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3年,大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高明寺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门外,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该寺相传始建于隋,其清以前之历史已不可考。清顺治八年(1651),在此建寺造塔,取名“塔庙”。康熙二十八年(1689))(一说三十八年),加以修缮。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赐额“高”。自雍正至清末,经过几代住持的努力,高寺禅规整肃,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修缮、扩建,重具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高寺受到国家保护。“文革”中遭到破坏。1980年以来,进行了全面整修,重建禅堂和大雄宝殿等建筑。1983年,高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天宁寺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心。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天复年间(901—904),初名广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才称天宁寺。它是江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寺和宁波天童寺齐名。天宁寺历代几经沧桑,现存主要殿宇皆为清代建筑。“文革”中遭受劫难,1981年以来,陆续修复。
天宁寺占地一百三十多亩,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文殊殿、普贤殿、东西罗汉堂、观音殿、地藏殿、禅堂、东西客堂、尘远堂和斋堂等。
1983年,天宁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西园戒幢律寺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
该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名归元寺。明嘉靖时(1522—1566),寺已衰落,西园与留园前身东园变为私人别墅。后其主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弘扬律宗,改名为戒幢律寺。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花园的总称,简称“西园寺”。
西园寺主要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禅堂、西花园广仁放生池等。
1983年,西园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寒山寺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
寒山寺系六朝著名古刹之一,创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627—649)高僧寒山、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遂更名为寒山寺。唐天宝年间(742—755),诗人张继途经枫桥,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诗,从此诗韵钟声,千古传颂,寒山寺名扬四海。宋太平兴国初曾建七级浮屠。元末塔寺俱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正统年间(1436—1449)再次兴修。清咸丰十年(1860)全寺再毁于战火。光绪三十二年(1896)至宣统三年(1911)陆续重建,名“古寒山寺”。新中国成立前,寺遭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修葺。“文革”期间,寺内佛像被毁。1978年以来,进行了大力整修。
寒山寺现有山门、钟楼、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等建筑。
1983年,寒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灵岩山寺
位于江苏省吴县木渎镇灵岩山,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圣地。
据史料记载,灵岩山之有寺庙,肇始于东晋末年。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重修,名秀峰寺。西域梵僧智积来山,被尊为开山祖师,故有“智积菩萨显化道场”之称。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改律寺为禅院。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因赐抗金英雄韩世忠荐先福名,敕改寺名为“显亲崇报禅寺”。明洪武初年,又改名“报国永祚禅寺”。永乐十年(1412)重修,弘治年间毁于火。清顺治六年(1649)重修,咸丰十年(1860)又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略事修复。宣统二年(1910)重建。至民国十五年(1926),印光法师将寺院改为十方净土道场,名崇报寺,后又易名灵岩山寺。“文革”中,灵岩山寺遭到破坏。从1979年起,陆续得到修复。1980年末创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灵岩山寺现有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藏经阁、多宝塔、智积殿、钟楼、香光厅、“印公塔院”等。
兴福寺
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西北的虞山。
