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行者前,赞叹称名念佛功德,能令诸罪消灭,具见念佛不可思议。三作是下,明往生。四经七下,明后益,此品莲华,须经四十九日才开。从是以后,闻二大士说甚深法。闻已信解,即发无上道心。须经十小劫后,得证欢喜地位。三末句结。
  ○子二 下品中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初标。二或有下,释。此品行人,有道俗二类:俗人或毁五戒八戒,比丘或犯具足大戒。如此二类,皆是不智愚人。言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者,钞云:所盗之物,不出四种常住:一常住常住。谓众僧厨库,寺舍众具,华果树木,田园仆畜等。以体通十方,不可分用故。二十方常住。如僧家供僧常食,体通十方,唯局本处。三现前现前。谓僧得之物。四十方现前。如亡五众轻物。若未羯磨,从十方僧得罪。已羯磨者,望现前僧得罪,则属第三现前现前。盗前二种,名偷僧祇物。盗后二种,名现前僧物。不净说法者,但求名利,非宏法利生也。无有惭愧者,屏处为恶,不□于天。显露作恶,不愧于人。有如是恶因,必招泥□苦报,故云应堕地狱。不意到命终时,宿生善因缘熟,适值苦具至时,遇善知识,为其赞说弥陀功德。十力威猛,光明神用,无量无边。开示五阴色身苦恼,当生厌离。五分法身快乐,急应欣慕。行者闻已除罪,化热恼为清凉,是为往生之胜因也。二吹诸下,明值缘。承上胜因,复感天华随风而下,华上复有化佛菩萨,接引行人。诚所谓恶因缘,转为好因缘也。三如一下,明往生。转念之顷,即生宝池莲胎之中。四经于下,明后益。此品时长,须经六大劫,才得华开。莲华开后,闻二大士慈音安慰,又闻大乘甚深经典。闻法开解,即发无上菩提道心。三末句结。
  ○子三 下品下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初标。二或有下,释。初六行,明生因。言五逆十恶具诸不善者,则毁坏三宝;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杀害父母等;无所不为,故言具也。既有如是极重恶因,势必堕于阿鼻地狱,出苦无期。此界坏时,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从地狱出,复堕饿鬼。饿鬼毕已,复投畜生。故云经历恶道,受苦无穷。不料于无量劫前,值佛闻法,种过善根。但有闻思,未曾修习。后为烦恼覆障,竟被沉埋。直至垂终,为苦逼出。得遇善知识,安慰其心。先为说法,启其心智。后令念佛,教以往生。孰知其人,为苦所逼,心念慞惶,不暇念佛。知识别资一路,以投其心。所以者何?夫贪生怕死,人所同情。所以教念无量寿佛,顺其贪生之情也。应病与药,服必见效。彼人闻之,随口便念,即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一气十称。灭除重罪,往生因成。疏云:称佛十念,善心相续。或一念成就,即得往生。以念佛灭除罪障故,即以念佛为胜缘也。若不如此者,云何得往生也。钞云:此猛利心,从二缘发。一值善友;二为苦逼;心怖恶道,耳听佛名。是故牢强,至诚称念。既境胜心猛,故时少功多,能超百年悠悠愿力。若此二缘,猛心不发,此人乃是合堕地狱也。二命终下,明值缘。三如一下,明往生。四于莲下,明后益。此品尤其长也,须经十二大劫,莲华方开。华开障净,如云散天晴。闻二大士,广说妙法。言诸法实相者,即是指无明为妙明,悟妄觉为真觉。明诸法当体即实相,既即实相,亦即实性,实体,实力,乃至本末究竟等也。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非虚语也。是故应时即发菩提心矣。三末一行结。
  ○ 丁三 结胜益
  ○戊一 夫人道悟无生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
