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念三宝经浅说+法尊法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尊法师 口说弟子云根 记

随念三宝经序

序言

  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所皈依的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诚信敬心;从而展转地、深刻地对三宝功德加深了解和体会,引生滋长自己善法之欲;从而发起精进勇猛之行。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是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忆念三宝功德,是佛陀弟子纯洁信仰、修学佛法的基本法门。

  现从我国藏文经典中检出《随念三宝经》译成汉文,并加以浅说,裨初学佛法的人能够初步地了解到三宝功德,树坚信幢,起饶益行。此经,是西藏僧众中每天进食前必诵之经典,大似汉地僧众之诵念《供养文》。

  在藏文中有两种:一保存在大藏经中,一别行流通,而词句间稍有出入。今从大藏经中译出。原译不著译师之名。


随念三宝经浅说

法尊法师 口说·弟子云根记

一、圣随念佛经

【佛、薄伽梵者,谓: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这是称颂、忆念如来具足十种功德名号。“佛、薄伽梵”是总标,以下是别列十号。《瑜伽师地论》(以下简名《瑜伽》)把“无上士”与“调御丈夫”合为一号,将“佛”与“薄伽梵”离而为二号;而《大智度论》则把前者离之为二,不加“薄伽梵”;也有经论开“无上士、调御丈夫”为二,而合“佛、世尊”为一的。开合虽有不同,通称为十号则一。

  “佛”,完整的古印度语音应为“佛陀”(Buddha),是“觉悟”或“增广”的意思。由于佛已“断尽烦恼障和所知障,觉慧增广”(引文未出经名,均见藏文世亲菩萨《随念佛经释》,下同),故得是称号。又由于佛“为救护彼无知睡眠所昏迷之有情,令其醒悟”,故得是称号。又由于佛“对于一切所知境界,妙智增广”,故得是称号。一是约断德圆满;二是约悲德圆满;三是约智德圆满;是三种德具足圆满,号称“佛陀”。

  “薄伽梵”(Bhagavan),也是古印度语音译,有“破坏”、“具有”二义。显示佛能破除四魔,于破四魔中尤以破除天魔为最。谓佛在菩提树下,破除魔军而成正觉,号“薄伽梵”。又“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义而得名。汉文经典专就“尊贵”一义译称“世尊”。六义广如《佛地经》说。《瑜伽》就破与具二义而说,即“能破诸大力军众,具多功德,名薄伽梵”。

  梵语“多陀阿伽陀”(Tathagata),汉文译“如来”,藏文也有译“如去”的,是“如实无倒宣说正法”之意。《瑜伽》说:“言无虚妄,故名如来”。正是显诸佛如实说法的德号。

  “应”,是梵语“阿罗汉”(Arhat)的意译,古译为“应供”。谓佛已断尽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供养而无愧德。“阿罗汉”原具三义,曰“杀贼”,曰“无生”,曰“应供”。“阿罗”是贼义,“汉”是杀义;佛已能断尽损害有情一切烦恼怨贼故。又“阿罗”是生义,“汉”是无义;“阿罗汉”于五趣、四生等生死法中,不复生故。又译为“应”者,如《成唯识论》释,谓应永害烦恼怨贼,应受世间微妙供养,应不复受分段生死,故得“应”名;也即是《瑜伽》说的:“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是故名应。”阿罗汉三义,虽为声闻乘人极果所共有;在佛的十号中,以“应永害一切烦恼怨贼”的断德圆满而立称,二乘人虽断烦恼而尚余习气故。

  “正等觉”是梵语“三藐三菩提”的意译(samyak…sambuddha)的意译,谓:佛能真正无倒遍觉诸法;有些译师译为“正遍觉知”或“正等正觉”等等。《瑜伽》称为“如其胜义觉诸法故;名正等觉”,则是显诸佛智德圆满以立号。

  梵语“鞞侈遮罗那三般那”(Vidyacarana…sampanna),意译“明行圆满”或“明行足”。“明”,指智证;“行”指实践修行;佛于二者圆满具足,故得是称号。

  若就法门具体内容来说,八圣支道中的正见为“明”,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为“行”;佛果菩提的大道,以八圣道为目为足,才能到达究竟涅盘。明如目,行如足,目足并运,直入宝所。约三增上学说,慧是“明”,戒定是“行”,三学圆满,方能成佛。更广泛的来说,宿命明(宿住随念智通),天眼明(生死智通)、漏尽明(漏尽智通)的三明为“明”,明前之“戒圆满、行圆满、防护圆满及现法乐住之增上心学”为“行”。

  一般佛经中有如下的叙述,谓佛于菩提树下,最后夜思惟证得“三明”的过程是:初夜分观察前际,得宿住随念智证通,能遍见一切有情过去无量生事;中夜分遍观一切所应断法、所应证法、所应觉法,即能永断、证得、现正等觉;后夜分得漏尽证通;如是成一切智,圆满三明。

