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故。亦可希冀往生。但不能保任此事也。若仅谓信愿虽具。行门唯早晚课念拜。临终恐不济事。故张巡抚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欲出娑婆除必尽。次公明论许重宣。尔云日间办公。未免散乱。是必然之势。况于司法庭上。种种境缘。皆于修净业。敌体乖违。是不待言。既未能脱离此境。只好假之作助道因缘。若有横顽凶霸等事。当以恻隐之心。而怜悯之。于此浊世界。起厌离心。并发愿云。愿我早生极乐。速返娑婆。度此人等。免作殃累。如是不但不起嗔心。而净土之愿。于此益坚。匪唯不堕修罗。而且依之助道。于汝意云何。不怕念起。但怕觉迟。设忘觉察。忽起嗔心之时。宜蓦鼻拽来。即当默持佛号。如红炉点雪。日照霜林。其霜雪安敢来凑泊乎哉。肃此拜候净安。
 老人手示(七月十八日)
复王式猷居士书
  式猷居士慧鉴。读二来函。领悉一是。他人所谓佛学精华渊微妙境。初学难知。未尽然也。且夫精华妙境。不外吾人一念。实不难知。先须了达一切唯识。识即是心。迷心成识。达识即心。如水成波。了波即水。足见一切法。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也。既达唯心。心固唯心。境亦唯心。随拈一法。无不唯心。心本自妙。唯心所现之境。宁得不妙。故知一切法皆是妙境。无一境不可修止观也。如是则知境境咸具三谛。依境立心。心心皆具三观。故知无一念不即空即假即中也。所以修止观法。唯重观心者。以心为境。最亲切故。且观心一法。须知有二。一唯识观。此事观也。二实相观。此理观也。此二观下手稍异。从理下手。则唯达法性。法性者。诸法实相也。直观一念本寂。具足三千。不推四运。所以云唯达法性。更无余途。从事下手。则专照起心。四性叵得。谓用自他共离。四性。推检四运起心。毕竟不可得。所以(云专)照等也。亦名本末相映。事理不二。观于内心。二观既尔。观于外境。二观亦然。此皆列祖传心之要。非从臆说也。然则观局于事。四性推检。通于理事。即理观。亦观起心。但下手处制纵不同耳。四运是所观。四性是能观。本指理观。末指事观。二种能观。皆是一心。二种所观。莫非三谛。所以云。本末相映也。随修一观。必含二义。如修理观者。虽云但观理具。须知全修在性。即善修实相观也。修事观者。虽观能照十界之心。须知全性成修。即是善修唯识观也。若要精修止观。无论事修理修。俱须万缘放下。始能成办。今子正当求学之时。何暇修此。只好先从方便入手。庶免泣岐之叹。原夫止观者。禅也。念佛者净也。兹当示以禅净双修之法。最简易。最直捷也。日间研究法相。夜间拨冗禅净双修。先须信得西方极乐世界。是我唯心。彼世界中有佛号阿弥陀。即我自性。次须以恳切心真实发愿。愿我临终。往生极乐世界。面见弥陀。于是早晚定一句钟自修功课。一心称念彼佛名号。当念佛时。一心湛寂。不起别想。即是止。六字分明。不容间杂。即是观。课毕发愿回向。(仪规另纸)日间学法相。开圆解。目也。早晚修禅净。建妙行。足也。解行兼资。目足并运。不患不达最高目的地。有志于道者。宜注意焉。并候百益。
复单显觉居士书
  显觉居士慧照。今日由观宗寺转来手书。得悉 令尊翁咯血两次。现今又患风湿重症。定蒙佛慈加庇。断不致一卧而不起也。吾徒以孝思心。筹备寿衣。为之冲喜。理所当然。原为身后事。老翁虽受优婆塞戒。仍是在家居士。不必效僧家坐化情形。直须依在家居士办法。如在夏时。内外衣服。宜作夏布。内穿短衫。依次中衫。或大衫。外穿海青。当此冬季时候。随冬时衣服。概以棉布。不必用绸绢也。以绸绢是伤生之物。穿之无益。律云。害物伤慈。非所应也。冬时衣服。小棉袄大棉袄足矣。外罩大衫海青。长短随其身量。居士僧装。亦无妨碍。惟衣具不须披展。俟其卧后。放在胸上。纳入材中。七七丧事。俱宜用素。万不可兼带一些荤腥。有妨净业。不可不知。老翁近年来崇信佛教。宏通大乘。从其感化者。何止千万。决不止一了便了也。万一不起。无论老幼尊卑。万勿哭泣。教以厉声念佛。助之往生。其功德非可以笔舌形容也。自利利他。切嘱切嘱肃此奉复。并候
阖第安乐
致罗忍慈居士函
  忍慈居士如晤。身虽南北。心则不间丝毫。故如面晤也。宝师来携到盛施珍香一匣。感谢奚如。尝闻宝师云。昔年北京讲经会。两次俱有居士在座。山野老昏。今竟忆不起毗耶丈室。天女散花形容也。愧甚愧甚。兹读宝师函。欣悉居士为法忱殷。度生念切。翻印行愿品疏一千部。分散粤中净信仁人。可谓效普贤大士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菩萨宏谟。可以复见于今日矣。钦佩钦佩。须知弥陀万德洪名。具有三身四智。吾人称念洪名。即是以名召德。故曰举其名也。则众德而俱备。专持此号。统百行而无遗。果能老实念佛。则心即佛。佛即心。念至心佛双亡。而往生如操左券矣。肃此敬候
佛安
