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3。阿尔诸那说:玛杜苏丹呀!你所撮述的瑜伽体系,对我来说,似乎不切实际,无法忍受,因为心意总是不安不稳。
要旨:阿尔诸那对这种瑜伽体系感到无能为力,在此予以拒绝。在这个喀历年代,离开家庭到幽僻的山岭或丛林去修习瑜伽,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这个年代的特色,就是为短促的生存而苦苦挣扎。人们对简便易行的自觉方式都不甚认真,更何况这种困难的瑜伽体系呢,它既要求生活形态的规范,又要求坐姿、地点的选择,还讲究心意不依附物质活动。作为现实的人,阿尔诸那认为无法遵循这个瑜伽体系,虽然他在很多方面天资很高。他属于王族,有根多高贵的品质;他是伟大的战士,而且寿命很长。最重要的是他还是至尊人格神奎师那的亲密朋友。五千年前的阿尔诸那比今天的我们有更好的条件,然而,他没有接受这一瑜伽系统。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发现历史上有任何记载表明他在某个时候曾练习过这种瑜伽。因此说,这种瑜伽在咯历年代一般是不可行的。当然,这对某些为数很少的罕有的人或许是可行的,但对一般大众,却是不可能的一项建议。五千年前尚且如此,又何况今天呢?那些在不同的所谓“学校”或“协会”之中仿习这一瑜伽体系的人,虽然自呜得意,其实是在浪费时间。对理想的目标,他们一无所知。
34。奎师那呀!心意不安不稳,狂烈顽固,很是凶猛,我觉得,要征服它简直比控制狂风还难。
要旨:心意强猛而顽固,有时能击败智性,虽然心意理应听命于智性。现实世界中的人,要对付那么多敌对的因素,要控制住心意必定很困难。人或可达到一种人为的心理平衡,敌友无别,但最终而言,世俗之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这比控制怒吼的狂风还要困难。韦达经典(《卡塔乌帕尼沙德》1。3。3…4)说:
“在物质躯体之车上,个体是乘客,智性是车夫。心意是驾车器具,感官是马。因此,自我跟心意和感官在一起,或快乐或受苦。伟大的思想家都理解这点。”
智性理应指导心意,但心意强猛顽固,常击败自己的智性,就象急性传染病有可能战胜药效一样。这样强猛的心意理当通过修习瑜伽来控制,然而,这样的修习,对于象阿尔诸那一样的世间之人,是万万不切实际的。那么我们对现代人又能说些什么呢?这里用的比喻恰到好处:人捉不住怒吼的狂风。而要捕获狂烈的心意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主柴坦尼亚所倡导的控制心意的最简便方法,便是谦卑恭顺地唱颂哈瑞奎师那这首伟大的救赎曼陀。规定的方法是:人必须将心意完全专注于奎师那。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有其他活动可扰乱心意。
35。圣主奎师那说:臂力强大的琨缇之子呀!要驾御这躁动不安的心意,无疑非常困难,但通过适当的修习而又无所依附,却有可能达到。
要旨:主承认,要控制顽固的心意,就象阿尔诸那所说的,是困难的。但同时,他表明,通过修习和不依附,又是可能的。修习什么呢?在眼下这个年代,没有人能够遵行严格的规范——在圣地居住,将心意专注于超灵,约束感官和心意,奉行独身、独处等。然而,修习奎师那知觉,就可使人投身于对主的九种奉献服务之中。这些奉献活动
中,头等重要的是聆听有关奎师那的教诲,这是洗净心意中的一切疑虑的非常有力的超然方法。关于奎师那,聆听得越多,就越受启发,越不依附任何使心意偏离奎师那的事情。收摄心意,使其摆脱不对奎师那奉献的活动,便能很容易地学到“vairagya”。“vairagya”说的是不依附物质而将心意投入灵性之中。非人格主义在灵性上的不依附,比将心意依附于奎师那的活动,更为艰难。后者之所以切实可行,是因为通过聆听奎师那的一切,人便能自然而然地依附至尊灵魂。这种依附叫做“paresanubhuti”,即灵性满足。这就象饥饿者吃每一片食物所感受到的满足一样。饥饿之时吃得越多,就越感觉到满足和力量。同样,进行奉献服务,当心意不依附物质活动时,人就领略到超然的
满足。这也有点象靠专门的治疗,适当的饮食,病人霍然而愈。因此聆听主奎师那的超然活动,对疯狂的心意是专门的治疗;而吃供奉过奎师那的食物,就是给予痛苦中的病人的适当的饮食。这种疗法就是奎师那知觉的程序。
36。不约束心意,难以达到自觉。控制心意,以适当的方法努力追求,肯定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我的意见。
要旨:至尊人格神首宣布,不接受正当的疗法,使心意不依附物质活动,很难成功地获得自觉。一面修习瑜伽,一面让心意放纵于物质享乐之中,就好比一面点火,一面在火上浇水。修习瑜伽而不控制心意,只是浪费时间。这样的瑜伽表演在物质上或许会大获利益,但对于灵性自觉,实在一无用处。因此,人必须控制心意,使心意不断地为主作超然的奉爱服务。若非置身于奎师那知觉之中,人就不能稳健地控制住心意。奎师那知觉者无需另作努力,便能轻易地取得瑜伽的成果,而瑜伽的修习者们,若不具备奎师那知觉,就不能取得成功。
37。阿尔诸那说:奎师那呀!那些不成功的超然主义者,开始时凭信心走上自觉之途,但后来,由于凡心俗念半途而废,未能到达神秘主义的圆满境界。他们的归宿又将如何呢?
