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深受侮辱的当时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表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①造船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有识之士,看到西方的飞箭式帆船和蒸汽机轮船,胜过中国的老式帆船,早在鸦片战争期间就曾提出造船铸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借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御侮”、“自强”。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了由封疆大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操办的洋务运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
(一)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1861 年12 月,曾国藩设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炮。1862 年,委任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寿(1818—1884)、华蘅芳(1833—1902)等人,设计和制造轮船。首先制成蒸汽机船模长约1 米,旋即着手实船试造。1863 年11 月造成一艘木质暗轮(即螺旋桨)蒸汽机船,试航结果未能满意。1864 年7 月,曾国藩攻占南京,徐寿等人的轮船试制工作也迁南京进行。1865 年4 月,终于建成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该船载重25 吨,排水量约45 吨,船长16。8 米,航速6。7 节,命名为“黄鹄”。“黄鹄”号的成就,虽与前5 年在英国建成的巨型远洋客货船、排水量达27384 吨的“大东方”(GreatEastern)号相差悬殊,但在我国这却是一项伟大的科学实践,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未可低估。
① 引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第258 页。
① 《人民日报》1961 年4 月27 日,第4 版。
(二)江南制造总局及其所造船舶1865 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主要是制造枪炮借充军用。1868 年,总局制成中国第一艘木壳明轮兵船“恬吉”(后改名为“惠吉”)号,船长59。2 米,宽8。7 米,吃水2。56 米,排水量600 吨,装炮8 门,航速约9 节①。
江南制造局在1865 到1885 年的20 年间,仅造船12 艘,排水量总计10490吨,另外还修船11 艘。然后竟长期荒芜达20 年之久,直到坞局分立。
1905 年4 月,船坞从制造局独立出来,称江南船坞。由于经营上采取了商业化的做法,为江南船坞带来了生机。自局坞分立后至1911 年的6 年间,江南船坞累计造船136 艘(排水量21040 吨),修船524 艘,还提前还清了局坞分立时所借开办费白银20 万两。
辛亥革命后,江南船坞改称江南造船所。1912 年,江南造船所建成船长约百米的长江客货船“江华”号。该船曾被改建,前后营运了60 多年,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能。
1918 年,江南造船所建成船长59 米、载重330 吨、载客200 余人的川江客货船“隆茂”号,试航速度达13。79 节。川江滩多流急,对船舶的操纵性要求严苛。“隆茂”号不仅航速快,能自行上滩,而且操纵灵活,受到川江航业界的欢迎。
(三)福州船政局及其造船技术成就1866 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专事造船。1867年在福州船政开办求是堂艺局,后来改称船政学堂。
1867 年12 月,福建船政局第一座船台竣工。1868 年1 月18 日,开工制造第一艘船舶,次年6 月10 日下水,该木壳轮船命名为“万年清”。该船船长23 丈8 尺,宽2 丈7 尺8 寸,吃水14 尺2 寸,排水量1370 吨,载重450吨。指示功率为150 马力,航速10 节。同年9 月,“万年清”北上试航,船中操驾及管理人员全用中国人。1870 年1 月,更有第二艘轮船“湄云”号建成试航,该船排水量550 吨,功率80 马力,航速9 节,配火炮5 尊。1872年4 月22 日,木壳巡洋舰“扬武”号比原计划提前半年下水。该船排水量1560 吨,功率250 马力,航速12 节。吨位和航速都有很大提高,显示了一定的技术水平。到1875 年的近10 年间,船政局兴建成兵船、商船15 艘,排水量合计17000 余吨。这批船虽属仿制的木壳轮船,质量上只达到西方的二三流水平,但却反映了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前进步伐。
1874 年,依照合同雇用的外国技匠期满,大部分辞退回国。船政学堂自己培养的学生则逐步走上生产岗位,促进了船政局向自造的阶段顺利过渡。1875 年,船政学堂制造专业学生吴德章、罗臻禄、游学诗、汪乔年等,献其自绘船身及机器图样,禀请自造。经过1 年制成,于1876 年3 月28 日下水。自己独立设计制造的蒸汽机船命名为“艺新”号,排水量245 吨,功率50马力, 航速9 节。汪乔年、吴德章于1876 年7 月10 日驾驶“艺新”号出洋试航,“船身坚固,轮机灵捷”。担任副监督的法国人德克碑认为:“中华多好手,制作驾驶均可放手自为。”①船政大臣沈葆桢对“艺新”号的成功给① 参见杨槱:《中国造船发展简史》,《中国造船工程学会1962 年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64 年版,第18—20 页。
