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阿难,同佛化机或能增道,莫测浅深,各以离惑,名清净也。得如是果,应当欢喜。此三相由,得果由法,法由人说。彼众欢喜,具兹三义。我于今日,虽面不□金容,而为妙智所被,又得闻此微妙观法。但未获果,是故阙于第三喜耳。
  ○ 丁二 回灵鹫阿难备述
  ○戊一 佛步空还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
  疏云:如来步空还山,为增物敬,奉顺其言,故现此变。钞云:前赴请时,从崛山没,于王宫出。今步虚空,还于崛山。二俱神用,所以前隐后显者,何也?前欲施化,化法未成,故但密往。今宣妙观,当机已益。欲使同遵此法,是故彰灼而还。
  ○戊二 阿难重述
  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钞云:王宫机悟,崛山未知。故遣重宣,普令信受。阿难所述,即是佛言。是以文云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理合同前三义。疏虽未明,可想而知。(完)
  ││据民国十八年大中书局石印本││
  





  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味疏
  ││光绪十九年癸巳夏五月在上海龙华寺作││

  原序
  详夫此经,由来无序。先哲以会解之序移置经端者,喜其文义周足,经旨炳然故也。夫以疏序为经序、可谓美善双尽矣。第序与经,时甚悬殊,是以笺释者寡。今夏予受沪上龙华之请,将欲敷演斯经。法众不下二千余指,然皆肤学居多,尚不谙字义句节,安求理趣。时同学有请以此序,裂句分章,?事训释,以便初机拾级临高之助。既不获辞,乃仿法华弘传意,为之编科列目,命笔疏通。原始要终,不日成帙。遂定名曰指味疏。意谓阅全经,犹餐大锅之膳。研是疏,如尝一指之味也。众皆合十称善。予曰:斯稿虽就,殊为草率。自知下里巴歌,未敢闻诸郢客。惟望诸君弗惮繁琐,必玩索而后得之,未始非供养海中之一滴耳。或谓初习教乘者流,既经义全疏,罔知底蕴,疏亦奚裨。予曰:是何言欤!岂不闻慧学者务期宿见,博问者,贵在先知。兹稿正为初心入手时,易得全经纲要。使关节一清,无致问桥之叹。亦安患为太早计耶!唯冀潜修上士,同志高人,先请熟读经文,然后安心观法。览斯疏而通会,忘言象以冥符。愿一旦常光显现,使根尘识消。则佛法身心,尚为余事。况此妄识依通,岂非剩语者哉。时
  光绪癸巳夏五端阳日台宗晚学卓三比丘谛闲搁笔故书

  原序 721
  释题 728
  ○甲一 释法题 728
  ○乙一 合释 728
  ○乙二 离释 726
  ○丙一 释别题 726
  ○丁一 释大佛顶 727
  ○丁二 释首楞严 729
  ○丙二 释通题 730
  ○甲二 列人题 731
  释文 731
  ○甲一 序一经大旨 731
  ○乙一 提全文纲要 731
  ○乙二 显一经独胜 735
  ○丙一 明佛兴所以 735
  ○丙二 明法化所以 736
  ○丙三 明独胜所以 737
  ○乙三 彰名义因果 738
  ○乙四 明理行性修 739
  ○丙一 明理行 739
  ○丙二 明性修 740
  ○甲二 序十轴文义 741
  ○乙一 序机感 741
  ○乙二 序教兴 742
  ○丙一 巧示缘起 742
  ○丙二 点示常心 743
  ○丙三 悬示定名 743
  ○乙三 显圆理 744
  ○丙一 细勘征心辨见为破妄显真 744
  ○丁一 序七处征心 744
  ○丁二 序十番辨见 745
  ○戊一 总标心见互显 745
  ○戊二 别列十番妙辨 746
  ○丙二 广列四科七大示全妄即真 750
  ○丁一 标列 750
  ○丁二 正示 751
  ○丙三 答执相难性融性相不二 752
  ○丁一 结起 752
  ○丁二 正融 753
  ○丙四 引迷真逐妄显妄本无因 754
  ○乙四 示圆行 755
  ○丙一 总标 755
  ○丙二 别释 755
  ○丁一 明二义决定为修行之要领 755
  ○丁二 定诸根优劣为正修之方便 756
  ○丁三 示双修显密为觉路之资粮 757
  ○乙五 明圆证 758
  ○丙一 总明位次浅深悬示未证而论证 758
  ○丙二 别示行门邪正预谈既修宜真修 759
  ○丁一 示邪行歧途 759
  ○丁二 示正修差别 760
  ○丙三 结归圆满菩提□论到家无新得 760
  ○乙六 结圆名 761
  ○丙一 结理行证三皆究竟 761
  ○丙二 结教行理三悉楞严 761
  ○甲三 判正宗科节 762
  ○乙一 正判科 762
  ○乙二 □显义 763
  ○丙一 示当分 764
  ○丙二 示跨节 764
  ○甲四 示藉教明心 765
  跋 767

