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鬱多羅(5)耶舍
            此處之鬱多羅為枺〉闹匾宋铮鴧⑴c法諍,其伽耍
        為「雞園」(裕42),形成雞胤部,其弟子為阿育王時期的耶
        舍(不是毗舍離結集時的耶舍),為一開明的人物。
        (六)、根本大眾部、說出世部、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
                                       ┌(5)根護(一說部)
                                       ├(5)缺名(說出世部)
            (1)優波離(2)陀娑婆羅(3)樹提┼(5)缺名(多聞部)
               陀娑(4)耆多(堅意)       └(5)大天(制多山部)

         (1)迦旃延(2)缺名(3)缺名(4)缺名(5)缺名 (說假部)
            此中(5)根護下傳的,稱根本大眾部,即一說部,為摩
        訶僧祇律的主要傳承。(5)大天往邊地弘法,成制多山部。
        迦旃延的系統在第四代曾參與法諍。耆多又名堅意是法諍的
        重要人物。

                丁、拢隣僮硬

        (七)、犢子部、法上部、賢胄部、密林山部、正量部

                                       ┌(5)可住子弟子(犢子部)
                                       │(5)法上(法上部)
        (1)舍利弗、羅怙羅(2)缺名(3)缺名┤(5)賢胄(賢胄部)
                         (4)犢子上座   │(5)缺名(密林山部)
                                       └(5)勒棄多 (正量部)

            此中(2)(3)未參加毗舍離結集,屬會外的跋耆比丘眾。
        此中犢子上座舉行論藏大結集,集出《舍利弗阿毗曇》。勒
        棄多往邊地弘法,形成正量部。此處釋尊第五代皆未參加華
        氏城結集。密林山部又稱六城部。

        九、各部的律藏與戒條次第

        39頁

            部派佛教的律藏內容,分成廣律、戒經及律論三部份。
        現存的廣律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摩訶僧祇律》。
            (二)拢f有部﹕有《十誦律》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三)拢献咯s有化地部的《五分律》,銅鍱部的《銅鍱律》。
            現存的戒經(波羅提木叉經,別解脫戒經)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摩訶僧祇大比丘戒本》
        及《摩訶僧祇比丘尼戒本》。
            (二)拢f有部﹕有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十誦戒本》及《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十誦比丘尼戒本》、《根本說一
        切有部苾芻尼戒經》。飲光部的《解脫戒經》。
            (三)拢献咯s有化地部的《彌沙塞五分戒本》,《五
        分比丘尼戒本》。法藏部的《四分戒本》、《四分僧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銅鍱部的《比丘波羅提木叉》、
        《比丘尼波羅提木叉》。

            現存的律論如下﹕

            (一)拢蟊姴颗c拢隣僮硬咯s有《舍利弗問經》(為二部
        共通)、《佛阿毗曇經》、《律二十二明了論》(後二本屬
        拢隣僮硬康穆烧摚
            (二)拢f有部﹕有《戒因緣經》、《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優波離問佛經》。
            (三)拢献咯s有雪山部的《毗尼母經》、銅鍱部的《
        善見律毗婆沙》及巴利文律論。

            以上各部的律藏中,提供了部派變化的一些基本資料。
        例如,戒經的八部(波羅夷法、僧伽婆尸沙法、不定法、尼
        薩耆波逸提法、波逸提法、波羅提提舍尼法、學法、滅諍法
        )中波逸提法的條文次第,以前學者已曾研究過(裕43),但
        是係以《優波離問經》中的條文次第為主來研究,較不明顯
        。因為依上文所述,最接近原始律的,應是摩訶僧祇律。故
        整個波逸提條文的變化應有兩個系統,一個是由近乎原始律
        的摩訶僧祇律,經毗舍離結集,變動次第成化地部的五分律
        ,而後再由華氏城結集,將五分律變動成銅鍱部的銅鍱律及
        法藏部的四分律,這是第一個系統,為拢献柯刹刈兓
        系統。另一個系統,是拢f有部律藏變化的系統,此是將原
        始律(近乎摩訶僧祇律)再加上一點點的變動而已。拢蟊姴
        、拢隣僮硬考奥}說有部,皆不屬毗舍離結集的會內上座律系
        ,皆未將條文次第特別變動。只是拢f有部在罽賓的長期發
        展下,曾將律藏的內

