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低舍白佛:“如是,世尊!于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
彼识若变、若异,实起忧悲恼苦。世尊!实尔不异。”
佛告低舍:“善哉!善哉!正应如是,识不离贪欲说法。”
佛告低舍:“于意云何?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渴,彼色若变、
若异时,当生忧悲恼苦耶?”
低舍白佛:“不也,世尊!如是不异。”
“于意云何?受……。想……。行……。识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渴,
彼识若变、若异,当生忧悲恼苦耶?”
低舍答曰:“不也,世尊!如是不异。”
佛告低舍:“善哉!善哉!低舍!今当说譬,夫智慧者,以譬得解。如二士
夫,共伴行一路,一善知路,一不知路。其不知者语知路者,作如是言:我欲诣
某城、某村、某聚落,当示我路。时,知路者即示彼路,语言:士夫!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舍左从右;前行复有坑涧、渠流,复当舍左从右;复有丛林,复当舍
左从右。汝当如是渐渐前行,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其譬如是:不知路者,譬愚痴凡夫;其知路者,譬如来、应、
等正觉。前二路者,谓众生狐疑。左路者,三不善行 贪、恚、害觉。其右路
者,谓三善觉 出要离欲觉、不瞋觉、不害觉。前行左路者,谓邪见、邪志、
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前行右路者,谓正见、正志、正语、
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坑涧、渠流者,谓瞋恚、覆障、忧悲。丛林
者,谓五欲2功德也。城者,谓般涅槃。”
佛告低舍:“佛为大师,为诸声闻所作已作,如今当作,哀愍悲念,以义安
乐,皆悉已作。汝等今日,当作所作,当于树下,或空露地、山岩、窟宅,敷草
为座,善思正念,修不放逸,莫令久后心有悔恨!我今教汝。”
尔时,低舍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41 修不放逸
…
142 远离烦恼得自在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有一名叫低舍的比丘,和许多比丘聚集在食堂内,告诉诸比丘:“诸
位尊者!我不清楚法义、无法分别法的导向,不乐于修清净的身、口、意行,贪
于睡眠,对法有疑惑。”
当时,众中有一名比丘,去拜见佛陀,顶礼佛足后,站在一旁,禀告佛陀:
“世尊!低舍比丘和许多比丘聚集在食堂时,放言说:我不清楚法义、无法分别
法的导向,不乐于修清净的身、口、意行,贪于睡眠,对法有疑惑。”
佛陀告诉比丘:“那低舍比丘是个愚痴人,六根触境时不善护念、随欲流转,
饮食不知节制,初夜(约夜间六时至十时)、后夜(约午夜三时至破晓时分)心
昏沉而不警醒,懈怠懒惰,不精进修行,不善巧于观察思惟离欲之法,不知法的
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他能清楚法义,心乐于修清净的身、口、意行,于正法
净信不疑,这是不可能的事!若比丘住四念处、六根触境时皆正知正念,饮食知
所节制,初夜、后夜心警醒不懈怠,观察离欲之法;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乐于思
惟法义,知道法的利益,乐于修清净的身、口、意行,不贪睡眠,于法净信不疑,
才有可能!”
那时,世尊告诉一名比丘:“你去告诉低舍比丘:世尊叫你前去!”
比丘禀告佛陀:“是的,领受教示。”向佛陀礼足告退后,就往低舍处,向
低舍说:“长老低会!世尊叫你前去!”低舍听到命令,就去拜见世尊,恭敬地
叩首顶礼佛足后,站在一旁。
那时,世尊问低舍比丘:“你低舍真的和许多比丘聚集在食堂内,这么说:
诸位长老!我不清楚法义,不乐于修清净的身、口、意行,贪于睡眠,对法有疑
惑?”
低舍回禀佛陀:“确实,世尊!”
143 修不放逸
…
144 远离烦恼得自在
佛陀问低舍:“我现在问你,随你的意思回答。你认为如何?如果对于色
的现象不离贪爱、不离欲念、不离爱喜、不离顾念、不离渴望,一旦那色的现象产
生变化,你认为心中会不会生起忧悲恼苦呢?”
低舍回禀佛陀:“是的,世尊!如果对于色的现象不离贪爱、不离欲念、不
离爱喜、不离顾念、不离渴望,一旦那色的现象产生变化,心中就会生起忧悲恼
苦。世尊!确实如此。”
佛陀告诉低舍:“很好!很好!低舍!对于色的现象不离贪欲,就会生起忧
悲恼苦。同样地,低舍!对于受、想、行、识的现象不离贪爱、不离欲念、不离
爱喜、不离顾念、不离渴望,一旦那识的现象产生变化,你认为心中会不会生起
忧悲恼苦呢?”
