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王晋美彭措最后一次在佛学院向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题的时候集思广益,则可成就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其国这会变得更加繁荣和昌盛。例如当初藏
地在修建布达拉宫时,每天都有许多大臣聚集在一起周密策划、具体协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所以雪域藏地最为辉煌的宗教与艺术的结晶…布达拉宫,才经历了历史上的风风雨雨,至今还巍
然屹立在世界屋脊之上,并时时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以往的古人,正因为深解此中的奥妙,故而在行动之前无不深思熟虑、反复斟酌,以期达到最佳效
果。今人却行为鲁莽、举止荒唐,处理问题异常草率,甚至连最基本的思考也忽略过去。这样的人,
其所作为无异于愚痴之辈的行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事业则定难成功,日后肯定会追悔莫及。 
今人不仅在人格、智慧等方面较古人卑下,若论及他们的本性,那除了“贪”字冠之外,更别无它
种形容。现在的一些贪欲之徒,当他们不顾一切地攫取个人利益之时,那犹如饥饿的豺狼一般,根
本不顾及他人死活的丑陋而凶残的面目,让我对之生起了强烈的厌烦心。 
实际上,若要满足每个人的内心愿望,那你必须具有端正的态度和善良的心愿,并且在这样的前提
下,如理如法地去行事,你的事业才会获得成功。否则,即便取得一些暂时性的效果,也不可能维
持长久,一切终将付诸东流。无垢光尊者这样谆谆地告诫过我们,请大家一定仔细观察自相续,小
心护持正念,谨慎地取舍善恶。 
总之,末法时代众生的智慧实在是浅薄鲜少,其愚痴的行为如若广为宣说,两大阿僧祗劫也无法言
尽!凡是听闻这些恶劣行为,且对佛法具有坚定信念的人,都应当对空上五浊恶世心生厌倦,进而
远离尘嚣,前行寂静的地方去精进修持。 
二、对不如法僧众的厌离 
以上只是大概宣说了我对当下世界的厌离之心,因为生逢末法时代的人们,如果不接受佛陀的教言,
他们的行为方式便只能像如上所述的那样,令任何一个正信佛教徒都难过而悲伤。这样的话,人们
的厌离心当然就会自然而然地生起。 
其实不仅仅是普通世人的行为让人看不到佛法的希望,就连僧团内部的人也往往心行不善。如若广
述他们的行为,我想大众也会与我一样,更对这个人世生起不可遏制的厌离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法之徒,他们无恶不作、劣迹斑斑,我对此自然深恶痛绝。不过有时我又觉
得这一切也还情有可原,因为这些人从来就没有福德资粮与机会去修习善法,因而根本也就不可能
懂得取舍善恶。这样的话,造下罪业当然也就是必然的了。而某些出家人的行为不能合乎教规,这
就令人不可原谅了。因为他们毕竟学习过真正的佛法,也通晓戒律,故而一旦破戒就纯属明知故犯。
但我恰恰多次看到他们那令人大失所望的举动,这就让我不由得生起厌烦之心。 
这些所谓趋入解脱大道的人,是多么可怜、可鄙,正是他们自己的丑恶行径,才使佛法进入末法时
期,并且破坏了佛教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对此,我无法不生起厌烦之心。以下我要叙述的内
容就与此相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谛听。 
究竟安乐的根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现今在人间弘扬已接近的尾声了,此刻正是正法隐没前最
为危险的时期。正如古德世亲论师所言…世尊已入灭,无数高僧大德也相继圆寂,不尊重佛法的
曲解者(分别寻伺者)开始摧毁佛陀教法,真正具足菩提心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贤劫千佛将要示现成佛的地方…印度的金刚座,其所在地的菩提迦耶和附近的大城市,当初,佛
法之兴盛犹如日上中天。但如今也无可奈何地归于觉寂,人们再也无法见到昔日那种辉煌的景象。
至于释尊降生、苦修、成道乃至传法的诸多圣地,也已面目全非。 
譬如释迦牟尼佛居住了二十四年的舍卫城,当年曾是古印度一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却连一间佛堂
也没有留下,仅仅剩下僧众寮房、比丘尼经堂等几处遗址。此外,佛陀涅磐处如今也只遗留下一个
小土堆,涅磐像也是由泰国与日本的信众日后所造。而在世尊曾讲经说法的王舍诚、广严城、灵鹫
山,现在我们已根本无法再寻找到佛法的踪迹。至于那些众多天人居住过的地方,如今也大多变成
一堆堆黄土,许多佛陀转法轮处的佛塔也不复存在。 
历史上,印度以金刚座为主的无数圣地曾惨遭外道蹂躏,许多地方至今仍被他们占据,情形十分可
悲。在古代,异教徒如盗匪一般的军队,曾计划摧毁金刚座的全部佛塔(佛陀圆寂后不久,由阿育
王在此建造,龙猛菩萨又于其上加造。),并砍倒佛陀成道于其下的菩提树。幸而有内道居士将菩
提树的树枝暂时转移到斯里兰卡,又将佛塔将埋洞中,这才勉强躲过劫难。 
本来,作为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发祥地,以及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弘扬佛法的道场,印度的佛教应
当极为兴盛才对。但诸法无常,世间的一切往往事与愿违,如今那里真可谓物是人非。目睹此情此
景,不由得令人唏嘘感叹,心中生起无限悲凉! 