  释题
  ○ 甲一 释法题
  ○ 乙一 合释
  此序以单法立题。只一法字,义含十双。谓教义、性修、事理、境智、止观、正助、行位、因果、体用、六即也。初言教义一双者:教、谓能诠,即经叙二字;义、谓所诠,即大等六字。此一是通义,九双是别义。二就所诠义中,言性修一双者:性、即大佛顶;修、即首楞严也。意欲令人悟大佛顶法,即心自性,始知从性起修故。三就修中言事理一双者:谓梵语首楞严,华言一切事毕竟坚固。今言事,即一切事;谓阴入处界也。理、即毕竟坚固,谓妙觉明体也。既知从性起修,必知全修在性故。四就事理中言境智一双者:谓上之事理皆可为境,依境修观,观名为智,以境发智,以智照境故。五就境智中言止观一双者:谓境是所观,智是能观:所观、即一境三谛;能观、即一心三观。亦即一心三止,亦名圆顿止观,以止观不二故。六就止观中言正助一双者:圆顿止观是正行,即二十五门是。如其理障惑强,止观功微,务须加持神咒,故有三七建坛。经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正助并行,收功弥速故。七就
  正助中言行位一双者:行有进趣之功,能趣、即三渐次;所趣、即五十五位,行必入位故。八就行位中言因果一双者:行位未极,总属因心;圆满菩提,方称果觉,因必彡果故。九就因果中言体用一双者:自行因果是体,化他因果为用,体必发用故。十就体用后言六即一双者:以自他俱有六即故:谓六、分因果之事殊;谓即、显凡圣之理等。明六义,不生上慢。明即义,不生退屈。约性约理,则知六而常即;言修言事,则知即而常六故。今言大佛顶者,非因非果之妙性也。首楞严者,通因彻果之妙修也。是故出世行人,先须悟大佛顶理。了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然后于阴入处界等诸法,随拈一法,无非即空即假即中圆三谛理,皆得为所观境。依境修观,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亦名一心三止。照真谛理,即空观。照俗谛理,即假观。照中谛理,即中观。空观,即体真止。假观,即方便随缘止。中观,即息二边分别止。又三止,即空观。三观,即假观。止观不二,即中观。在因曰止观,在果曰定慧。止观功成,即名首楞严王妙三摩提。以此为因,即名如来密因。修此一行,具足菩萨万行。大佛顶是所庄严,首楞严为能庄严。能所不二,为妙庄严。故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具诠诸义,即名经。悬述纲要,名为序也。合释竟。
  ○ 乙二 离释
  ○ 丙一 释别题
  ○丁一 释大佛顶
  大佛顶三字,事释、理释、古今疏解,不啻盈栋,兹不暇录,今直就一切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发明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实无方隅,亦无分剂。是故不在内、外、中间。无有前后,并无时劫,是故不属过、现、未来。然此心非一切法,一切法不能收摄。而此心即一切法,一切法莫可逃遁。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得已强名曰大。非对小言大,以对小言大,则大有分量,非真大故。亦非先小后大,以先小后大,则大有始终,非本大故。要之十方无尽,三际莫穷,故言曰大。大有三义:一、离过绝非义,即体大。二、竖穷横□义,即相大。三、具足恒沙义,即用大。以吾人现前一念之心,灵明不昧,了了常知,故名曰佛。佛者,觉也。觉有三义:一、圆明独照义,即自觉。二、随缘照了义,即觉他。三、彻照心源义,即满觉。以吾人现前一念之心,量绝边涯,体尊无极,故名为顶。顶有三义:一、最尊义,一切诸法莫可比拟故。二、不可见义,四过咸离,百非俱绝故。三、放光现化义,随缘普应,不染诸尘故。一字具三,三三具九。若细分之,义应无量。无量妙义,唯是一心,故言一心为大佛顶。乃众生之性德,为当经之正体,仍□为一切诸大乘经之体。以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皆是称性之谈。故曰佛说上下法,唯是一心作。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波旬说。复次,若能悟斯大佛顶义,便能□达全经妙义。兹不避繁文,撮其枢要,?为点示。经初阿难请妙奢摩它、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悟大义,是禅那之方便。悟佛义,是奢摩之方便。悟顶义,是三摩之方便。又体大,是禅那之方便。相大,是奢摩之方便。用大,是三摩之方便。又奢摩,是自觉。三摩,是觉他。禅那,是满觉。又禅那,是最尊。奢摩,是不可见。三摩,是放光现化。又三即一,是奢摩。一即三,是三摩。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是禅那。又即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性明,是奢摩,即相大。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