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怠=裱孕浴T蛭镂锞咦恪2患湮耷椤N崛怂圆荒苡谧孕灾械么笫苡谜摺S捎谧畛跻荒畈痪酢2恢咳缓慵拧L遄匀缛纭S墒侵鹜哉妗5叩沽髯K嫦嗥鹈稹R攀П菊妗H缛嗣月贰M羌蚁纭6樵诰<于逯小Hビ秩ゲ坏谩;赜只夭坏谩;毯Щ璨Z。自无主张。便无出头之日也。经云。如婴儿失母。此喻最极亲切也。是故十方如来。出现于世。无非要人返妄归真。历代祖师。大意西来。先须教人明心见性。就是前辈诸祖。以学者根钝。无可用心。教人看一话头。乃不得已之苦衷也。如明之天奇毒'诸祖。因学人念佛不契。故教他看一个念佛是谁。何啻长夜达旦。惟前天台山国清寺宝林珍祖。直教人看个讲话是谁。直下的微微一照。于复性功夫。其下手用心。最亲切也。从此抱住一个话头。于行住坐卧之间。语默动静之际。蓦直参去。不容思量分别。久久自然有大好消息也。如其不能从禅宗入者。反不如老实念佛。即以一句弥陀为本参话头。所谓是心念佛。是心是佛。何必将〇盂添柄。头上安头乎。功夫做到相应之时。虽无何等境界。但觉湛湛寂寂。历历明明。不相应之时。便浑浑噩噩。扰扰昏昏。故于用心之时。莫管他相应与否。只要蓦直做去。久久自然动止而静。昏息自明。静即是寂。明即是照。即寂即照。即照即寂。寂照、性之体也。静明、体之德也。真实念佛。与参禅无异。是故念佛也须要一句佛号。蕴在念中。提起佛号。蓦直念去。其得力处与参禅一致。不过参禅要发疑情。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若不发起疑情。有何利益。反不如老实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忆佛念佛。必定见佛。有如是因感如是果。此千古不易之铁案也。须知心性当体圆明。本无生灭。佛心生心。原无二心。既得相应之后。始知不论有情无情。有相无相。各具圆觉。同证圆觉。同证妙明。各具妙明。说个本来面目也不希奇不过常见之青山绿水耳。有何奇特可言哉。是故心性即教中所谓天然性德。性德者三谛是也。真谛者泯一切法。故一尘不立。俗谛者立一切法。故万象全彰。中谛者统一切法。故无法不赅。举一即三。言三即一。三一一三。非前后也。情与非情。莫不具足。非造作之所得也。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是故大觉慈尊。立三观。破三惑。显三谛。证三身。成三德。此破惑证真之功。即西来大意。亦不外乎此。心性具足。乃众生本有之功德力。先须悟此为修净业者最要之枢机也。二弥陀宏愿力者。以众生之能感心性。虽未坚固勇决。只要每日发愿。日日无间。依己之心性。所发净愿为能感。以弥陀称性大愿为能应。然弥陀乃众生心内之弥陀。众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众生能发往生之愿。与弥陀本愿相应。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慈善根力。自然感应道交也。
  三持名奇勋力者。以众生现前一念心性。念彼弥陀万德洪名。能念心性是因。所念洪名是果。因赅果海。果澈因源。所以众生之心性。即弥陀之心性也。如是则因果不二。心性一如。能如是念佛。而不往生者。吾不信也。会三力于一时。收成功于一念。临终接引。直往西方。岂不妙乎。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若信真愿切。临终一念相应。即往生矣。否则。纵将名号持到一心不乱。如银墙铁壁相似。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亦无得生之理。何以故。信不真。愿不切。则与佛本愿。不相符故。所以信愿持名。为出生死者第一要务。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普愿大众。一心念佛。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慧能断烦恼。烦恼为生死因。生死为烦恼果。从因结果。果又生因。世世生生。轮回不息。若不依佛法用功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则轮回不绝。出苦无期矣。夫出苦之要有二法门。一者仗自力。二者仗佛力。以自力弱。故欲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千难万难。若烦恼有一丝未断。则生死便不能全出。是以古往今来。明人达士。精修净业。求生净土。以净土法门。全仗弥陀愿力接引。容易往生。既得往生。便永不退转。则轮回永息。圣果可阶。夫净土法门。唯以信愿持名念佛。最为稳当。最极简易。至圆至顿。圆则三根普被。顿则数载成功。此我本师澈底悲心。胜异方便。弥陀大悲愿力。摄受众生。汝辈若肯信得真愿得切。十人念佛十人往生。千百万亿。亦复如是。佛之慈航。无一而不普渡者也。有志出生死者。宜努力而毋忽。
开示妙暄师
