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的循环给大地带来生机,土壤中的种子和树根需要水分时,恰逢天降甘霖,水滋润植物使之吸取周围其它养分,由于水、肥、阳光的光合作用,结出了人畜所需要的果实。一部分植物还可用作燃料以及纺织、房屋和器具的原料。吃过用过的废物返回土中,腐烂成肥,参加下一轮循环。生命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大自然如同一个伟大的母亲,用其乳汁无私地滋养着人类。那么人类也应该相应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否则糟踏自然,滥用自然,势必自毁家园,自食其果。《古兰经》说:“灾害因众人所犯的罪恶而显现于大陆和海洋,以至真主使他们尝试自己行为的一点报酬,以便他们悔悟。”'16'今天,人类因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而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如海啸、地震、飓风、疯牛病、禽流感、非典和各种莫名其妙的疾病),尝够了苦果之后,提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口号。

5.关于环保的总原则

那么,回族文化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方面有哪些主张呢?在这方面,既有一些原则主张,又有很多具体要求。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方面的总原则是: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6.关于环保的具体要求

(1)节约资源,禁止浪费

具体要求很多,如对资源的消费要求有所节制,禁止浪费,认为浪费是犯罪。《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浪费,真主确是不喜欢浪费者。”'17'对于自然资源,不但匮乏时需要节约,而且富余时也不能浪费,相传,先知穆罕默德时代,一个人在涛涛的的河边做小净,准备礼拜,他看见这人用水无节制,就批评说:“即使在河边也不应为祈祷而洗脸三次以上”。至于对粮食和其它食物的浪费,更在禁止之列。

(2)禁止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先知穆罕默德禁止人们对树木乱砍滥伐,对野生动物乱捕滥杀。他首先下令将麦加、麦地纳和塔乙夫三城及其周围定为保护区,不允许人们砍伐树木,不允许人们捕猎野生动物。

(3)鼓励植树造林,保护动物

在禁止人们乱砍滥伐的同时,号召人们多植树,多造林,绿化、美化、优化环境。先知说:“任何人若手中拥有一棵树苗,明知明天就要死亡,也要把这棵树种下去”。对生命、对生物热爱之情达到如此高的程度。关于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先知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先知,被蚂蚁咬了一口,盛怒之下,便下令手下将一窝蚂蚁全部烧死。真主为此告诫他说:‘咬你的只是一只蚂蚁,而被你毁掉的却是一整窝,那一窝蚂蚁在赞颂我’。”

(4)保护动物有回赐,伤害动物有罪

先知借此晓喻人们:“对一只动物之善行同样可贵;对一只动物之暴行与对人之暴行有同样的罪孽”。他听说有人从鸟巢中抓了几只皱鸟,而母鸟在空中盘旋哀啼,他便问:“是谁抓了幼鸟而使母鸟伤心?”随即命令立即将幼鸟放回原处。他不允许人们把动物捆绑起来,不允许将动物用作练习射击的活靶,不允许捕猎动物,笼养取乐,或以耍弄动物为营生,如街头耍猴,用动物演出等。无论何种动物,若对人畜无伤害的可能,则不能伤害它们。

(5)关于动物的权利

回族文化认为,动物也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如人们应当向它们提供所必需的饲料和水,即使病、老或闲置无用,也须饲养它们。动物的主人在役使它们时不能使它们超过负荷,过度劳累,也不能把它们约束在有害其健康的地方,不能使其受到同类或者异类动物的伤害。应该细心照料它们,以免受到伤害。屠宰时对它们态度要和善,等动物咽气,肉体冷却后才能开始剥皮、割肉。饲养动物的人有责任为它们准备好休息的场地,供给足够的饮水。在发情季节,为雌雄动物提供相遇的机会。从动物身上挤奶,应考虑母畜对幼畜的喂养的需要,不能使其幼仔受伤害。从蜂窝里取蜂蜜时,不能取尽,要留下适当的部分让蜜蜂自己食用。先知还给人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个人在长途旅行中口渴难忍,发现一口井,喜出望外,汲水痛饮,饮毕上路。途中见一条狗卧在路边,急喘气,舔湿土,有干渴状。此人自语,此狗必渴,如同我方才之难忍。他走到井口汲上水来,返回去让狗喝,真主因此赐福于此人。后代的穆斯林法学家收集早期的“圣训”和规章,制定了包括保护动物、森林、树木、牧草、水源等的一系列法律,成为约束穆斯林行为的有力武器。回族文化把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提高到信仰的高度来看待。回族心目中的贵圣穆罕默德郑重其事地指出:“清洁是信仰的一部分。”他非常厌恶污染环境的行为,他说:“三种行为是受诅咒的:在水中、路上和树阴下大小便。”