① 参见陈道章:《马尾船政大事记》,福建省航海学会, 1986 年。
予很高评价,称之:“实为中华发创之始。”②自“艺新”号起,船政局进入了自主造船时期。
船政局在造船技术上,紧跟当时西方的技术进展。例如西方在1850 年开始盛行铁木混合结构船,也称铁肋船,船政局在1876 年就着手制造铁肋船。西方在1860 年开始盛行钢质船,船政局第一艘钢质船则始于1886 年③。在蒸汽机的选用和试制上也是这样。1876 年,船政局就曾向国外购买较新式的省煤的康邦轮机(pound engine)。康邦轮机,即复合式的多汽缸、蒸汽可多次膨胀的两缸或三缸蒸汽机,机器效率较高,功率也较大。
1877 年5 月,船政的第20 号船“威远”号下水,这是第一艘铁肋船,排水量1268 吨,功率750 马力,航速12 节。安装的正是购自英国的卧式康邦蒸汽机。
1878 年6 月,船政的第21 号船“超武”号下水,这是第二艘铁肋船,其排水量、功率和航速均与第20 号船相同。所有铁肋、铁梁、铁龙骨、斗鲸(首柱)及所配轮机,均系华工按图仿造,而且与购自外洋者如出一辙。1882 年,由船政学堂派遣去欧洲学习的留学生魏瀚、杨廉臣、李寿田等学成归国。由他们监造的我国历史上吨位最大、航速最高的铁肋巡海快船(即巡洋舰)“开济”号,于1883 年1 月下水。船长85 米,宽11。5 米,深8。1米,吃水5。85 米,排水量2200 吨,卧式康邦机2400 马力,航速15 节①。“开济”号的建成,表明中国在造船技术上与西方的差距在缩短。
“第一艘巡洋舰开济号拨归南洋水师后,得到两江总督左宗棠的重视,决定再定造两艘,是为二号快船与三号快船。”②第二号快船“镜清”号,大约用两年半时间建成。第三号快船“寰泰”号,用了35 个月时间。这三艘铁肋木壳巡洋舰的主尺度、结构和蒸汽机基本相同,惟镜清号、寰泰号设有具有减摇作用的舭龙骨,“日后船行愈稳而不簸”。
1886 年12 月7 日,在当时任福建军务大臣的左宗棠等人的促使下,我国第一艘钢质、钢甲巡洋舰“龙威”号开始安放龙骨,由魏瀚备料监造。1888年1 月29 日下水,1889 年5 月15 日建成。该舰长62。5 米,宽12。6 米,深6。8 米,吃水4。2 米,排水量2100 吨,双蒸汽机共2400 马力,航速14 节。配有260 毫米主炮1 门,120 毫米炮3 门,鱼雷发射管4 具。军舰前段装甲厚5 英寸,后段装甲6 英寸,机舱、炮台装甲厚8 英寸③。在编入北洋海军序列后改名为“平远”,是后来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的主力战舰之一。“龙威”号的建成,标志我国科技人员的造船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因而博得外国技术专家的称赞。
1884 年8 月,法国远东舰队闯进马江,挑起震惊中外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海战中船政局损失严重。1898 年的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发动政变,废除一切新政,拨给船政的款项被挪作京师部队的军费,给船政造成极大困难。1907 年6 月,清皇朝走向没落,顽固派控制船政局,陆军部咨令停造轮船。福州船政遭到内外反动派的扼杀。
② 参见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第162 页。
③ 参见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第202 页。
① 参见《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932 页。② 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第203 页。
③ 参见姜鸣编著:《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记(1860—1911)》,三联书店1994 年版,第304 页。福建船政局从1866 年开创到1907 年停造的40 年中,共造大小兵商轮船计44 艘。
中国其他各近代造船工厂还有:1873 年创办的广东军装机器局所属黄埔船局;1867 年成立的天津机器局(1880 年曾建造过一艘潜水艇);1880 年兴建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系当时北方最早、最大的造船中心);1890 年竣工的北洋水师旅顺船坞局(该局所筑大石船坞当时号称“东洋第一坞”);1898 年由俄国中东铁路公司所建的大连修造船场;1898 年由德国人所建的青岛水师工厂,1907 年改名为青岛造船厂(建有1。6 万吨浮船坞)。
航空(一)民间的航空活动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中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幻小说,接着是外国飞行家来中国作飞行表演。最著名的是法国的环龙。他于1911年1 月10 日携飞机来上海,从2 月到5 月进行了三次表演,观众达数万人,但不幸的是他在5 月6 日的飞行中,遇难身亡。
正是在这种国门洞开,航空知识传入的情况下,中国也出现了一批热爱航空,富于探索的航空先驱者。如谢缵泰、余焜和、冯如、谭根等都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