切有为无为功德也。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一切发菩提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见一切众生躁扰不停。犹如隙尘。摇动之心。起如飘风。念念相续。无有间歇。问欲修行。如何降伏。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是佛赞叹须菩提。善得我心。善得我意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欲说法。常先戒敕。令诸听者。一心静默。吾当为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阿字言无。耨多罗之言上。三之言正。藐之言遍。菩提之言知。无者。无诸垢染。上者。三界无能比。正者。正见也。遍者。一切智也。智者。知一切有情佛性。但能修行。尽得成佛。三者。即是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也。是以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修行。应知无上菩提道。应知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法。以此降伏其心也。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唯然者。应诺之辞。愿乐者。愿佛演说。令中下根基。尽得开悟。乐者。乐闻深法。欲闻者。渴仰慈诲也。


  【大乘正宗分第三】
  (宗绝正邪。乘无大小。随三根而化度。简异说而独尊。故受之以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名为菩萨。念念不退。虽在尘劳。心常清净。名摩诃萨。又慈悲喜舍。种种方便。化度众生。名为菩萨。能化所化。心无取著。是名摩诃萨。恭敬一切众生。即是降伏自心处。真者不变。如者不异。遇诸境界。心无变异。名曰真如。亦云外不假曰真。内不虚曰如。念念无差。即是降伏其心也。(不虚一本作不乱。)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
  卵生者迷性也。胎生者习性也。湿生者随邪性也。化生者见趣性也。迷故造诸业。习故常流转。随邪心不定。见趣多沦坠。起心修心。妄见是非。内不契无相之理。名为有色。内心守直。不行恭敬供养。但言直心是佛。不修福慧。名为无色。不了中道。眼见耳闻。心想思惟。爱著法相。口说佛行。心不依行。名为有想。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学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犹如木石。无有作用。名为无想。不著二法想。故名若非有想。求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