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的架式,实不如为奎师那而从事活动。主劝阿尔诸那效法他以前的门徒,如上面提过的太阳神维瓦斯万,在奎师那知觉之中从事活动。至尊主知道自己过去的一切活动,也知道过去一切在奎师那知觉之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太阳神于数百万年前,从主那儿学得这门艺术,因此,主赞扬他的行为。从事于奎师那赋定职责的主的所有这些学生,在这里被称为已经解脱了的人。
16。什么是活动,什么是不活动,即使智者也困惑不解。现在我告诉你,什么是活动,懂得了它,你就可以从所有不幸之中得到解脱。
要旨: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须与过去真正的奉献者的榜样相一致。本章第十五节已这样提过。那么,这些活动为什么不可独立而行呢?后面自有解释。
要在奎师那知觉中活动,就必须追随权威人士的引导,本章开篇所说的使徒传系中之人士就是这样的权威,奎师那知觉系统最早是向太阳神宣说的,太阳神又向儿子玛努传授,玛努再传授给儿子伊克斯瓦库,这系统从非常遥远的年代起就在地球上流行。因此,我们必须效仿使徒传系中的先世权威的榜样,否则,就算是最有智能的人,也会对典范的奎师那知觉活动,深感疑惑。有鉴于此,主决定直接教导阿尔诸那奎师那知觉。因为阿尔诸那接受的是主的直接教导,所以,任何效法阿尔诸那的人,必不受疑惑。
据说,人不可仅以不完美的经验知识,验明宗教的道路。实际上,宗教的原则只能由主亲自创立。Dharma
tu Saksad bhagavat…prani…tam(《博伽瓦谭》6。3。19)。谁也不能以不完美的推敲,制定出宗教的原则。而必须效法那些伟大的权威,如布茹阿玛、希瓦、那茹阿达、玛努、库玛尔(Kumaras)四兄弟、卡皮腊、帕拉德、彼士玛、舒卡兑瓦哥斯瓦米、亚玛茹阿哲(Yamaraja,阎罗王)、佳纳卡、巴利玛哈茹阿哲(Bali
Mahara)等。以心智推敲,我们就无法肯定,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自觉。因此,主出于对奉献者的无缘恩慈,便直接向阿尔诸那解释什么是活动,什么是不活动。只有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的活动,才能使人摆脱物质生存的缠扰,获得解脱。
17。活动错综复杂,难以明白。因此,人该正确地去认识,什么是活动,什么是被禁止的活动,什么是不活动。
要旨:人如果严肃认真地寻求解脱物质的束缚,对于活动、不活动及未授权的活动之间的分别,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他应该下苦功夫。去分析活动、报应,以及不正当的活动。因为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要理解奎师那知觉,并根据形态去了解活动,人就必须知道自己跟至尊主的关系,待完全理解后,就会清楚地知道,每一生物都是主永恒的仆人。因此就会自觉地在奎师那知觉中活动。整部《博伽梵歌》就是为了导出这一结论。与这一知觉及其相应活动相左的任何其它结论,都叫做“vikarmas”,即被禁止的活动。要理解所有这些活动,人就必须与奎师那知觉的权威在一起,并向他们讨教这些奥秘;这跟直接从主那里学习没有什么两样。不然的话,就是最具智慧的人也要陷于疑惑之中。
18。于活动中见不活动,于不活动中见活动,这样的人才是人中之智者;虽然他也从事种种活动,却已达超然境界。
要旨:在奎师那知觉中活动的人,自然远离业报的束缚。他所作的活动全都为了奎师那,因此,活动的结果,他既不享受,也不因之受苦,所以在人类社会中,他是智者,虽然他为奎师那从事种种活动。“Akarma”意为无业报。非人格主义者因为畏俱而停止了功利性活动,以免功利性活动成为自觉路途上的障碍,然而,人格主义者则正确地认识,他是至尊人格神首永恒的仆人,这是他的真实地位。因此,他从事于奎师那知觉的活动。因为一切都是为奎师那而做,所以他在进行服务时,感受到的只是超然的快乐。从事这种活动的人。没有丝毫的欲望去寻求感官满足。为奎师那永远服务的意识,使人免除了能带来活动业报的种种因素。
19。人若每一份努力都毫无感官享乐的欲望,他便处于完全的知识之中。圣者说,这样的人是工作者,但其工作的报应已被完美的知识之火化为灰烬。
要旨:只有具备完全知识的人,才能了解人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因为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全无种种追求感官满足的习性,他们深知自己原本地位是至尊人格神首的永恒仆人。因此,这完备的知识,焚化了他在活动中带来的报应。达到这样完美的知识境界,他才是真正的博学之士。可以把培养作主的永恒仆人的这种知识,比之为火焰。这火焰一旦燃起,便能烧尽一切活动的业报。
20。放弃一切对活动结果的执著,自足自立,这样的人虽然从事种种事务,却并非进行功利性活动。