不过,与其要在外道身上找原因,还不如反观自己。回过身来,我们就会发现,末法时代的种种征
相,其实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出家人身上。例如有些形象上的出家人,打着大活佛、大阿闍黎、大和
尚的旗号,但他们自诩的标准,不是来自以佛法修证层次为宗旨的判断,反而肤浅地认为只要拥有
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就能成为高僧大德。在他们心目中,甚至嗓音悦耳也成了当法师的资本。这些人
从不闻思修行,也不具备些许功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佛教常识也弄不清楚,常常表演一些将五
方佛误认成“可怜如来”等的笑话。他们的行持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免让我们为佛教的前
途黯然神伤。他们这些人,仅仅是身穿了一身出家衣服而已,根本就不拥有与之相应的智慧。 
然而,越无知的人却往往越加傲慢,当他们有幸见到真正的高僧大德时,非但一丝恭敬之心也不能
生起,还狂妄无礼、目中无人。这些人表面上削发为僧,似乎舍弃了尘世的小家,实际上却在建立
和维护另一个更大的名利之家。他们的心念仍旧觉湎在世俗的事物当中而不能自拔。看到这种迷乱
的现象,我也不禁生起了厌烦之心。 
其实据佛经记载,早在迦叶佛时代,就在一个人的梦中曾出现过一头大象,它的身躯已经飞出窗外,
尾巴却迟迟不肯出来。这个故事暗示着释迦佛教法的末期,出家人虽然身体出家,心中却仍然保留
着从事世间八法的愿望。 
无垢光尊者就不无遗憾地指出过:如今真正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可谓少而又少,如理如法的行为反倒
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寺院已类似于在家人的社区,与喧嚣的闹市毫无区别。作为佛教的道场,寺庙
却不具备闻思修行的条件,这样的寺庙中安住的“法师们”,既无弘法利生的事业可言,也不护持
清净戒律,我们对此都应当生起厌离。 
同时,有些未破戒的比丘也仅仅流于形象上的护持净戒。他们虽然天天在积累资粮,而内心里却仍
幻想得到今生的名闻利养。这种人也不可能存在解脱的机会。还有一些人本来就没有好好修持,却
自以为行持如法,特别喜欢在他们面前吹嘘自己的善妙功德。看到这些人,我也只能心生厌烦。 
对比他们,我便更加钦佩和仰慕我的根本上师托噶如意宝,我认为他老人家才真正具有大德风范。
以常人观点来看,他的财富不可谓不丰厚圆满,但他本人却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日常生活 
异常检朴,有时候甚至到了缺乏食物的地步。但即便这样,托噶如意宝也从不轻易享用他们的供养,
而是像普通僧人那样参加诵经,以获得其中所应分得的一份财物。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他老人家
的一生可说是非常平凡,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然而,其不凡之处也正在此…这
正所谓寓伟大于平凡之间。托噶如意宝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向世人展现了他严谨的作
风和高超的境界。但你千万别以为托噶如意宝是一个吝啬之人,在对诸佛菩萨的供养方面,他从不
吝惜。仅以供类为例,在他一生中,平均每天供的灯就多达五百余盏!  
但如今的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们,则不会这样行事了。他们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善行,也会想方设法
加以鼓吹,借机提高自己在世间的声誉。例如有人刚刚修建了一座佛塔,便对其又是拍照又是录像,
随后就手捧照片跑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大搞宣传。他会逢人就说:“大家快来看看哪,这是我一
人建造的佛塔呀!”有的人甚至还会借机化缘,以便中饱私囊。针对这种悖离古训的做法,无垢光
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也传讲了一些教言。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虽然脱离了尘世中的家庭,却仍然在寂静之处积累财富。也有人自
以为戒律清净,其实只执著于依食住行等细微处,对更加重要的方面却满不在乎。他们偷盗、邪淫
乃至杀害众生,对待因果毫无正信,仅仅具备严持戒律的假面罢了。每当面对那些不懂道理的比丘,
我都禁不住会生起厌烦之心。 
那些自以为已经远离红尘,却不懂得取舍因果、从不闻思修行的人,肯定无法得到戒定慧三学的功
德,他们还会由此而五毒炽盛,经常处于迷乱散漫的状态。更有甚者,个别僧人连四根本戒也没有
听说过,但当别人问起时,却大言不惭地说:四根本,我不知道,有个三根本可能是上师再加护法
神吧!如果一个人出家修持净戒,却连一点佛法方面的智慧也没有得到,这就犹如天鹅在水中嬉戏,
羽毛却没有沾上一滴水,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还有人一旦皈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