  老头陀谛闲谨肃(六月二十三日)
覆王宗梁居士书
  式猷居士慧鉴。接读手书。喜不忍释。子之志。可为宗教之梁材。夫法相之学。为法门之要务。当兹青年志士。不可以不先进。子称最喜之学。并未勉强。诚亦宿习使然。既入高门。自当竭力勉进。幸勿二岐。承问止观要旨。乞示畅谈。我本自愧老拙。无能详示。以子来意既殷。又不敢不示。勉力随分。略为述之。详夫止观者。明静之义也。言明静犹属义相。体即一心。言一心。非指缘虑识心。直指寂照真心。真心本寂故言静。本照故言明。言寂照真心。是吾人本具。即指现前一念之心性。祗此心性。论竖上无首相。下无尾相。论横左无边相。右无涯相。论过未。无初后之可言。论现在。无方位之可指。言当处。无前无后。言当念。不灭不生。此直指止观之大体也。如是而已。惟属于性德。不关于修。盖天然性德。本具三谛曰真曰俗曰中。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中谛者。统一切法。举一即含三。非前后也。言三即是一。非并别也。非定一。而可说三也。非定三。而可说一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言三惑曰见思、曰尘沙、曰无明。故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言空寂即真谛也。言化导即俗谛也。言法性即中谛也。曰翳曰障曰阻。是三惑之妄想也。曰见思、曰尘沙、曰无明。是三惑之假名也。然兹三惑。乃体上之虚妄也。若论真如界内。原无生佛之名。平等会中。那有自他之相。但以吾人妄想。不自证得。莫之能返也。由是故上祖立乎止观。合之唯一。开之成三。曰体真止。即空观。曰方便随缘止。即假观。曰息二边分别止。即中观。依止观修。任运破惑。修体真止空观。破见思惑。修随缘止假观。破尘沙惑。修息边止中观。破无明惑。见思惑破。证一切智。成般若德。尘沙惑破。证道种智。成解脱德。无明惑破。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然兹三惑三谛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曰破曰显曰证成。非异时也。天然之性。本具修中诸法之相。然此三谛。性之自尔。迷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谛显。即能证智。证智即成德。从因至果。在于一心。非渐修也。说似次第。理无次第。未敢言述止观之旨。唯提挈纲领而已矣。并请研安百益。
为西湖水族乞命致杭省长署函
  敬启者。报载杭州公团提议。标卖西湖之鱼。拟援助沪上五卅惨案费用。读悉之下。骇异万分。西湖自宋代以来。素为放生之池。前年有人提议捕卖。曾经各地慈善团体函请保全。特蒙钧署俯允有案。此次该公团提议。其理由谓款可援助沪案之用。使湖水清洁。可供饮料等语。查援助沪案。本出爱护同胞热忱。理合作道德之补救。今意欲使湖中悠游之水族。因此同受宰割之惨苦施此大不仁之手段。不惟违反千余年慈善之宏功。适足以加重恶因。滋长祸患。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如谓蓄鱼之多。致湖水不洁。有碍卫生。此错怪也。请观里西湖清涟寺玉泉之池。深不过数尺。纵横不过数丈耳。所蓄之鱼。奚啻千万。从未见有污浊之者。至于湖水不洁。实由马路筑成阴沟。污水流入之故。前清旗城时原无阴沟可通。自民国改造新市场人稠密。市肆如林。洗濯腥秽。皆入湖中。欲使不浊。其可得乎。又说有小舟游行。因鱼而生危险之事。更属凭空臆断。惑人听闻。夙仰钧座。慈悲恻隐。胞与为怀。尚祈为亿万生灵。全其躯命。则浙省夙号安全佛化之地。不致启杀机而种恶果。倘蒙慈光普照。功德之大。非笔舌所能尽述也。专肃上呈敬颂勋安。
致杭州督办函
  敬奉福音。仰见钧座。潜心内典。融通孔佛仁慈一贯之旨。如以甘露见洒。顿使五内清凉。踊跃之怀。非言可喻。窃思西湖自钱王ぇ作放生池后。历经永明莲池等先德。说法放生。载诸志乘。壬戌秋。省中建设祈祷大会。承军民官长。召闲主讲护国仁王般若。至圆满日。按例放生。万人共□。并承禁止渔捕。永为定例。是以次年有人提议捕卖。经各善团。函请保全。渥蒙钧署俯允有案也。如谓鱼族孳生既蕃。日益长大。湖水腥秽。归罪于鱼。此中曲判。何忍缄默。为此就引近玉泉寺之放生池。水少鱼多。从未见有污浊之者。以证湖水不洁。并非鱼多有以致之也。又绍兴东湖。较西湖之大。不及千分之一。湖中放生之鱼。既多且大。其最大者。概有一二百斤之谱。似此大鱼之多。从未见有湖水浊者。此可证者二也。同时接奉省长复示。云查此案报载卖鱼一节。本公署未据呈请有案。报载之说。当不足凭。诵悉之余。不胜忻慰。伏惟钧座襟包星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