  于三明前所应修习之“行”:第一是戒圆满,谓具六支,即“善受尸罗(戒)、安住别解脱律仪、轨则圆满、行境圆满、于诸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瑜伽论·声闻地》卷二十二广说此法)六支圆满,戒才清净;为得清净三摩地故,应修正行圆满,谓于一切威仪中安住正知。第二是防护圆满,谓使眼、耳等根,于见色闻声等境时,不取行相,不取随好,防护诸根故,即能修习妙三摩地。这里指的妙三摩地,就是现法乐住四种静处增上心学,是中以第四静虑修诸功德力量为最胜。由修得清净三摩地,即能修习六种神通,谓神境通、天耳通、他心通,加上三明,总称三明六通。

  从清净戒、四静虑到证得三明,是为“明行圆满”。佛为人天大师,明行圆满功德之因唯佛究竟,故立是果号。

  “善逝”是梵语“修伽陀”(Sugata)的意译,也有译为“好去”、“好说”等。“逝”,是去或到义;“善”,是有不退转或究竟无余义。由不退转义,安隐而逝,说名“善逝”。外道异学虽也有得定得通,但其功德定会退失,不名善逝;二乘有学、无学所得功德虽不退失,然非圆满通达一切所知境,也不名“善逝”。于此二义唯佛为最,故立是号。

  “世间解”是梵语“路伽惫”(Lokavid)的意译,也有译为“知世间”的。佛化世间以二事显:一是洞解世间有情,谁于佛有缘,谁于佛无缘;二是调伏世间有缘有情。调佛世尊昼夜六时,常以佛眼洞察世间诸有情类,升沈诸趣,谁陷欲泥,谁乐善净;于於受化,方便济拔令出苦轮。谓于无善根者令种善根,于已种善根者令得增长,置人天路,趣涅槃城。故佛于世间,不唯洞解有情世间,亦能洞解非情的器世间,以是智德号“世间解”。故《瑜伽》说,佛是“善知世界及有情界,一切品类染净相故,名世间解。”

  “无上士调御丈夫”,是显示佛教化有缘有情世间的功德。梵语“阿耨多罗”(Anuttara),意译“无上”;“富楼沙昙藐菩罗提(purusa…damya…sarathi),意译“调御丈夫”。佛于有情中最上第一,犹如涅盘于法中最上第一。此号具四义:

  一、谓于难调伏有情中,具用殊胜调御方便法门,如贪烦恼重的难陀,嗔烦恼重的指蔓,痴烦恼重的优楼频罗迦叶等,诸难调者悉能调伏故;

  二、显佛所说调伏法门殊胜易行,谓以远离欲乐、远离无益苦行、二边之八圣支道的中道教调伏有情故;

  三、以最胜大涅盘果调伏有情故;

  四、令所调伏有情毕竟不退故。

  具足四义,唯佛得号“无上士调御丈夫”。佛不仅于有缘有情、即无缘有情也能普令饶益。云何无缘有情?谓无三乘解脱种姓。佛于是辈以五戒、十善方便法门,安置人天善趣。云何有缘有情?谓具三乘解脱种姓。佛于是以声闻、缘觉、菩萨之法,安置三乘三种菩提。复于不定种有情,佛终令其趣入无住大般涅盘。《瑜伽》言:“一切世间唯一丈夫,善知调心最胜方便,是故名无上士调御丈夫。”正是显示出佛化有情随机设教的殊胜功德。

  梵语“舍多提婆魔 舍喃”(sasta devamanusyanam),意译为“天人师”。谓佛说法利生事业所依止处,唯天与人二趣。谓五趣中唯这二趣是五种姓中,无姓天人与三乘种姓所共同受生之处,诸佛唯现生人间,于人间天上说法教诫,等益有情,令趣善趣与安隐涅盘。有情诸趣中,唯人与天是能堪受佛法的法器,也唯佛能教导令其受益,故佛称天人之师。《瑜伽》说佛:“能正教诫,教授天人,令其离一切众苦,是故说佛名人天师。”(释十号中引《瑜伽》文,均见卷三八)。

  “佛、薄伽梵”,即“佛、世尊”的译音。具足所有功德圆满无缺,曰“佛、世尊”。

【诸如来者,是福等流,善根无尽。】

  这是称颂、忆念佛,是福德大何,等流不绝;是善根源,吸之不竭。缘凡夫异生所修福业,感异熟果,报尽福销;定性二乘所修善根,入无余依涅盘;唯佛在累劫修菩萨诸福德行,不因感胜异熟果而销亡,佛之本身即是福德之等流,相续不断故。缘大乘菩萨修福德行,但为利益有情,回向有情,不为自己获福德之胜异熟果的正报、依报故。而有情世间,即为佛之无穷无尽福德等流因,能引生无穷无尽之福德等流果,称为“福德等流无尽”;而更能为无量无尽的有情而起无边广大利益的事业,成为摄化有情之福德大河。同时,佛永远不入无余依涅盘,其所增长之圆满善根也永远不会灰灭,故“善根无尽”。因此,经论称赞佛身常住,正是由于佛的往昔修集福德愿力弘深,福果等流不绝;而且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