兴福寺始建于南齐(479—502),初名“大慈寺”。梁大同年间(535—546)易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懿宗赐“兴福寺”额。“文革”中,兴福寺遭到严重破坏。落实宗教政策后,进行了修复。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楼、四高僧殿、禅堂、斋堂、伴竹楼、竹香书屋、廉吹堂、西楼“七处九会”等。
广教寺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
狼山坐落在长江之滨,山上建筑群总名广教寺,创建于唐总章二年(669),传为大势至菩萨应化道场,历来香火鼎盛。主要建筑分上下两部分,山顶称“支云塔院”,山下称“紫琅禅院”。
山上建筑主要有山门、二门、圆通殿、支云塔、大圣殿、“葵竹山房”、“三仙祠”。山下建筑主要有大佛殿(即大雄宝殿)、轮藏殿、大悲殿、金刚殿、藏经楼、晒经楼、枕山楼、方丈室及僧寮等。
1983年,广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隆昌寺
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宝华山。
隆昌寺始建于梁天监元年(502),初名宝志公庵。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寺内安奉普陀山铜殿,内供观世音菩萨像。明神宗赐《大藏经》一部及护国隆昌寺额。
隆昌寺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大悲楼(即韦驮殿)、戒台、斋堂、无量殿、铜殿、文殊院、慈姑楼、方丈室和藏经楼等。
明崇祯十一年(1638),三昧寂光律师请建戒坛于宝华山,开始大弘律宗,盛极一时。其后见月律师(1602—1679)继承之。至第三代定庵德基,采诸部精华,著《毗尼关要》十六卷、《羯摩会释》十四卷、《比丘戒本会议》十二卷,使传戒规范严整完善。自此以后,全国各寺庙的授戒仪规,都以宝华山隆昌寺的《传戒正范》为蓝本,隆昌寺的唱念也成为佛教寺院的律腔而闻名天下。
过去隆昌寺每年春秋两期传戒,每期前来受戒者数百人。十年一期的罗汉戒每次达千余人,宝华山隆昌寺也成为全国传戒中心。
近年来,隆昌寺毁坏失修的殿堂房舍按原貌得到修复,并又恢复了它弘传戒法的律风。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江西佛教名刹一览
能仁寺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古称承天院,原为九江市三大丛林之一。
能仁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唐大历年间(766—779)由白云端禅师重建。元代遭兵燹。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后改名能仁寺清咸丰三年(1853)又遭兵毁,同治九年(1870)重建。现在的能仁寺,主体建筑仍保持同治年间的规模。
全寺分前、中、后三个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双阳桥、大雄宝殿、铁佛殿、禅房、方丈室、藏经楼、祖堂、法堂等。
能仁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建于寺东的大胜宝塔。1983年,能仁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东林寺
位于江西庐山,是净土宗的发祥地。
东林寺始建于东晋,为著名高僧慧远所建。一千多年来,迭废迭修。在唐代,以藏经多而闻名。宋代一度圮废。明代重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咸丰时遭毁坏,遗留的少数建筑物在“文革”期间又遭破坏。近年来逐渐修复。
慧远一直以东林寺为中心,潜心佛学,著述佛书,弘扬“弥陀净土法门”,创立净土一宗,并使之广为流传,声震遐迩。他还邀集名士高僧凿池种莲,建“白莲社”,故净土宗又称“莲宗”,慧远被尊为净土宗初祖。现今寺中仍有莲池。
其时佛教从印度传来不久,尚未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慧远以佛学为主,辅以儒学、玄学,熔佛、儒、道于一炉,开佛教中国化之先河,得到上层人士的支持,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东林寺胜迹如林,著名的有“六朝松”(相传为慧远亲手所植)、“三笑堂”、虎溪桥、“聪明泉”、上方塔(据说供奉着佛驮跋陀罗带来的五粒佛舍利)、下方塔(又称雁门塔,即慧远墓塔)。
东林寺现在的建筑,多系“文革”后重建。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真如寺
又名云居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云居山。
唐宪宗元和初年(806),高僧道容在云居山创建“云居禅院”,此即真如寺的前身。唐禧宗中和三年(883),豫章南平钟王邀请高僧道膺禅师由庐陵转锡云居,从此寺名远播,声震天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书赐“真如禅院”匾额。元明时期,真如寺迭兴迭废。明末遭兵燹。清代又行重修。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真如寺又趋衰败。抗战时,寺遭日本侵略军焚劫,殿宇坍塌,片瓦不存。
1953年当代高僧虚云长老驻锡云居山,化募重建真如寺,先后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藏经楼等数十座殿宇,并塑佛、菩萨像百余尊。同时按照禅宗传统,召集僧众开垦田地,躬耕自食。虚老于1959年圆寂。
“文革”期间,真如寺遭受严重破环。1982年起,逐渐修复。寺僧仍坚持“农禅并重”的传统,经营山林土地三千六百余亩。
1983年,云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净居寺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青原山安隐岭下,是禅宗历史上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