二、回族和谐理念的现代价值

 

从以上探讨中,不难看出,回族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许多借鉴价值。

首先,回族文化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慈爱和所强调的“爱人如爱己”,有助于奠定和谐人际关系的坚实思想基础。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人际关系紧张、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等等,其思想基础是人性中固有的自恋、自私、贪婪以及西方文化中的极端个人主义泛滥的结果,反映了人际之间友爱精神的缺失。回族文化中的“爱人如爱己”理念如果与华夏文化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思想结合起来的话,有利于建立“诚信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

第二,回族文化所主张的公平、公正理念,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我国虽然从法律上、制度上确立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此进程中,不公平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如贫富悬殊、区域发展失衡、国有资产流失等等。中国的改革已进入到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攻坚新阶段,在各种利益的诱导下,尤其是在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等诸多利益的诱导下,一些重要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扭曲。就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而言,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的焦点之一在于转轨中行政权力参与市场化分配产生的不公平。实践反复证明,公民待遇的不平等,弱势群体的社会贫困及其强烈的被排斥感和被剥夺感,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大病灶,是社会内蕴的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换言之,弱势群体若得不到应有的关怀而导致其状况继续恶化,超出其承受能力,会使“弱势”变成“恶势”。因此从物质、精神和制度甚至从社会氛围等各个层面,帮助弱势群体克服实际存在生存困境、生计困境、机会困境、权利困境、发展困境,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提高社会竞争能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回族文化所拥有的扶危济困,关心弱者的精神资源以及在回族生活中的实践,在新形势下值得大力开发、利用,发扬光大,必将有助于化解贫富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第三,回族文化所倡导的包容和宽容,有助于消弭各民族之间各阶层之间、各地区之间由来已久的历史成见和文化偏见,促进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目前,各种历史成见和文化偏见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与合作,这是需要克服的。其实,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与“他者”交往的过程,也是不断地把“他者”纳入“我们的同胞”行列的过程,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一个不断扩大团结与合作对象的过程。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明和开放,社会需要向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的人提供相同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尤其是给予同等的社会尊重。

第四,回族文化中的中和、均衡理念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全面良性的共存和发展、各个社会阶层有效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有利于公民、社会和政府相互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整个社会所有公民对基本社会公共物品的公平分配和分享,有利于克服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秩序、人文与科技、价值与工具、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失衡。

第五,回族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共生共荣的理念和环保习惯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尽管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而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西部尤其是西北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仍很突出。毫无疑问,回族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和环保习惯,有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经济发展目标和模式的转换,使经济增长建设由单纯追求数量、追求物质产品的无限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和人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有助于打破传统的GDP情结,尽快建立绿色GDP核算方法和规则'18',加速向节约型社会、向循环经济的转化,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整体改善生存空间,以落实科学发展观。



 

 





'1' 关于包括回族在内的穆斯林民族的和谐理念,参见喇敏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根本利益》,载《回族研究》2005年第3期;马明良:《和谐社会中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载《中国穆斯林》2005年第4期。

'2' “回乱”和“回民起义”是对同一事物两种价值评判的结果:站在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者的立场上,作为百姓面对任何压迫和侮辱,应该忍气吞声,安分守己,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回民的反抗就是“回乱”,镇压回民反抗就是“平回”,清朝官修的文书和文献上均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