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果报第七 201
 显果报第七之余 268
 出地狱第八 284
 解冤释结第九 313
 解怨释结第九之余 355
 自庆第十 412
 警缘三宝第十一 420
 忏主谢大众第十二 425
流通分 427
 总发大愿第十三 427
 奉为天道礼佛第十四 437
 奉为诸仙礼佛第十五 446
 奉为梵王等礼佛第十六 452
 奉为阿修罗道一切善神礼佛第十七 456
 奉为龙王礼佛第十八 459
 奉为魔王礼佛第十九 462
 奉为国王人道礼佛第二十 464
 奉为诸王王子礼佛第二十一 470
 奉为父母礼佛第二十二 472
 奉为过去父母礼佛第二十三 476
 奉为师长礼佛第二十四 480
 为十方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五 484
 为十方过去比丘比丘尼礼佛第二十六 486
 为阿鼻地狱礼佛第二十七 490
 为灰河铁丸等地狱礼佛第二十八 497
 为饮铜炭坑等地狱礼佛第二十九 499
 为刀兵铜釜等地狱礼佛第三十 501
 为火城刀山等地狱礼佛第三十一 503
 为饿鬼道礼佛第三十二 505
 为畜生道礼佛第三十三 507
 为六道发愿第三十四 508
 警念无常第三十五 514
 为执劳运力礼佛第三十六 520
 发回向第三十七 526
 菩萨回向法第三十八 532
 发愿第三十九 540
 嘱累第四十 578
 
  
  
  
  
  
  
  
  
  
  
  
  
  
  
  
  
