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核藜墓Φ峦惩称苹盗耍惩郴倜鸬袅耍夥浅?上У氖虑椤K栽诖说匚颐怯Φ币茫卤驳耐际遣簧朴眯模簧朴眯模撬芎茫梢岳鲜的罘稹D敲吹紫抡飧鏊木涫撬匦胍弑傅奶跫颐且亲 �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这个是下三品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他对于这个法门,对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生欢喜心,真正相信,这个‘乐’就是爱好,非常爱好这个法门,对这个法门的修学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以一颗最真诚的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具备这么简单的条件就够了,其它的一切,就是连那个随喜的念头都没有,他要有随喜的念头,他的品位就增高了,他就是中上辈了,连随喜的念头都没有。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这样一个修学的念佛人,他在临终的时候梦见阿弥陀佛,当然下辈里面功夫也有浅深不同,功夫深的也预知时至、也见到三宝来迎,中下功夫的那只是在梦见,这个梦见不是说你作梦,作梦那是错误的,这个梦见你临终见的佛,这个佛就像梦中见到,不是那么样十分的清楚,十分的明白,换一句话说,你还没有办法告诉你家人,确实有这样往生的人,他在临终的时候,总而言之,头脑一定清醒,不清醒不能往生,那么临走的时候,他嘴巴在动,好像是想跟家里人说话,大概是他见到佛菩萨来接引他,他告诉家人:佛菩萨来接引我,要跟他去了,但是口里动没有声音,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这就是属于这一类的。
所以境界不像前面那么样的清晰,如同作梦,但是他确确实实不是在梦中,像这样的境界,我们平常一般人也有,有的时候遇到感应的话,好像是似梦非梦,境界比梦中清楚,但是比实际上,又好像要差一点,但确实是非常非常的清晰。所以似梦非梦的境界,那么他的功德比中辈要差一等。所以他的这个智慧功德是不如前面中辈往生的人。
那么本经讲专修这个法门,上、中、下三辈往生,在观无量寿经里面将三辈开成九品,就说的更详细了,可是诸位还要晓得,九品里面每一品又可以开为九品,才知道每一个人修学的功夫不一样,论功德智慧在西方极乐世界上,是有差别的,论福德、神通、受用是决定平等,那就是凡夫跟法身大士没有差别。末后这一段经文,慈舟大师判作一心三辈,那么这个是属于另一类,属于那一类呢?不是专修净土的,修学其他大乘法门,但是诸位要记住一定是大乘法门,小乘不行。因为这个世界是大乘圆教,小乘呢?一定要舍弃小乘,回小向大也能往生。他要坚执小乘不肯回小向大,那就不行。那么修学大乘任何经论,任何法门,只要将你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一样也能往生,这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举例所讲的,像西土马鸣、龙树菩萨都不是专修的,在我们中国像永明,智者大师这一流的,永明大师以后晚年是专修净土,这个是实在讲,他应当是算前面三辈往生,不能讲一心三辈;但智者大师是的,那么讲中国禅宗里面有许多大德,到晚年的时候也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是无论修学那一宗?那一个法门?我们看经文:“若有众生住大乘者”。
这个住就是心,心安住在大乘佛法之中,这个大乘佛法广大无边,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西方净土克实而论它最重要的条件是心清净,心不清净是决定不能往生,念佛也要念到清净心现前,像我们烦恼不断没有关系,你这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当中不会有杂念渗透进去,我们的心就清净了。那么这一种功夫通常叫伏惑,惑就是烦恼,烦恼没断,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压住,石头压草,没除根压草压住了,真正有力量就是这佛号一句接一句,绝对不会叫那个烦恼冒出来,起现行了;也就是说烦恼有,不起作用。譬如我见到一桩事情,心里很欢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欢喜压住,看到一桩事情不愉快了,心里生嗔恨心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嗔恨心压住。喜怒哀乐确实有,我用一句佛号把它压平了,它不起作用,这样的功夫叫成片,叫功夫成片,有这种功夫就决定可以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有烦恼,也不会起现行。为什么呢?那边没有缘。换一句话说,没有勾引你烦恼的这些东西,没有这个东西来勾引你,你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都是帮助你伏烦恼,都是帮助你断烦恼,不可能把你烦恼勾出来,没这个事情,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殊胜之处。十方世界的境界都会教你起心动念,惟独西方世界没有。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这个基本的功夫,就是能把烦恼伏住;换句话说,你参禅也好,你持戒也好,你念咒也好,读经也好,研教也好,总而言之,你要达到这样的功夫,如果不达到这功夫,这个是不能往生的。
