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丙二 持念佛实生答
○丁一 直说
○戊一 先说文外意
偈意是指九界众生法,是有为之法,故云如梦。念佛,是出世诸佛之法,宜言如觉。古云:心迷如梦,九界众生是矣。心悟如觉,诸佛法界是也。
○戊二 说文中义
对:修念佛三昧之人,究竟因念佛而生净土。
  谓:世上老幼男女,如恒河沙。若论生净土者,千百万中,难得一二,屈指可数也。何以故?以不肯修念佛三昧故。果能肯修念佛三昧,虽信心有真伪,志愿有奢切,立行有勤怠,往生有迟早,究竟因念佛而得生净土也。
○丁二 曲例
如习天眼法,先想珠火等光,想之不已,实发天眼。孰曰妄焉!
  意谓:就世间有为之法,而取例之。例如世人,习天眼的法则,亦不得说其如梦幻泡影。彼法教人,先想明月珠,或火镜等物,想之不已,久久想成。果发天眼,远近皆见。故云孰曰妄焉。
○丁三 引证
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迷如梦,九法界众生是矣。心悟如觉,诸佛法界是也。迷悟只在于一心,梦觉曾无于两辙。经谓了妄本自真,则见卢舍那。纵梦妄,亦何爽哉。
  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据经:既谓三法无差。众生法,即是佛法;亦即心法。以即心法故,法法是心。是以习天眼者,用想而习,想久而成。念佛亦然,用想而念,念久亦成。生界心迷虽如梦,梦亦唯心。佛界心悟虽如觉,觉亦唯心。故曰迷悟只在于一心,梦觉曾无于两辙。经谓下,三句结证。
○乙十三 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
○丙一 单举佛身忆念请意
问:佛有三身,如何忆念?
  意谓:佛有三身,为先念法身;次念报身;后念应身耶。抑三身通念耶。如谓三身通念,请示忆念之方,故请以如何忆念。
○丙二 双持三身破障对
○丁一 明三身非一异
对:佛三身,非一异。法身如月;报身如月光;化身如水中月影。不可言一,万水之月常差。不可言多,虚空之月常一。如伊字三点,摩醯三目,纵横并别,皆不可议。
  谓法报应三,非一非异。故如伊字□,如摩醯□,纵横并别,皆不思议。
○丁二 明大小唯心
经云:或现小身,丈六八尺,皆众生心水中佛也。佛尚无形,岂有二哉!净国秽土,亦自彼耳。
  引十二观。经云: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据此,大小皆属唯心,故云众生心水中佛也。须知法身如天上明月,报身如月体有光,应身如水中月影。本非是一,安得说三。如明月然,万水之月常差,不可说一。虚空之月常一,不可说三。三一尚不可说,岂有二月可言哉!佛身,亦复如是。国土亦尔,净国秽土,亦唯心耳。不达唯心,说净说秽,故以亦自彼耳结之。
○丁三 明三身破三障对
又佛身从止观生,止观不均,其障必起。念佛之人,修止心沈,昏闇障起。障化身佛,须以观心策之。念白毫光,破昏闇障也。修观心浮,无恶不造(妄念纷纭之谓。)障报身佛,还修于止,止一切恶念。诸佛昔因,恒沙功德,智慧圆满,酬因曰报,破恶念障也。若二边障动,诡状殊形,万相纷纶,两贼强□,障法身佛,以中道第一义空破之。偈曰:无色无形相,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体无所观。所观之理,如毗岚猛风,吹散重云。显明法身清净宝月,破逼恼障也。应病与药,不其然欤(自注此智者所解,未曾见诸师,有此妙释。)
  意谓:须知佛身,从吾修止观心生。止观不均,其障必起。身既有三,障亦有三:一、昏闇障,障化身佛。二、恶业障,障报身佛。三、逼恼障,障法身佛。行者修止不修观,止久必昏。乃有昏障,须以观心策之,念白毫光。念字,作观字看。观久,则昏闇障破,化身佛生也。若修观不修止,观久必散。散心既起,若不修止以按之,则无恶不造,积成恶业,能障报身,故须还修于止,止一切恶念。诸佛昔因,恒沙功德,智慧圆满。酬因曰报,恶念既破,报身佛生也。行者修心,若二边障起,诡状殊形,千差万别,故云万相纷纶。或现父母像,或现恶鬼形,故云两贼强□,能障法身,当以中道第一义空破之。第一义空者,如偈曰下文示。依文用心,即修中道妙观。观成障破,法身理显。清净宝月,喻法身佛也。修三观,破三障,成三身,应病与药,不其然乎!
○丁四 明灯灯相传不绝对
我既化人,人亦化物。物我俱成,三昧弥兴。众生无尽,三昧不绝也。
  我既化尔,尔亦化他。化化不绝,物我俱成。生界无穷,灯灯续焰。故云三昧不绝也。
○丁五 总收全卷六门竟
已上六门,是念现在阿弥陀佛,以通三世之意。广如安乐集;十疑论;感法师释群疑论;往生传;稠禅师法宝义论所解,亦如飞锡先撰无上深妙禅门传集法宝一卷广明。
  初一行文,正结全卷。广如下,指广会同。
○乙十四 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
○丙一 举圣凡悬殊果因不契问
问:所念之佛,穷玄极圣,尊号如来。而能念人,尚在凡位,安得窃同正觉哉?
