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
              裕20)」

            上面記載顯示與大乘思想有關的五事,為促成佛教內部
        份裂的一個因素,由佛滅一百三十七年至二百年的六十三年
        間,參與法諍的有大飲光、大盧摩、大都耶伽、鬱多羅、跋
        陀羅、龍上座(不是那先比丘)、堅意等眾比丘,而所諍論的
        睿浚宋迨峦猓有「一說」與「分別說」、「補特伽
        羅我」、「三世實有」等教理的看法。只是最先起諍的是五
        事,故記載上較受渲染,此時所分裂的部派,不只是大眾部
        與上座部之正式分裂,而且是大眾部內部的分裂,此因為在
        第二結集後,已形成上座律系與大眾律系,而大眾律系的僧
        眾至為龐雜,此內又有多種傳承系統因而在見解上就有大的
        出入,先有五事之諍,而後其他的法理之諍,在長達六十三
        年內,大眾律系內部起諍,且又與上座律系起諍。在法諍中
        ,大眾律系的釋尊弟子系中,有大迦葉及阿難系的弟子,有
        優波離系的弟子,有迦旃延系的弟子,有舍利弗及羅怙羅系
        的弟子,由於地域、法義及法師的不同,而起大的諍論。

        六、犢子結集及四拢

        32頁

            在長期法諍後,各部為了鞏固自己的思想,便須進行論
        藏的編集,將經典善巧地解說以符合自己這一部派的看法,
        《異部解說》記載著﹕

                  「佛滅二百年時,犢子上座乃結集正教。(裕21)」

            另外,《大智度論卷二》云﹕

                  「有人言﹕佛在時,舍利弗解佛語,故作阿毗曇
              ,後犢子道人等讀誦乃至今名為舍利弗阿毗曇。(裕
              22)」

            《三論玄義卷下》云﹕

                  「可住子弟子部,即是舊犢子部也,。……舍利
              弗是羅怙羅和上,羅怙羅是可住子和上,此部復是可
              住子之弟子。(裕23)」

            由此可知,佛滅二百年時,犢子上座首先進行正教之結
        集,由於早期已有經藏與律藏的結集,因此犢子上座所結集
        的,便是《舍利弗阿毗曇》,而其傳承是由舍利弗下傳。由
        於此次結集的人甚多,因此南傳稱之為「大結集」。受到這
        結集的影響,其他各部也仿照《舍利弗阿毗曇》的內容,編
        集論藏。

            經過這六十三年的法諍,形成了四拢咯s拢献俊⒙}
        大眾部、拢隣僮硬浚ㄡ崞诟某陕}正量部)及拢f有部。以往學
        者認為拢隣僮硬考奥}說有部屬上座律系,其實此二部屬大眾
        律系,其理由如下﹕

             1。 拢f有部的戒條次第與摩訶僧祇律大致相同,而拢
        上座部系統的戒條次第(化地部、法藏部及銅鍱部)則由於第
        二結集時,上座們將之眨麆樱蚨c未參加集者有所不同。
             2。 拢蟊姴考奥}說有部皆同樣認為第一結集先結集經
        藏,後結集律藏﹕摩訶僧祇律、根本說有律及阿育王傳、付
        法藏因緣傳等有部系統的傳記,皆先經後律,只有經多位譯
        者編譯的十誦律例外。而拢献康幕匚宸致伞⒎ú厮姆
        律、善見律、銅鍱律,皆認為是先律後經。其理由即因第二
        結集由律而起,故先結集律藏而後經藏,乃將第一結集亦認
        為是先律後經。

             3。 又以描述佛陀前世的「本生談」為例,拢献恐
        五分律、四分律中皆只有數則,而僧祇律有五十餘則,說有
        律則更多(裕24)。此亦可看出,在第二結集中,將律藏中的
        本生談減除,因為在經藏中已有,不須重眩Jb律之本生
        談只有十一則(裕25),可能是經過譯者(弗若多羅、鳩摩羅
        什等)刪減,因為十誦律中提及「如是廣說五百(則)本生」
        。

             4。 《出三藏記集第三》中記載著﹕「阿育王集五部僧
        共行籌,爾時眾取婆麤富羅部(即犢子部)籌多,遂改此一部
        為摩訶僧祇(裕26)」此表

        33頁

        示著﹕犢子部的律,其實就是摩訶僧祇律。法顯的傳記中明
        顯記載著﹕「(至中印)始得摩訶僧祇眾律,佛在世時,最初
        大眾所行也。」這表示著原始律大致同於摩訶僧祇律。

