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与悟_圣严法师-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缠”有四类
    “缠”的问题是“苦”,苦的另外一个名词叫作“烦恼”。烦恼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大类:心理的、生理的、伦理的和物理的。
    (一)心理的冲突:就是佛说的“生、住、异、灭”的问题,即自我观念的前后矛盾,以及自我想法的彼此冲突。请问诸位男同学,假如你同时爱上两个女同学,这时你怎么办?除了男女感情问题外,我们甚至去买一件内衣、购一双鞋子、配一副眼镜、买一本书,都会挣扎很久。我曾经遇到一位青年,他有了钱准备去买一架照相机,在大街小巷上看了又看,结果没有买就回来了;第二次又去看了再看,也没有买。因此每次都向友人借照相机用,人家问他:“你已经有了钱,为什么不自己买?”他说:“我看了看,都不是我理想中的。我要保留着买最新型的权利,所以我要等等看。”其实他是自我挣扎,拿不定主意罢了。
    上个月农禅寺有六个弟子发心披剃出家,看起来好容易,一下子六个人的头发通通剃光了。而真的是这么容易的事吗?其实他们要出家之前已经挣扎了很久,住进寺院以后还在接受考验,甚至有人到了落发的时候仍在患得患失地想:“这样一条路,就这么一步跨出去,究竟跨对了没有啊?”
    另外,我想请问在座诸位之中已经结过婚的同学,当你们结婚的时候,是不是轻轻松松地一步跨出去就结了婚呢?或者是考虑了又考虑,挣扎了又挣扎,才决定跟你的另外一半结婚的呢?
    (二)生理的麻烦:就是佛所说的“生、老、病、死”的问题。我们的身体是从“生”而有的,生下来以后,每一秒钟都在生死交替中。诸位都知道新陈代谢吗?新陈是有生,代谢是有死。所以新陈代谢是一种生老坏死的正常现象;不过人们将身体生命结束之时叫做死亡,身体局部细胞的生死变化叫做新陈代谢。实际上,细胞死亡也算是死。吃了五谷不害病的人从来没有,不管是小病大病,有了病,就是麻烦,就有痛苦。
    (三)伦理的关系:一般将人间的聚散无常称为“悲、欢、离、合”。诸位不要把人类的伦理关系仅仅只限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伦的范围,广义地说,凡是人与人之间的依存交往都是伦理关系。夫妻离异、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君臣相背、上下失序等,都是伦理的悲剧。还有两代之间观念的差异也会带来麻烦,现代人叫作“代沟”,但并不是时下才有的问题。加上国家民族的歧见、宗教信仰的异端、政治思想的对立、工商利害的冲突等,无一不是烦恼的渊薮。总之,人间的欢乐时光是极有限的,彼此之间打得头破血流固是苦事难事,细微的摩擦也不是好受的事。
    (四)物理的异动:佛说的“成、住、坏、空”,即指天体星球的自然现象。但因其时间过程相当长远,我们不易察觉。而与我们切身的物理现象则包括天气的风、雨、水、火、干旱及虫害,带给人类的问题;尤其是现代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空气污染、环境卫生、自然资源日受破坏等等的问题,随时随地在困扰着我们。
    现在回过头来再问: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依据事实而言,是因为有了个“我”的关系。所有心理的活动,都是“我”的运作,比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意见、思想、观念、喜怒哀乐等,无一不是这个主观的“我”的表现。
    心理如此,生理的问题也是一样。若有人指着你的身体问:“是谁的?”你一定会说是“我”的。
    伦理关系的主动与被动,也都是你的“我”、我的“我”、他的“我”在牵动。至于物理的世界,是“我”处的环境。粗看环境不是我,而是与我对立的“它”,所以它既能益我也能损我;能使我痛苦,也能使我欢乐。若依佛法而言,我们的身心是正报,身心所处的环境是依报,都是由于我所造业而感得的果报。肉体是我的小衣服,环境是我的大身体。为了“我”而用身、口、意三业,制造了种种善恶的业因,再由另一生的“我”来接受身心的、环境的果报,实在是自作自受。
  四、无常与无我
    若要解决这个“我”的问题,便得先从观念上了解什么叫做“无我”才行。依佛法来观察,“我”是不存在的,刚才所说的四句话中的“诸行无常”,是说一切现象(诸行),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故名无常。心理的生、住、异、灭;生理的新陈代谢,或生、老、病、死;伦理的悲、欢、离、合;物理的成、住、坏、空,既然四类现象均在变异不已,由此四类现象所代表的“我”,当然也不是实有的了。