要旨:自觉之途或神秘主义,在《博伽梵歌》中有所描述。觉的根本原则是要知道:生物并非这具物质躯体,而是与之有别的;生物的快乐在永恒的生命、极乐和知识之中。这些都属超然,在躯体与心意之外。自我觉悟的实现,可通过知识之途,通过八步瑜伽修习,或通过奉爱瑜伽。在每种途径中,人都必须了解生物的原本地位,生物与神的关系,以及为重建失去的联系而达到奎师那知觉之最完美境界的种种活动。遵行上述三者中之任一种,人必能或迟或早达到至高无上的目标。主在第二章肯定了这一点:即使只在超然之途上稍加努力,也有极大的希望得救。三条道路之中,奉爱瑜伽(bhakti…yoga)之途尤其适合于这个年代,因为这是觉悟神的最直接的方法。为了再获保证,阿尔诸那请示主奎师那确证以前的声明。或许有人会诚心诚意地接受自觉之途,但在这个年代培养知识和修习八步瑜伽系统,一般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尽管人们不断地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终归失败。首先,人们对遵循程序或许不够严肃认真。追求超然之路,等于是对虚幻能量宣战,因此,每当有人试图逃出虚幻能量的魔掌时,她必以种种诱惑,力图击败修习者。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本已受了物质能量形态的诱惑,即便是践行超然的修行,仍时时有可能再次受惑。这就叫做“yogac
calita…manasah”:偏离超然之路。阿尔诸那寻根究底要弄清楚偏离自觉之途的结果。
38。臂力强大的奎师那呀!这样的人,从超然之途而走入迷惘,会不会在灵性成功和物质成功两方面都败下阵来,如撕裂的浮云一般消失殆尽,在任何领域中均无地位呢?
要旨:进步之途有二。那些物质主义者对超然境界不感兴趣,因此更热衷于通过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物质进步,或通过适当的手段登上更高的星体。但当人们走上超然之途,就要停止所有物质活动,牺牲一切形式的所谓物质快乐。如果一个有抱负的超然主义者失败了,从表面上看,他两方面都失去了;换言之,他既不能享受物质快乐,也不能享受灵性成就的欢乐,他没有地位了,就象一片撕裂的浮云。天上的云,有时一小簇云会飘离而去,融进大片的云簇中。要是它不能飘进大片云中,便只能被风吹散,在广袤的天空,消失得无影无踪。Brahmanah
pathi就是超然觉悟之途,觉悟到自己本质上是灵性的,是至尊主的所属部分,而至尊主则展示为梵、超灵、博伽梵。圣主奎师那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真理的圆满展示。因此,皈依至尊者的人便是成功的超然主义者。通过觉悟梵和超灵而达到生命的这一目的,需经很多很多世(bahunam
janmanam ante )。因此,最高的超然觉悟之途是奉爱瑜伽,或奎师那知觉这条最直接的途径。
39。这就是我的疑虑呀,奎师那!我请求你将它彻底打消。除了你,再找不到消除这疑虑的人了。
要旨:奎师那完全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博伽梵歌》的开首主曾说一切生物均个别地存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即使从物质的束缚中获得了解脱,也继续保持个别的身份。因此,他已解释了个别生物将来的问题。现在,阿尔诸那想知道不成功的超然主义者的未来。没有人与奎师那相等或高于奎师那。当然,在物质自然掌握中的所谓伟大圣者和哲学家们,不能与他相比,因此,奎师那的断语是彻底消除一切疑虑的具有决定性的答案,因为他完全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没有人知道他。只有奎师那和奎师那知觉的奉献者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40。至尊人格神首说:菩瑞塔之子呀!置身吉祥活动之中的超然主义者,无论在这个世界,还是在灵性世界,都不会遭受毁灭;我的朋友啊,行善之人永不会被邪恶击败。
要旨:在《圣典博伽瓦谭》(1。5。17)中,圣那茹阿达穆尼这样教导维亚萨:
“如果有人放弃一切物质期望,完全托庇于至尊人格神首,他在任何方面都不会有损失或退化。而在另一方面,一个不做奉献服务的人哪怕完全履行他一己职责,却仍将是一无所得。”
在物质期望方面,有许多活动,包括经典性的和约定俗成的。超然主义者应放弃一切物质活动,追求生命的灵性进步——奎师那知觉。或许有人会争辩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