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澳门平安戏院开示归戒+虚云老和尚-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杀戒为首。无非欲令人人慈仁愍物。拔自他苦。同证常乐而已矣。杀戒之义略释已竟。

  (二)明盗戒者。谓盗从贪起。佛制弟子于一针一草之微。他人不与。我不敢取。何况窃盗。但是众生唯见现利。种种计求。不告而取。如是乃至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厌无足。皆为贪盗所摄。盗之细相如此。大而十方僧物。现前僧物。乃至佛法僧物。混乱互用。虽针草之微。或自用或与人。皆盗中之至重。花首大士云。“五逆十重。我皆能救。盗十方僧物。我不能救。”乃至父母师长物。不与而取。尚犯重罪。况其他焉。若能深信因果。丝毫莫犯。则此戒不持而自持。大可以道不拾遗。夜不闭门。举世皆成义让之人。更何须监守牢狱哉。释盗戒已竟。

  (三)明淫戒者。在家出家弟子。皆当严守此戒。在家五戒。虽正式夫妇非属邪淫。然他人妇女。他所守护。言语嘲调。尚属不可。况可侵凌贞洁。污净梵行者乎。佛制在家弟子。禁于邪淫。出家弟子。邪正俱禁。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举世若能持此戒。不祈礼而礼立。威仪自守。不肃而严。而法庭可无案牍之劳形矣。释淫戒之义已竟。

  (四)明妄语戒者。妄语之事。亦当制止。见则言见。闻则言闻。言无妄出。细故之事。尚须真实。况事关重要乎。观乎妄语之由。多为希求名誉利养。匿情变作。昧心厚颜。如是乃至未得圣果谓得。未证佛心谓证。欺罔圣贤。诳惑世人。是名大妄语。大妄语若成。堕无间地狱。当慎之莫犯。佛教以直心是道场。何不依之修学。举世能持此戒。则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归。释妄语戒已竟。

  (五)明饮酒戒。饮酒宜制者。酒虽非荤而能迷心失性。大智度论明有三十六过。梵网经云。‘过酒器与人。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及教人饮。’昔有比丘能降毒龙。唯好饮酒。一日。醉卧途中。呕吐酸臭难近。唯有虾蟆舔其唇吻。适遇佛至其侧。佛叹云。‘汝有神力能降毒龙。今日醉卧。反为虾蟆所降。汝之神力何在。’故佛制止饮酒。酒戒从此始。以酒能乱性招殃。又如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杀盗淫妄齐破。可不哀哉。故酒能为起罪因缘。痛戒沾唇。况尽量而饮乎。举世若能持此戒。则乘醉惹祸。自无其人矣。释酒戒已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瞋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我佛洪恩。初唱三归。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众生苦。其恩浩大。岂碎身之所能报其万一哉。是故闻说此三归五戒之义。当从解起行。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国。其为国主者。则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钦遵佛制。报感乐果。抑且冥助国律。益补邦家。斯乃三归五戒之名德行相也。诸位若能真实行持。则得成佛种子。行解相应。方到彼岸。愿诸大众。从此之后。从闻生解。解而思。思而修。则成佛可期。常勤精进。辗转示人。方报佛恩。希诸大众。各宜努力。前途无量。消灾免难。若能受三归五戒。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能与道相应。无上佛道。可以圆成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