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的内涵,那是了解一切法毕竟空的真理法则的智能,不是一般世俗的知识所能了知的。星期六上的《中观今论》课大部分都在阐扬大乘法空慧,待基础慢慢打牢,大家就能明白了。
  “4、共业、不共业:依自作自受的法则,自己所作所为,当然由自己负责。但人类生于自他共存的社会,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直接间接的与他有关。对他有利或有害的行业,影响自己,也影响到他人。从影响本身说,即不共业;从影响他人说,即是共业。”
   业力是自作自受,自己身语意的造作带来的作用都由自己承担。但我们生活的社会是自他和合的群体,所以,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到周遭。比如从事的行业不光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无形中就与周遭的人事物产生连动的作用。从影响自身来说就是不共业(各别的);影响他人来说就是共业。每家的装潢环境随因缘而不同,每个人事业收入不同,过的生活也不同……,这些就是不共业。而我们身处的周边交通与空气都是共享的,不管你家里多好,如果附近的环境卫生或空气不好,你也和大家一样共同承受,这些就属于共业。所以每人有与大家一起共同承担的共业,也有自己各别的不共业(各人的别业)。即使在一个共业组合成的小家庭内,每人还是各有自己的别业的。
  “个人的不共业,同类相摄,异类相拒,业用在不断的熏增或削弱中。大众的共业,更是相摄相拒,彼此展转而构成自他间的复杂关系。”
  “同类相摄,异类相拒”之意,造善业有善业的种类,恶业也有恶业的种类,好坏同异都在我们自己的身心内造作,人与人之间有好坏善恶,整个社会的共业也是在相摄相拒中形成。新的熏习不断产生或削弱,共业就这样起伏增加的迁流变化着。
  “等到相互推移,引发出社会的共同趋势,即一般所说的「共业所感」。依共作共受的法则,大众的共业,要大家一起来改变它,圣人也无能为力。”
  过去经济还没发展,大家生活比较苦。经济慢慢发展了,大家的收入普遍增加了,国家经济比较富强,社会就比较繁荣了。整个社会是这样在迁流变化。如果经济条件再转化而产生困扰时,大家就都得一起承担来受苦,这就是共业部分。慢慢形成一股气势潮流时,共业就展现得比较明显,大家就要来共同承担。依共作共受的法则,大众的共业要大家一起来改变它,圣人也无能为力。当大家的共识演变成社会的大潮流大趋势时,任何单独的个人都无法抵抗转变。有人会说,佛菩萨很厉害啊,但也没有能力把这种大趋势转化掉,这叫共业所感。所以学缘起法的人就不会自私自利,因为知道自他个人与社会都是相依相缘的,如果只有照顾自己而不管别人和社会,即使个人生活再好,家里也很安全,但是其他的人都很辛苦,在整个社会中你就得不到安祥成长,就会深受其害。明白这个相依相缘的道理,没有人会自私的。你想过得好,一定要让整个社会都好,你想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就一定要让这个国家有法治。体会缘起法的人破了我执我见,深知一切法是相依相缘的,人与人应该互相尊敬,我好,希望大家也好,大家好,我才能好。所以我们大乘的思想就是建立在缘起法的自他和乐上,我与其它的条件是共的,这种观念多么重要!
  我们杨梅镇精舍的地势比对面那一排房子低,每天落叶一定会飘到我们这边来。如果我们每天只扫自己门前的,一阵风起,又把对面地上的落叶吹过来了,一天扫十次都扫不完。所以唯有把前后左右全部扫干净才真正解决问题。这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显示了自他和乐的精神。如果每个人只是注重自己而不关怀别人,社会将会变成怎样?周遭的环境会变成怎样?学习缘起法,知道了共业的部分,我们每一个人就会去关怀众生和国家社会,这个很重要。
  “5、引业与满业:在种种业中,有一类特强的业力,能「引」我们感招到五趣中的一趣报体(蕴处界),成为某趣的众生,叫引业。”
  在这一生中,每人的身口意都造了很多业,有善业、恶业、不共业、共业、定业……,最强的业力就是引业,那是一类一类相拒相摄,最后形成牵引你去轮回的那个最大的业力。我们这一生为人,就是过去所造的人类的业在所有业力中最强,所以强烈地引导你投为人类。动物和地狱报也是因其造作的动物或地狱的业力最强而牵引投生的。
  “还有一类业,能使我们这一报身的种种方面,得到圆「满」的决定,叫满业。如生为人,人是引业所感的总报。人与人间的差别,如相貌、眷属、贫富、知识才能等不同,是由不同的满业而感得。”
  满业就是我们现在受报的部分,有人长得很庄严,有人长得讨人厌;有人生活环境经济很好,有人一生很苦,怎么都赚不到钱;有人眷属儿女非常圆满,有人儿女是来讨债的;有人读到博士,有人连小学都毕不了业……为什么会有这种种差别?这是满业的不同,也是我们种种业力来成就的。其实这一生不管具足的是什么条件,都与过去有关。但不要放在心上,明白了业的道理,发心用功参学去解脱超越,或想要创造未来美好的人生,都可以现在努力把握因缘条件,去改善业力,这一点很重要!