  忏序
  此忏者,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后数月,帝常追悼之。昼则忽忽不乐,宵乃耿耿不寐。居寝殿,闻外有骚之声。视之,乃见一蟒,盘□殿上。a睛呀口,以向于帝。帝大惊骇,无所逃遁。不得已,蹶然而起,谓蛇曰:朕宫殿严警,非尔蛇类所生之处。必其妖孽,欲祟朕耶?蛇为人语,启帝曰:蟒则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妒六宫,其性惨毒。怒一发,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以是罪,谪为蟒耳。无饮食可实口,无窟穴可庇身。饥窘困迫,力不自胜。又一鳞甲,则有多虫,□啮肌肉,痛苦甚剧,若加锥刀。为蟒非常蛇,亦复变化而至,不以皇居深重为阻耳。感帝平昔眷妾之厚,故托丑形骸陈露于帝,祈一功德,以见拯拔也!帝闻之,呜呼感激!既而求蟒,遂不复见。帝明日,大集沙门于殿庭,宣其由,问善之最,以赎其苦。志公对曰:须礼佛忏涤悃栎方可!帝乃然其言。搜索佛经,录佛名号。兼亲抒睿思,洒圣翰,撰悔文,共成十卷。皆采净住语,削去闲词,为其忏谢。又一日,闻宫室内,异香馥郁,良久转美,初不知所从来。帝因仰视,乃见一天人,容仪端丽,谓帝曰:此则蟒后身也!蒙帝功德,已得生□利天。今呈本身以为明验也。殷勤致谢。言讫不见。自梁迄今,已千余年,得此忏本,虔敬礼忏。所为所祈者,皆有阴骘感应。犹恐厥事闇然未彰,辄以粗记,用达诸耳目云!
  光绪十五年冬十一月金陵刻经处重刊
  录序
  吾人之心,体本明净。山无明故,烦惑遂生。烦惑既生,便成昏浊。而明净之体,遂为隐没,实未尝减损一丝毫也。欲令复本还元,非竭诚尽敬,恭对三宝,忏悔业障不可。诸大乘经,具有令忏悔之文。随人所宗,述为忏法,如法华、光明、净土、大悲等。此之忏法,详于披陈罪相者,以梁武帝为度元配郗氏夫人,堕于蟒蛇之苦。兼欲一切人民,同沾法利,特请志公。并诸高僧,检阅经文,述为忏法。帝亦时运睿笔,发挥意致。惜帝未悉净土法门,故于述成之时,郗氏特现天人妙庄严身,而为致谢,使帝详知净宗。则其夫人,当必仗佛慈力,往生西方。高预海会,登不退地。又何得资此大法大心,竟以生天结局哉!后之礼忏者,悉当注意于回向往生,方获究竟实益。此忏以大菩提心为本,从兹竭诚尽敬,外慕诸圣,披陈罪咎,内重己灵。故得生佛心融,感应道交,消除历劫之罪垢,开发本具之心光。其为利益,莫能具宣。文虽浅显,校比台宗,注重理观。不详披陈罪相诸忏,为能普被三根也。自昔以来,未有讲与注者。盖以文义显豁,无须讲注。须知法无浅深,唯取利人。律无玄义,以道宣律师之上根利智,尚须二十次听讲。及其为注,则不厌其详,何独于此法而忽之。观宗谛公,以时当末法,人多不知自省。遂致所行与所学相悖,因发心讲演。以期人各主敬存诚,洗心涤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学行相顾,必期自立于无过之地而后已。方子远凡,宿具灵根,虽出富室,颇好清修。每耹妙义,悉能领会。此次听讲,随为记录。又经宝静、诚一、常静,三师为之辅弼,遂得成帙。其父母同预讲筵,躬为缮写,可谓见其子即知其父母,非是父母不生是子也。方子欲排印,祈余作序,余惟修行之要,敬为第一。人能主敬存诚,则一切凡情,无由而起。本具圣智,自然发现。凡一切人我是非,无明贡高,以及懒惰懈怠,因循委靡之习气,皆悉消灭。而I恭对三宝,披陈往罪。则惭愧恐惧之心,希圣希贤之念,如饥如渴,油然而生。上慕诸圣,下重己灵。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圆证三觉?我何以久轮六道?从兹改往修来,返迷归悟。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厕,直下取出,屡次洗濯,俾复本净,待至净极,则悬之高幢,必能随意雨宝。此种大事因缘,若不发挥若文若义之意致,则或有不得实益者,此随闻录之所宜普□流通也。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缘起
  佛法言常住,未始离乎世相迁流,以不变常随缘故;虽不离于世相迁流,而究竟依然自如,以随缘常不变故。自 释尊鹤林晦迹,诸祖继兴,所以传持此道,东流震旦,逮于今,二千年而不坠者,实赖历朝,圣主贤臣,夙禀佛嘱,常为崇事之力也。若夫众生八识田中,本有十界种子,名为理具三千。但以习气内熏,随缘造业,循业发现,乃成十界圣凡苦乐果报,是为事造三千。只此两重三千,同居吾人一念心性。明于此,便知尽虚空界,一切圣凡,即吾人心内之生佛也。亦即一切诸佛心内之生佛也。亦即一切众生心内之生佛也。佛心生心,平等无二。皆□无初后,横绝边涯。以诸佛心内众生,由理具三千,故能感。众生心内诸佛,由三千理满,故能应。故得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矣!夫修多罗,教经也。梁皇忏,行经也。世人只知教经之可讲,而不知行经亦可讲也。本寺自民国壬子以来,历开讲席。窃观年来水火刀兵之灾,相继滋蔓,民不聊生,国无宁日。自非忏悔,设想何堪。是以今夏发心,宣扬忏法,聊尽微忱。方子远凡,热心为法,挽同社中诚一、常静、二子,佐其笔记,随闻随录。可谓耳无停听,手不停书。副讲宝静,为之编辑,凑集成书并邀严父圣胤,慈母圣照,助其缮写。经八十日,遂成全帙,命其名曰随闻录。未始非浩劫之胜缘也。愧予不文,语无伦次,但求理不背乎佛心,情或符于祖意。言如无爽,事必有征。嗟呼!众生所以沉沦于六道者,无他,不勤忏悔而已矣。佛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凡有心者,皆当作佛。吾人于无量劫来,背觉合尘,出生入死,无一类而不受生。有一生,即有一身。有一身,即有一身之父母。可知现前有命者,无一非过去之父母,未来之诸佛也。吾人自当生大惭愧,发菩提心,沥胆披肝,求哀忏悔。帙成,方氏急欲聚珍刷印,用结净缘,予亦忻然许之。爰述此以自警,并以告夫同病者。时在民国乙丑年,夏五。老头陀谛闲。述于四明观宗寺之密藏居。时年六十有八。
  凡例
  一同人自庆夙善,叨逢胜会,时以法音不被于未闻者为念。由是发心记录,聊为留声之机。而智浅力微,于记录时,虽各竭尽心力,然犹有笔不及追者,不无漏脱致未能尽臻极妙,深以为憾!
  一此忏文相,虽极浅显。今得 老人粲花之舌,以发扬之,海口津津,尽成妙谛。同人亲侍座侧,各记所闻。罢座后,即以三人所录者,删繁取要,编辑成文。每日稿成,即呈 老人法正。至全部成,又请重为修饰,并命名曰随闻录。
  一此录皆用普通文言,务求明显,以期普及。其中语气,则求合讲时口吻,所有别挥言外之旨,及称性之谈,尤不敢丝毫有所出入者也。使未预筵者,无异面聆法音,即躬逢盛会者,亦恍若重闻慈诲矣。
  一大凡注释经书,判科最关紧要。如提纲挈领,使眉目分明。此忏虽自有科题,但前后生起,不无失次。故未详为分科,唯依文释义,推阐尽致耳。
  一老人演教两都,法流全国。各处发心记录者颇多,其中最完善者,如圆觉亲闻记,止观述记等,余则类皆半途中辍。此次同人,自不量力。妄为笔记。而于发心记录时,已过旬日,虽余响在耳。实难追忆联篇。后承 老人手撰补足,得成完璧。然其中间 老人能不假代座,始终勿替。同人随录随编,亦无一时或脱,实赖龙天之所默佑也。
  一此忏自梁代以来,千三百余年,无人阐弘,并无注释。埋没于应赴之门,殊深太息。今 老人具菩萨之悲心,建忏悔之法幢。如离宝匣,如出金瓶。良以教被乘时,随机施设,诚对症之良剂也。愿见者闻者,生难遭希有之想,幸勿轻忽。
  一时丁末运,惟存教理。行果全荒,言与行乖,真有说食数宝之慨,今此忏法,名为行经,实事求是,目足兼资,非单轮只翼者比。诚能振末法之颓风,愿深加注意焉。
  一忏法注重行持,故于每节文后,敬礼诸佛菩萨。诸佛洪名,万德具足。菩萨嘉号,万善庄严。兹因经期时促,未能一一详释。而诵者礼者,称其名兮,则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