            由上可知,拢f有部及拢隣僮硬浚詫俅蟊娐上担
        系與四拢康年P係如下﹕

            上座律系拢献

                        ┌──拢蟊姴
            大眾律系──┼──拢隣僮硬
                        └──拢f有部


            上列之變化情形,更可由釋尊後代弟子的傳承來了解﹕
        前已述及毗舍離結集時,會內僧眾,為部份阿難系、阿那律
        系及優波離系的弟子,這些僧眾下傳,即成為上座律系,其
        部派稱拢献浚诜ㄕ姇r期主張「分別說」,故又被稱為
        分別說部。會外大眾,僧團龐大,地域亦廣,仍皆奉行著原
        始律,此又稱為大眾律(因為奉行者多)。法諍時,會外主要
        有三系,一為枺絻灢x系的樹提陀娑下傳的弟子,形成拢
        大眾部,主張「一說」,贊成「五事」。一為舍利弗、羅怙
        羅系的犢子比丘眾,形成拢隣僮硬浚鲝堄小覆豢裳哉f我」
        (補特伽羅我)。一為西方末加入會內結集的阿難系弟子,形
        成拢f有部,主張「三世實有」。由於會外僧眾多,地域廣
        ,語言不同,思想不同,會外三拢孔匀痪托纬闪恕B}犢子
        部首先結集論藏,附於經藏與律藏之後,而成三藏。受其影
        響,拢献康纫鄬⒄摬鼐幊觥T诜ㄕ娏觊g,拢蟊
        部內部首先分裂成五部,此五部為根本大眾部(又稱一說部)
        、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及說假部。其他三拢浚藭r
        尚未分裂。

            此中說假部,是由迦旃延系的弟子至摩揭陀國弘法後所
        形成的一部,歸屬拢蟊姴浚ㄔ'27),此為上述三大系統外的
        另一系,亦奉行大眾律。

        七、華氏城結集與十八部

            佛滅二一八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灌頂登位,二二三年
        阿育王寺落成,王子摩□陀出家,以目犍連子帝須為和尚,
        大天為阿闍梨,授十戒,大德末闡提為阿闍梨,授具足戒(
        見《善見律毗婆沙卷二》(裕28),此後佛法大興,各部精英
        薈集華氏城,目犍連子帝須、大天及末闡提分別屬拢献
        、拢蟊姴考奥}說有部之高僧,勒棄多為拢隣僮硬康母呱
        由於見解不同而起教法之諍,此中以大天與末闡提之諍,最
        為激烈,諍

        34頁

        論的內容便是「五事」與「三世實有」,結果贊成大天的是
        年少而多數的僧眾,贊成末闡提的是年老而少數的僧眾,因
        而又稱前者為「大眾部」,後者為「上座部」。又由於拢隣
        子部、拢献考奥}說有部皆反對五事,結果後代的學者只
        從思想上,把此三部視為是上座部系,並且铡詾榇巳渴
        同屬上座律系。這些混淆,主要是把末闡提與大天之諍,與
        以前上座部與大眾部之諍未分清的緣故。此次教理之諍,也
        不只是末闡提與大天,參與論諍的還有拢隣僮硬康睦諚壎嗟
        。後來阿育王接受目犍連子帝須的建議,將不同部派的高僧
        ,各往邊地弘法,《善見律毗婆沙卷二》記載著﹕

                  「即遣大德末闡提,汝至罽賓、犍陀羅國中﹔摩
              訶提婆(大天)至摩醯婆末陀羅國﹔勒棄多,至婆那婆
              私國。(裕29)」

            末闡提至北印弘法後,形成根本說一切有部,其聲勢甚
        至取代末突羅的有部地位,大天至南印弘法後,形成制多山
        部,其聲勢亦超過枺≡鹊拇蟊姴浚瑯樱諚壎嘀廖鞅
        印弘法後,形成正量部,其地位亦凌瘢杏僮硬康牡匚弧
        至於正量部的部名來源,《三論玄義卷下》云﹕

                  「正量弟子部﹕有大正量羅漢,其是弟子,故名
              正量弟子部。(裕30)」

            在藏傳的《異部解說》中記載著﹕
    
                「正量部,或稱阿般提伽部(Avantakapa)。(裕31)
        
            弘法者勒棄多之字義,即是不可棄、守護,此與阿般提
        伽是同義字。因此,阿般提伽部也是依人名不可棄(勒棄多)
        而來,後代有铡疄槭且赖孛闾岫鴣怼

            再來看拢献客叺睾敕ǖ那樾巍T诎⒂鯐r期,拢
        上座部才開始內部起諍。其中阿難系的摩訶勒棄多(在《三
        論玄義卷下》中,稱其為正地),取四韋陀好語,來莊嚴佛
        經,執義不同(裕32),反對「三世實有」,另有其他觀點不
        同於末示摩,此部亦往邊地弘法,《善見律毗婆沙卷二》云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