    所以懂得了“诸行无常”的道理,便也能够明白“诸法无我”的意思了。因为无常,所以无我。若知无常,即明无我;若证无我,便得解脱。相反地,如果尚是障重的凡夫,则正因为不能忍受诸行无常,所以是苦。这是两个相反的方向。生、住、异、灭是苦,悲、欢、离、合是苦,生、老、病、死是苦,成、住、坏、空也是苦。有人说“人老珠黄”,为什么?无常嘛!人活久了会老,珍珠摆久了会变黄。世界上的东西都会变化,都会折旧。虽然修行的人修得越久越好,朋友也是越老越好,但是大家的身体一定是天天都在折旧之中。秦砖汉瓦等古董的值钱,是物以稀为贵;有道的高僧越老越受人尊敬,也是因为修行的高僧太少,不是因为东西久了和人老了的缘故。一般的老年人,不仅自己觉得老得很苦,他人也不会认为越老越好的。
    五、寂静与不动心
    为何无常便是苦?虽知无常的事实却无法接受无常的事实,便成为苦。例如亲人的辞世、情人的失欢,是最苦的事。假如有人发生了这种事,而你去告诉他:“一切是无常,看开点,别难过。”他一定会说:“无常是无常,我还是受不了啊!”这个就是苦。
    因此,仅仅晓得无常、无我的道理,尚不能真的离苦,要到实证“涅槃寂静”才能离苦。所谓“寂静”是不动,是无我可动的意思;没有我的动作,没有我的存在,不作自我追求,不求自我价值,不求自我表现,那便是无我。涅槃寂静,不是一般人所谓一点生气也没有的死寂状态,乃是我虽不动,而不妨一切都动;我虽没有,而不妨一切都有。
    凡夫众生是因业力而有生死烦恼的苦,菩萨是以愿力在苦海中度众生,都不寂静,也没有涅槃。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寂静和涅槃?小乘要到阿罗汉,大乘要到第八地菩萨阶位时。第八地叫作“不动地”或“无功用地”,什么不动?没有“我”在那边动,所以叫作寂静;无功用就是没有要做什么,即不以业力作为生死的活动,也不以生死中有众生可度,故不必再以发愿来度众生。到了这个程度的人,能够以佛的身份来度化众生。这个时候对众生来讲,他们是存在的,而对他们本身来讲则是不存在。
    六、去恶行善
    成佛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了两大阿僧祇劫才能够进入第八地。通常的修行法是要循着“戒、定、慧”三学以进。“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就是说,坏事虽小却不可以做;好事虽小也应该做。“定”通常有九个次第,前面八个是和外道共通的,叫作四禅八定,就是色界四种和无色界四种;此是三界的定,还未得解脱。迨臻于阿罗汉修证的第九个灭受想定,完成无漏的解脱慧,而出三界生死。“慧”可分作有漏和无漏两类,所谓有漏慧是有我的,譬如说:我们承认并且相信无常是事实,观念上也能接受,可是一旦遇到成败得失或生离死别之际,还是无法以平常心来接受那样的事实。一定要获得解脱时的无漏慧才能起作用,这要到小乘初果、大乘初地,才能显现一分无漏慧;至小乘四果、大乘八地以上,纯无漏慧才会出现,所以称为渐修法门。
    七、安心与不思善恶
    所谓顿悟,便是不需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次第,即以凡夫的身份达到无漏慧的目的。这就是“禅”的方法。现在试举几个例子:
    (一)慧可无心可安:当菩提达摩面壁九年之后,慧可去求达摩祖师安心。慧可以为他的心很乱,应该先求一个安心之法,然后好好修行。可是菩提达摩没有这样做,就是不睬他、不管他,让他一直站在洞外。慧可只得很有耐心地一直等待下去,终于乱心不乱,妄心也停了!这个时候,菩提达摩来看看他,慧可觉得机会来了,再跪下来乞求安心之法。菩提达摩便对他说:“好,你既然叫我替你安心,就把你的心拿给我,我来替你安吧!”慧可禅师蓦回头,找他自己的心,竟不可得,结果只好说:“我看不到心!不知道心在哪里。”达摩祖师说:“我已经替你把心安好了。”
    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弟子请求安心,老师反问心在何处。弟子觅心不见心,老师就说已为弟子安了心。如果我们现在也照此模式演练一下,能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呢?保证不会。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慧可已经到达心无所缘的程度,若不经达摩点破,他还是不知道,可能还要找心安心,当达摩要他把心拿出来时,才发现“觅心不可得”。实际上这便是找“我”而“我”不可得。平常以为的那个“我”,就是那些乱心、妄心所串连而成的幻影。
    不妨请诸位查一查自己的心看看,如果仔细查看的话,便会发现我们所谓的心只不过是前念与后念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持续连结,就构成了“我”的观念和“我”的执著。但此念头常常在变动,当然没有一个是一成不变的“我”了,能够理解到这一层,也就可以理解到慧可所说“觅心不可得”的意思所在了。可是这个还是观念上的,而当时的慧可,实际上已能够见到自己“无心”的境界。
    (二)惠明不思善恶:当六祖惠能大师得到了衣钵,渡江到大庾岭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