  夫禀质坤伦。欲作弘法之器。非曰不可。不易成也。当今之世。大法陵夷。欲挽既倒狂澜。固非易易。时至于此。法弱魔强。反不若作自度之器。恳切发愿求生西方。得一生取办了脱生死为稳当。也不过数十年时间耳。既得生西。见佛闻法。得忍已后。乘大愿船。回渡苦海。普度有缘。未为迟也。吾恐尔专心念佛。初心人久久自生厌怠。即此一句佛号。不能净念相继。当此之时。又将奈何。吾所以特别示尔一种细心用功法门。尔宜留意。夫念佛者。能念是灵知之心。所念是无知之名。心属智。名属境。其实境属心生。离心无境。心因境生。离境无心。心境本不相离。但是初发心人。不达心境不二之道。是以心是心。境是境。心境角立。理事分张。故于念佛用心。不能顿成受用。便起厌怠之心也。倘遇到此厌心起时。乃将佛号放下。用细心观察。凝神寂虑。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当尔之时。正好用功。且道作么用呢。夫以知知佛。此非无缘知。如手执如意。无非如意手。若以知知知。亦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无不拳手。既不知知佛。亦不知知知。不可谓无知。自性了然故。非同于木石。如手不执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谓无手。自手安然故。不同于兔角。若论初心人得益之处。夫以知知佛。佛在知亦在。若以知知知。知知则离佛。佛离知犹在。起知知于知。后知名生时。前知早已灭。二知既不并。但得前知灭。灭处为知境。能所俱非真。前之灭。灭引知。后之知。知续灭。生灭相续。自是轮回之道。今言知者。不须知知。但知而已。则前不接灭。后不引起。前后不续。中间自孤。唯此自孤之一念。灵灵不昧。寂照同时。此是初心人得益时。休怕落空。心身安然。有念起时。佛号重提。念念执持。心心是佛。此是最上之法门也。尔其志之。毋忽。
开示念佛紧要语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未得其诀耳。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欤。死之一字在念头。则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名利势豪。向此处俱用不着。见闻知解。到此却使不行。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此时不入净土。恐入驴胎。纵无恶业。亦不免人道往还。即有善因。其争奈天福易尽。莫云自有主宰。业果所牵。诚难回避。莫道本无生死。识心未尽。总属轮回。莫视此事为缓。明日之事。今日不知。莫将此为轻。错过此身。沉沦永劫。视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于一切时。总作归命终时。则时时皆念佛之时。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切心。斯生净土。须下死工夫。才成净业。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此乃往生之要关。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示守楞关师
  昔南岳思大祖师。因自觉病势甚重。通身放下。放到水穷山尽之时。体究病的来处。了不可得。乃自问曰。病从何生。良久曰。病从业生。进问曰。业从何生。曰。业从妄生。曰。妄从何生。曰。妄从心生。曰。心从何生。曰。心本无生。如是体究。久之忽然大悟。即证无生。断见思惑。得六根清净位。为台宗第三祖。尔苟能如是体究。是为无上法药。则身心二病。俱能脱落。则病魔扫□绝迹矣。如或未然。当知四大假合之身。是为众苦之聚。故曰。有身则苦生。无身则苦灭。尔既发心闭关。宜万缘放下。即今有此四大色身。病痛苦恼。皆所不免。况今夏酷热异常。暑气袭身。到秋间势必发出。乃任运所使然也。宜耐烦容纳。切勿性急。又复应知。病是死因。宜生欢喜。何以故。设使从因趋果。仗此一病。即可以离苦得乐也。我娑婆世界。上天下地。无处不苦。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尔出家几十年。抱定以生西方为宗趣。今因病而脱苦。则千幸万幸也。宁不欢喜乎。从此将一切妄想。都要放下。单单抱住生西方一个念头。莫管他死之与否。尔只咬定阿弥陀佛四字。保尔得大自在。尔其志之。毋忘我嘱。切记切记。
示复无锡杨居士
  天台智者圣祖云。理具三千。故有事造三千。若无事造。焉知理具。须事理圆融。达理事不二。万不执一而废一也。莲祖云。着事而迷理。类童蒙读古圣之书。执理而废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券。杨君两项问词。俱从理想发现。若执之为是。大似贫士获豪券也。先答第一项云。君所建心庵者。试问能建者是谁人。所建者是何物。若云。能建所建。俱是尔心。心本现成。何须建得。若用建得。即事造也。若用事造。何得应念便成。若从事造庵。应念即成。无有是处。古德云。三世诸佛。被老僧一口吞尽。尔向何处承事供养。而况所想之庵。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八方无壁障。四面又无门。又道设种种花香音乐。供养三世无面孔佛菩萨。此等空谈。害多利少。将来成一豁达空导师。教人献心香。供心佛。执性废修。着理迷事。众生作恶者无罪。行善者徒劳。永嘉大师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佛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