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膊煌馐谴佣Φ纳钋撤直鸲囊桓鏊捣ǎ庖坏愦蠹乙靼住U莆樟苏飧鲋氐悖筒换崛嗽埔嘣疲疟鹑撕锖康匦蓿晕揿ǎòㄐ蘅嘈校┚秃茫涫捣鸱ㄖ厥拥牟⒉皇钦獾悖ㄖ皇腔鄣脑錾显刀眩前镏⒅悄艿囊桓鲋饕跫皇侨坏扔凇R蛭绻挥卸ǎ谏⒙倚闹校坝姆衬招暮苤兀⒅悄芤彩遣豢赡艿模硇谋厝灰心持殖潭鹊亩Γ牟簧⒙也拍懿酃郏由戏鸱ǖ恼嘉┑淖饔茫拍芄患ㄎ虻馈K圆皇侨徊灰Γ辽傩枳钇鹇氲亩Γㄎ吹降囟ǎ牟簧⒙遥值奶安_痴烦恼已经降伏,才能在定心中观察缘起的万法,最终开发般若的智能。所以定力是要的,但它只是增上缘,并不等于慧,这一点也要明白。
  “阿利安人向东移殖,恒河中流出现了毘提诃王朝,渐开展出新的文化,就是奥义书哲学。这时,隐遁者不再从事形式的祭祀,不再为衣食劳心,专心于禅思。这种似乎消极的学风,不但哲理深入,更有不受祭祀束缚的积极意义”。
    阿利安人婆罗门教渐渐向东方移植,东方的思想比较自由,而政治形态对于宗教思惟模式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在文化上就不能接受婆罗门思想的束缚,不能满足于种族阶级的思想控制,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渐渐有人敢于反抗,因而出现了新的思潮倾向。他们不再注重只有祭祀拜拜了,认为应该改造内在的身心,于是,产生了沙门集团,即过着自由禅思的日子,到处游化,饿了托钵,累了住宿在树下甚至墓地,他们不再为吃住而烦恼,过着这样生活的修行人就叫“沙门”。他们注重的就是修定禅思,注重内在的修行和思惟,渐渐转化了风气,善于思考哲理,不再沉醉于崇拜祭祀和他力信仰,不再受祭祀的约束控制。奥义书的思想就在这样的时代中逐渐崭露,佛陀的思想也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中而彰显。如果还是婆罗门祭祀盛行的时代,我看佛陀的思想也无法彰显。佛陀出世时,印度文化已形成了一种自由学风,后来的奥义书思想也由此而进一步发展而来。
  “奥义书重视真我的智识,祭祀已不再是万能。奥义书的重要建树有二:(一)真心的梵我论;(二)业感的轮回说。”
  奥义书就是对婆罗门教固有思想的很大革命,以前是依赖外在梵天的主宰,只能用祭祀赞歌礼拜祈祷的方式,完全靠依赖。而奥义书的“真心的梵我论”是慢慢发现自己身心的行为与梵天间的关系,不再由梵天无条件的来控制主宰了。其二是业感的问题,发现个人的造作会遗留下功能性而影响未来,这就是最初业力思想的雏形,慢慢回归到各自做事各自负责的思想,那就不是完全由神的他力控制了。故由婆罗门教而发展到奥义书的时代,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转变和革命。
  “(一)真心的梵我论:从「梨俱吠陀」的创造赞歌以来,一元倾向的创造神话,经理论化而成宇宙的本原,为神秘的大实在。”
  过去认为,有一个创造神创造了万物,而奥义书的理论是认为要形成宇宙总有一个本原,将过去理念中人格化的神转化成宇宙的本原(即现在的本体论),有一个创造万法的根本东西,但它是不可说不可知的,所以叫神秘的(形而上)大实在,在奥义书中称之为“梵”,在基督教就是上帝。
  “在奥义书中,称之为「梵」;如显现为人格神,就是梵天。有情生命的本质,称之为「我」。在生死历程中,人类似乎是迷妄的,探索到自我的当体,终究与真常本净的梵是同一,故说「我者梵也」。自我是超经验的纯粹主观,所以是「不可认识的认识者」;此「唯一不二的主观,即是梵界,即是最高的归宿,最上的妙乐」。”
  这个思想的演变是极大的,梵是梵天,是高高在上的本质。尽管我们的肉体是迷妄颠倒的,但只要从自己身心的当体向内探讨观察它,里面有一个同梵一样真常本净的东西,那就是实在的“我”,它与梵其实是一样的,“我”就是梵。现在也有说外面一个大我,里面有个小我,本质上是一样的。梵在外面是大的本体,而“我”是从梵分出来的,质素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变成了小我,外面那个本体就是大我。“我者梵也”是说,身心里面的那个“我”与外面梵天的大“梵”是同样的。
  那时体会的自我不是现实人生经验性的主观产物,而是超经验的,所以是不可认识的认识者。此唯一不二的主观即是梵界,听起来很神秘虚幻,其实都是我们主观的产物:“我”,就是内在的实有感向外投射而已,那个“我”是清净永恒不变的,投射到外面就是梵、我、上帝、本体、老母、道。他们认为梵界就是人们最高的归宿、最上的妙乐,从这里回到那里去,当这里与那里融成“一体”时就是解脱,这就是真心的梵我论。
  从婆罗门教的观念转化到奥义书时已产生了这样的观念―― 个人的本质上与梵是一致。个人里面的质素叫“我”,它本来是清净和乐光明喜悦的,所以叫真心的梵我论。从前的婆罗门教没有这样的创建,认为人只是梵天创作的,要依靠他,除了赞美祈祷依赖讨好他,其它没有办法。但是发展到奥义书就不一样了,他认为我们内在有一个与梵天一样的本体,如何修正自己的身心,将来就能超越出来,与大梵天清净合一。这就是由婆罗门的全然依赖而演变成奥义书的真心梵我论的转化过程。
  “(二)业感的轮回说:  是在生死的相续中,依自己的行为──业,造成自己未来的身分。奥义书的业力说,与真我论相结合。”
  一个人现在的所做所为会形成一种功能性(能量),而带来后面的作用,这就叫业。但奥义书所说的业是跟真心梵我论的那个“我”合在一起的,这点要注意喔!这就与佛法不同了,佛法也讲业力,但这个业力不是产生于真我上,注意听!奥义书讲的业力是跟真我论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有一个真心的我在造作轮回,但那个真心的“我”是不变的,注意喔!为什么要强调这点?明白了佛法和奥义书的差别,在后面抉择很多法义时,就能抉择出在佛法流变过程中融合进来的奥义书理念。要注意听!