低舍回禀佛陀:“是的,世尊!对于识的现象不离贪爱、不离欲念、不离爱
喜、不离顾念、不离渴望,一旦那识的现象产生变化,心中就会生起忧悲恼苦。
世尊!确实如此。”
佛陀告诉低舍:“很好!很好!对于识的现象不离贪欲,就会生起忧悲恼苦
。”
佛陀告诉低舍:“你认为如何?如果对于色的现象离断贪爱、离断欲念、离
断爱喜、离断顾念、离断渴望,一旦那色的现象产生变化,心中会生起忧悲恼苦
吗?”
低舍回禀佛陀:“不会,世尊!绝对不会。”
“你认为如何?对于受、想、行……识的现象离断贪爱、离断欲念、离断爱
喜、离断顾念、离断渴望,一旦……那识的现象产生变化,心中会生起忧悲恼苦
吗?”
低舍回答:“不会,世尊?绝对不会。”
佛陀告诉低舍:“很好!很好!低舍!我现在说个譬喻,有智慧的人能从譬
喻中得到理解。譬如有二人结伴同行,一人熟悉路径,一人不识去途。那不知路
的向那知路的人说:我要去某城、某村、某个聚落,请指示我路途。彼时,那知
145 修不放逸
…
146 远离烦恼得自在
路的就指出路线,说道;先生!你从这条路去,前行后会看见一左一右两条路,
走右边那一条。向前走又会看见坑涧、溪流,你应当再向右走。再往前会碰到丛
林,你应当再向右走。你依此路线慢慢往前走,就能到达某城。”
佛陀告诉低舍:“这个譬喻的意思是:不知路的人,譬如不知法义、不修梵
行的愚痴凡夫;知道路的人,譬如永断贪、瞋、痴及诸烦恼,完全觉醒的如来。
前行二条路,譬如身陷贪、瞋、痴之中的众生,对法产生怀疑、困惑,不相信依
于佛、法、僧、戒,能解脱自在。应当舍离的左边那条路,是指三种不善的无明
冲动 贪欲、瞋恚、害念的觉受。应当前行的右边那条路,是指三种善的觉受
出离贪欲、不生瞋恚、不生害念的觉受。依照贪欲、瞋恚、害念而行的左边
那条路,是指: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依照出
离贪欲、不生瞋恚、不生害念而行的右边那条路,是指修清净梵行者应走的八正
道;正见、正志、、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坑涧、溪流,是指
瞋恚、无明业障的覆盖、忧悲。丛林,是指迷醉心性的五欲作用。要到达的那座
城,是指清净解脱、完全觉醒的般涅槃。”
佛陀告诉低舍:“佛陀为大师,为诸声闻(听闻佛法而证悟的修行人)该尽
力的都已经尽力了,如今所做的,是因哀愍慈悲的缘故,以法义令你得安乐,也
已经为你开演了。你们现在,当为所当为,于树下、空露地、山岩上、窟宅内,
敷草静坐,观察思惟善法,守护六根,精进修行清净的身、口、意行,心向解脱,
别到日后悔恨莫及!我今日以此法教你。”
当时,低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注释'
1 根门: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与进入种种妄尘之门户,故称根门。
2 五欲:一说色、身、香、味、触,一说财、色、食、名、睡。指染着此五
境,而起五种欲念。
147 修不放逸
…
148 远离烦恼得自在
'18' 无相三昧
世间颇有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
思惟已,都不见一法可取,而无罪过者!
149 无相三昧
…
150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五五、大正本二七二、佛光版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中有少诤事,世尊责诸比丘故,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
出,摄举衣钵,洗足,入安陀林,坐一树下,独静思惟,作是念:众中有少诤
事,我责诸比丘,然彼众中,多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
愁忧不乐。我已长夜于诸比丘生哀愍心,今当复还,摄取彼众,以哀愍故。
时大梵王1知佛心念,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于佛前,而白佛言: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责诸比丘,以少诤事故。于彼众中,多有年少比
丘,出家未久,不见大师,或起悔心,愁忧不乐。世尊长夜哀愍,摄受众僧。
善哉!世尊!愿今当还摄诸比丘!”
尔时,世尊心已垂愍梵天故,默然而许。时,大梵天知佛世尊默然已许,
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忽然不现。
尔时,世尊,大梵天王还去未久,即还祇树给孤独园,敷尼师檀,敛身正
坐,表现微相,令诸比丘敢来奉见。时,诸比丘来诣佛所,怀惭愧色,前礼佛
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出家之人,卑下活命,剃发持钵,家家乞食,如被
禁咒。所以然者,为求胜义故,为度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究竟苦边故。诸善
男子!汝不为王贼所使、非负债人、不为恐怖、不为失命而出家,正为解脱生
老病死、忧悲恼苦。汝等不为此而出家耶?”
比丘白佛:“实尔,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比丘!为如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