        40頁

        容不斷充實而已。了解以上四拢康淖兓^程後,取摩訶僧
        祇律的波逸提的條文次第為主,其次比對五分律的次第,最
        後比對五分律變化成銅鍱律及四分律的次第,即可明顯看出
        拢献康穆捎酗@著的變化。同樣,以摩訶僧祇律的條文次
        第為主,來比對十誦律、根本說有律、優波離問經、解脫戒
        本的波逸提次第,即可看出拢f有部對條文次第只有略微的
        變化而已。由此比對,即可證知拢f有部這一系統與拢蟊
        部都同屬毗舍離結集的會外大眾律系。

        十、結語

            以上總述佛滅後,經由結集及法諍,印度佛教形成二律
        系、四拢考笆瞬康恼麄過程,此中涉及釋尊歷代弟子的
        師資傳承系統以及戒律條文的變動。在後期,有許多支部的
        產生,例如,南印拢蟊姴侩S著案達羅王朝的興起,北傳至
        雪山,取代被弗沙密多羅王所破壞的雪山部,在南印並有王
        山部、義成部、枺讲俊⑽魃讲俊⒔饎偛浚ㄎ魍跎讲浚┑鹊姆
        立。在錫蘭的拢献浚瑒t有無畏山住部,祗多林住部以及
        大寺住部的分立。拢f有部中的說轉部,後來發展成經量部
        ,而根本說一切有部則受到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的護持,歷
        經五百學者的編集,乃有《大毗婆沙論》的出現。
            佛教的部派分立過程中,隨著時代的變遷,各部的盛衰
        並不相同,在長期傳說下,北傳與南傳的資料記載,就會差
        異,由於北傳把商那和修、末闡提傳說成是阿難的親傳弟子
        (裕44),結果在佛滅年代推算上,北傳與南傳就相差一百多
        年,在阿育王的登位年代上,同樣也產生此一差值。只要將
        年代眨幌拢瑏K配合商那和修、末闡提是釋尊第五代左右
        的弟子,則南傳及北傳的許多事件,都可得到合理的解釋。
        又如毗舍離結集後,會內上座人數少,在形成了上座律系後
        ,團結力大,而會外大眾律系的僧眾甚多,地區亦廣,因而
        自然較易分裂,加上此中各有不同的師資傳承,會外乃有三
        拢浚}大眾部、拢隣僮硬考奥}說有部)的形成,再與奉行上
        座律系的拢献科鹫姡簿头至殉筛嗟牟颗闪恕6鞑
        派間亦非全不相互往來,在論藏的編集及各部的律藏都記載
        自己這一部有參加毗舍離結集,不外表示各部曾參考別部的
        論藏來修改補充自己的資料。因此,南傳及北傳的資料記載
        雖有出入,但都同樣的值得重視。

        41頁

        裕Ы
        
        (裕А 1) 例如,呂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天華出版,
                1982。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正
                聞出版社,1981。李世傑﹕《印度部派佛教哲學史
                》,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79。許洋主譯﹕《印
                度的佛教》,法爾出版社,1988。
        
        (裕А 2) 李志夫譯﹕《印度通史》,國立編譯館出版,1981
                。此中述及佛教初期的社會背景及其後阿育王的歷
                史等。
        
        (裕А 3) 大正1冊204上。
        
        (裕А 4) 大正1冊204中。
        
        (裕А 5) 大正1冊26上。
        
        (裕А 6) 大正22冊412中。
        
        (裕А 7) 大正22冊153上。
        
        (裕А 8) 大正24冊900上。
        
        (裕А 9) 大正49冊95中。
        
        (裕А10) 大正22冊491中。凡是只有參加王舍城結集,其後
                未再參加毗舍離結集的部系,其論著上都是記載著
                先結集經藏,後結集律藏。
        
        (裕А11) 大正22冊492下。此段接著敘述摩訶僧祇律的傳承。
        
        (裕А12) 大正22冊191下。
        
        (裕А13) 大正51冊864中。
        
        (裕А14) 大正22冊192上。
        
        (裕А15) 大正24冊678上。
        
        (裕А16) 大正22冊493中。依南傳記載,佛滅百年時,陀娑
                婆羅(大象拘)已卒。
        
        (裕А17) 大正24冊900中。他俾羅,即上座之意義。
        
        (裕А18) 大正45冊8下。
        
        (裕А19) 北京版西藏大藏經127冊253頁。
        
        (裕А20) 北京版西藏大藏經127冊249頁。此論大致同於漢傳
                之《異部宗輪論》,但亦有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