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佛教教理(佛协-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叫它作真谛。

  第三重:空、有是二、非空非有是不二,二和不二都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
叫作真谛。这一重是对地论师、摄论师等以依他(依他起性)、分别(遍计所执
性)二为俗谛,以依他无生分别无相不二真实性(圆成实性)为真谛所立。今阐
明把二和不二分作两种来看还是俗谛,非二非不二,即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才是
真谛。

  第四重:前三重的二、不二、非二非不二三种二谛都是教门,从而都是俗
谛,
亡虑绝言才是真谛。这一重是对地论师、摄论师以三性为俗谛,以三无性非安立
谛为真谛所立。即前三重都是言语上的戏论,都是从凡夫相对的心念所发,还是
俗谛。所以地论师、摄论师虽然说依他、分别二真实不二是安立谛,非二非不
二、
三无性非安立谛,然而都是俗谛。言语道断、心行处天才是真谛。

  《中论疏》(卷二)说为破四病所以说这四重:第一重明于凡夫是有,叫作
世(俗)谛;于圣人是空,叫作第一义(真)谛。第二重明为破有,所以说空;
诸法不曾是有,也不曾是空,空有都出于世俗的情虑,所以都是世谛;了知不曾
是空,也不曾是有,叫作真谛。第三重明为破空有所以说非空非有,既不曾是空
是有,又何曾是非空非有,所以空有非空非有、二不二都是世谛;非空非有、非
不空非不有,才是真谛。第四重明说四句是俗谛,非四句才是真谛。

  二、慈恩宗的四重二谛。慈恩宗窥基法师(632~682)综合《瑜伽师
地论》(卷六十四)、《显扬圣教论》(卷六)所说四种世俗及《成唯识论》
(卷九)所说四种胜义的义理,在所撰《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二谛义”
中,依世俗、胜义二谛有无、事理、浅深、诠旨等义的分别,把它各开作四重,
其中世俗谛四重是:(一)世间世俗谛,(二)道理世俗谛,(三)证得世俗
谛,
(四)胜义世俗谛。胜义谛四重是:(一)世间胜义谛,(二)道理胜义谛,
(三)证得胜义谛,(四)胜义胜义谛。

  世俗谛,据窥基说应作“隐显谛”,隐是“隐覆空(真)理”,显是“有相
显现”,如同把手巾结扎作兔子等物,本来的手巾的相状掩覆,而兔子的相貌显
现。在这里,有无不虚,即称为谛。就中:(一)世间世俗谛,是说瓶衣、车
乘、
舍宅、军众等,我、有情等。此等假法,只是迷情上所生的妄相,堕在虚伪之
中,
所以叫作世间;世人都说是实有,依俗情安立名字,所以叫作世俗。只有假名,
无其实体,所以也叫作有名无实谛。

  (二)道理世俗谛,是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依主观、客观诸法的义
理把它汇类而区别作蕴、处、界等,所以叫作道理;事相差别易知,所以叫作世
俗。也叫作随事差别谛。

  (三)证得世俗谛,是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等,佛以方便安立知、断、
证、修的苦等四谛,阐明迷、悟、染净的因果差别,令行人依此趣入而证得圣
果,
所以叫作证得。有因果的相状可知,所以叫作世俗。也叫作方便安立谛。

  (四)胜义世俗谛,是说二空真如,这是圣者的智慧自内所证,为欲随顺引
生这种智解,依世俗安立,所以叫作胜义世俗。又二空真如不是作为解脱的方便
而施设的法门,所以也叫作假名非安立谛。

  胜义谛,旧名第一义谛,也叫作真谛,胜义有境界和道理两种意义。前三种
胜义,依境界义立,即殊特胜妙的智慧的对境,亦即由殊胜的智慧认识真理的境
界。第四种胜义是废诠谈旨的一真法界,是依道理立义。在这里,理事不谬,即
称为谛。就中:(一)世间胜义谛,即道理世俗谛,亦即三科等法,事相粗显,
犹可破坏,所以叫作世间;是圣者后得智所知,超越世间世俗谛,有体有用,不
同于那只有名无体无用的假法,所以叫作胜义。也叫作体用显现谛。

  (二)道理胜义谛,即证得世俗谛,亦即苦集灭道四谛,这是依知、断、
证、
修因果差别等义而安立的,所以叫作道理;是殊胜无漏智的境界,超越前二重世
俗谛。也叫作因果差别谛。

  (三)证得胜义谛,即胜义世俗谛,亦即二空真如,依诠门显了二空真如
理,
所以叫作证得;凡愚不能够测知,超越前三重世俗谛。也叫作依门显实谛。

  (四)胜义胜义谛,即一真法界。前面的二空真如,还是由言诠说明的,所
以说依门显实。这里的胜义胜义谛,即指真如,真如体是超绝言诠的不可安立
法,
是圣者无分别智自内所证,超越前四重世俗谛,所以重复叫作胜义胜义谛。也叫
作废诠谈旨谛。