我们专念阿弥陀佛也要达到这样的功夫,没有这样的功夫,那个念佛也没有用处,那就是古德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李老师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也不过三、五个而已。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能往生呢?虽念佛,没有念到这样的功夫,这是我们要记住的。
那么要想念到这样的功夫,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同修们记住,要专一;秘诀就是‘专’。所以你喜欢金刚经的你就专门去念金刚经,不要搞别的打闲岔,喜欢地藏经的就专门念地藏经,就拜地藏菩萨,心得清净回向往生,就是这一条所说的,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一个法门不能往生西方净土,可是你要记住,那个往生的秘诀就是心地清净,心净则土净,这里经文跟我们讲清楚了。底下这一句:
“以清净心。向无量寿。”
这个条件就在此地,你一定要修到心清净,然后回向西方净土,向无量寿佛就是向阿弥陀佛。
“乃至十念。愿生其国。”
他们这些修行人跟净宗修行人不一样,我们净宗一向专念是我们的正修,那是依莲池大师讲的正助双修都是专念阿弥陀佛。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正修,也是助修。
那个一般修学大乘的,他们正修的可能不是念佛,他是依他自己宗派法门来修学,而是把念佛当作附带的。所以此地这个‘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有两种讲法:一种是平常他在功课作完之后念十声阿弥陀佛,实在讲到了晚近禅宗里面,你看禅门日诵,他的晚课念阿弥陀经念佛号,那就不止十念了,这个就是兼修弥陀法门,所谓禅净双修;有密净双修的,他兼修这个法门。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临终他才回向求生净土,那这个十念是指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为什么呢?他有能力,有什么能力?心清净,心清净就是能力,然后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得生。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这个甚深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法,这个法在一切法门里面是第一甚深,没有比这个更深的了,正因为这个法太深了。所以才佛与佛方能究竟。古德常有比喻说:等觉菩萨观看这个法门还犹如隔罗见月,罗是罗纱,很细的丝织品透明的,隔着一层罗沙看月亮,还隔着一层,等觉菩萨还隔着一层。所以这个是真正是无上甚深第一法门。
所以这一些修学大乘的人,他听了之后能够生信心,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为什么呢?这个法门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对普通人讲的,就是对这个住大乘者所说的,为什么呢?因为修学大乘人没有见性,没有大开圆解,他有执着、他有法执,有法执对这个法门很难生起信心,他到这个时候他能够把执着放弃来相信这个法门,那是很大的善根,这都不是偶然的。
“乃至获得一念净心。”
这个一念净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这是说他们最低的修学方法,这是在临终时候讲的,在他临终的时候或者是有善友劝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生都没有念过佛的,他修学的法门,那么听到这一句话他马上就起信心,他马上就接受,就喜欢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就念阿弥陀佛,这就行。最后那一声也能往生。
可见得净土法门确实是广大无边,普度一切众生,普度一切法门,一切法门到最后你修学不得力不能成就,一下回到这里来,统统成就了。“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当然这也看他自己功行的深浅,临命终时的瑞相就不一样了,那么经文读到这个地方,我们再回想谛闲老法师的那个徒弟,这个事我们讲了很多遍,诸位印象很深刻,谛闲老法师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天台宗的祖师,天台宗近代的祖师,天台宗是依法华经,修摩诃止观,他们是修止观的,初学天台宗要修六妙门小止观,到功夫再增进一级修摩诃止观,他修这个法门。止观就是禅,他教他那个徒弟是专念阿弥陀佛,那真的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念了三年有那样的成就,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着往生。大师自己一生弘扬天台,度人无量,他是属于一心三辈的,他不是前面三辈往生,他是属于一心三辈的,他老人家往生的瑞相比不上徒弟,跟那个徒弟比相差太远了。这里我们要知道,大师距离我们比较近,曾经有一次他生病,大概病的很重,印光大师写一封信告诉他,他说:你是一个讲经弘法的法师,你怎么可以生病?你这一生病了,你讲经说法还会有人相信吗?还会有人听吗?那由此可知,印光法师的本事比他就要高了,讲经说法的法师是不是可以不生病呢?连那个念一句阿弥陀佛的人都可以不生病往生,讲经说法的法师一生不生病,应当是可以办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