  满业是我们过去的因缘而成就的,不管富贵贫穷,长得庄严与否,一生的际遇都与我们过去的业力息息相关。如果现在很有福报,但只是享福而不播种,不懂得修福修慧,福报享完了就没有了,将来又是困苦的,因为这是迁流变化不停的。如果现在的际遇不好,也没关系,只要发心植福开智能,懂得修福修慧,将来同样可以圆满福慧。所以不管现在的际遇好不好,都要修福修慧。
  “当然,不全是过去业所规定的,更多是由于众生共业所限制,自己的现生业所造成。”
  当然,现在所有的一切也不全是过去因缘所规定,现在也受着共业的限制以及这一生所造之业的影响。宿命论认为现在所受的一切都是过去所造的,现在是在受报。其实,现在的受报不但是自己的业力所感,还有共业的互相影响,你这一生所作所为也是重要因缘条件之一,所以不完全是受过去业力的限制。过去的福报很好,这一生应该有很多钱,但是如果你这一生好吃懒做,这一生会好到哪里去?所以重要的是这一生的发心,这一点很重要,这给予我们无限的机会。
  “从引业所感的果报说,如生为人类,此生就没有可能变成其它趣的众生,主要的本质是平等的,如人类的寿命、根身的构造,感官的认识,对自然的享受等,都大致相同。但若由于共业及现生业而如此的,即大有改进的余地。”
  生为人类,即有一些共同的条件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比如人的寿命、身体的构造、六根感官的功能等都差不多。活在这个人间,外在享受的自然条件大部分也一样。如果是由这一生造成的业力或是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共业,那不是固定的,可以凭现在的力量改进。比如环境卫生不好,我们可以清洁整理而改善之。身体不太好,懂得卫生、运动和饮食,能够注意调养,也是可以改善的。这一生所造的业,在这一生改善的余地就很大。
  “如人类的目光望远,有一定的限度,这是业力。后经药物、营养、保护、训练,使达到限度中的极限,这是可以在现生中长养的。所以,不善的,从善业的精进中改变它;善的,使它增长、更完善。佛法重业感而不落于定命论,重视现生的进修,特别是自己的努力,即由于此。”
    有心改善自己还是可以改善的,好的,让它增长;不好的,使它改善。佛法重业感而不落于定命论,重视现生的进修,特别是自己的努力,即由于此。这就展现了佛法与宿命论的不同。如果是宿命论就会认为我们这一生已经注定好了,赚多少吃多少都注好的,那么努力也没有用了。但是佛法不落于宿命,重视的是现生的进修,特别重视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善创造因缘。因为因缘既然不定,就是可以改善和创造的。所以佛法重视我们这一生的改善和努力,与宿命论不一样。也就是说,过去所致的果报,现在勇于承担;未来的一切,我们现在可以创造改善。

四、业报的意义
  “四、业报的意义
   1、微小的业力,是可以转化为广大的。这是说,小小的善业或恶业,如不断的造作,就会积集而成重大的业力。古人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法句经也说:「勿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所以,我们不应忽略轻业,不可随喜恶业,而应该随喜善业才好。”
  世俗成语“聚沙成塔”,意思是不要小看我们小小的恶业毛病,如果不注意就会养成习惯而难以改掉,在你生命中就会产生坏作用;同样,小小的善,如果好好去做,做久了就累积成大善的动力。众生的习性就是慢慢养成的,或善或恶的习性,都不要轻忽。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行,更着重观察起心动念,造业虽然表现在行为上,但行为的造作是先从心念起动的,没有心念就不会造成行为。大乘佛法更注重心意的动态关注,起了不善的心念能马上发觉,就不会变成行为;如果是善的意念,就让它展现。这就要从心灵上注意了,不是等到已经造成行为不可收拾了才后悔,那就来不及了。所以,要注意小小的起心动念,更不要轻视小小的不良习惯,否则就会养成不良的惯性。
  “2、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
  (1) 现报业:是这一生造业,现生就会感果的。
  (2) 生报业:等这一世报身死后,来生就会感报的。
  (3) 后报业:造业以后,要隔一生、二生,或千百生才受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