要旨:从活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只有在奎师那知觉中,当一切皆为了奎师那而行时,才有可能。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做人行事,无不出于对至尊人格神首纯粹的爱,因此,活动的成果对他并无吸引力。他甚至不关心个人的生计,因为一切都已交托给了奎师那,他不为获得什么而心急如焚,也不会为保护已经得到的而焦虑不安,而是竭尽全力履行职责,把一切托付给奎师那。一个这样无拘无束的人,总是能远离好和坏的果报反应,仿佛他没做任何事情。这就是akarma,即无果报活动。所以,任何其他背离奎师那知觉的活动,只会令活动者深受束缚,这便是vikarma“被禁止的活动”的真实的一面
,这一点前面已有说明。
21。具有这种理解力的人,活动时完全控制心意和智性,摒弃一切拥有之念,只为生命的基本需要而活动。这样活动,人就不会受罪业的影响。
要旨: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并不期待活动结果的好坏。他已全然控制住心意和智性。他知道,他是至尊的所属部分。作为整体的不可分割部分,他所扮演的角色的活动,并不是他自己的活动,而是至尊通过他而进行的。当手移动时,并不是出于手的意思而动,而是整个躯体的努力所致。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常常与至尊的欲望想契合,因为他没有个人的感官享受的欲望。他恰如机器的一个部件一样活动。机器零件保养需要上油和清洁,同样,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同通过活动维持自己生存,以便适合于为主作超然的爱心服务。因此,他能免于一己工作的种种报应。就象动物一样,他甚至并不拥有自己的躯体。凶残的主人有时会杀死自己拥有的动物,但动物并不抗议。而且,动物也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全心全意从事于自觉,根本没有时间去虚假地占有任何物质,他不会为了维待身体健康,以不公正的手段积累财富。因此,他便不会被物质罪恶所污染,从而远离一切活动的报应。
22。满足于自然而来的得益,脱离了双重性,不怀嫉妒,成败不惊,这样的人虽从事活动,却永不受束缚。
要旨:真有奎师那知觉的人甚至不会费尽心机去维持自己的身体。他满足于自然而来的得益。他既不乞讨;也不借贷,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勤勉地工作,而且满足于自己诚实的劳动换来的得益。因此,他自食其力,不让别人的服务妨碍他自己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服务。然而,在为主服务时,他又能从事任何活动,而不受物质世界双重性的干扰。物质世界双重性可从冷热、苦乐等现象中见诸一斑。具有奎师那知觉的人却能超越它,因为为了满足奎师那,以任何方式去行动他都不会迟疑。因此他便能安然稳处,成败不惊。当人彻底地处于超然知识之中时,这些表现就显而易见了。
23。人不依附于物质自然形态,而且全然处于超然知识之中,其活动便完全融汇在超然之中。
要旨:彻底具备奎师那知觉的人,远离一切双重性,因此,不受物质型态的污染。他能获得解脱,因为他深知在与奎师那的关系之中,自己所处的原本地位,而且他的心意不会被引离于奎师那知觉。因此,无论他做什么,都是为了奎师那这原初的维施努而做的。所以,他的一切工作,用专门的字眼来说,都是祭祀,因为祭祀的目的,乃在于满足至尊者维施努,奎师那。这样活动的结果自然融汇于超然之中,且活动者,决不会因物质的影响而受苦。
24。完全专注于奎师那知觉,肯定可通过灵性活动的全然奉献,而到达灵性国度,因为灵性活动的结果是绝对的,所奉献的一切也便是灵性的。
要旨:这里描述了奎师那知觉的活动如何最终将人引至灵性的目标。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有多种多样,这在下面的诗节将会逐一说明。这里只描述了奎师那知觉的原则。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被物质污染所束缚,注定要在物质环境中活动,然而他又必须离开这样的环境才是。这借以离开物质环境的途径就是奎师那知觉。例如,饮食过量的牛乳制品而引起腹泻的病人,可用另一种牛乳制品,即凝乳来治疗。同样,深陷于物质之中的受条件限制的灵魂,也可用《博伽梵歌》在这里提出的奎师那知觉而得到医治。这一途径通称为亚给雅,即满足维师努或奎师那的活动。越是在奎师那知觉中,或仅仅为维施努而从事活动,物质环境就越能被这种彻底的专注灵性化。“梵”——词意为灵性的。主是灵性的主,他的超然之躯所发出的光芒叫做梵光(brahmajyoti)那是他的灵性光辉。一切存在的,都处于这梵光之中,但当光芒被假象(麻亚)或感官享乐所遮蔽时,就叫做物质了。这层物质的面纱可立即被奎师那知觉除去。因此,为奎师那知觉所做的供奉,享用供奉的人,享用的过程,供奉者,以及结果,全合在一起,便是梵,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