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济群解深密经 与唯识思想-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胜义无性,由此胜义是依无性所显,修道人遣除遍计所执性之后,才得以证入。这种三性三无性思想,就是见于本经《一切法相品》和《无自性相品》。
  四、五姓各别,无姓不能成佛: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阐提能否成佛之争,出现著名的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最后以大本《涅盘经》译来而宣告诤论结束。因此,在隋唐之前的教界,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几乎已成了定论,没想到唯识佛教的传来,把一切有情分为五种姓,即声闻种姓,菩萨种姓,缘觉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其中定姓声闻不能回小向大,无姓有情不能成佛,这与中国传统佛教的主张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说法。唯识家的五姓各别思想仅详见于《瑜伽师地论》,但还是来源于本经《无自性相品》。
  五、一乘方便,三乘真实:与五姓各别,无姓不能成佛一样,一乘方便、三乘真实是唯识家的又一特殊理论,因为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佛教,都是说一乘真实、三乘方便。而这种思想又是出在佛教权威的经典《法华经》中,因此,在隋唐以前的中国佛教界,一向都主张三乘方便、一乘真实;而唯识佛教则说三乘真实、一乘方便;实在也令中国人震惊,好在一想到《大智度论》所说的,佛陀依四悉檀设教,众生根机不同,佛陀说教各异,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了,不过唯识家的这种思想,主要还是依据本经《无自性相品》。
  此外还有三时判教、瑜伽止观、十度、十一地、佛陀三身、诸障差别等,无不来源于本经,这就说明了学习唯识,研习《解深密经》是何等的重要啊!
  本经在印度最早为《瑜伽师地论》所引用,该论在《摄抉择分》中引用了《解深密经》正宗分之全文,作为教证。显示了瑜伽法相教理出自金口。其次是无著撰疏弘扬,据西藏大藏经的丹珠藏中,有无著菩萨撰的《解深密经释》,文约义丰,是印度中期大乘佛教,具有权威的代表作。无著的《摄大乘论…所知相》分中,也引用《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心境一异门,成立唯识。世亲释《摄大乘论…所知依》分,本经的《心意识相品》被全部引进。此外还有真谛三藏,译出《解节经》后,撰《解节经》四卷,弘扬本经。
  在汉地翻译的《解深密经》中,流传最广,注疏最丰,当属唐译本。奘公留学印度十七载,从戒贤论师听授《瑜伽师地论》三遍,当然学过本经,归来后主持译场,随译随讲,由弟子们记录成书。在奘公门下,最著名的有窥基、圆测二师。《大藏经》中现存圆测的《解深密经疏》四十卷,书中旁徵博引大小乘经论,深刻分析经文奥义,是后世研究本经的准绳。又有遁伦著的《瑜伽师地论记》四十八卷,其中有本经的注解八卷,内院欧阳竟无居士曾将这一部分内容,单独摘录出来,列入经中各品文下,成八卷;又从亲光《佛地经论》的序文引来补足序品,成前二卷,合为十卷,称曰《解深密经注》。唐代《解深密经》及《瑜伽师地论》注解,从史籍的记载看来还有很多,可惜大多都已佚失,此不赘述了。
  近代,太虚大师撰有《解深密经纲要》,概论经史及全经大意:又著《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讲录》,阐述佛果功德。又有韩清净居士撰《瑜伽师地论披寻记》,给论中所引的《解深密经》也作了注疏。现代有演培法师撰《解深密经语体释》,用现代语言写成,通俗易懂,是学习本经的入门典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