  《法苑义林章》“三乘深浅门”中还分别阐明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四重
二谛。其中声闻乘的四重二谛中:第一,世间世俗谛,是说瓶、军、林、及我、
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谛,是说二科等法;第三,证得世俗谛,是说四圣
谛理;第四,胜义世俗谛,是说生空真如。第一,世间胜义谛,是说三科等法;
第二,道理胜义谛,是说四圣谛理;第三,证得胜义谛,是说生空真如;第四,
胜义胜义谛,是说非安立的生空无我一真法界。缘觉乘的四重二谛中:第一,世
间世俗谛,是说瓶、军、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谛,是说十二
有支等法;第三,证得世俗谛,是说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法;第四,胜义世俗
谛,是说生空真如。第一,世间胜义谛,是说十二有支等法;第二,道理胜义
谛,
是说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法;第三,证得胜义谛,是说生空真如;第四,胜义
胜义谛,是说非安立的生空无我一真法界。菩萨乘的四重二谛中:第一,世间世
俗谛,是说瓶、军、林及我、有情等假法;第二,道理世俗谛,是说十善巧
(蕴、
界、处、缘起、处非处、根、世、谛、乘、有为无为、或大善巧(十善巧中的前
六种);第三,证得世俗谛,是说三性、三无性等唯识妙理,第四,胜义世俗
谛,
是说二空真如。第一,世间胜义谛,是说十善巧等;第二,道理胜义谛,是说三
性三无性等理;第三,证得胜义谛,是说二空真如;第四,胜义胜义谛,是说非
安立的二空无我一真法界。以上的三乘四重二谛中:四种世俗都是安立谛,四种
胜义中前三种是安立胜义谛,第四种是非安立胜义谛。

  三、天台宗的四种二谛。天台宗智顗(538~597)说二谛有二种:
(一)理外二谛,(二)理内二谛。如说“真谛非佛性”,即是理外二谛;说
“真谛即佛性”,即是理内二谛。理外二谛又有二种:(一)不即二谛,又称生
灭二谛;(二)相即二谛,又称无生二谛。理内二谛也有二种:(一)不即二
谛,
又称无量二谛;(二)相即二谛,又称无作二谛。如说“色灭方空”这是生灭二
谛。说:“即色是空”,这是无生二谛。说“分别世谛有无量相,第一义谛亦有
无量相”,这是无量二谛。说“无作苦集灭道名为世谛,即一实谛故名第一义
谛”,
这是无作二谛。就能诠的四教说,就藏教诠理外不即二谛,通教诠理外相即二
谛,
别教诠理内不即二谛,圆教诠理内相即二谛。又为阐明这四种二谛的发展关系,
还又扩充为七重二谛。

(黄忏华)


【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三论宗的根本圣典,是龙树论师所造
的《中论》(也叫作《中观论》)。但是龙树论师自己所造只是《中论》的颂
文,
现存梵本,叫作《根本中颂》。所谓八不,即龙树论师于《中论》的篇首所说。

  龙树论师的思想,渊源于《般若》等经。《般若》立说有为无为一切诸法
(即宇宙万有)当体性空,破除由于假名(即概念)认识所执着的实在。龙树论
师的立说更发扬性空而无碍于缘起的中道妙理。依他,缘起的诸法,当体空无自
性不可得,然而“空”并非“无”的异名,“空”的意义是“不”,“不”是泯
义、破义,并非对于“有”的“无”,而是超越有无的“中道”。他为影显此无
所得中道实相的妙体,把《般若》等经中散说的不生不灭等,归纳作八不一颂,
而在《中论》的篇首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
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生、灭、常、断、一、
异、来、出,八种概念,是就缘起诸法的假相立名,都和离一切妄见戏论不可得
的中道实相不相应,而众生把它执着作实在,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诸见中。所以
龙树论师对于缘起诸法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八不,
否定这些实在论的见解。但是《中论颂》在八不中只解释了“不生”一种,这或
者是因为所谓无生(藏译《中论》八不作八无,“不生”即“无生”)是一切佛
法的中心,所以用“不生”来代表八不。如《中观论疏》就说:“佛虽说八不,
则束归一无生。”《中论颂》用自因、他因、共因、无因四句,推检诸法,以证
明诸法的无生不可得,所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
无生”。即于自因、他因、共因、无因四句中,觅生不可得,所以说诸法无生。

  八不,依梵志青目的《中论释》,生是说诸法实有生,灭是说诸法实有灭,
常是说诸法常存,断是说诸法终归断灭,一是说千差万别的诸法实在浑然为一,
异是说诸法的差别历然,来是说诸法从自在天世性(通常叫作自性,在数论学派
这是物质的根本质料或者根本原因)微尘(和原子相当,后世译作极微)等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