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白话(上)-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你取能嗅能知的性能为鼻子,那么,你心中以什么为觉知呢?以肉质为觉知,那
么肉质的觉知是身体的触受而不是鼻子的觉知。以空无为觉知,而空无自己觉知自
己,此时肉质就不应当有觉知,这样一来,你自己就是虚空,你的身体也已没有觉
知,现在的阿难也就不在了。以香味为觉知,而这觉知只有香味自己知道,那关你
什么事?如果香味臭味流向你的鼻子,那么,当香、臭两种飘动的气味不一起飘来
时,你不是闻到香味就是闻到臭味,嗅闻到香味时就嗅闻不到臭味,嗅闻到臭味就
嗅闻不到香味。如果香味臭味都能一起闻到,那么,你一个人就应当有两个鼻子,
站在我面前问道的,就会是两个阿难了,哪个是真正的你呢?如果只是一个鼻子在
嗅闻,香味臭味不分,那么,臭味就是香味,香味就是臭味,如果没有两种各自不
同的性质,鼻识的界别从何而建立呢?如果鼻识从香味里产生,鼻识就是因香味而
有,但是这就像眼睛能看,却不能看到眼睛自己,鼻识从香味生出,自然也就不能
够觉知到香味,觉知到香味就不是从香味里产生,觉知不到香味呢,又不是鼻识。
香味并不会觉知自己的香味,所以香味的界限无从建立。鼻识不能觉知到香味,是
因为界别不能在香味自身那里建立,既然没有中间的界别,就不能形成内的鼻根和
外的香尘的认识区别,所以种种嗅闻知觉都是虚妄。应当知道,鼻子以香味为缘,
生出鼻识的界别区分,但这三处都是虚无。这就是说,鼻子、香味,以及鼻识界,
这三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为。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
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
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
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
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
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
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
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
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

阿难,又如你已明白的,舌头以味道为缘,而产生舌识,这个舌识是从舌头里生
出,是以舌头为界别呢,还是以味道里生出,以味道为界别?阿难,如果舌识从舌
头生出,那么世间的一切,倒如甜的甘蔗,酸的乌梅,苦的黄连,碱的食盐,辛辣
的桂皮等等,都没有味道,你自去尝你的舌头就行了,是甜是苦都在舌头里。如果
舌头是苦的,谁又愿意去尝它呢?舌头不愿意尝自己,又怎么会有种种味道的知觉
呢?如果舌头没有苦味,也就没有其它种种味道,没有味道,那舌识的认知界别在
哪里建立呢?如果舌识生于味道,舌识自已就是味道,就和那舌根一样,那么舌识
是不能自己尝到自己的,舌识又怎么去知觉到有味道无味道呢?另外,种种味道,
并不是从一物里生出来,那么,假若舌识从味而生,有多少味道,就应有多少舌
识。如果只是一个舌识,这个舌识必定从多种味道中产生,那么,碱、淡、甜、辣
等味道只能是混合的一种味道,没有什么不同的味道了。既然没有分别差异,也就
说不上认识,还说什么舌头、味道、舌识的界别?你的心识并不是凭空生出的,舌
和味结缘于这当中,舌就不成舌,味也不成味,都没有自身本性,怎么去建立舌识
的界别区分呢?所以应当知道,舌头以味道为缘,生出舌识界,这三处都是虚无。
这就是说,舌头、味道,以及舌识界这三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具备自在
自为的本性。

 

*阿难。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
生。以触为界。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
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
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
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是故当知。
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

阿难,又如你已经明白的,身体以触摸为缘,生出身识。这个身识是从身体生出,
以身体为认识的界别对象呢,还是从触摸产生,以触摸为认识的界别对象?阿难,
如果身识从身体产生,就不会有触摸的有和无,但是没有触摸,那么身识去认识什
么呢?如果身识从触摸产生,那么就不会以有身体作为认知对象,身体也就没有
了。谁又能够没有身体却能知觉到触摸呢?阿难,物质不能够去触摸也不能够去知
觉,而只有身体能够知觉,是因有触摸。知觉到身体也就是知觉到触摸,知觉到触
摸也就是知觉到身体。但是,触摸不是身体,身体不是触摸,身体和触摸两种相,
原来并无自己安立的处所。它们合在一起就是身体的相,它们分开就和虚空并无二
致。没有内触和外身的区别,中间界限怎样建立,没有中间界限,内触和外身都是
空无,那么,你的身识是以什么为认识对象,凭什么建立身识界?所以应当知道,
身体和触摸结缘,生身识界,但这三处都是无,这就是说身体、触摸,以及身识界
这三处,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为。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
生。以法为界。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
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
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
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
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汝识决定依于
法生。今汝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
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
状不有。界云何生。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
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

阿难,又如你已经明白的,意根与意识法尘结缘,生出意识。这个意识是从意根这
里产生,以意根为界别,还是从意识法尘产生,以法尘为认识的界别?阿难,如果
意识是从意根产生,那么你的意根通过所思所想而形成,如果没有所思所想的对
象,意识就无从生出,离开了对象尘缘就无所意想,那么意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另
外,你的认识之心和种种意想的分别性能,它们有时相合有时相异,相合于意根时
它就是意根,那意识还能从哪里生出呢?如果它们相异于意根,就应当没有意想对
象的生出。如果没有意想的对象,意识又从哪里生出?如果有意想对象,也依然和
意根相同。那么意识和意根怎么去划分开来呢?不论认识之心与意根是相合还是相
异,都不会是意识,没有意识,认识的界别从何建立?如果意识从法尘生出,那
么,世间种种法,都离不开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尘物,五种尘物相状分明,
分别对应于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它们都不是意根可以摄取统括的。你的意
识依凭种种法才能生出,那么,现在你仔细观察,种种法是什么相状。如果离开这
种种法,如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等,你就是越过了这种种
相,毕竟无所摄取获得。这时,你的意识的生起,就是色、空、动、静等等法的生
起,你意识的灭去,就是色、空、动、静等法的灭去。如此说来,你的意识本是无
因的,只是种种法生起时才有所识知,意识并无自已的相状。没有意识的相状,其
界别对象又从哪里建立呢?所以应当知道,意根以法尘为缘,生出意识界,这三处
都是虚无。也就是说,意根、法尘,以及意识界,既不是因缘和合,也不是自在自为。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
明。云何如来。因缘略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
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 *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啊!如来常常说到因缘和合,说世间一切事物的种种变化,都
是地、人、水、风四大和合的显示和作用的缘故。如来现在又为什么要摒弃因缘和
合以及种种关于自在自为的说法呢?我实在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祈愿如来垂悯众
生,为我们宣示不落偏见的道理和根本意义,使我们获得真正的佛法要义。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
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
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
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 *

这时候,如来告诉阿难:以前,你曾经因为不满而舍离了声闻、缘觉这些小乘教
法,发心求取无上菩提智慧,所以我现在为你宣示了佛法的第一义谛。为什么你又
拿那些世间戏论胡说,说因说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