  “「我」为自身的行为所限制、拘缚,从此生而转到他生。对照于自我的真净妙乐,加倍感觉到人生的迷妄与悲哀,因而促成以后解脱思想的隆盛。”
  他们认为里面的“我”被身体束缚了,所以不得已轮回生死而不得解脱。现实中的身心活在人间,有着那么多苦难束缚和痛苦烦恼,想到里面那个与梵天一样清净美妙、快乐幸福的“我”,就会加倍感觉到人生的迷妄与悲哀,因而促成以后解脱思想的隆盛。梵天是美妙清净、完美快乐的本体,况且那个本体还有一点存在于我们身心的深处――我,就是被这个身体束缚了才痛苦烦恼轮回生死,就是在这里作不得主。所以,应该从世俗的束缚里解脱超越出来,到达清净和乐美妙安稳的梵天,在这样的相对中产生了解脱的思想。
  当时佛陀的时代,经济不好,又战乱不止,人民流离失所,生活不稳定,还有政治与集权的压迫所带来的不平等待遇,人生多么痛苦!而自己内在有个清净的与大梵天一样美妙的,谁不向往!人生越苦,想解脱的思想就越油然而生,所以解脱的观念会越来越兴盛,是有其因缘条件的。
  “这一东方思想,业力与真我相结合,而后随业轮回中,首陀罗人如此,阿利安人诵习吠陀,也不过如此。反之,如依智而悟真我,首陀罗也能入于不死的梵界。奥义书的精神,显然存有革新婆罗门教的意义。”
  奥义书引发的思想建立在业力上,引生出个人做事自己负责,不再受外在力量全然控制的思想。所以认为当地奴隶阶级的首陀罗人(婆罗门或剎帝利阶级都是入侵的阿利安人),都可以来学吠陀,只要能体会到内在的“真我”,不管是奴隶还是婆罗门同样可以到不死的梵界而超越解脱了。以前是不平等的,首陀罗死了就完事,是所谓的“一生族”;而婆罗门、剎帝利、吠舍族死了,就可以往生梵界。现在却产生了革命,只要依靠修行禅思,而体悟到清净的“真我”,不管是首陀罗还是婆罗门,都一样可以达到梵界,这就是一种平等,按照业力来论定,而不是按照身分来论定了。这样的思想实在是一个大突破,这就是奥义书使人信仰赞叹的最重要的地方,对于婆罗门旧有的阶级种姓制来了一个突破、革命。当时社会上普遍是当地的原住民首陀罗,他们长期过着被控制压抑的生活,对于这样的新思潮是非常欢喜接受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解脱啊。所以这个思想影响了当时整个的社会思潮,东方的新思潮使一个个沙门集团涌了出来,其实就是在反抗婆罗门的压制。六师也是在此时成立的,他们是所有沙门团中比较出名的。
其后,佛教也应运而生,所以佛陀也引用了一些奥义书思想中固有的名词(如业力、涅槃、轮回等),这些不是佛法开创的名词。但要注意,佛陀净化了这些名词的内容,修正了错误的地方,充实了不足,彰显了正确的内容。后人在研究外道思想时,说佛法也在讲外道的东西,佛法讲的业力和轮回,是外道先前就说过的,佛陀不过是拿外道的思想来讲而已,觉得佛法与外道没有什么不同。错了!佛陀是引用当时社会惯用的名词,并修正了错误的地方,所以内容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大家接受教育用的是现代名词在沟通,如果要展现我的某个思想内容,那也要用你们听得懂的名词来解释,才能了解我所要表达的意义。如果我用另外一个只是自己知道的新名词来说,你们与我根本没法交际,又如何明白我在讲什么?同样的,佛陀当时在开示佛法,当然也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