  钞云:豁然大悟逮无生忍者,以凡夫心,闻十六观。即闻即修,顿入圆住。盖由了知依正应色,即报即法,非纵非横,三一融妙。全心作佛,全心是佛。能所既亡,思议泯绝。三德秘藏,当念顿开,是故名为豁然大悟。悟通观行,及相似位。是故特云逮无生忍,显此大悟,的在分真。若十六观非妙宗者,岂令当机顿入圆位。结益显此观门,非偏非渐,信不可用事相销文。
  ○戊二 侍女发菩提心
  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钞云:经文但言发无上正等觉心,是何位耶?经示夫人无生忍后别云发心,验非真发。净名疏云:菩萨柔顺忍,方有发义。故多约相似,明发心位。名字观行,亦有发义。去无生远,故不得论。
  ○丙三 流通分
  金光明疏云:流名下澍。通名不壅。欲使正法之水,从今以注。当圣教筌□,不壅于来世。是故此下,举名举益,劝人修习。若不尔,安令法水下澍不壅。分文为二:
  ○ 丁一 于王宫佛自嘱劝
  ○ 戊一 列名教持
  ○己一 阿难问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疏云:上来所说,言义非一。当于何义,而名此经?钞云:经文别示三种净业,十六妙观,未审以何为总目。此请经名也。此法下,问持法。
  ○己二 如来答
  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
  钞云:观之一字,心观妙宗也。极乐三圣,实相圆体也。此从体与宗以立名,净除业障,极至五逆。生诸佛前,该于九品。此名从用。总此三义,即是释名。四者既圆,即当教相。故示二名,五章意足。信今释题,冥符佛旨,此答前问也。汝当下,答后问。钞云:无令忘失,即是念心。念心,能成欲等四法。良以欲、进、巧慧、一心。若其忘失,皆不成就。佛令不忘,则具五法。受持之功,于兹尽矣。
  ○ 戊二 举益劝修
  ○己一 明生善灭恶
  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钞云:能见弥陀,及二菩萨,真法之身,生善极也。以深比浅,何善不生,此明生善益也。若善下,明灭恶。故云但闻名,灭无量罪。举劣况胜,何恶不灭,故云何况忆念。前无忘失,亦是忆念。前属方便,今是正修。名同义异,善须分别。
  ○己二 明身胜友胜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言人中分陀利华,即白莲华也。涅槃云:水生华中,分陀利最为第一。显修圆观,超余一切修道之人,此明身胜也。观世下,明友胜。钞云:二圣本修圆念佛定,今为补处。行者今修亦是此定。位虽高下,所修法同,故可为友。其犹世人道术之交,岂分贵贱。
  ○己三 明得果超行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钞云:事相解释。谓菩提树下,坐金刚台。此处成佛,名为道场也。然事本表理,今观本性弥陀觉体,此体即是所坐道场,所生佛家。理一义异,名场名家。此理为场,坐必得果。此理为家,生必起行。果即分果,行即真修。此观本期分证之果,无功用行。欲以病行,及婴儿行,度众生故。修念佛观,求生净土。生彼速获,故云当坐。
  ○戊三 结名付嘱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言好持是语,好、妙也。钞云:佛既嘱好持,宜以不纵不横,绝思绝议心力,而受持之,方不辜佛嘱。既能受持别文章句,是故即是持经总名。上以三一融妙释者,意在于此。此寄阿难,嘱今人也。
  ○戊四 众闻欢喜
  佛说此语时,尊者目□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疏云:以三义故喜。钞云:一遇人,二闻法,三得果。文出大论,义归此经。人既是佛,佛必具四无碍智。说观佛法,离于错谬,故言人清净。今遇此人,宁不欢喜。法是观法、一十六门,曲尽其妙。能令凡心,入深三昧离虚妄故,名为清净。闻如是法,自当欢喜。果即修观,克获之果。韦提希等随闻即修,登分真果。侍女诸天,得相似果。目连阿难,同佛化机或能增道,莫测浅深,各以离惑,名清净也。得如是果,应当欢喜。此三相由,得果由法,法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