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白话(上)-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至于离和合也都不是。这一句才真正叫做无戏论法。到了这个地步、菩提涅
槃还在遥远之处,不是你历经劫难辛勤修习就可以证明的,既使你忆想著十方如来
佛,诵持著十二部经,以及知道无可计数的妙理,也只能有益于种种戏论而已。你
虽然谈论著什么因缘、自然,似乎也明白肯定,人们称你为‘多闻第一’但是,这积
集了许多劫的多闻薰习,并不能使你免离摩登伽女的魔咒,还须如来佛的大神咒去
熄灭摩登伽的淫火,令其得阿那含果位,永断欲界妄念,入佛成就精进,令其爱河
干枯,这才令你得到解脱。阿难啊!虽然你多少劫时之中都忆持著如来的密义妙
严,还不如一日发心修习无漏智慧,远离世间爱憎二种苦。就像摩登伽女过去世是
淫女,一经神咒之力销除了爱欲,就入法中成为比丘尼,与罗侯的母亲耶输陀罗,
一同悟解了自已的宿世因缘以及历世因缘,悟解到贪爱是苦,于是一心修习无漏智
慧,或许,因此而能挣脱尘世烦恼纠缠,蒙受佛的授记。你怎么还自己欺骗自己,
让自己滞留在种种听闻之中呢?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
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
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
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
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
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
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
旨。*

* *

阿难以及会中大众承领了如来的教诲,消除了疑惑、悟解到了实相,一时间身轻意
安,得未曾有过的欣喜。此时阿难又悲泣起来,他顶礼佛足,长跪合掌并对如来
说:无上大慈大悲的清净如来佛啊!您开启了我的心地,宣说这些种种因缘,以方
便说法提携我们这些迷晦之人出脱苦海。世尊啊!今日我虽然领承了如来法音,知
道如来藏中妙觉明心遍在十方世界,涵育著十方国土,以及清静宝严妙觉王刹,但
是如来又斥责我的多闻并无用处,对修习无上智慧并无益用。我现在就像是一个在
旅途中飘泊的人,虽然蒙受天王赐予华丽屋宅,但仍然找不到屋宅的大门进去居
住。恳请如来垂赐大悲心、为我及法会中仍然蒙昧的修行者们开示,令我们能够舍
弃小乘教法,究竟如来无上涅槃,归本于无上正道,令一切有学修者摄伏往昔的种
种攀缘妄心,得获一切法的总持而不散逸,得入佛的无上知见。说完这话,阿难即
五体投地,与会中众人一心期待佛宣慈旨。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
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
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

这时,如来哀悯会中这些声闻、缘觉修行者们未能了知菩提心,同时也为佛灭度
后,末法时代之中的众生们,发菩提心,开示无上乘妙修行的道路,如来对阿难及
大众们宣示:你们决定发菩提心,不畏艰难不生疲倦去求取如来无上正等正觉正三
摩提、就应当先明白最初发觉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 *

什么是初发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
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
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
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
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
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

* *

阿难,第一个道理是说,你们想要舍弃声闻、缘觉修行,修习菩提乘,得入佛的知
见,就应当审视因地发心与果地的觉的同和异。阿难,如果你是因地发心,即你的
发心有所原因,并且以生灭心为修习的本因,从而求取佛乘,达致不生不灭境地,
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就应当观见到一切世间形质器物世界的种种事物,都在
变化灭绝之中。阿难,你看这个世间一切造作成立的事物,有什么是不会毁坏的?
但是你从未看到过毁坏的虚空。为什么呢?虚空不是可以造作成立的,所以不会毁
坏。而你身体中的坚硬事物就是地性,湿润事物就是水性,暖热事物就是火性,摇
动事物就是风性,四大相互缠裹,就分裂了你湛圆妙觉的本心,成为视、听、觉、
察种种功能,至此,你就陷入五重叠置的恶浊之中,

 

*云何为浊。*

* *

而什么是浊?

 

*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
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
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 *

阿难,譬如清水本是清净湛然,尘土灰沙,其本质是滞碍坚质,二种事物本性不
同,不相融洽。如果世间的人将尘土投进清水,尘土就失去了滞碍本性,水也失去
了湛净的本性,看起来浑浑泊泊,这就叫做浊,你们的浊有五重,其形其状也是这样。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
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
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通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
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
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
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
重。名为命浊。*

* *

阿难,你看到虚空遍在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能认识到空和见不可分,有见即有
空,有空即有见,空即是见,所以有空而无空的体,见即是空,所以有见而无见的
觉知,如此见与空交织妄成,这是第一重浊,叫做劫浊。你的身体由四力大捏合而
成,见闻觉知种种知觉的局限使你产生滞碍,水火土风的旋转使你能知觉,四大与
觉性如此妄乱交织,这是第二重浊,叫做见浊。在你心中忆想记诵,生发起认知觉
见,从而现出六根六尘,它们离开尘物无自己的相,离开觉知无自己本性,如此二
种矛盾,也只能是妄乱交织而成,这是第三重浊,叫做烦恼浊,你朝夕之间都在生
灭之中不曾停息,但你的知见却每每想要滞留于世间,可是你的欲求业力又常要追
随于种种环境,如此妄乱矛盾交织而成、就是第四重浊,叫做众生浊。你们的见闻
本来并没有差异,由于种种尘物的隔绝,莫名的差异就由此生出来,本性上你们可
以相知,但是一经适用见闻,你们之间就生出对立,从而使同和异失去标准,如此
妄乱交织而成,是第五重浊,叫做命浊,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
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
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
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
净妙德。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 *

阿难,你想要让你的见闻觉知能够契合于如来的常、乐、我、净四种涅槃功德,就
应当选择识生死的根本,依凭不生不灭圆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净妙性去旋转种种
虚妄生灭,归返本觉,得获本真明觉的无生无灭的真性,这才叫做因地心。以此为
因地初心,然后方能圆成你的果地修证,这就像是澄清浊水,将其贮藏于静器之
中,盛器长静不动,泥土灰沙等就会沉淀,清水就会现出。这就叫做初伏客尘烦
恼。去掉泥土,澄纯清水,就叫永断根本无明,此时,认知了别是精纯无杂,其中
一切变现出来的事物都不能成为烦恼阻碍,都能契合于涅槃清净妙德。发觉菩提心
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个是,你们决定发菩提心求取无上菩提,于菩萨乘中生
出大无畏勇猛,决定舍弃种种有为相,就应当详审出烦恼的根本,本是从无始中
来,因业力的发动而滋长生发。并且,还要详审是谁在造作,谁死领受。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
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
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
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 *

阿难,修证菩提如果不能详细审视烦恼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虚妄根尘在哪里发生颠
倒。不知道颠倒处,怎么去降伏它呢?又怎么去求取如来果位呢?阿难,你看世间
的人在解结,但又不知道结在哪里,怎么知道如何去解开它呢?但当你欲解结时,
你不知虚空已经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