  意谓:彼所念之佛,是源穷玄顶,道证真如,妙觉圣人,如来尊号。而能念之人,尚在博地,具缚凡夫,能所悬殊,义同霄壤,安得窃同正觉哉?
○丙二 持圣言量证因果相符对
对:三昧海经:所念之佛,如出胎狮子王。喻佛果也。能念佛人,如在胎狮子王,喻佛子也。因果虽殊,威神相继,佛何异焉。法鼓经:消毒药王涂豉,以桴击之,能令毒箭,声下跳出,平复如故。若闻释迦牟尼佛名,及闻信方广比丘名,能令身中三毒之箭,声下跳出。释迦即过去佛,果也。比丘,即方广人,因也。灭罪相同,其义一也。
  意谓:须知格量事理有四:一、前五识心亲证之境,为现量。二、第六比知,是比量。三、第七思知,是非量。四、佛语示知,是圣言量。今引经语作证,即圣言量也。经云:所念佛如出胎师子,喻佛果。念佛人如在胎师子,喻佛子。威神相继,佛何异焉。法鼓下,举喻示相符义。若闻下,合法示相符义。故结云灭罪相同,其义一也。法喻昭然,犹如指掌。
○丙三 引古人验证因果相符义
法华三昧师资传,五卷中说:隋南岳思大禅师,有弟子大善。时衡阳内史郑僧杲,素非深信,尝会出猎,围鹿数十头。谓县令陈正业曰:公常称大善禅师,有慈悲力,其如此鹿何?正业即率左右数人,齐称南无大善禅师一声,群鹿飞空而出。与观音神力,复何异哉!若不侮圣人之言,则念佛三昧,殄魔息灾,犹金之在冶矣。
  传文五行。若不下,结成念佛三昧。神用威猛,殄魔息灾,如冶烧金。念佛成佛,铸金成像,果因一契也。
○乙十五 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
○丙一 略解念一通三云何念即无念请
问:专面一方,而圆念三世,谨闻幽义矣。然有念,则有生灭。安得与胜天王,以无所念心,而修念佛之旨同焉?
  意谓:专念一方,而圆三世,义理幽深,已闻命矣。云何得与胜天王所问经,明以无所念心,而修念佛三昧同也?请示其详。
○丙二 详引无念即念双陈理事二门对
○丁一 总示无念理玄
对:无念之说,人多泣歧。不细精研,犹恐迷径。
  意谓:无念之理,深奥幽玄,非佛莫证。说者固难,闻不易解。譬如远涉长途,又多歧路。故曰人多泣歧,以问津乏导故也。此理若不细心精研,难免不迷曲径,故云犹恐迷径也。
○丁二 别开事理二门
○戊一 略开
今以理事门辩之;理门者,谓真无念,即此念而本无。何者?佛从念生,心即是佛。如刀不自割,指不自触。佛不自佛,心不自心。安得佛外立心,心外立佛。佛既不有,心岂有哉?
  今以理事门辩之者,标起也。理门下,征释。首句征,谓下释,言其念本无也。念性本空,即念无念。何以故?佛从念生,心即是佛故。例如刀能割他,惟不自割。指能触人,惟不自触。佛能念众生,不自念佛。心不自心,亦复如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佛即心,心外无佛。心即佛,佛外无心。安得佛外立心,心外立佛耶?佛即心,佛不有也。心即佛,心岂有哉?
○戊二 广示
○己一 以中道妙观印定念佛宗旨
世人谓念佛,有念也。吾则谓念佛,无念也。又念即是空,焉得有?非念灭空,焉得无?念性自空,焉得生灭?又无所念心者,应无所住也。而修念佛者,而生其心也。无所念心者,从无住本也。而修念佛者,立一切法也。无所念心者,念即是空也。而修念佛者,空即是念也。此明中道,双寂双照。照而常寂,无所念心矣。寂而常照,而修念佛焉。如来寂照三摩地,念佛三昧究竟之位也。
  人言念佛有念,执事之见也。吾谓念佛无念,达事即理也。又下,以三谛理而融即之。念即是空,焉得有,真谛也。非念灭空,焉得无,俗谛也。念性自空,焉得生灭,中谛也。即边而中,非离边说中,乃第一义空,中道理也。又无下,三引即中之旨。此明下,结显。双寂,遮二边之中。双照,照二边之中。连举两双者,遮照同时也。照而常寂者,即念无念,故云无所念心。寂而常照者,即无念无不念,故云修念佛焉。这是如来之寂照三摩地,乃念佛三昧究竟之位也。
○己二 以事理相即彻显无念即念
○庚一 明即事之理
故此三昧,能生首楞严王师子吼定。菩萨念佛三昧经,破相偈曰:念佛真金色,安住无著心。观法何名佛,摄心恒相续。金色非如来,四阴亦如是。离色非如来,想色应当知。此是佛世尊,最胜寂静处。善能灭一切,外道诸邪见。如龙王降雨,泽及于一切。此经,明六度万行,未有一法,不是念佛三昧也。
  首句标显。念佛法门,能生首楞严王师子吼定。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即阿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